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山中奇人,初遇諸葛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4601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諸葛亮用力的閉上眼睛再睜開,仔細看去,那玉龍在空中轉了個彎,竟是直直的衝了下來。

    諸葛亮頓時大驚,卻不料那蛟龍竟是一個晃神便消失不見,看樣子似乎是落在了他所隱居的山中。

    “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諸葛亮喉結滾動,竟是有些彷徨。

    他雖被人尊稱爲臥龍,但這只是世人傳的虛名,又豈能當真?

    諸葛亮只覺得自己竟彷彿是那好龍的葉公一般,十分滑稽。

    自己被世人稱爲臥龍,可當真龍現身之際,自己又是什麼表現?

    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諸葛亮站在原地呆呆的望着天空。

    “難道這世上……當真有真龍不成?”

    諸葛亮不願意相信這個推測,可眼前所見卻是做不得假。

    倘若有真龍,那神仙呢?天庭地府呢?

    這世間一切是不是同樣有所定數?自己所堅信的那人定勝天,豈不是又成了一個笑話?

    諸葛亮久久不能釋懷。

    忽然間,諸葛亮發現天空之中的星象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那是……”

    諸葛亮駭然。

    一般而言,除了流星這種存在時間極短,出現極爲突然的天文現象,星象的觀測都是要以月甚至是以年來看的。

    除非天下大變,否則星象短時間內是看不出來什麼變化的。

    縱使是突然變化,那也是和此前幾天想映照。

    可就在諸葛亮的眼中,天空之中二十八星宿今夜竟是格外亮眼。

    第一眼看過去似乎是自己的錯覺,但再次看去,諸葛亮卻是發現天空之中的星宿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明亮了起來!

    短短不過幾息之間,那二十八星宿的亮度似乎已經隱隱有了和皓月爭輝的跡象!

    尤其是代表青龍白虎的十四個星宿,更是格外的顯眼突出。

    但這般亮光倏忽急逝,亮的快去的也快,竟是又在短短幾息之間再次迴歸原樣,絲毫看不出方纔的模樣。

    但諸葛亮卻是敏銳的注意到,那代表青龍白虎的十四個星宿依舊是比往常更爲明亮一些。

    “這……”

    “龍……”

    諸葛亮在心中喃喃自語,似乎抓住了蛛絲馬跡。

    只是諸葛亮畢竟肉眼凡胎,卻是根本沒看到那北斗七星當中的紫微星同樣散發出了不同尋常的光芒。

    那光芒不同尋常,似乎如同尋常星星一般只是一片白色,仔細看去,卻隱約似乎能夠看到世間光陰流轉,萬般色彩!

    世人的目光都被那倏忽亮起的二十八星宿給吸引走了注意力,竟是無一人注意到那北斗星紫微星的異常。

    “莫非……”

    諸葛亮似有疑慮。

    但自古以來神話傳說之中,那東方星宿都是以青龍的模樣出現,今晚自己見到的卻是白龍,這二者似乎不能一概而論。

    而且他只見到了白龍,卻似乎並未見到那傳聞之中的白虎……

    “星象晦朔不明,並非善事,並非善事啊……”

    諸葛亮唉聲嘆氣,只恨自己報國無門。

    若是有機會,定要一展才華,救天下萬民與水火之中。

    想到這裏,諸葛亮微微嘆了一聲氣。

    以他的才能,哪怕是毛遂自薦,也是絕對不擔心會被輕視。

    可這世間,還未出現哪怕一名能夠讓他看得上眼的君主。

    董卓張角之流自不必說,一個軍閥,一個農民起義的頭子,都擔當不起大義之名。

    至於如今那風頭正盛的曹操,同樣也爲諸葛亮所不恥。

    在他看來,此人就奸臣之相,只怕是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篡國,也非易於之輩。

    江東孫吳看似如今多才俊,但諸葛亮卻是已經敏銳的發現,孫吳不僅實力弱小,而且後繼無人。

    決定他不主動出山投奔孫吳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諸葛亮看不上孫吳。

    這一家從本質上來說,和那曹操並無二致,同樣也擔當不起大義的名分。

    至於這天底下到底誰符合諸葛亮的需求……

    諸葛亮心中或許已經有了一二人選,只是不知道到底該何時出山!

