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初聞東籲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442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歷代王朝覆滅的原因真要一個一個分析,其實原因還是很複雜,即可以說各不相同,但實際上也是大同小異。
各不相同,那自然是王朝末期往往都會發生一系列足以改變國家的大事兒。
說大同小異,卻都繞不過朝***敗,土地兼併激化的社會矛盾。
但是,要說動搖王朝根本的,往往還是因爲土地兼併導致的社會矛盾激化而出現在大規模農民起義。
強大如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安史之路,可安史之亂雖然嚴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統治,但唐朝還苟延殘喘百餘年,其實還是有機會恢復的。
而且,經過安史之亂後,可以說大唐的政治環境已經大變樣,宛如一張政治白紙可以縱情書寫。
但是,在安史之亂前,唐王朝本身的政治腐敗和土地兼併並未因爲這場動亂終止,反而愈演愈烈。
都以爲唐朝死於藩鎮割據,這話雖然不錯,可是也有失偏頗。
實際上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藩鎮割據現象已經極大的弱化,至少在平叛戰爭中,戰前出現在割據勢力大多土崩瓦解。
唐玄宗統治時期,不斷地擴張領土,向外發動戰爭。
北方的突厥,東北的契丹,西邊的吐蕃和西南的南詔,唐朝都和他們爆發過激戰。
爲了便於對外作戰,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制,防止外敵入侵,唐玄宗在邊境地區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其管轄範圍內的軍事、行政和財政事務都在他們的管理之下,完全就像一方諸侯。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他們的兵力接近50萬,其中安祿山手中的兵力便有15萬,遠多於中央禁軍的8萬人。
再加上邊防軍隊久經百戰,其戰鬥力遠高於京畿兵力,逐漸形成了「內輕外重」的格局。
安史之亂初期,唐軍屢敗,一時間難以招架。
但隨着戰爭的深入,在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的帶領下,軍隊的實力得到很大恢復。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藩鎮數量在不斷減少,大量軍隊歸入朝廷旗下,也讓朝廷的直接管理範圍不斷擴大,再無節度使有能力和唐朝一較高低。
只不過,政治腐敗在戰後發揮了巨大作用,唐朝沒有能夠及時重新調整,而是很快就恢復常態。
官員們該貪的繼續貪,貴族們也繼續大肆兼併土地,終於還是黃巢起義徹底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基礎。
至於最後朱溫滅唐,那不過是順手爲之,那時候唐朝氣運盡失,根本沒有明天。
十幾歲的萬曆小皇帝雖然有些東西還是不大懂,但是魏廣德告訴他吏治腐敗、土地兼併的後果,朝廷會失去最主要的稅收來源。
沒錢,朝廷就沒有軍隊,沒法穩固統治,皇帝下臺就只是時間問題。
以前,小皇帝朱翊鈞還在思考自己親政以後該怎麼搞錢。
今天在慈慶宮聽到,原來錢是朝廷鑄造的,而鑄錢的材料是開礦挖出來的。
於是,一條完美的經濟循環邏輯逐漸在小皇帝心目中成形。
控制礦場挖抗,然後讓工部鑄幣,他就有錢了。
皇帝有了錢,他就可以招募很多軍隊穩固他的統治,然後去尋找開採更多的礦場,鑄造更多的錢財,招募更多的軍隊
朱翊鈞心中想的,魏廣德哪裏會知道。
回到內閣,他很快就草擬了一份旨意,交給張居正潤色後就專門跑到司禮監。
馮保還在慈慶宮伺候着,不過消息已經傳回來,所以司禮監這邊批紅很快,然後送六科,直到旨意發出。
有魏廣德從旁監督,這道
旨意流程走得飛快。
在所有程序完成後,內廷太監帶上聖旨就直奔戶部傳旨,之後還有工部、兵部等六部都要走一遍,之後還會在皇城外張貼。
而宛平縣和大興縣也會很快收到旨意,然後抄錄張貼在各處,以告百姓得知。
當日,九城兵馬司的人馬就護送着戶部早就準備好的一百萬兩白銀前往工部寶源局。
整個北京東城石大人衚衕前後已經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百萬兩銀子被送到這裏,戒備等級自然是提得很高。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在北京東城石大人衚衕設置了個新的寶源局,其隸屬於工部專司銅錢鑄造。
而洪武朝時在各省設立寶泉局,也是專門鑄造銅錢,以滿足地方上銅錢的流通。
只不過後來朱元璋對大明的貨幣政策搖擺不定,因爲大明寶鈔多次停罷各省寶泉局。
需要注意的是,寶泉局並不歸工部管轄,而是屬於戶部,畢竟戶部擁有如現今財政部+民政部+交通部+建設部的多項綜合職能。
具體從職能上來講就是,它掌管着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財政、鑄錢等民生大事。
當然這其中,就包含有負責鑄錢的寶泉局。
於是就形成了大明略顯複雜的鑄幣體系,即在京城的工部寶源局和分佈各省歸屬戶部的寶泉局。
而戶部在京城建立寶泉局,掌握鑄幣大權則是在天啓年間才有的事兒。
而在新的鑄幣體系構架下,各省的寶泉局會劃入工部掌管,依舊以在各地採購銅料,鑄造銅錢爲主,而京城則是寶源局負責鑄造金銀銅錢幣。
各省的寶泉局,主要任務依舊是收購銅料和爲各地鑄造流通所需銅錢。
而此時石大人衚衕裏,已經擠滿了幾十輛馬車和數十輛獨輪車。
一百萬兩白銀有多少?
