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544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而除了執政者的能力限制之外,後蜀漢時期後期無法避免的吏治腐敗等各種原因,最終促使了蜀漢的滅亡,天下的勢力重新洗牌。

    和前漢分爲前後兩段,中間被新朝隔開一樣,後漢,也就是蜀漢的歷史其實同樣可以分爲兩段來看。

    一段是從諸葛亮成爲無冕之王,到蜀漢內亂結束,這是前蜀漢時期。

    另外一段便是從劉辰暴斃到蜀漢滅亡,這是後蜀漢時期。

    前後兩段時期加起來和前漢也是差不多的時間,只是風格上有着很大的變化。

    出關之後,瞭解到這些的秦天對蜀漢並不反感,只是有些感慨。

    孔明的期盼,最終還是化爲了泡影。

    屠龍者終成惡龍。

    至於如今的唐國,秦天也並沒有別的心思。

    如果歷史因爲秦天插手導致大唐消失,那秦天或許還會有些失落。

    但厲害的人到哪都是厲害的。

    很多時候,歷史當中的定點是不會改變的。

    不管有沒有秦天的插手,到了一定的時間點,王朝該滅亡還是會滅亡,該興起還是會興起。

    所以唐朝的出現秦天認爲是歷史的定點,是不會被改變的東西。

    對於李世民的擔憂,秦天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畢竟此時的李世民也只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剛從青年步入中年的年輕人罷了。

    他的很多手段並不高明,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簡單。

    但秦天知道,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自己面前坐着。

    ……

    “所以秦兄覺得,唐國……未來會如何?”

    秦天回過神來:“唐國……”

    “未來可期吧。”

    秦天呷了一口茶水:“總體來說,我認爲唐國的未來不會比兩漢差,甚至還能遠遠勝出。”

    李世民艱難的吞下了一口唾液:“你說的兩漢是指……”

    一般時人說兩漢其實都是指前漢蜀漢二者一共加起來的近七百年的時間。

    但也有人專門指前漢,或者後漢這種。

    “那當然是前漢後漢加一起啊。”秦天理所當然道。

    “第一次知道,原來秦兄對唐國這麼有信心啊。”

    李世民試探性的問道。

    秦天笑了笑:“這並非是我對那皇帝有什麼信心,這只是歷史的必然性罷了。”

    李世民眼神一凝:“該當何解?”

    天下的百姓經歷了太久的戰亂,所以一直渴望和平。

    從蜀漢末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了。

    這一百年裏,百姓過過多少好日子?

    前後加起來只怕是一隻手都能數的清楚。

    所以和平之際,百姓會愈發珍惜眼下的時光,然後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只要皇位之上的不是一頭蠢豬,那唐國的國力就不可能更弱。

    因爲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

    和兩漢時期比起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變化,唐國的起點幾乎就相當於他們的巔峯時期了。

    當然,這裏指的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並非是真正的實力。

    而在這種情況下,大唐不管怎麼發展,都不會太差。

    所以秦天才說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而且,皇宮之中那位,你也不也知道麼?”秦天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世民。

    “我知道什麼?”李石的眼皮跳了跳。

    剎那間,他還以爲自己的身份被發現了。

    “外面整天傳的沸沸揚揚的,難道李兄一點都沒聽說嗎?”秦天笑了笑:“皇宮那位可真是勵精圖治呢!”

    李世民微微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的身份還沒被發現。

    他並不是害怕身份暴露,只是覺得現在還不是攤牌的時候。

    他哪裏知道,秦天其實早就知道了他是李世民,只是看透不說透罷了!

    “難道在秦兄的眼中,就算創造出一個盛世,那也只是他順應了時代嗎?”

    秦天微微搖頭:“時代只是給了他們創造盛世的基礎,保證了唐國的下限。”

    “可上限在哪裏,到底有多麼輝煌,那還是要看統治者本人到底如何做了。”

    同樣的場景,換成是另外一個人,就完全可能是不一樣的情況了。

    這麼一個大唐,放在李世民手中,他能有渭水之盟,也能在幾年之後消滅DTZ,爲大唐開創盛世。

    但你若是換成劉辰來……

    秦天禁不住冷笑一聲:“若是換劉辰來,根本就不會有澶淵之盟這種恥辱!”

