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秦vs靈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2478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水,爲天下至柔之物。

    然而,亦是天下至剛。

    所謂水滴石穿,便是此意。

    而從五行的角度來看,木之氣代表生,爲生髮之力。

    而水之氣,則代表勢!

    水無常形。能破萬物,亦能化萬物。

    一顆種子若是種在土裏,過千百年去看它,它很可能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而水不同。一幽清潭,隱於深山無人所至之地,縱使是過萬年,只要潭還在,便還是那一幽清潭。

    這便是水,它自身不會有變化,要變化,就需要借勢!

    便如水滴石穿,就需要藉着高處落下之勢。

    也正是因爲水爲天下至柔,使得其能將勢發揮到最大。

    一顆種子如果砸在石頭上,十有八九就直接砸碎了。就算不碎,它也沒機會砸第二次。

    然而一滴水砸在石頭上,雖然破碎,但是很快它就會化成水霧升上天空,重新變成一滴水落下。

    此外,水能孕育萬物,亦能滅殺萬物!

    琅琊縣初夏一場豪雨可活人無數,然如在寒冬之時一場暴雪,亦能殺人無數。

    此並非水之力,而是天地之勢。

    天地之勢,自然就是天地之力!

    故水之勢,即爲勾動天地之力,借而用之!

    利用五行之水氣特性,從中領悟出借用天地之力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用自身道行,強行去調動天地之力,便是混元一氣決!

    混元一氣者,混沌也,包羅萬象,孕化萬法。

    說它是煉丹之法亦可,行符佈陣亦可,道訣亦可!

    一切,皆在混元一氣之中!

    只不過,混元一氣訣雖然草創,卻有諸多變化不明,尚需仔細推敲。

    秦天大袖一揮,一道青氣瞬間涌入煉天鼎,此爲木之氣,所謂木生火。

    俄而有火自煉天鼎底部熊熊而起,秦天面對煉天鼎,席地而坐。

    他現在已經是煉精化氣二重境界,再突破一重,便可抵第三重天,屆時距離下一個大境界就極近了。

    而下一個大境界‘煉氣化神’,爲陸地神仙之境!

    而要想突破到第三層,尚需海量水氣爲藥。

    所幸此處爲東海,水氣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只是自凡水中煉化五行之水氣,需要時間。

    不過眼下時間多得是,便於此處,一邊煉化水氣,一邊繼續推敲混元一氣訣吧!

    ……

    數日時間飛速過去。

    秦天於東海大洋之上,安心推敲混元一氣訣,一邊以煉天鼎煉化東海水氣,以求儘早成爲陸地神仙。

    到了此境界,才是真正的超脫凡俗,立地成仙,可稱爲天人。

    而琅琊縣,此時卻風雲激盪。

    連日以來,一直都有四方百姓偕老扶幼而來,至琅琊臺下虔誠以拜。

    他們都是鄰近縣之民,此次旱情並不僅僅只在琅琊縣,還包括整個琅琊郡,乃至小半個北地。

    只不過,琅琊縣乃是其中土地最貧瘠,因此受到影響也最嚴重的縣而已。

    而眼下琅琊縣得靈蛟布雨,豪雨連下三天乃止,旱情立解不說,沂水亦爲止暴漲,下游諸郡都得以喘息。

    唯獨不其等縣,很尷尬,在琅琊縣上游。偏偏雨水以蒙山沂水爲界,琅琊縣大雨傾盆,不其等縣豔陽高照,滴雨不下。

    不其等數縣無海水侵蝕之憂,故可大量打井。若是往常,依靠水井,終究還能夠熬過去,只不過會餓得人不人鬼不鬼而已。

    然此時琅琊縣居然出了神仙靈蛟,又如何忍得住?

    儘管衛尉羯封鎖了蒙山,又卡住了白泥渡渡口,然而鄉民世代居此,總能找到各種不爲人知的小道偷偷渡河而來,至琅琊臺下求雨,順便一睹靈蛟風采。

    琅琊臺下,亦時時有數百人虔誠堆土起火,大禮而拜,導致整座臺都籠罩在煙霧之中。

    然而今日,琅琊臺卻陡然爲之一清。

    再沒有土堆,也沒有香火,更沒有虔誠以拜的鄉民。

    取而代之的,乃是五千軍卒!

    五千軍卒皆刀槍明亮,一個個身穿鐵甲,數千名甲士靜靜地站在琅琊臺下,肅殺之氣直衝鬥牛。

    此是衛尉軍,天下第一強軍!

    說是天下第一強軍,並不過分。這年頭由於金屬冶煉加工技術有限,甲士極少,更別說全鐵鎧或者全青銅鎧了。

    畢竟這年頭整個大秦的鍛鐵數量總共都不到一百噸,連爲秦兵換裝鐵製兵器都做不到,更別提爲兵卒打造鐵甲了。

    按照秦律,國朝並不爲勇士配鐵甲,僅僅只裝備弩,兵戈,以及一身皮甲,此爲秦軍制式裝備。

    唯有都尉以上,才會有大秦工匠爲其量身定製鐵甲。

    而普通秦卒若是想要鐵甲,只能在戰場上殺敵後繳獲敵軍的兵甲,而後請軍中工匠鍛造。

    故鐵甲亦是軍卒之功勳,一位軍卒身上的鐵甲,乃是百戰得來!

    縱使是蒙恬於北方戍守的長城軍,久經戰陣,能夠湊齊全身鐵甲者,亦不過五一之數。

    五名軍卒裏,才有一名全身鐵甲者。三十萬長城軍,甲士僅有六萬,其中大部分還是步卒,騎兵的鎧甲更重更厚,還需要打製馬鎧,更難湊齊。

    這樣的配置,就已經讓匈奴望風披靡,聞風喪膽了。

    而衛尉軍,卻是全員甲士!

    衛尉軍爲始皇帝之親軍,軍中將士皆是自天下秦軍中抽調,盡是悍勇之徒,身經百戰之卒。

    如果只是這樣倒還罷了,衛尉軍乃是行魏武卒之法!

    昔日魏國有名將曰吳起,召魏地壯勇之士,練魏武卒,選拔極其森嚴。

    所謂“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這是一幫身上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負重達到一石,還能在半日間行軍一百裏的無敵猛士。

    吳起用自己訓練出來的五萬魏武卒,於陰晉之戰中,對上了五十萬秦國驕兵悍將,一場懸殊大戰,悍勇著稱的秦兵被一鼓而下,一觸即潰。

    秦國亦自此陷入低潮,朝中上下皆聞魏色變。

    而魏武卒亦在吳起的指揮下,縱橫天下,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餘者不勝不敗的恐怖戰績。

    只可惜江山代有才人出,魏武卒縱橫天下百年,終於遇到了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名將,殺神,人屠將軍,白起!

    白起出手,自然不同凡響,一戰定韓魏聯軍,擒二十四萬,皆斬!

    自此魏武卒在魏地成絕響,然而大秦一朝雪百年之恥,卻並不曾輕天下英雄,反而是立刻把魏武卒的一切照搬至秦軍之中,成衛尉軍!

    此爲天下第一強軍,原本統領它的人,亦該是大秦勇士,縱使不是蒙恬這等悍將,至少也得是羯這等忠犬。

    然而,此時此刻,站在五千衛尉軍面前的,卻是一身鐵甲的胡亥!

    此行,便是爲斬蛟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