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偶遇駱賓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522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隨着李治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太子李顯逐漸被架空,從實際權力的核心地帶退卻,成爲了皇權象徵性的存在。

    因爲武曌放不下自己手中的權利,她也絕對不會允許李治死去之後,自己成爲那吉祥物一般的皇太后!

    早在李治還未病倒只是,宮廷內的重大決策與政務處理,便悄然轉移至武曌手中。

    而現在,武曌所掌控的權利只不過是更加明顯了而已。

    她的影響力如日中天,不僅在朝堂之上獨攬大權,也在民間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與敬畏。

    因爲她就是這全天下獨一無二的皇后!

    永淳二年的十二月,寒風刺骨,萬物凋零,東都洛陽貞觀殿內更是瀰漫着一股沉痛的氣息。

    病榻上的唐高宗李治已氣息奄奄,生命的燭火在凜冽寒冬中搖曳欲熄。

    終於,在這個嚴冬的夜晚,李治的生命之鐘在貞觀殿內沉重地敲響了最後一聲。

    臨終之際,李治以最後的氣力留下了一份遺詔,明確指示太子李顯在其靈柩前即位,延續大唐江山的血脈傳承。

    然而,他深知自己離世後朝廷面臨的諸多挑戰。

    或許是戀愛腦發作,或許是被武曌蠱惑,或許是什麼別的原因,總之,李治在去世之前留下了遺詔。

    遺詔中特別強調:新帝李顯在處理軍國大事時,若有不能裁決者,需交由天后武曌來定奪。

    這一安排無疑將武曌推向了權力巔峯,爲她之後進一步掌握實權乃至登基稱帝埋下了伏筆。

    李顯雖然頭頂天子之冠,身披龍袍坐於九五之尊的寶座上,但實際上他手中的權杖卻輕若鴻毛,無非是個象徵性的擺設。

    朝廷內外,無論朝堂上的政令頒行還是民間的教化施爲,全部的決策與執行權都牢牢掌握在武曌這位鐵腕女皇手中。

    嗣聖元年,李顯即位之初,正是新帝登基萬象更新之時。

    然而,這光輝的皇位對於李顯來說,更像是一個無形的囚籠,束縛着他本該施展抱負的手腳。

    就在剛剛登上皇位一個月之際,李顯心中對韋皇後家族有所眷顧,欲任命其父韋玄貞爲侍中,這個職位在當時相當於朝廷宰輔,地位顯赫。

    實際上,這其實也只不過是李顯對武曌的一次試探罷了。

    新皇登基,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收回自己手中的權利。

    而這個小小的官位的任命便是他對武曌發出的第一次反擊!

    只是這次,李顯失算了。

    朝廷上下,所有人都是武曌的利益集團,沒有她的命令,誰敢應允?

    面對滿朝文武的質疑,李顯一反常態地強硬表態:“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武則天的絕對權威之下,他的這一決定並未得到實現,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和風雲變幻。

    李顯被武曌廢黜爲廬陵王,遷於房州。

    第四子豫王李旦則是登上了皇位,是爲唐睿宗。

    此舉無疑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更是在無形中強化了武曌的權勢地位。

    這一事件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武曌隱藏於慈祥外表下的雄心壯志和深不可測的政治手腕。

    令不少朝臣對她的意圖有了更爲清醒的認識。

    只是此時仍舊沒有人覺得,武曌真的能夠走出那一步。

    她畢竟只是一個女子,沒人覺得她真的能夠登上皇位。

    至少這天下名義上還是李家的,如此便夠了。

    轉變發生在僅僅半年之後。

    嗣聖元年的九月,武則天以其深謀遠慮與雷厲風行的手段,正式宣佈改元爲光宅,並將東都洛陽更名爲神都。

    這一舉動在時人眼中無疑是一次對舊秩序的徹底顛覆,彷彿預示着一個全新的時代的來臨。

    一個皇太后,居然能夠改元,這能說明什麼?

    如果這還不夠震撼,那接下來的事情便足以讓人放棄所有幻想。

    武曌令旗幟皆從金色,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她甚至還賜宮城名爲太初宮!

