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聽不懂,頭好疼,要長腦子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483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你們若是有機會,可以去尋找史書,然後將中原發生旱災的時間和北方蠻夷南下入侵的時間都列出來。”

    “如此你們便能直觀的看到,每當中原王朝發生旱災的時候,便是蠻夷南下入侵的機率最高的時候。”

    “縱使當年不南下,第二年南下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爲何?”李世民沒有懷疑秦天說法的真實與否。

    這種事情回去只需要翻閱史書就能判斷出來,在這裏撒謊完全沒必要。

    秦天微微點頭:“如果你們能夠接受這個說法,那接下來就好解釋了。”

    “同樣的,伱們也可以觀察發現,一旦中原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蠻夷入侵的概率反而是會大大降低。”

    “兩項印證,你們想到了什麼?”

    李世民若有所思。

    秦天揭曉了答案:“雖然蠻夷所居住的草原和中原相隔甚遠,但實際上,哪怕是千里之外,身處在同一片大陸之上,兩個地方的氣候也是息息相關的。”

    李世民點點頭,似乎有些明白秦天要表達的是什麼了。

    “爲何會是這般?”孫思邈還沒反應過來。

    “很簡單,因爲中原地區發生洪澇災害,對於草原人來說,便是水草肥美的季節,能吃得飽吃得好,爲何還要南下劫掠?”

    “相反,若是中原地區都缺少雨水的滋潤,北方草原自然也不必說,植被乾枯,草原減少,人都要餓死了,不南下劫掠,還能怎麼辦?”

    “你們可曾想過,爲何北方大多都是草原,而南方則是很少見草原,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森林?”

    “爲何?”

    在場衆人都從未想過這件事情,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這一切就彷彿自然形成的,哪裏有什麼爲什麼。

    秦天笑而不語,用手指沾了點茶水,隨手在桌子上畫出了一個圖形。

    “看得出來這是什麼嗎?”

    “這……”

    秦天畫的其實有些抽象,因爲李世民並未見過高精度的地圖,秦天畫的實在是太過準確,所以反倒是讓他有些不太敢確認了。

    “這裏是長安。”

    秦天在地圖上輕輕點了一下。

    有了對照,在場衆人頓時明白了過來。

    這便是大唐的地圖!

    “秦兄果然是見多識廣,居然連這種東西都能隨手畫出來。”

    李世民似乎是在試探秦天。

    秦天並不理會,而是在地圖上從西到東畫下了一條彎曲的曲線。

    “如此,發現了什麼嗎?”

    李世民皺眉,他隱隱感知到了什麼,卻又抓不住那轉瞬即逝的靈感。

    “曲線上方,是草原,曲線下方,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有了解釋,李世民頓時明白了過來。

    那曲線經過的地方,正是一道鮮明的分界線,將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百姓分割開來。

    秦天所畫下的這條線便是大名鼎鼎的四百毫米等降水線。

    “看出來什麼了嗎?”

    李世民皺緊了眉頭,苦苦思索着。

    他的腦海當中迴盪着唐國廣大的版圖之中的那些地勢。

    “這麼來看的話,越往北,天氣越寒冷,土地也就愈發乾旱!”

    秦天讚賞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所以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爲何南北會有如此迥異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了。”

    “爲何北方的蠻夷不願意耕種土地,難道是因爲他們不願意嗎?並非如此。”

    “因爲越往北,生活條件也就越艱苦惡劣,所以他們其實根本沒有條件耕種!”

    農耕所需要的水量其實是相當大的,所以草原之上的降水量根本不能滿足耕種的需求。

    他們只能通過放牧來維持生活。

    “不過由於玉米紅薯土豆這些耐旱的農作物出現,其實在這條曲線上方,已經有不少人進行着半農耕半放牧的生活了。”

    秦天手指點了點:“比如說這裏,相信李兄一定有印象。”

    李世民連連點頭。

    “你們覺得農耕和放牧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吃的是肉是奶,一個吃的是糧食?”

