第370章 可乘之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058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嗯,末將明白。大帥請放心,我等必定拼死維持治安,絕對不給叛軍可乘之機。”徐世績神情堅毅地說道。

    旁邊的劉汝楫笑嘻嘻地問道:“恭喜大帥旗開得勝啊!”

    徐世績也附和道:“對呀,大帥,你是怎麼料敵先機,提早預測到那夥反賊今天會襲擊濟州城呢?”

    楊凌呵呵地笑道:“很簡單,這是兵法上的常識,只要是稍微讀過兵書的都懂。”

    “呃,原來如此。”徐世績和劉汝楫相視苦笑,感覺楊凌的解釋有點敷衍,不過也不敢追問太深,免得引起楊凌的不快。

    “對啦,大帥,聽說你在戰鬥中受傷,現在傷勢怎麼樣?”

    “沒什麼大礙,只要休息幾天便好。”

    楊凌和徐世績閒聊幾句,隨後吩咐道:“走吧,咱們進城再慢慢說話。”

    衆人走進濟南府衙,立即有士卒擡來椅子,楊凌在主位上落座,衆人跟着坐下。

    這時劉汝楫才向楊凌彙報濟州的情況:“大帥,目前濟州共有青壯四萬餘人,其中男丁三萬六千人,女眷有五千多人,不過有不少人逃散出城躲避災難去,現在城裏還有不少人。”

    楊凌聽完後,心裏鬆弛下來,幸好濟州府的人口並未減少多少,否則麻煩就大囉。

    楊凌又詢問道:“那些青壯和婦孺的情況如何?”

    “目前還比較穩定,那些老弱病殘倒還能幹活,那些年輕力壯的基本都逃光啦,有不少青壯和婦孺已經投奔其它郡縣去,估計是害怕被抓壯丁去送死吧。”

    楊凌暗嘆口氣,這些百姓都是普通的百姓,不像他的部下,訓練有素,不用擔心被逼迫參加北伐。所以楊凌才讓手底下的士卒帶着他們撤離,畢竟誰都不知道叛賊的目標是什麼,帶上那些累贅的青壯實際是拖累,搞不好還會遭到他們的反噬,到時就麻煩大嘍。

    “現在官員的情況怎麼樣?”楊凌沉吟片刻問道。

    劉汝楫答道:“官府的官員倒還好,都是按照大帥你的命令,從各地抽調的官吏。這些人倒是比較老實,沒有鬧騰什麼幺蛾子。只不過這些人都是地方上挑選出來的,恐怕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要不咱們換幾批人?”

    “不必!”楊凌擺手拒絕道。

    劉汝楫和徐世績對望兩眼,均露出疑惑的神態,既然楊凌已經決定要用那些官員,爲何卻又不肯改變初衷?

    楊凌看出兩人心裏的疑慮,便解釋道:“我現在手上有四千餘兵馬,如果把官府的那些人換掉,那這支部隊就羣龍無首,我們要控制局勢恐怕就不容易,甚至有覆滅的危險。”

    徐世績和劉汝楫恍然醒悟,楊凌所言有理,若是把那些官吏換掉,那麼這支部隊必然會大亂,到時候要鎮壓就困難重重,所以楊凌寧願繼續用這些官吏,以期藉助官員的威信來管束部隊。

    劉汝楫思忖片刻道:“那該怎麼處理那些官吏?”

    “這件事交給你辦,你找幾個伶俐的,把這幾個月來濟州府發生的事情詳細寫成奏疏,上報朝廷,就說濟州城裏出現大股匪患,濟州府的官府不堪重負,最後只能棄城保命。同時,你要派人祕密聯絡其他地方的州縣,讓他們儘量抽調青壯組織軍隊勤王。”

    劉汝楫聽罷立即應諾,然後轉身去安排具體措施。

    楊凌看着劉汝楫離去的背影,想到剛纔劉汝楫問他的話,忍不住摸着鼻頭暗歎道:這種政治運作手段還真的挺複雜的,不愧是古代的權術家。

    楊凌等人來到濟州府,消息迅速傳遍全州各鄉。很多人在驚慌失措之後都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紛紛趕來拜見這位拯救濟州的英雄。

    楊凌見到濟州府的官紳百姓,倒也頗爲高興,畢竟這幫人都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將,如果能夠爲己所用,對抗清軍是極有幫助的。

