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取荊州益州,大事可成,天下猶如囊中取物!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577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諸葛亮總覺的那白龍之上的人影看了自己一眼。

    “白龍出世!”

    劉備激動得不能自已:“孔明先生果真就是傳聞之中的臥龍!”

    諸葛亮沒有言語,看着逐漸消失在天際的白龍,心中不知道在思考着什麼。

    如果說前幾日看到白龍還能歸咎於自己的幻覺的話,那今日在場衆人可都是看到了這白龍。

    總不能他們都出現了幻覺吧?

    可這白龍……

    臨走之前,諸葛亮告訴劉備,自己要和友人告別,劉備自然應允,甚至還欣然一同前往。

    劉備的算盤打得很好,諸葛亮的好友,那肯定也是雄才大略之人。

    猛虎豈會與羊羣爲伍?若是能把他的好友一併招募了,那今日可真是雙喜臨門了!

    但當諸葛亮來到秦天的住處的時候,竟是驚訝的發現已經是人去樓空。

    此處灰塵斑駁,好似幾年沒有人住了一般,絲毫看不出就在上午,諸葛亮還在此處和友人對飲。

    “這……”

    劉備有些疑慮道:“孔明先生是不是找錯地方了,這裏看上去幾年都沒有人住了一般。”

    諸葛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還去詢問了鄰居,卻被告知此處一直都沒人住,已經空置好幾年了。

    諸葛亮的心中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但就連他自己,都難以相信這個猜測。

    可秦天身上的一切種種不合理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卻又在各方面印證了諸葛亮的猜想,這讓他難以抉擇。

    但不管怎麼說,他還是將這個祕密放在心中,隨着劉備一起出山了。

    一路上,劉備都在請教如何才能興復漢室。

    諸葛亮給的隆中對其實相當模糊,只是一個大的戰略方針。

    只是有了目標就好辦多了,劉備現在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

    諸葛亮沉吟片刻,緩緩開口。

    “簡答來說,核心只有一個,曹操和孫權勢利強大,我們無法謀劃他們的地盤,但巴蜀之地卻是可以成爲我們的基本盤。”

    諸葛亮早就有所謀劃,在見到秦天之後,聽聞秦天對天下局勢的分析之後,諸葛亮便再次完善了自己的計劃。

    自從董卓獨掌大權以來,中原大地豪傑並起,到處都是軍閥,數不勝數。

    劉備現在實力雖然弱小,但也絕對不是什麼阿貓阿狗能夠碰瓷的。

    想當初曹操和袁紹相比,劣勢盡顯,不僅是實力比不上曹操,就連聲望等各種次要因素和袁紹比起來,都要差上不少。

    所以諸葛亮認爲,哪怕官渡之戰之中天時地利的因素佔據了不小的幅面,但人的謀劃,卻依舊是關鍵因素。

    有曹操珠玉在前,諸葛亮相信,自己也能依靠謀劃爲漢室奪取一份天下。

    諸葛亮所說的第一部分內容便是分析當下局勢,爲劉備建立信心。

    沒錯,哪怕劉備現在什麼都沒有,但他至少還有人有地盤。

    當初曹操都能兩萬對十萬大勝而歸,那有自己在,劉備同樣也能打下一片基業。

    這不僅是給劉備鼓勵信心,同樣也是讓劉備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諸葛亮出山是要做一番大事業的,他的年歲已經不小了,已經接受不起蹉跎了。

    如果不趁現在局勢尚未穩定爲自己打下一份基業,只怕過了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尤其是秦天關於曹操的分析,更是讓諸葛亮緊迫感拉滿。

    曹操已經整合了北方,實力強大。

    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佔盡優勢。

    所以諸葛亮斷言最多兩三年,就必定會南下南征,徹底一統天下。

    當然,關於這一點,秦天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爲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一年半載,曹操就忍不住了。

    諸葛亮對此持保留意見,因爲現在誰也不知道曹操那邊情況奧迪如何。

    南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孫家依靠江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如果換做是他,他絕對不會貿然進攻。

    但不管曹操什麼時候出擊,很顯然,孫權絕對不會是曹操的對手,至於蜀地那一盤散沙,更是不值一提。

    若是他們有那麼一點雄才大略,也不至於偏安一隅,到現在還是一片散沙。

    所以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曹操勢力強大,不能招惹,孫權同樣不是軟柿子。

    雖然在曹操面前孫權沒有任何優勢,但和劉備比起來,江東孫家也是一個龐然大物!