    李世民給出了一個比較淺顯的答案。

    秦天搖頭道:“是可控性。”

    “雖然都是看天吃飯,但草原之上,一場大雪就有可能凍死牧民的所有牛羊,來年牧民必將無以爲生,只能南下劫掠。”

    “可種地呢,就算是有各種天災,但真正顆粒無收的情況,始終都還是少數。”

    “歉收或許會經常出現,但絕收,卻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秦天頓了頓:“相比較於放牧的民族,農耕的民族的生活更有保障。”

    “而且相同的土地,五畝地種出來的糧食能夠養活多少人?但換做是五畝地的草場,能幹什麼?”

    大唐本身就胡化程度很高,百姓也時常養馬養牛養羊,李世民自然知道這二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歸根結底,南北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下雨多少的差異罷了!”

    “南方下雨多,容得下植物生長,所以森林居多,也有充足的條件耕種。”

    “可北方下雨少,只能讓牧草這種消耗水量比較少的作物生長,連高大的樹木都長不出來,更不要說是農耕了!”

    李世民頓覺新奇無比,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這般分析問題。

    這是一個全新的,此前人從未曾想過的角度。

    “天氣是會變化的,又豐年自然就有災年。”秦天淡淡的說道。

    “試想一下,倘若天氣持續乾旱,降水量一直減少,會發生什麼?”

    秦天用手再次畫了一條線。

    “這條線將草原和戈壁荒漠分割開來。”

    接着,秦天在最開始的那條曲線的下方畫了一個箭頭。

    “可以農耕的地方越來越靠近南方,可以放牧的草場也會減少,愈發靠近南方……”

    “結果便是蠻夷的南下入侵!”李世民一拍手掌!

    從這種角度來分析國家大事看似不着調,但仔細想來,卻又十分合理!

    秦天所說的邏輯一環扣一環,前後緊密相連,根本沒有半分破綻!

    “可若是反過來,南方連年豐收,風調雨順……”

    秦天畫了一個向上的箭頭,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王朝往北擴張的時候了。”

    “逼迫蠻夷南下入侵的從來都不是什麼可汗的意志,而是那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雨水!”

    秦天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倘若雨水豐沛,就算蠻夷能夠壯大又能如何?他們一畝草場能養活多少人?中原的一畝地土地又能養活多少人?”

    “降水豐沛的時候,蠻夷永遠都不會是中原人的對手,因爲中原只會比他們發展的更快,更強大!”

    “農耕的收穫方式就註定了他們壯大的效率遠遠不是遊牧民族所能比擬的!”

    “但反過來,一旦進入乾旱的季節,中原王朝的戰鬥力就會大大的下降。”

    “這不對吧?”李世民下意識的反駁道。

    “豐收的年代中原王朝更加強大,那按照道理來說,乾旱的季節也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大家都不好過,憑什麼乾旱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更加強大了一些呢?

    秦天搖搖頭:“這裏說的乾旱的年歲並非是這幾年或者那幾年,而是以十年甚至是百年爲週期來看的。”

    “陰陽循環五行輪轉,雨水的豐沛與否其實是週期性的。”

    地球的氣候變化自然不會是因爲什麼陰陽循環,只是這種方式更容易讓這些人接受,所以秦天才這麼說罷了。

    “這期間偶然有雨水豐沛的時候來一場大旱,或者是大旱的時候風調雨順了幾年,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波動。”

    “觀看歷史,不要侷限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要把目光放長遠倆看。”

    “假使未來一百年,一直都是降水量不斷上漲的時候,那結果會是什麼?”

    這個結論之前已經說過了,自然是不必再說。

    “可若是反過來呢?爲何乾旱的時候,耕種的民族往往不是遊牧民族的對手?”

