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落了二十萬兩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月下果子酒字數:2154更新時間:24/06/27 00:03:00
    “娘子,他們都欺負我!”

    楊束抱着柳韻,嚎啕出聲。

    柳韻輕拍着楊束的背,脣角抿着,不讓自己笑出聲。

    這回這麼傷心,她要笑出來,楊束一準不饒她。

    “同孩子說說話,又鬧起來了。”等楊束嚎的差不多,柳韻柔聲道。

    楊束吸了下鼻子,手摸上柳韻的肚子,眼神慈愛,“輕着些,踹疼了孃親,爹爹可是要罰的。”

    “牀跟衣物,爹爹和孃親都置辦好了,但你也別急,好好待着,爹爹再給你蒐羅些好東西,一準叫你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楊束絮絮叨叨,柳韻看着他,眼裏溢出柔情。

    “尋個日子,我想去寺廟走走。”柳韻手搭在楊束肩上,溫聲道。

    楊束擡起頭,眨巴了兩下眼,“我去不成?”

    柳韻搖頭,“早就該給他求道平安符了。”之前楊束太忙,事情又多,柳韻也不好提。

    在她家鄉,孩子未出生前,夫妻去廟裏求平安符,能保護孩子健健康康,逢凶化吉。

    “我去安排。”楊束扶柳韻起身,他清楚柳韻,不是必要不會提。

    將柳韻送回扶湘院,楊束喚來牌九,“裘家的銀子送來了?”

    “還沒。”

    楊束擡頭看了看,離午時,約莫還有一個時辰,這會,想來還在籌錢。

    “過兩日,我要帶二夫人去趟真華寺。”楊束開口道。

    牌九神情肅了肅,“我會提前打點好,保管不出差錯。”

    楊束點頭,“忙去吧。”

    離午時還有一刻,各家把銀子送來了,看的出,都卯足了勁,連最少的,都有八十萬兩。

    殷家最出乎意料,他捐了一百二十萬兩。

    看着冊子,楊束勾起嘴角,有意思了,也不是太團結嘛。

    “爺爺。”裘川安神色難看,“殷家送了一百一十五兩到秦王府。”

    裘管捏緊了茶杯,“去秦王府,說銀子沒數清,落了箱底的二十萬銀票。”

    裘川安轉身就往外走,楊束只要錢,誰在最上頭,對他來說,都一樣,所以,他一定會收。

    “王上,裘川安來了,說錢沒數對。”

    “快請。”

    楊束搓了搓手掌,這絕對是給他送錢的,得趁江山川拿走前,好好摸一摸。

    “王上。”裘川安行了一禮,將抱着的匣子放桌上,“漏算了二十萬兩。”

    “什麼,居然漏算了!”楊束一臉驚訝,就要把匣子打開。

    “王上。”江山川的聲音從外面傳來,“咦,裘公子在呢。”

    “裘家的數目錯了,我正要與王上說呢。”

    江山川話落,將匣子拿了過去,點算後,他朝楊束道:“王上,裘家捐銀一百三十萬兩,不是一百一十萬。”

    “戶部事情繁多,臣先告退了。”

    抱着匣子,江山川走了。

    他來的快,去的也快。

    楊束看着門口,呆愣了好一會,他什麼意思?他到底什麼意思!

    咋的,自己會私藏不成!

    防狼呢!!!

    居然一個子都不讓他碰!!!

    “王上?”裘川安喚了聲。

    楊束壓住氣,瞅裘川安,“你還有事?”

    “裘家在會寧縣買了座莊園,頗爲雅緻,想邀王上遊玩一番。”

    “只是遊玩?”楊束抿了口茶。

    裘川安深深行禮,“裘家對王上,絕不敢再有算計。”

    信他個鬼,世家眼裏家族最大,只要利益足夠,他們立馬換人支持。

    指望他們忠心,還不如相信熙王詐屍。

    “有閒暇,本王會去的。”楊束姿態懶散。

    “王上,裘家的白玉壁,價值連城。”裘川安看着楊束道。

    楊束掀起眼皮,嘖,這小子看出他好錢財啊。

    “那就……橋建那日。”

    裘川安擡眸,“裘家定不叫王上失望。”

    橋建那日到裘家,這是告訴衆人,他對裘家很滿意。

    石碑旁,圍滿了人,雕刻師將手放入水盆,這是他第三次洗手了。

    “怎麼還不開始?”

    人羣裏,響起了議論聲。

    “這可是秦州立的第一塊碑,肯定要莊重啊。”有人解釋道。

    “就是,吵吵什麼。”

    “我這不是急着知道捐銀最多的是誰嘛。”

    人羣安靜下來,紛紛耐着性子,等雕刻師動筆。

    護衛擠過去,將冊子遞給雕刻師。

    雕刻師終於沒再洗手,打開冊子看了看後,他提筆蘸上硃砂,在石碑上書寫起來。

    “裘……”

    “第一個是裘家。”站在前面的人高喊,讓後頭瞧不見的人知道。

    “裘家?他們不是就捐了十萬兩?”

    “可能消息有誤吧。”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現場再不復安靜。

    “裘家捐了多少?”有人踮起腳,但被前頭擋着,只得大聲問。

    “一百三十萬兩。”

    “這麼多!”驚訝聲匯聚在一起,現場立刻如同爆竹炸開。

    不多時,都是誇讚聲。

    兩岸百姓更是抹眼淚。

    凡石碑上有名的,都收到了民衆的禮物,或雞蛋、或大餅、或殺好的鴨,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謝意。

    殷家,老者掀翻了茶杯,“不是說裘家只籌集了一百萬兩,怎麼多出了二十萬兩?”

    底下的人大氣不敢出。

    “父親。”一中年男子走進來,“刻字前,裘川安去了秦王府。”

    “那小兒竟偏心裘家!”殷族長面色冷沉,“明明過了時間,卻還收銀子,這明擺着是要讓裘家在最上面。”

    “莫非他們私下達成了什麼合作?”殷族長緩緩吐字。

    “去查,別力出了,好處全讓裘家得了。”

    “是。”中年男子應了聲,邁步出去。

    水池邊,楊束提着魚竿,自信滿滿的釣魚,喂了這麼多天,白眼狼都該喂熟了。

    “王上。”牌九在楊束身側站住,“殷家很不高興,在行動了。”

    楊束提了提魚竿,“肯定不高興啊,掏了一百二十萬兩,結果第一不是他。”

    “想想都心痛。”

    “整整一百二十萬兩啊!”楊束捂了下胸口。

    牌九默默無語,不知情的,還以爲這錢是王上掏的。

    “怎麼回事,快一刻鍾了,魚呢?”

    楊束看着魚竿,陷入沉思。

    “可能吃飽了吧……”牌九眼觀鼻,鼻觀嘴,王上對魚的執念太深了,偏偏這魚就是不跟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