    孫權世代在江東經營,不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民心歸附,可以說是鐵桶一塊。

    沒有半分謀取的可能性。

    但有曹操在,孫家倒是可以作爲一個可以爭取的支援對象。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諸葛亮相信江東弟子多才俊,這種提議沒人會拒絕。

    既然曹操和孫權不能招惹,那劉備可以選擇的空間幾乎已經沒有了。

    大方向上,劉備僅剩的選擇只有一個,那便是巴蜀之地。

    可巴蜀之地除了有各種繁複錯雜的勢力關係,還有各種少數民族,地勢同樣險峻,從何處打開局面就是一個十分有講究的事情了。

    這也是劉備最爲關心的地方。

    對此,諸葛亮給出的答案是荊州和益州。

    首先,蜀地雖然有劉璋,但這個傢伙……

    諸葛亮給出很中肯的評價:胸無大志,酒囊飯袋。

    有這麼一個人在,蜀地的百姓不可能過上好日子,遲早會被吞併。

    就連曹操也不把蜀地放在眼裏。

    這一點諸葛亮和秦天達成了高度一致。

    他們都認爲,曹操若是南征,第一個要到對付的對手肯定是孫權,而不是劉璋。

    原因也很簡單,所有都能看的出來劉璋的軟弱,都知道他是軟柿子。

    只要拿下江東,蜀地不過是唾手可得。

    可若是從蜀地開始下手,戰線會被拉得太長不說,曹操也會被蜀地那繁複錯雜的局勢拖住,無法整合力量。

    到時候蜀地對於曹操而言反而是一個負擔。

    因爲孫權佔據江東天險,隨時都可以對蜀地發動襲擊。

    而曹操卻是會因爲太長的戰線疲於奔命,最後甚至被孫權活活拖死也說不定。

    反過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若是先拿下江東,依靠天險,曹操隨便什麼時候都可以輕鬆拿下蜀地。

    而且在進攻江東的時候,曹操還不必擔心劉璋會派兵來襲擊自己。

    那家夥根本沒這個膽子!

    但反過來,曹操就不得不擔心孫權的襲擊,分出大量的精力面對孫權。

    從敵人的角度都能看出來,劉璋是真的無能。

    去拿下這種人的地盤,諸葛亮心中也不會有任何負擔。

    其次便是荊州和益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是荊州,北靠漢水、沔水,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而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可謂是交通要到,兵家必爭之地。

    依靠漢水、沔水,兩條河流,物資的轉運將不再是問題,一直到南海,都能暢通無阻。

    而且作爲的地勢險峻的交通要道,拿下荊州就代表着劉備能夠真正有了謀取天下的大勢。

    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守備的將領卻是一個酒囊飯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這便是諸葛亮的核心思想。

    劉備各方面都十分符合諸葛亮的要求,甚至就連他的忠義都完美適配諸葛亮的需求。

    可唯一一的問題便是,這傢伙似乎有點太忠義了。

    如果不能扭轉他的思想,只怕他根本不會做出主動攻打別人這種事情出來。

    不管是裝的也是真的,這都讓諸葛亮感到幸福又頭疼。

    幸福是因爲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夠真正匡扶漢室的人,難過的是這傢伙是似乎太過忠義了,根本不知道變通是什麼。

    所以在做出決策之前,諸葛亮得先找出各種理由,讓劉備擺脫自己心中的顧慮。

    只是不同的人對劉備有着不一樣的看法。

    在諸葛亮眼中,劉備或許只是太過忠義了,但在其它人眼中,劉備或許就只是一個愛惜自己羽毛的僞君子。

    這個時候,諸葛亮甚至忍不住想起來了秦天此前的所說。

    如果換做曹操,只怕他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反而是會快馬加鞭,先把荊州拿下來。

    劉備需要考慮名聲羽毛,但若是換做曹操……

    曹操:什麼?有軟柿子你不捏?