    楊凌對待官紳百姓也比較友善,除非是那些刺頭,他會直接拿下關押,然後交由徐世績和李巖等人審判,至於那些沒有犯案的,他會酌情給與獎勵。

    楊凌在濟州待的這段時間裏,濟州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不僅有徐世績和劉汝楫等人的幫忙,濟州本地居民的團結協作也是功不可沒。

    在這種情況下,楊凌也顧不得許多,把濟州城的青壯全都集中起來編入部隊中,以保證部隊能夠有效地維護治安和剿殺匪寇。

    在這種情況下,濟州的官場氛圍越來越緊張,每天都能收到不少彈劾楊凌的摺子,當然更多的是罵名。不過楊凌卻是樂得清靜,每天悠閒自在,過得愜意無比。

    這天,楊凌正陪伴愛妾沈冰怡吃晚飯,忽然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着門簾掀開,周衛國風塵僕僕地跑進來。

    楊凌見狀連忙迎上前去,熱切地說道:“衛國兄弟,你可算回來。”

    周衛國拱手行禮道:“卑職拜見大帥(楊凌),卑職奉命率領麾下將士平亂歸來!”

    楊凌拉起周衛國的手說道:“衛國兄弟,歡迎回來!”

    “謝大帥關懷!”周衛國說道。

    接着周衛國指着自己身後的幾個親兵介紹道:“大帥,這是卑職麾下的副將郭東海、朱武、黃德祥、吳俊、趙秉鈞,他們這次平亂立下大功。特別是郭副將,據說在平陽之戰中立下首功,因爲他在攻打平陽時帶着部隊突圍,因此逃脫昇天,後來僥倖活下來的士卒便推舉他爲副總兵。”

    楊凌聞言不禁仔細觀察起郭東海,只見他約莫二十七八歲,長相端正,身材魁梧強健,渾身肌肉虯結,顯得孔武有力。

    看完郭東海的資料後,楊凌滿意地點點頭,讚賞道:“好小子,你叫什麼名字?”

    “啓稟大帥,卑職叫做郭東海!”

    “哦,原來你叫東海,不錯,不錯,好名字。”

    隨後楊凌扭頭對着周衛國笑道:“衛國兄弟,這次能順利取勝你功勞最大,不過我這個做大哥的可不能厚薄分明啊。這樣吧,這個郭東海暫且留任你的部隊,你先替他向你的頂頭上司陳新甲請示,等你請示好陳新甲後,再讓他過來報到。”

    周衛國聞言微微躬身應道:“末將遵命!”

    說完,周衛國對郭東海吩咐道:“還不快過來拜見你大帥?”

    “是!”

    當即郭東海走上前來跪地叩首道:“卑職郭東海拜見大帥,祝大帥聖壽無疆!”

    楊凌哈哈笑着將郭東海扶起來,然後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說道:“不必客氣,你能被衛國提拔爲副總兵,說明你有勇有謀,日後定能建功立業。”

    “卑職誓死追隨大帥,肝腦塗地在所不惜!”郭東海朗聲說道。

    “嗯,好好幹!”楊凌說完,然後對着楊鶴說道:“老楊,這些年辛苦你啦!”

    “哪裏哪裏,都是下屬應該做的!”楊鶴謙遜地答道。

    楊凌又對周衛國說道:“衛國,今天咱們哥倆喝點兒酒,慶賀下東海晉級爲副總兵。”

    “是,謹遵大帥號令!”

    楊凌隨後便命人擺宴款待周衛國和郭東海等人。

    席間觥籌交錯,衆人邊吃邊聊,從濟州府目前的情況談及未來的展。

    楊凌沉吟片刻後說道:“目前我們在濟州已經站穩跟腳,雖說還沒有徹底掌握濟州府的軍政大權,但是整個濟州府已經落入我們的手中,只需要慢慢地肅清內鬼,鞏固實際控制權便可以將濟州變爲大明朝的郡縣,到時候我便封你爲濟州知府兼廣東巡撫。”

    聽到楊凌的話,郭東海頓時激動萬分地說道:“大帥,您這是要委以我重任啊,卑職何德何能啊!”

    “呵呵,你小子有膽有識,是個難得的將才。我之所以封你做濟州知府是覺得你能獨擋千軍,能鎮守住濟州,所以我準備將濟北、昌黎和臨沂三縣劃撥給你治理,你可有信心擔負起這份責任?”