    今夜觀天象,突覺星象異常,只怕接下來是會天下大亂。

    諸葛亮已經打定主意,若是再找不到機會,只怕他就要腆着這張臉毛遂自薦了。

    “不能再這麼蹉跎下去了!”

    諸葛亮忽然將手中的羽扇猛地一收,竟是做好了出山的準備!

    今夜發覺此天象的並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但凡會點觀星手段之人,或多或少的都注意到了星象的不凡。

    諸如郭嘉、魯肅、賈詡、荀彧之流,無一不發覺天地變化。

    有人隱隱有惴惴不安之色。

    但同樣也有人狂悖無禮,誓要逆天改命。

    更有諸如曹操孫權此類梟雄之輩牽強附會,將其認爲是自己即將崛起的徵兆,進而大肆宣揚。

    “天命加身,這就是天命加身啊!”

    曹操哈哈大笑!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他,不僅佔據了大義的名分,而且實力最爲強勁!

    前些年在奉立東逃的獻帝於許昌後,曹操藉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羣雄。

    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更是先後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

    僅僅不過數年,曹操的勢力便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

    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距離真正得到中原亦是不遠了。

    而後曹操更是在許攸的建議下,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

    官渡之戰,曹操出色的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

    而後曹操並未放鬆,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更是接連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

    隨後,曹操又在白狼山之戰中,派遣大將張遼率領先鋒部隊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

    自此遼東已經是唾手可得。

    曹操並未放棄這個機會,很快他便徹底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

    至此,曹操覺得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已經成功一半了。

    原因也很簡單,從古至今,無論什麼時候,南征總是要比北伐要簡單太多太多的。

    其中的因素十分復雜,但其實總結起來最關鍵的一點只有糧草問題!

    南方和北方比起來,相對肯定是要富庶許多的。

    不管是糧食產量還是經濟貿易等。

    按理說,如果是這般情況,那經濟實力較爲雄厚的南方北伐應該更容易才對。

    實則不然,因爲古代交通落後,北方和南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而非是一個往南打,一個往北打這麼簡單。

    北伐需要後勤補給跟得上,否則糧草運送到前線就已經消耗一多半了,經濟上的負擔自然足以拖垮任何一個國家。

    但是南征就不一樣了。

    南下之後,幾乎每座城池都十分富庶,只要拿下來關鍵的城池,便能迅速補充軍隊的消耗!

    佔據一段時間,這些富庶之地又會重新成爲南征的新的橋頭堡。

    而北伐卻是難以做到這一點。

    北伐之時,北方的城池很容易便能做到堅壁清野,讓敵人補給成本大大提高。

    雙方從補給難度上就拉開了不止一個檔次。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兵馬素質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內。

    比如說北方有着豐富的畜牧資源,養出健壯馬匹的成本要比南方低得多。

    而馬匹的數量質量,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諸如天氣,人口數量等各種因素,也一直都是北方佔優。

    可以說,只要拿下了北方,後方根據地徹底穩定下來,天下幾乎就是唾手可得!

    局部戰場的劣勢根本改變不了整體戰局的優劣。

    除非整個大漢上下全部都是一羣酒囊飯袋,否則曹操必不可能輸掉大局!

    沒錯,哪怕至今爲止天下早就已經唾手可得,曹操也並未稱帝,依舊還是大漢的一名丞相!

    不管他到底做了什麼,直到死亡,曹操也一直延續着大漢的國祚,只是以丞相自居,並未真正篡位。

    此時的局部戰場的失利並不能證明什麼,頂多只會讓曹操一統天下的腳步慢上些許而已。

    因此今夜異象出現,更是讓曹操覺得自己一統天下已經爲時不遠了!

    “何爲天命?此爲天命!”

    有天命加身的曹操並未失去理智,但這卻大大加快了他一統天下的步伐。

    如今北方已經統一,民生恢復的同樣不錯,曹操現在只需要等一個機會。

    在恰當的時候,他便會立即調撥兵馬,開始南征!

    屆時,統一天下,唾手可得!

    一想到這裏,曹操頓時忍不住愉悅的大笑起來。

    高興的他早飯都多吃足足一大碗!