    諸葛亮忍不住微微嘆了口氣。

    但這也正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

    如果不是看中了劉備的忠義,只怕諸葛亮也不會出山。

    只能說有得必有失吧。

    言歸正傳,拿下荊州之後便是益州。

    荊州雖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卻不是一個好的核心據點。

    因爲他實在是太過重要了,所以必然會承擔最直接的衝擊。

    而想要建立一個政治中心,易守難攻才是最重要的。

    諸葛亮所給出的選擇便是益州。

    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將此處作爲政治中心不需要有任何負擔。

    最關鍵的是,此處還是高祖的發家之地,是大漢的龍興之地。

    佔據了此處,雖然沒有曹操那般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但和江東比起來,還是強上不少的。

    當然,你讓諸葛亮來選,他肯定是會選江東的。

    但沒辦法,只能瘸子裏面挑將軍,儘可能的給出最好的選擇了。

    除此之外,劉備再怎麼所也是皇室後代,而且在天下都有薄名,加上益州是大漢的龍興之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備和曹操的政治優勢也沒有差太多。

    只要能夠拿下荊州和益州,那之後的事情就可以緩緩圖之了。

    守住天險,緩慢發展。

    對外聯合孫權,保證局勢的穩定,給自己爭取發展的時間,對內則是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

    如此一來,只需要靜待天下大勢發生變化即可。

    優勢在劉備手中,其他人肯定會按捺不住率先發動戰爭。

    一旦戰爭開始,不管是誰和誰打仗,劉備便能立馬帶着荊州的軍隊,依靠巨大的交通優勢直指中原!

    派一名上將從荊州出發直指中原,而劉備則是可以本人帶兵從秦川出發,兩相夾擊,中原可謂是唾手可得!

    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一旦拿下中原,那便大事可成矣!

    “屆時,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毫無保留的把自己關於天下大勢的所有計劃和盤托出,絲毫不擔心劉備會因此看輕自己。

    只有蠢貨才會覺得諸葛亮說出來這些之後就沒用了。

    聰明人自然能夠看得出來,諸葛亮此言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有着真切的水平的戰略家!

    有諸葛亮在,劉備此後再也不必爲如何發展而擔憂了。

    之前迷茫的前路,瞬間就有了方向!

    劉備頓時激動不已,只恨不得當場和諸葛亮拜把子稱兄弟。

    這倒是引起了關羽張飛二人的不滿。

    怎麼?有了新歡,你就忘記舊愛了?

    劉備無奈。

    可諸葛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對此,劉備只能說苦一下兄弟們了。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沒辦法,老大哥都把話這麼說了,他們這些做弟弟的,難道還能說什麼不成。

    只能看看這所謂的臥龍到底有幾分水準了。

    “孔明先生當真是雄才大略,聞名不如一見,今日一看,果然無愧於臥龍之名。”

    “不,這還是要得益於孔明的友人……”

    諸葛亮緩緩的說道:“計劃歸計劃,可真正執行起來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

    “將軍還是不要太過樂觀……”

    劉備哈哈一笑:“有孔明先生在,一切都不需要擔心!”

    不過說到諸葛亮的友人,劉備頓時升起了好奇心。

    “今日孔明先生當真不是找錯地方了?”劉備遲疑道:“我觀那屋子,的確是幾年沒人居住了的模樣。”

    “怎麼會,我今天早上還在於友人對飲長談,怎麼會沒人居住呢?”

    諸葛亮搖頭笑道:“說起來還是友人告訴我伱來找我了,否則只怕將軍這次還要與我錯過。”

    “居然如此?”劉備頓感驚訝:“莫非此人也認識我,知道我的動向?”

    “否則怎麼會知道我今日會來拜訪?”

    劉備也感到有些奇怪:“今日我是臨時起意,來之前並未告訴任何人,先生友人又是如何知曉的,當真是奇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