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靜待時機,上牆抽梯!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629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恍然間,諸葛亮心中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莫非……秦天就是那白龍?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頓時如同野火一般在諸葛亮心中瘋狂滋養。

    秦天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神異,還有那莫名其妙沒人居住的房屋。

    種種不凡都表明秦天並非是一般人。

    “莫非……”

    “孔明先生,孔明先生?”

    劉備的呼喚將諸葛亮從沉思之中喚醒。

    “您想到什麼了嗎?”

    “不,沒有。”諸葛亮搖搖頭::“不必在意,或許是我記錯地方了。”

    劉備這才恍然。

    “那還要不要再去找那友人道別?”

    諸葛亮搖搖頭:“不必了。”

    “想來友人也出門遠遊了,既然沒遇到,那就不再拜訪了吧。”

    諸葛亮並未將秦天的神異說出來。

    這種事情說出去只怕也沒有人會相信,反倒是會被當成裝神弄鬼的騙子。

    經過黃巾之亂之後,諸侯對於這種神神鬼鬼的事情都十分不屑。

    哪怕那白龍是世人親眼所見,但若是諸葛亮自稱見過那白龍化人,只怕也會被立馬當成騙子。

    這對自己接下來在劉備帳下打開局面十分不利。

    一行人邊聊邊走,很快便離開了南陽。

    劉備十分歡喜,反倒是張飛和關羽,對諸葛亮十分警惕。

    在諸葛亮能夠證明自己的實力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對諸葛亮完全信任的。

    憑什麼一個山窩窩裏冒出來的謀士就敢自稱臥龍?

    至於空中那白龍,兩人自然也是親眼所見。

    驚異歸驚異,但讓他們相信這諸葛亮和那白龍有關,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就這樣,一行人各懷心思,踏上了迴歸的旅途。

    回到樊城之後,劉備的生活和往常並無兩樣。

    畢竟現在還沒到諸葛亮所說的時候,劉備暫時只能積聚實力,以待機會的到來的。

    至於什麼時候才是正確的時機,諸葛亮只告訴了劉備一人。

    等到什麼時候曹操動手,或是劉表去世,亦或者是劉家動亂,就是劉備出手的時候了。

    聽到這個消息,劉備非但沒有高興,反而是憂愁無比。

    雖然他與這個表兄之間的關係並非是親如親兄弟,但劉表卻是在他最爲爲難的時候收留了他。

    讓他做出這種趁人之危的事情……劉備自認爲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做不出這種事情。

    諸葛亮並未讓他主動離間,因爲他既然選擇了劉備,自然就知道劉備是什麼樣的人。

    他知道劉備做不出這種事情。

    不過諸葛亮也不擔心事情會失敗。

    來到樊城之後,諸葛亮並沒有深居簡出,而是不斷交友,打探劉表及其手下的關係。

    很快諸葛亮便發現,蜀地看似和睦,實則全靠劉表一人維持。

    劉表在諸葛亮的眼中雖然難堪大用,但畢竟是一方諸侯,哪有簡單人物。

    一旦劉表發生什麼意外,蜀地勉勵維持的和平頓時就會如同黃沙一般隨風飄散。

    尤其是劉表的幾個繼承人,那更是一個比一個的無能。

    這些人只會窩裏鬥,一旦對外,除了跪下來求饒,就什麼都不會了。

    鼠目寸光,說的便是這羣人。

    所以諸葛亮認爲自己的機會並不遠,很快便能等到自己想要的機會。

    不需要太久,只要外界稍有變化,這些擅長窩裏鬥的人就都會跳出來,恨不得把自己的血肉之親全部殺乾淨了,將權利握在自己手中才算了事。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劉備將諸葛亮請回來之後,諸葛亮謀士的名氣也逐漸傳播開來。

    不得不說,原本劉備在劉表麾下待遇並不好,雙方的確有所間隙。

    劉表防備劉備,劉備也不願意一直屈居人下。

    但諸葛亮來了之後,雙方的關係很快便緩和了許多。

    這就體現出一位懂得人情世故的謀士的重要性了。

    同樣的目的,換個方式表達出來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很快便緩和了和劉表之間的關係,劉表業逐漸認識到了劉備的能力。

    除此之外,劉表的長子劉琦也開始關注諸葛亮。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劉表的家庭關係了。