    至此,天下譁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天下不再姓李了。

    武曌的一系列動作猶如平地驚雷,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幻想。自唐朝建立以來僅八十年,江山社稷竟被一名女子把控朝綱!

    這讓天下人無不震驚。

    與此同時,那些心懷異志的野心家們紛紛蠢蠢欲動,企圖在這場權力更迭中分得一杯羹。

    劉氏江山實在是維持太久了,從秦之後,雖然前後經歷了新朝,三國等一系列的變故,但這天下到底還是姓劉的。

    因此,自從唐朝建立以來,便有無數流言在民間流傳。

    同樣的,也有人藉助這些流言起事。

    雖然不過都是些小打小鬧,但卻讓人煩不勝煩!

    所謂卯金刀便是劉字,爲了杜絕這種情況,迄今爲止,全天下大部分的劉姓之人都迫不得已改姓。

    雖然還是劉字,但卻不再是卯金刀的劉了。

    沒了卯金刀,這些人的號召力自然是小了不少。

    而武曌這般倒行逆施之舉則是引發了無數憤慨,於是就在的武曌宣佈改旗易幟的同月,徐敬業等人以扶持廬陵王爲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

    動盪遠遠不僅於此,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陸續有各種劉姓之人騎兵謀反,試圖恢復漢室。

    這些人相互策應,在全天下掀起了叛亂。

    其中還有人試圖聯絡徐敬業,但所有人都沒想到,徐敬業居然反過頭來先把這些人給幹掉了!

    徐敬業維護的事李唐的統治,縱使武曌篡位,根本上來說,其實她還是李唐的人。

    這屬於天子的家事,屬於內鬥。

    你一個外姓人,想要顛覆李唐統治的臭魚爛蝦,也想過來分一杯羹?

    做夢!

    於是朝廷的大軍還沒到來,這些人就先打出來了狗腦子!

    而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後,所有動亂迅速平息。

    不要看徐敬業拉起來了十多萬人的軍隊,但這些都是烏合之衆!

    真正的兵權在武曌的手中,朝廷從上到下被武曌經營得不說是鐵板一塊,但至少也是同一個利益整體!

    武曌站在今日這個位置之上,所付出的遠比外人看到的要多得多。

    那些王公貴族和武曌是一個緊密的利益整體,只要武曌還在,她登上王位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同樣的,武曌一旦大限將至,甚至是開始老去,那些圍繞着武曌建立起來的緊密的利益整體瞬間就會分崩離析。

    原因也很簡單,武曌是個女人。

    就是這麼簡單且悲哀的原因,就註定了武曌所建立起來的一切都會隨着她的去世而煙消雲散!

    武曌的孩子不會姓的武,而武家人……他們和武曌其實也並非是鐵板一塊。

    而若是武曌想讓自己的兒子即位,那就更簡單了,武曌的兒子,終究還是姓李。

    不需要管她的兒子到底是宗室還是分支,武曌再怎麼說也是前朝皇帝親自確立的皇后,她讓自己的兒子即位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這也是有人能夠容許武曌掌握權利,甚至追隨她的原因之一。

    他們的利益和武曌捆綁在了一起,縱使武曌掌控權利又能如何?這天下終究還是李家的。

    此時的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武曌居然真的有踏出那一步的野心和決心。

    說到底,武曌現在所做的其實和李治在位之時沒什麼區別,垂簾聽政罷了。

    皇帝還是姓李,不是麼?

    因此無論是徐敬業抑或者是其它人,都是絕對動搖不了武曌的統治和地位的。

    徐敬業起兵不到半年,便兵敗身死。

    說到底,他身邊的只是一個親王,不是皇帝。

    正經的皇帝現在還在東都坐着呢,他身上並沒有大義的名分!