    “因爲這個王八蛋早就在突厥人南下的時候遷都了!”

    即便是到現在,秦天對那劉辰依舊有着十足的不滿。

    他十分討厭這個皇帝。

    可別忘了,這個傢伙現在還在江南的地底下被折磨呢,連帶着他的那些寵臣倖臣一起,承受萬年的折磨。

    即便是這樣,也仍舊難消秦天心頭的氣憤。

    雖然被秦天拿來和歷史上的那個劉辰相比的感覺十分微妙,但秦天對唐國十分有信心這件事情,還是讓李世民十分滿意的。

    “我觀秦兄有如此才華,何不入朝爲官?”李世民試探性的說道:“我雖然一文不名,但多少也還是有些關係,秦兄若是願意,李某願……”

    秦天連連擺手:“莫要再提,莫要再提此事了!”

    李世民有些不解:“爲何?”

    “難道是因爲當朝皇帝,他……”

    如果秦天不喜歡這個朝代不喜歡這個統治者,其實李世民多少也能理解。

    他畢竟是做出了殺兄之事。

    但交談之間,李世民發覺秦天並非是那種在意這些事情的人。

    這就讓他十分不解了。

    爲何秦天不在乎,也還是不願意入朝爲官。

    秦天哈哈一笑:“別看我嘴上說的厲害,其實也都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秦天的天賦在修煉,在感悟天地,而不在政治之上。

    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即便是仙人,也仍舊有力所不能及之事。

    讓他站在宏觀的角度上提提意見,打打嘴炮還行,但伱真讓他親自上手,那秦天是一百萬個拒絕。

    因爲秦天從來都不是一個眼高手低之人。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蜀漢末期,吏治腐敗。

    徵收賦稅的小吏藉着徵稅的時機爲自己斂財,而那些地主又會將自己損失的部分轉嫁到百姓頭上。

    最終導致百姓根本活不下去,無數人家破人亡,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等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

    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

    殺?殺誰?殺小吏還是地主?

    不可否認,小吏斂財的行爲的確是不妥當,該死,可問題是,小吏自己也活不下去。

    爲了保證自己的工作,他需要上下打點,而且就算保住了位置也沒用,因爲朝廷根本發佈出來俸祿。

    拖欠個三五年是常有的事情。

    爲了保證生計,他們就不得不開始爲自己謀取利益。

    地主也有說法,難道地主的日子就好過了?國家的苛捐雜稅可不會因爲你是地主就會照顧你。

    說白了,除了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大部分的地主也只是百姓,甚至有些人跟那些被剝削的百姓也沒什麼區別。

    因爲當他們的土地無法再抵得上賦稅的時候,他們就會淪爲爲別人耕種的佃農。

    繼續往上追溯,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在有人貪污,在制度之上的問題,在統治者不作爲。

    可這些根源上的問題要怎麼解決?

    換一個皇帝就有用嗎?把所有的貪官殺掉了就有用嗎?

    秦天前世讀過歷史,民初之際,朱元璋對官員進行了五次清洗,前後殺了數萬官員。

    可有用嗎?

    如果殺戮真的有用,第一次殺戮結束之後就應該結束了,後面的四次就不該再出現。

    即便是一次接着一次的殺,可根源上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根源的根源,便是人心,人心是會變的,是會被權利和金錢所腐蝕的。

    而這個問題,卻是永遠也解決不了,只能通過制度來緩解的。

    就如同那個小吏的事情一樣,整件事情之上除了被壓榨的農民是無辜的,還有誰是無辜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辜的!