    秦天提醒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樣可以解答爲什麼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這……”

    這完全是在場所有人的知識盲區,他們此前甚至從未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

    因此在場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在內,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秦天擡眼看了看天空。

    “時候不早了,今日就到此爲止吧。”

    “不行,怎麼能到此爲止!”李世民下意識的反駁道。

    但他一擡頭,卻是驚訝的發現廟會早就結束了,天色已經昏暗了下來。

    “再不回去,就要到宵禁的時候了。”秦天笑道。

    李世民愕然。

    不過只是閒聊幾句的功夫,一天的時間怎麼就沒了?

    “不行,今日……”李世民看了看秦天,說了一半的話咽回到了肚子裏面去。

    “不行,還不是時候,不是對秦天表明身份的時候。”

    李世民看了一眼尉遲恭。

    尉遲恭根本聽不懂這些東西,眼睛裏面早就是各種圓圈了。

    因此他很早開始就不聽幾人談話的內容了。

    聽不懂,頭好疼,要長腦子了!

    “也罷,今日就到此爲止吧!”李世民站起身拱拱手。

    “改日石定然親自登門拜訪,感謝當初秦兄施以援手,順帶請教秦兄這個問題的答案。”

    李世民爽朗的一笑:“到時候我也會帶來我的答案,若是回答的不好,希望秦兄不要嘲笑我。”

    秦天笑了笑,對衆人行了一禮,轉身帶着沐春和靈夏離開了。

    離開之後,沐春有些驚訝的看着秦天,眼神之中滿是崇拜。

    “師父,你懂得好多!”

    秦天微微笑了笑:“並非是我知道的多,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什麼巨人?誰?哪來的巨人!”

    靈夏瞪大了眼睛。

    秦天啞然失笑:“你就別想那麼多了,老實吃你的玩你的就對了!”

    “哦!”靈夏重重的點頭。

    沒心沒肺的她很快便將這件事情拋諸腦後,不再理會了。

    另外一邊,尉遲恭試探性的問道:“聖人,要不要把那……”

    李世民遲疑了一下:“不,不必,現在還不是時候。”

    “等我試探試探他的口風再說!”

    李世民求賢若渴,自然是不會放過這麼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在外流落。

    今日和秦天的一番交談,勝過他讀十年書!

    看似這些東西似乎一點用處都沒有,但當你知道了事情的本質,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好比此前李世民從未想過到底該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民族的問題。

    但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已經隱約有了一絲想法。

    “讓朕想想,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這一夜,李世民沒有睡着。

    按照秦天的理論來看,既然農耕是優於放牧的,那爲什麼在乾旱的時節二者之間的地位就會調轉過來了呢?

    李世民一夜無眠,就連第二天上朝的時候都是無精打采,滿臉黑眼圈。

    李世民思考了足足三天,也沒能想出一個自認爲完善的答案。

    那些想法甚至就連他自己看了都覺得十分可笑。

    最終,李世民還是親自帶着尉遲恭前來拜訪秦天了。

    ……

    “我還以爲你會多等幾天才來呢。”秦天看着李世民,似笑非笑道。

    “家中有些事情需要我親自出面處理,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李世民的臉色有些不太自然。

    “這次來主要還是爲了感謝當初秦兄的幫助,所以我……”

    秦天微笑着搖搖頭:“罷了罷了,這話也就騙騙你自己,你可是騙不到我。”

    “進來吧,既然你這麼想知道當初那個問題的答案,那我就來給你解答吧!”

    李世民慌忙遞上了自己這幾天以來的思考結果。

    看到秦天有些詫異,李世民連忙解釋道:“這是我的想法,請秦兄幫忙斧正。”

    秦天有些哭笑不得。

    看李世民那如同論文一般的策論,秦天莫名的有一種收作業的感覺。

    但他還是翻開看了一遍。

    “不錯,能夠想到這些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了。”秦天給出了自己的點評:“雖然有部分內容過於淺顯,但也並非是全無可取之處。”

    李世民臉色有些無奈。

    這可是他精細花了三天的時間寫出來的策論,結果在秦天的面前就落得了這麼個評價?

    雖然自己說這些東西不值一提,但李世民寫出來之後,還是有幾分得意的。

    他甚至覺得秦天在看到這篇策論之後驚爲天人,然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