    “大帥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絕不辜負您和大家對末將的期望。”郭東海堅毅地說道。

    楊凌點頭稱讚道:“有志者事竟成,有野心的人才是我輩中人。”

    “大帥謬讚!”

    “行,既然你同意擔任廣東巡撫,那就抓緊時間熟悉地方吧,等過幾天我派船送你去廣州,那邊會有人接待你,具體怎麼做你就和廣東巡撫商量去吧。”

    接着楊凌繼續說道:“你剛到這裏肯定還不熟悉,不妨先回去休息兩天,等適應下環境,然後再考慮如何處置那四萬流民,儘早讓他們融入這座新生的城池。”

    “遵命,卑職告辭!”

    說罷郭東海便離開濟州府衙,前往駐紮在附近的旅順港休整去。

    送走郭東海後,周衛國便和楊凌繼續議論起眼下的形式。

    楊凌問道:“衛國兄弟,你對於目前的局勢怎麼看?”

    周衛國略作思索後說道:“依照卑職的意見,現階段主要任務是招兵買馬。至於其餘的,暫時不用太在意!”

    “嗯,你說得對,我們現在根基尚淺,沒必要和那幫土匪發生衝突,畢竟那幫土匪現在只是疥癬之疾,解決掉他們並不麻煩,但若是將其逼反,那就得不償失。不如等咱們真的站穩腳跟之後再說!”楊凌道。

    “我也是這麼想的,只是不知道咱們該招募多少兵員?”

    “我看這樣吧,這些天我抽空去各鄉各村調查下情況,弄清楚本地的具體情況。等弄清楚之後,再徵集合格的青壯男子。”

    “行,就按照大哥的辦法辦,不過我估計這事兒很難辦,除非咱們能拿出足夠誘惑人的條件,否則的話這事兒很難辦妥。畢竟誰不願意多吃口飯呢?”

    “這倒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管是窮人還是富戶都喜歡佔便宜。更何況咱們現在是在救濟災民,要是沒有點兒好處人家憑啥拼死拼活賣命呀。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沒有這麼豐厚的條件恐怕也吸引不來百姓!”

    “是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行,那就依大哥所言,你抽空跑腿兒去,把情況搞清楚之後咱們再做打算!”

    “沒問題!”

    就這樣,楊凌率領着濟州府的官員開始在四府徵糧徵兵,同時在城外開設粥棚賑濟災民。

    與此同時,楊凌還命人通知各縣城和州縣的縣衙和各大族,凡是願意捐獻糧食或者物品的全都優先錄用,不過價格比較高,每戶繳納10石糧食和五匹布料即可。

    對於楊凌的舉措,濟州府的那些豪門大戶自然是紛紛響應,因爲他們家裏都缺錢。

    雖說他們平時花銷大,但是家裏有錢,不愁餓肚子。更重要的是,楊凌許諾他們每人可以免除五稅二的苛捐雜稅,只需要支付10斤穀子或者是2石棉布就可以,這樣的好事兒簡直是打着燈籠都找不着。

    不僅僅是那些大戶人家踊躍捐贈糧草物資,其他貧寒百姓也不例外,紛紛捐助糧米糧油。甚至於連那些山賊水匪都有所表示,他們的糧食不要錢,直接送給楊凌。

    楊凌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收購這些糧食也是爲自己增加財政收入,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不到半月功夫,濟州府周圍的八九個鄉鎮便被濟州府徵召來的數萬災民填滿。

    當然啦,濟州府周圍八九個鄉鎮可不單單只有災民,還有無數逃荒的災民。他們大多是附近的村莊遭受洪水洗劫之後逃難到這裏的,由於沿途沒有補給點,只能向東逃竄。

    在路過濟府時,更是有數以萬計的災民涌進去,最後只剩下不足千人,可以說這是近幾年來災區逃難最嚴重的時候。

    災民到達後,立即被安排到各處修建房屋,並且在附近設立粥場和各種義倉,以確保災民的溫飽。

    在糧倉修好後,濟州城裏的官吏也組織災民在城外搭建窩棚,供災民居住。同時楊凌也從各處抽調人手到濟州城,協助這些災民修築房屋。

    在這次募兵的過程中,楊凌也親自帶隊參加募兵,不過他沒有急着拉攏這些災民,反倒是讓這些災民自己選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