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朝堂之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116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他很想收留這些人,但是又怕他們給自己惹麻煩。畢竟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如果楊凌冒然收容這些人,搞不好會被朝廷彈劾,從某種角度說,也許他這次冒險進攻濟州城,也會被當做功勞扣押在朝堂之上呢。

    “大帥,您爲什麼不收留這些人啊?”

    楊凌正猶豫不決,忽聽背後傳來張憲的聲音,於是回頭望去。

    就見張憲騎馬走到楊凌跟前,疑惑道:“大帥,既然打贏戰鬥,爲何還要放棄這些人?”

    “憲公,這件事我需要仔細斟酌!”楊凌皺眉說道,“我們義軍現在的處境不妙,隨時都有覆滅之危,所以千萬不能招惹朝廷或者其他勢力。”

    張憲聽到這話後恍然大悟:“屬下明白大帥的顧慮,不過這些百姓確實沒什麼威脅,就算有人要找大帥麻煩,只怕也不敢輕舉妄動。再說咱們的援兵即將抵達,有大隊人馬護衛,根本用不着擔心什麼。”

    楊凌苦笑道:“憲公說的也有理,不過咱們總得防患於未然,還是不要多收容這些人爲妙。”

    張憲微微頷首,贊同楊凌的看法,不過他仍然堅持道:“屬下以爲大帥的顧慮完全多餘,咱們的援軍已經離開山海關,最遲明天晌午便可抵達,只要援軍到來,誰敢來找大帥的麻煩,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楊凌聞言微怔,旋即臉露欣慰之色:“憲公果然深謀遠慮!我剛纔還擔心城破後的影響,現在看來倒是我杞人憂天。”

    楊凌想到這兒,立刻吩咐左右:“來呀,把咱們繳獲的金銀珠寶都清點清楚,發下去安撫災民,然後分配給他們。”

    楊凌之前在濟州城外擊斃數十名叛賊,繳獲頗豐,光是金銀珠寶就足足堆積成小山,因爲太重,所以只能暫存在營房裏。如今楊凌準備將這些金銀珠寶都發放出去,也算是對百姓們盡最大努力的補償。

    至於糧食,楊凌則是將其發給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畢竟濟州府城的糧倉都被燒掉,根本不夠救濟濟州府的難民。如今濟州府的百姓已是人困馬乏、衣衫單薄,急需賑濟,否則濟州城很可能會出現更加嚴重的饑荒,甚至釀成疫病。

    “喏!”親兵們齊聲答應。

    楊凌看向城牆上那些倖存下來的守軍道:“諸位兄弟,如今濟州城內已是危險四伏,大夥兒都辛苦幾日,稍後就回營房歇息吧。待明日援軍到來,你等繼續值守。”

    “遵命,大帥!”衆士兵齊聲領命。

    楊凌揮手示意衆人退下,目送着這些疲憊不堪、飢寒交迫的士兵們返回城內。

    濟州府的難民越聚越多,已經密密麻麻地佔滿整座城市,甚至把城牆圍得水泄不通。

    這時,城內傳來震耳欲聾的喊聲:“楊大帥仁慈,濟州城保住啦!”

    “大帥千秋萬載,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大帥千秋萬載,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楊凌站在城牆上默默地看着這羣興奮不已的百姓,心情變得復雜起來,他覺得這次濟州之行真是九死還陽。

    楊凌擡頭看着蔚藍的天空,感慨地喃喃自語:“父老鄉親們,楊某不辱使命,總算保住濟州城!你們放心吧,你們受到的委屈,楊某會幫你們討回來!”

    楊凌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卻突然聽到身旁的韓五驚叫起來:“大帥,西北方向的城牆上怎麼那麼亮啊?”

    楊凌定睛望去,果然看到濟州城南方的城牆上火光衝天,並且隱約傳來喊殺聲。

    “壞事!”楊凌吃驚之下,不由得脫口驚呼。

    他雖然不知道是哪股叛匪在攻打濟州,但是肯定不是濟州軍,因爲濟州軍早就潰散得乾淨。

    “憲公,帶兵去支援!”楊凌焦急地吼道。

    “遵命!”