    劉琦早年喪母,於是後來劉表又娶了一位妻子。

    起初劉琦還是十分受到寵愛的,因爲劉表覺得劉琦跟自己十分相像。

    但是後來劉琮娶了劉表後妻蔡夫人的侄女,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在,蔡夫人便對劉琮十分寵愛。

    算起來,蔡夫人和劉琮的關係當然更近一些,和劉琦卻是遠一點。

    所以蔡夫人自然而然的也是更加信任劉琮一些,想要讓劉琮繼承家業。

    若是讓劉琦繼承家業了,她這個並不算太過稱職的後母,下場肯定不會好到哪裏去。

    所以爲了保證劉琮的地位,蔡夫人便時常在劉表的身邊說劉琦的壞話,中傷貶低劉琦,明裏暗裏全是誇讚劉琮。

    謊言說一千遍就變成真話了,更何況這其中很多事情並非是莫須有的。

    劉琦不知道怎麼回事,總而言之,父親莫名其妙的就和自己的關係疏遠了。

    後來知道原因,也無力回天。

    這種事情沒辦法解釋,反而是越描越黑。

    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形象已經改變,這個時候不管說什麼都變成狡辯了。

    不僅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反而是會讓父親更加厭惡自己。

    劉琦生性純孝,因此十分痛苦。

    但後來諸葛亮的名氣漸顯之後,劉琦覺得自己似乎是找到了能夠依靠的人。

    他十分想把諸葛亮要到自己的帳中,成爲自己的謀士,只是很可惜,劉備不可能放人,諸葛亮也不會同意追隨他。

    於是劉琦時常便派人前去請教諸葛亮,自己到底該怎麼辦。

    諸葛亮對此是不知道三連。

    不知道,不相干,別問了。

    總之就是不管劉琦怎麼詢問怎麼請求,諸葛亮都始終三緘其口,一句話也不肯多說。

    到後來甚至乾脆避着劉琦走。

    這畢竟是劉表的家事,諸葛亮現在爲劉備效力,他們是寄人籬下。

    若是他給意見的事情傳出去了,哪怕劉備再怎麼坦坦蕩蕩,也不由得會讓人覺得這其實就是劉備的主意。

    參與到這種繼承人爭奪的事情當中並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對現在的劉備而言,更是十分危險。

    所以諸葛亮打死都不肯給出意見!

    找我可以,說啥都行,就是不能說這種事情。

    換做是其他事情,劉備或許還會讓諸葛亮幫幫劉琦,但劉備只是優柔寡斷,忠正善良,他可不是傻子!

    就連劉備都知道,不能讓諸葛亮開口,否則自己大禍臨頭!

    歸根結底,那是人家的家事,不管最後是誰上位,劉備始終都要寄人籬下。

    在這個時候參與進去了,只怕到事情結束,自然會被清算。

    沒人會喜歡反覆橫跳的人,也沒人會喜歡幫助自己敵人的人。

    劉備現在自身難保,又怎麼會讓自己陷入到這種破事當中。

    可劉琦簡直都快要急死了!

    沒辦法,如果自己現在再想不出辦法,只怕和父親的關係就再也無法重修於好了!

    現在的他願意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以求能夠解決自己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於是劉琦想了一個餿主意。

    這天,他讓人將諸葛亮請了過來。

    諸葛亮再怎麼不願意赴約,但還是來了。

    說到底,不管別人怎麼爭,劉琦還是劉表的兒子,是他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的兒子。

    劉琦親自出面邀請,諸葛亮總不好拒絕。

    這次來,諸葛亮也是看在劉琦保證不會再詢問類似的事情的基礎上諸葛亮才願意來赴約的。

    之前書信交流諸葛亮還能拒絕。

    但若是劉琦真的不要臉到了極致,給自己跪下了,難道他還真能開口幫忙不成?