    但整個鏈條之上,你的敵人是誰?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但同時,他們也都是你的敵人。

    秦天從來都不願意因爲這種事情多思考。

    如果把他放在那個位置之上,他大概率會一殺了之。

    可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是讓問題換個形式重複出現罷了。

    所以秦天是絕對不會插手任何政治上的事情的。

    唯一一次插手,秦天也並非只是殺人,而是將殺人作爲了一種威懾的手段。

    他其實並未過多的干涉那些人的選擇,他需要的只是一批能夠拯救蜀漢,保證蜀漢不被入侵的統治者罷了。

    如果這些人不夠順心那就再殺,再換一批。

    於是便有了蜀漢的延續。

    ……

    “秦兄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世民對秦天的說法有些不以爲意。

    他認爲秦天能夠如此深刻的剖析自己所看到的這些事情,執政能力也一定相當強悍。

    紙上談兵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

    雖然不知道秦天爲何會拒絕自己,但李世民相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秦天一定會被自己打動的。

    不過既然秦天現在表達了自己沒有出仕的打算,那李世民也打算再次掩蓋自己的身份一段時間。

    到時候,就算秦天真的不願意入朝做官,只要能從秦天這裏得到指點,那李世民也就算心滿意足了。

    李世民對秦天行了一禮。

    “今日所見所聞,多有收穫,多謝秦兄指點。”

    “指點談不上。”秦天擺擺手:“只是討論罷了。”

    “希望日後若是有所疑惑,還能來找秦兄談論。”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心裏話說了出來。

    他本就是直來直去之人,自然是不願意多做隱瞞。

    秦天意有所指:“看來李兄志向不小啊。”

    李世民的面色一僵:“這……那……”

    秦天哈哈一笑:“沒關係,我理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秦天頓了頓,沒有接着說下去。

    李世民卻是眼前一亮:“好詩,可爲何沒有下半句?何不什麼?”

    秦天笑了笑:“何不……何不還沒有想好,李兄想打下哪裏?就把那個地方的名字填進去吧!”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兩句詩出自一百年之後的李賀。

    當時正值元和年間,黃河南北五十餘州爲藩鎮割據地區。

    此時大唐還未經過安史之亂,自然也沒有藩鎮割據,關山五十州自然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如果真的把完整的詩句念出來,只怕是會讓李世民有些莫名其妙。

    所以秦天乾脆就把剩下的半句詩交給李世民自己來填了!

    “秦兄,你……”李世民欲言又止。

    秦天笑了笑:“放心,看的出來你志向遠大,但不管你什麼身份,或者我什麼身份,我們都是朋友,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秦天意有所指,但李世民似乎並沒有聽出來秦天的意思。

    相反,他十分感動。

    只是在心中,李世民也惡趣味的想着:“如果秦天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怕再也說不出來這種話了!”

    和秦天告別之後的李世民心情十分不錯。

    他今日學到了許多東西,甚至可以因此制定好針對DTZ人的方針和策略。

    如果說之前只是稍微有些想法的話,那麼現在李世民已經算是胸有成竹了。

    大唐現在看似弱小,但只需要安穩發展,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各方面的對突厥人的絕對碾壓。

    這是李世民對大唐的自信,也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

    ……

    “聖人今日心情不錯?”尉遲恭看到回來的李世民,笑道。

    “確實不錯。”

    “敬德啊,你這次可是立下大功了,給朕發掘出了一個絕好的謀士!”

    “聖人說的是那……”尉遲恭眼神閃動。

    他以爲那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生,確實沒想到他居然能夠如此得到李世民重用。

    “沒錯,就是前幾日廟會上你我二人見到的那個道士。”

    “他真的有雄才大略!”李世民無不可惜道:“只可惜他似乎暫時並不打算入朝做官。”

    “不知道他現在是何想法。”

    “既然如此,那要不微臣去試試他?”

    聽到尉遲恭的提議,李世民明顯有些心動了。

    但他很快還是拒絕了尉遲恭的要求。

    “罷了,不太好,讓朕自己來吧。”李世民道:“這般人才,自然是朕親自出馬請回來,方纔凸顯朕的誠心誠意!”

    “陛下生命!”尉遲恭跪地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