    張憲不敢怠慢,帶着幾十名親兵策馬向濟州城奔去。

    楊凌轉身看着那片熊熊燃燒的火光,心中充滿愧疚。濟州城內原本有近三萬守軍,結果昨晚遭到襲擊,剩下的守軍只有區區七八千,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摸到。

    這些難民原本就缺糧少餉,現在濟州淪陷,城裏的百姓餓得嗷嗷直哭。若是濟州城再遭到攻擊,這些百姓的命運簡直不堪設想。

    楊凌不願意這些百姓飽受顛沛流離的痛苦折磨,但是面對強盜,自己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就在這時,楊凌看到遠處的夜幕裏有火光閃爍,接着有喊殺聲傳入耳朵,隱隱約約似乎還有馬蹄聲響。

    “大帥,那是什麼?”身旁的劉武好奇地問道。

    “不管它,快走吧!”楊凌擺手道。

    楊凌說着催促衆人趕緊返回營帳休息,畢竟這次攻打濟州城耗費頗大,士卒和將領們早已經筋疲力竭。現在終於守住濟州城,這場戰役可以說已經勝利,楊凌自然不希望再節外生枝。

    “大帥,濟州城已經奪回,我們不如趁機拿下泰城,徹底佔領泰府吧!”陳新甲建議道。

    楊凌搖頭拒絕道:“不妥!”

    “哦,大帥,爲何?”

    “現在我軍主力尚未到來,僅憑我軍的實力,恐怕很難攻克城池。況且我軍已經損失慘重,若是在短期內不能恢復元氣,很可能導致後面的作戰變得艱難。因爲這種局面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必須穩紮穩打。”

    “嗯,大帥高見!”陳新甲聽罷眼睛頓時亮起來。他是文官,平時做事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這次楊凌提出進攻泰府,正是解決他當初的猶豫不決的弊端,所以陳新甲非常佩服楊凌的膽識魄力。

    “大帥,末將有個疑惑。”韓五忽然問道:“您說濟州城已經被叛軍控制,但是我們在城門附近並未遇到任何反抗。”

    韓五所說的,也正是其他人想問的,大家都疑惑地看着楊凌,等待他的解釋。

    楊凌沉吟半響才答道:“我猜測,叛軍應該是用煙花引誘百姓集體出逃,等到難民都撤走之後,叛軍就開始搶掠城中財物,然後僞裝成我軍攻城的模樣。至於叛軍在城門附近爲什麼沒有反抗,我估計是叛軍認爲我們攻城後肯定會派人來追剿百姓,所以就沒有反擊,只是驅逐難民。

    我估計,城中叛黨應該有幾千人,不過他們現在都躲在城中各個角落。我們若是貿然攻城,說不定會遭到叛黨的埋伏,因爲這樣的話,不僅救不出被軟禁的百姓,還可能造成巨大的傷亡。”

    衆人聽完楊凌的分析後,不由得恍然大悟。

    “這麼說,叛賊已經控制全城?”陳新甲皺眉道。

    楊凌嘆息道:“應該差不多吧,濟州府的縣衙都被叛賊控制,其餘地方應該同樣遭到叛賊的控制。這次叛賊應該是傾巢出動,除掉濟州的守軍,隨即便立即控制濟州,並迅速向東南方向擴張。”

    楊凌剛說完,就有斥候匆匆跑回城來稟報:“大帥,叛軍的騎兵正向咱們這邊靠攏,距離不足二十丈。”

    “來得正好,讓弓箭手準備!”楊凌冷靜地吩咐道。

    衆親兵聞言立即忙碌起來,紛紛從馬背上抽出長刀,並檢查盾牌和兵器。

    這次參與攻城的親衛,每人都配備兩套長矛,共計四十六杆,其中有兩杆長矛上纏綁着牛皮條編織的繩索。這些繩索的頂端有尖刺,鋒銳無比,乃專門用來捆縛敵軍戰馬的繮繩。

    楊凌親率着部隊緩緩地朝城門移動,不過並沒有冒然攻城。

    叛軍顯然也察覺到濟州的異常,所以在距離城池數十米外停止前進。楊凌看到城下黑壓壓的人影,心中暗暗地鬆口氣。

    不過楊凌依然不敢輕舉妄動,畢竟誰都無法預料,這會不會是敵人的陰謀。

    過不多時,楊凌就看到遠處黑壓壓的人羣涌動,接着有幾個騎兵策馬朝城門馳來。

    雙方相隔十幾丈時,那幾個騎兵翻身下馬,接着跪倒在地上,並齊刷刷把插在腰間的令旗取下。

    楊凌眯起眼睛仔細觀瞧,發現對方的旗幟上繡着三隻金龍和幾個漢字。

    “奉太祖聖旨,奉鎮國將軍之命,即刻攻破濟州,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奉鎮國將軍之命,即刻攻破濟州,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幾個騎兵把信號交換完,立即站起來,繼續往前逼近城門,試圖攀越護城河。