    若是讓別人看到了,劉表難保心中不會有芥蒂,這對劉備而言來說是絕對難以承受的。

    可要是讓他開口幫忙顯然是不可能的,諸葛亮打死都不會參與到這種事情當中去。

    所以爲了避免自己陷入這種尷尬的兩難境地,所以諸葛亮本不打算赴約。

    卻沒想到劉琦這次誠意居然這麼足,竟是親自登門拜訪。

    所以諸葛亮只能無奈赴約,被人逮個正着,還不去,那就不僅不是不給面子的事情了,而是變成了瞧不起劉琦了。

    所以最後,諸葛亮還是親自來了。

    正如諸葛亮所說,劉琦這次邀請諸葛亮來並未談論那些事情,而是認真的帶着諸葛亮賞玩。

    彷彿他這次邀請諸葛亮來,就單純的真的只是爲了討好諸葛亮而已。

    見到這般情況,諸葛亮懸着的心終於稍微放下來了一點。

    “孔明先生,高出的風景更是不錯,請隨我來,我帶你見識見識此處別有一番風味的景象!”

    諸葛亮不疑有他,跟着劉琦便來到了高樓。

    但他萬萬沒想到,二人上了樓之後,劉琦竟是一轉身,直接將身後的梯子踹倒在地。

    “孔明先生!請孔明先生救我!”

    趁着周圍人看不到,劉琦竟是直接跪倒在地,就差痛哭流涕了。

    “今日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出你口,只入我耳。”

    “還請孔明先生救我!”

    諸葛亮神色僵硬,看着拜倒在地的劉琦竟是發出一聲嘆息。

    劉琦擡起頭大喜道:“先生願意說了?”

    諸葛亮無奈道:“不是我不願意說,只是我實在無法參與到伱們的家事之中。”

    “閣下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麼?”

    諸葛亮低估了劉琦的無恥程度,怎麼也沒想到他居然能做出上屋抽梯這種事情出來。

    現在好了,他們兩個人被困在高樓之上,誰也不知道他們倆在說什麼。

    這件事情若是傳出去了,只怕劉備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這一刻,諸葛亮甚至對劉備產生了一抹同情。

    看來無論如何,這個鍋,劉備都要背上了。

    “我不知道你這事情該怎麼解決。”

    諸葛亮無奈道:“你非要問我,我只能給你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便是晉國申生在國內被處死,至於第二個,則是重耳流亡在外得以安全。”

    “這兩個故事想來閣下也有所耳聞,想來是不必再讓我細細解釋了。”

    “閣下若是聰慧,自然能夠明白我說的是什麼。”

    劉琦畢竟還是有幾分智慧,很快便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

    這句話說的是春秋戰國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之時,晉獻公有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寵愛。

    申生和重耳便是諸葛亮口中故事的主人公。

    但是後來,在晉獻公滅驪戎後,納了驪姬。

    要說還是異域風情,驪姬得寵之後,晉獻公便逐漸疏遠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驪姬得子,取名曰奚齊。

    俗話說愛屋及烏,於是晉獻公便打算廢了申生而立奚齊。

    但在這裏,兄弟幾人的命運走向了不同。

    申生留在了國內,而重耳和夷吾則是流亡國外。

    不同的選擇早就了不同的結果,長子申生受驪姬陷害,最終自縊身亡。

    而重耳爲求再崛起,在齊、楚、秦等國流亡,由於他本人頗爲不凡,因此引得不少人追隨。

    最後,重耳終於回來,此時他已經苦苦流亡了足足十九年!

    在他六十二歲那年,終於大仇得報,重新執政。

    而重耳也是頗爲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諸葛亮的意思簡直不能更加明顯了。

    申生重耳,這不就是他最鮮明的寫照麼?

    如果他選擇留下,只怕下場就會是最後的申生,被陷害而死。

    如果他選擇離開,不需要離開太遠,只需要隨便尋個地方,表明自己沒有爭奪的意思,便能活下來。

    而且他也不必真的如同重耳一般流亡,劉表手下那麼多地方,只要原理劉琮,在哪不能積蓄力量?

    當逢亂世,他的機會簡直不要更多了!

    劉琦頓覺豁然開朗:“多謝孔明先生救命之恩!”

    諸葛亮無奈嘆了口氣:“孔明什麼都沒說,閣下也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你自己悟出來的道理,和孔明無關,和玄德更無任何關係。”

    “所以還望閣下不要對外相傳,以免我們引火燒身!”

    劉琦當即連連點頭,口中不斷稱是,心中卻是已經開始謀劃如何脫身了。

    能夠讓諸葛亮開口已經是意外之喜,他也不敢奢求太多,更不敢讓諸葛亮爲自己出謀劃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