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下異變?何變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雨中城市字數:2250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第12章天下異變?何變也?

    百將有些發懵。

    始皇帝二十八年,上東巡郡縣,召齊魯博士七十餘人,登泰山,封禪!

    始皇帝陛下告上天曰:“今吾成九鼎,乃傳之萬世,秦其不竭也!”

    這便是大秦之天命。

    萬世皆秦也!

    日月山川不變,秦不可移!

    爲何到了大將軍嘴裏,萬世之大秦,居然跟一隻白鹿扯上了關係?

    甚至爲此,似乎想把自己一刀砍了?

    百將心裏頗爲委屈。

    他剛想要繼續開口,蒙恬已經搶上前去,自那名未縛之鄉老手中接過白鹿。

    而白鹿雖然眼神略有焦躁,卻依然恬靜,不掙不動,嘴裏依然叼着那株不知名的草,看着蒙恬。

    “果是靈獸也!”蒙恬在心裏暗歎。

    他爲上將軍,亦是始皇帝心腹,自然知道,始皇帝爲了大秦萬世,付出何等努力。

    說夙興夜寐,絕不爲過。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扼殺於搖籃之中。

    一句“亡秦者胡也”,便引得始皇帝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家將蒙恬,提兵邊關,於風霜黃沙中苦戰近十年。

    若非六國初定,實在供養不起勞師遠徵,始皇帝甚至要遠逐漠北,將胡人徹底殺絕。

    世人皆曰始皇帝好大喜功,偏聽偏信。而蒙恬卻認爲,始皇帝之所以信方士,並不是爲了自己長生,乃是爲了天下長安!

    始皇帝在一日,大秦便在一日,天下,自然安一日!

    始皇帝若是萬世不老,大秦的萬世不移,自然可期!

    始皇帝如此,身爲心腹,蒙恬怎能不盡心保大秦之安?

    便如這殺方士之事,又何嘗不是爲了大秦?

    然而,這次南下,蒙恬卻感到這大秦,似有暗流涌動!

    究竟是何事,蒙恬不知,他只是以一位將軍本能,感覺到似有異變將生!

    關鍵是,始皇帝亦曾有感。

    猶記得臨南下前,始皇帝於宮中遣退左右,與自己密談,令自己暗中尋訪。

    又嚴厲囑咐,萬萬不可爲外人得知。

    蒙恬當然知道始皇帝心意,天下將有異變,變的自然是始皇帝之大秦。

    此事當然與始皇帝所言大秦萬世衝突,始皇帝自然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故蒙恬不曾說出口,只是奉令暗暗探訪,卻一無所得。

    問及同僚,也無所覺者。

    卻不料,在一線天上,那名神祕異人亦做出了同樣的推斷。

    若干年後,天地將變!

    一想到此處,蒙恬就邪火上升。

    他不知道這名被自己稱爲異人的年輕人,到底是方士,還是神仙。

    他只知道,對方能夠號令獸潮,必是有幾分本事。

    這等異人所說之事,必是有的放矢。

    然而,卻因爲百將莫名其妙抓了這頭白鹿,導致異人四靈缺一,無法窺知天命!

    這等誤始皇帝大事之輩,蒙恬恨不得當場斬之!

    罷了!

    蒙恬嘆了一口氣,他非是無法制怒之人,事已至此,殺百將亦無益。

    畢竟,他亦是奉皇命行事。

    始皇帝令,天下有稱靈異精怪者,殺!

    這頭白鹿妥妥的靈異精怪,見之怎可放過?

    當務之急,乃是盡力彌補,不要惡了天門上那位異人!

    一切,都待公子扶蘇得知此事後再說!

    想到此處,他輕輕把白鹿放下,正了正甲冑,所有人不明就裏地看着他。

    下一刻,卻見蒙恬雙手抱拳,猛地一彎腰。

    “今日冒犯靈鹿,實非所欲也,萬勿見怪!”

    聲音乾澀,語氣直白,甚至根本聽不出歉意。顯然這位大秦之上將軍此生恐怕是第一次說出此等話語。

    然而,聽在其他人耳中,卻如同雷擊!

    百將此時腦子已經徹底暈了。

    蒙恬,乃是上將軍,甚至在王翦故去之後,蒙恬已經成爲了大秦第一將,戰神!

    他,居然對一頭白鹿行禮道歉?

    這是什麼情況?

    難不成,上將軍於山中遇到瘴霧……

    腦子糊塗了?

    ……

    百將暈了,一旁的伍縣令也懵了。

    他之前就想過,是否有機會保下雲夢縣鄉民,乃至自己髮妻稚子的性命,甚至想過是否可以用己身代之。

    只殺餘一人,開釋全縣鄉民,不知道上將軍是否會肯?

    然而,即使是他自己也知道,這純屬妄想。

    除了將令不可朝令夕改的禁忌之外,伍縣令還深知蒙恬絕不是優柔寡斷之輩。

    昔日蒙恬率兵攻齊,率三十萬大軍攻齊國高唐城。

    齊人舉全國之兵匯於高唐抵抗,蒙恬一邊攻城不輟,一邊命偏師將軍王賁率軍五萬,繞開高唐,直插齊都臨淄。

    齊王見國中空虛,大軍被困於高唐不得返,不得不接受了王賁的招降,並命令高唐守軍投降蒙恬。

    因秦將素來好殺,齊王乃遣使咸陽,求秦王政善待降卒。

    秦王政許之,乃傳令蒙恬,言天下一統,六國卻尚未歸心,此時宜以文治,不可武功,萬勿再行坑殺等暴虐之事。

    彼時高唐城中有齊兵二十餘萬,雖秦軍連日進攻,損兵卻少,縱使投降仍有二十萬大軍。

    按說秦王政既然已經下令善待,蒙恬應將二十萬降卒卸甲歸田。然而此時匈奴襲擾北疆,蒙恬奉王命提滅國之師北上,卻將這二十萬降卒亦一併押走。

    爾後秦兵戰匈奴於河套,二十萬降卒卻被勒令於河套地建長城。

    越五年,得長城千里,而二十萬降卒卻百不存一。

    這二十萬齊軍降卒亦是他人之父子丈夫,無數女子日日盼望自己夫君修完長城得歸。得此噩耗,齊地無數婦女爲良人哭。

    此時女子謂之姜,故曰,齊姜哭城,後世訛爲孟姜。

    故此,蒙恬得名人屠第二,此名不虛。

    都不用提他在河套地,殺匈奴俯屍七百裏的功績了!

    二十萬齊卒勞累致死,蒙恬眼睛都不曾皺過一下,又豈會對楚人心懷慈悲?

    要知道他父親當年攻楚地,就曾鎩羽而歸。身爲人子,蒙恬又怎生會對楚人有什麼好感?

    然而此時此刻,上將軍卻突然改令,不再令人將雲夢縣鄉民驅往一線天,亦不讓就地斬殺,且突然對此白鹿如此上心……

    難道說,上將軍在一線天真的得遇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