    和他有類似想法同樣有不少人。

    整個天下,但凡有名有姓的軍閥,無不蠢蠢欲動。

    你曹操可以覺得是天命在我,難道其它人就不能覺得天命加身了嗎?

    一時間,風雲涌動。

    ……

    諸葛亮被早晨刺眼的陽光叫醒,起來忍不住伸了個懶腰。

    昨夜心事太多,他竟是不知不覺間便睡着了。

    每當這個時候,諸葛亮都會感慨當初發明那躺椅的人真是天縱之才。

    到底是多麼會享受的人,才能做出來這般又能躺又能坐的椅子的?

    若是換成其他坐具,只怕一覺醒來他早就已經腰酸背痛了。

    但這躺椅上面鋪上一層薄毯子,蓋上小被子,哪怕是在涼風習習的秋季睡上一晚也不會着涼。

    諸葛亮剛打了水洗漱完畢,卻是聽到有敲門聲。

    開門卻是看見一名身穿白色道袍的青年正在微笑而立,他的背後還有一名扎着兩顆小丸子的白衣女孩,女孩懷中還抱着一隻橘黃色的狸奴。

    只是這白衣道人的衣着頗爲古怪,仔細看去,竟是頗有幾分漢武遺風的感覺。

    “不知道這位兄臺,有何貴幹?”諸葛亮行了一禮道。

    此人正是秦天。

    經過這次閉關,秦天和天地之間的聯繫也更深了幾分。

    雖然對天象不是十分瞭解,但通過推衍之術算一下現在是什麼年代了也是能夠做到的。

    當然,秦天只能大概的推測一下年份,看看歷史發展到哪一個時代了。

    具體是何年份,發展到了什麼地步,還是要親身體會的。

    “實不相瞞,在下帶徒弟出門遊玩,卻未曾想到在這山中迷了路,路過寶地,頓覺驚喜。”

    秦天頓了頓說道:“所以想勞煩閣下指一條下山的道路,在下,感激不盡。”

    在諸葛亮聽來,感覺又奇怪了幾分。

    此人的口音竟是有些古怪,似乎不是本地人,說話行禮之間似乎還帶着幾分古韻。

    不過諸葛亮不敢怠慢。

    “山中道路繁多複雜,的確難以辨認。”

    諸葛亮輕聲道:“閣下若是不嫌棄,不若來家中吃頓便飯,待到用過早飯,在下願親自帶閣下下山。”

    秦天眼前一亮:“感激不盡。”

    “在下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字孔明,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秦天伸手行了一禮:“在下姓秦名天,這兩位是我坐下徒弟,分別名爲沐春和靈夏。”

    秦天認真的對諸葛亮介紹了自己的兩位徒弟。

    “只是在下和這兩位徒弟都未曾有字,還望閣下莫要見怪!”

    諸葛亮心中怪異的感覺又多了幾分,但隨即竟是笑了出來。

    “閣下當真是個妙人,居然還有一隻狸奴做徒弟。”

    諸葛亮笑了兩聲,並未多問。

    既然對方不願多說,那他自然也不會做出太過冒犯的行爲。

    這年頭在山中隱居的,在鬧市中行爲舉止怪異的人多了去了。

    說白了,無非就是博一個名頭罷了。

    就連他臥龍,不也是對外宣傳的用語嗎?

    諸葛亮看的很清楚,不管他臥龍,還是這年輕人沒有字,無非都是一種噱頭罷了。

    到底是哪種人吃這年輕人這一套,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說起來這年輕人倒也是妙人,居然還會將一隻貓收爲徒弟。

    無字道人,還有一名女童,一隻狸奴作爲徒弟,倒也當真是妙人一個。

    “粗茶淡飯,還望閣下不要嫌棄。”

    很快,諸葛亮便做了三人份的食物。

    當真也應得上粗茶淡飯四個字,只有一小碟鹹菜,每個人一個饅頭和一碗算得上濃稠的稀粥。

    尋常人家裏,這點飯食已經稱得上是足夠豐盛了。

    秦天也不客氣,竟是直接就坐了下來。

    “叨擾閣下了。”

    說着,秦天竟是從懷中掏出了一片翠綠的樹葉放在地上,將那白粥和饅頭都分出來了一點到上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