    因此,無論是徐敬業還是其他反叛勢力,都無法動搖武曌的統治根基。

    他們在缺乏名正言順的大義支撐下,終究只能是曇花一現。

    尤其是寫下《討武曌檄》的駱賓王,雖然才華橫溢,卻無法改變這場叛亂最終失敗的命運。

    半年不到,徐敬業兵敗身死,而武曌依舊穩坐龍椅,掌控着朝局。

    世人開始明白,至少在目前,武曌的統治無可撼動,因爲她手中的皇帝,依然姓李。

    在廢黜李顯後,武曌的權力慾望與日俱增,她的每一步棋都精準而有力地指向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六年之後,武曌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這六年的時間裏,她如同一位精明且耐心的織女,細緻入微地編織着屬於自己的權力網絡,逐步蠶食並重塑李唐江山。

    她先是改換了朝綱制度,以雷霆手段掃除異己,提拔親信,鞏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絕對領導地位。

    同時,她不斷強化對地方勢力的控制,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聯姻和恩威並施策略,使那些原本忠於李唐的地方大員紛紛倒向自己。

    武曌還深諳人心之道,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發展的政策,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與擁戴,從而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基礎。

    她當然知道,統治的基礎來自於民心,只要堵住這天下所有人的悠悠衆口,她便是當之無愧的皇帝!

    與此同時,她並未忘記爲自己登上王位鋪路造勢,民間開始流傳種種預示着新朝代來臨的祥瑞之兆,天命所歸的說法逐漸深入人心。

    各種祥瑞層出不窮,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於是全國各地都開始涌現出各種祥瑞!

    終於,在精心策劃與步步爲營之下,武曌迎來了登基稱帝的歷史時刻。

    垂拱四年之後,隨着國號“周”的確立,年號“天授”的啓用以及正式加冕儀式的舉行,武曌成功登上了皇帝寶座。

    至此,武曌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普遍承認的正統女皇,開創了空前絕後的武周王朝。

    ……

    “你後悔嗎?”秦天看着駱賓王問道。

    “當初起兵謀反,你家業散盡,卻依舊無法阻止武曌,伱後悔了嗎?”

    “我不後悔!”駱賓王的神色十分堅定。

    秦天和駱賓王的相見是一個意外。

    此前秦天和沐春以及靈夏在蘇杭隱居,不問世事,陪伴他的只有孫思邈和他的弟子。

    但很快,伴隨着武曌的動作越來越大,這天下也逐漸亂了起來。

    徐敬業起兵謀反之後,秦天便離開了蘇杭。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是在外遊歷,卻沒想到竟是意外的救下了被人追殺的駱賓王!

    徐敬業兵敗身死,駱賓王卻是僥倖逃生。

    秦天發現他的時候,駱賓王身上有着數處刀傷,倒在路邊不知生死。

    秦天將其救起,醒過來之後的駱賓王一直沉默着。

    顯然,他並沒有認出來這個自己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人。

    他只當秦天是一個路過救人的好心人。

    駱賓王不願意牽連秦天,在醒過來之後便試圖離開。

    然後他就被秦天攔住了。

    “我知道你是誰,也知道你做了什麼,如果你不想死,就暫且在我這裏住下吧。”

    “外面……情況怎麼樣了?”

    自從被救下來之後,駱賓王一直沉默,這還是他第一次開口說話。

    “外面的情況……”秦天輕笑一聲:“想來你應該已經猜到了。”

    “武曌已經改旗易幟,改東都爲神都了!”

    “她怎麼敢!”駱賓王瞬間瞪大了眼睛。

    他完全無法想象,武曌居然敢真的邁出那一步!

    “難道這天下人都眼睜睜的看着她這麼做嗎?”駱賓王滿臉都是不可思議!

    “不過是還有人抱有幻想罷了,這天下,歸根結底還是姓李的不是嗎?”

    秦天淡淡的說道。

    “不行,我……”

    “你還想做什麼?”秦天笑了笑:“你現在是一個通緝犯,你出面,只會被人抓起來,送到神都領賞。”

    “我……”駱賓王的神色有些黯然。

    “想來你也不知道日後該去哪了。”秦天若有所思的看着駱賓王。

    “不過我倒是有一個推薦的去處,不如你跟我一起來看看?”

    駱賓王苦笑一聲,嘴角扯出一絲弧度。

    “我現在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徐敬業兵敗身死,他僥倖逃得一條性命,可結果呢?

    這天下還是那個天下,並沒有任何改變。

    他的檄文雖然引發了無數反響,但敢真正站出來反對武曌的又有幾人?

    這只是一場終究不會有結果的抗爭罷了。

    明白這些之後,駱賓王徹底放棄,跟着秦天來到了蘇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