    楊凌這邊的弓箭手立即彎弓搭箭,將弓弦拉得滿月。不過他們並沒有射擊對方,只是瞄準對方的馬匹,以免誤傷己方步卒。

    楊凌則是舉目眺望,發現對方的人馬數量很多,加上戰馬和騎兵的話,恐怕超過兩千人。這還只是明軍的先頭部隊,還沒有跟着渡過黃河增援過來。

    按照常理推斷,這次叛軍既然出動兩千騎兵進攻濟州,那麼他們的主力應該也會在濟州城內集結,然後再向濟州府挺進。

    楊凌扭頭對衆將道:“諸位,濟州已經失陷,我們必須儘快趕回昌黎去,否則濟州的局勢不妙!”

    “大帥英明!”衆將轟然應諾,雖然他們對楊凌判斷有些懷疑,但卻不會質疑楊凌的判斷。

    楊凌帶着部隊飛奔回城,很快就進入濟州城內,並直奔縣衙。

    當他們趕到縣衙時,縣丞、典史等官員已經被抓起來充作勞工在修葺城牆。

    “拜見大帥!”

    看着風塵僕僕的楊凌及部下,原本正在忙着搬運磚塊的衆官員趕緊停下手上的活,急忙躬身行禮。

    “辛苦你們啦!”楊凌笑呵呵地答道。

    這時衆人才注意到楊凌身後跟着大批的軍兵,看着盔明甲亮,武裝精良,顯然都是北伐軍。

    楊凌環視左右,發現濟州知府周錫麟不在,於是問旁邊的師爺:“知府呢?”

    “回大帥的話,知府大人率部去追蹤叛賊的後路,請大帥放心,知府大人已經帶着兵馬去圍堵叛賊,最遲天黑前就能把叛匪截住。”師爺恭敬地答道。

    楊凌點點頭,對旁邊的陳新甲問道:“陳將軍,現在濟州府裏還有多少青壯?”

    陳新甲立即答道:“稟告大帥,除掉那些女眷,剩下的青壯有八千人左右,其中老幼婦孺佔據七成,不算家屬的話,青壯總數約莫有九千人。”

    “那就調遣這些人去守城吧。”楊凌想到濟州府的人口密度不低,如果叛賊真的打算強攻城池,守軍根本擋不住,所以決定儘量把城內的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陳新甲點點頭道:“末將遵命!”

    楊凌又道:“還有,傳令濟州各村莊的鄉紳豪族,讓他們協助官府組織民夫守城,特別是那種老弱病殘更需要保護好。還有,通知城外的駐紮的軍隊,讓他們進城來協助防禦。”

    陳新甲答應下來,立即下去佈置,不久後就陸續有各村莊和鄉紳的人趕來幫忙。這些人看到濟州的慘狀,臉色都變得煞白,許多人甚至嚇哭起來。

    楊凌見狀連忙勸慰這些百姓,同時宣佈濟州府將成爲北伐軍在淮揚地區的指揮部。然後又頒佈徵召令,招募民伕、青壯守城。

    楊凌的部隊剛來到濟州府不久,叛賊就突襲濟州城,使得楊凌這邊毫無防備,損失非常慘重。

    不過這次叛軍偷襲濟州,雖然打退守軍的抵抗,但也折損不小,尤其是在城門前被楊凌親自擊斃的那個首領更是死得冤枉,這廝在陣前叫罵,激怒楊凌率部衝出城門,然後趁機砍死他。

    濟州城內的叛亂已經被平復,楊凌也不願留在城內坐吃山空,當即帶人沿着濟水溯流西進,趕往濟南府。

    楊凌率部順利返回濟南時,已經是傍晚時分。

    在濟南城裏,楊凌遇到負責籌建濟州巡撫司的徐世績和副使劉汝楫二人。

    濟州知府周錫麟因爲貪墨軍糧被殺之事,暫時由徐世績兼任濟州知府;同時徐世績還代表濟南府簽發公文,命令濟南府的官吏和民勇配合駐紮在濟州附近的軍隊,嚴厲整頓地方秩序。

    “大帥,你終於回來啦,末將都擔心壞啦。”

    聽說楊凌平安歸來,徐世績立即興奮地跑到楊凌面前迎接。

    “哈哈,我沒事,不過我估計這兩日濟州就會有變,你做好準備吧!”楊凌拍着徐世績的肩膀大聲說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