按照明初官府轉運白銀的規定,要是使用專門的官皮箱,通體紅漆容易辨認。
每個箱子只能放白銀一千兩,不算多,一個人就能抱起搬運,所以箱子也不大。
不管是放十兩的銀錠還是五十兩,甚至一百兩銀錠,每個箱子只能放一千兩,這也是便於官員清點。
每個箱子封存後都有封條,上面會註明封箱人的名字,開箱時發現數量不對也便於追查。
實際上,大明朝近二百年時間裏,還真沒發生過銀箱開箱後數目不對的情況。
開什麼玩笑,誰參與封箱子,都是有名可查的,就算再飢不擇食也不敢在這上面動手腳,那是一抓一個準。
一個箱子只裝白銀千兩,戶部撥過來的白銀是一百萬兩,可不就是一千個銀箱。
那幾十兩獨輪車上,每輛車一左一右各方兩個箱子,保持平衡,上面還放着兩個箱子壓住下面的箱子,保持穩定。
也就是一下子要出一千個箱子有些多,庫房平時準備的馬車有點不夠用,才把獨輪車也用上了。
至於剩下的,自然都是裝在馬車上拉過來。
這會兒,戶部和工部的大人們正在那裏清點銀箱,不時還打開一個箱子抽查一下。
倒不是他們辦事兒認真,都是走過場,戶部出去的銀子交接中必須有開箱驗銀的程序。
「我還是第一次送銀子,上面三令五申不準剋扣。」
一個戶部官員小聲對旁邊工部官員說道。
「誰說不是呢,以前鑄成銀錠,還可以說成色不足扣下一些,以後全部鑄成銀幣,那就是點個數,想要搞點小動作都難。」
旁邊工部官員小聲嘀咕道。
「那你往裏面摻點其他東西」
戶部官員剛說出口,那工部的官員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脖子可沒有刀硬,這次不同,鑄造的銀寶但凡重量和成色有差,所有涉事官吏人頭落地。」
在鑄幣場裏的人,都是品級不高的官員,真要殺起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兩個官員就這麼堂而皇之討論,畢竟漂沒是朝廷的潛規則,漂沒的銀子也不是他一個人獨佔,那是要交回戶部小庫房,然後再按照官職高低分配。
是的,爲什麼大明朝官場貪腐嚴重,根本原因還是大家都的了好處,自然就沒人說什麼。
在地方上,官員們通過雜稅加徵的方式賺錢,比如總督或者巡撫的加派,一般是在正稅一兩銀子基礎上增加一錢銀子,這筆銀子一部分落入總督、巡撫手中,剩下的則是知府和縣令分配。
而一府加派的銀子,則是知府和縣令分配,都不會全部落到自己口袋,而是雨露均沾。
縣令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他們不會親自去收稅,而是通過胥吏去徵收,只要把他們該得的交上來就行了。
而胥吏收稅也能貪污,明朝只要稅收來自實物,大頭其實還是糧食。
百姓交納糧食的時候,官府是用斛來裝的,百姓將糧食放進斛裏,再稱重,計算自己完成的糧食份額。
谷堆要按尖堆形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堆形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就在百姓爲交完公糧鬆一口氣時,胥吏通常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準斛猛踹一腳,此時超出斛壁的部分穀粒會倒在地上。
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糧食運輸中的損耗,這部分就成爲胥吏的合法收入,這一招最關鍵的就是踹斛這個動作。
因爲胥吏和武職一樣,大多也是世襲,所以據說往往還有家傳絕學,就是這踹斛一腿。
爲了這一踹的風情,胥吏需要苦練很久,具體方式傳說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棵樹,從踹樹開始,以樹幹不動、落葉紛紛爲最高境界。
胥吏,其實就是古代他們裏三班六房裏人的統稱,「三班」指的是皁班、壯班和快班,「六房」則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他們是衙門裏基本的人員構成。
而到了中央層面,自然不會這麼下作,總不能地方官員帶着糧食上繳,你也給上一腳。
於是,朝廷對下面的撥銀,就成了官員們主要的收入來源,那就是漂沒。
一般朝廷撥出銀子,從戶部庫房出來到對應的衙門再到運出京城,都要各扣下一、兩成。
這筆銀子中一部分會以冰敬炭敬這樣的方式作爲福利發放給各自衙門裏的官員,可以說大家都能分得這筆銀子,而另外一部分,則是經手官員直接私分。
就算再清廉的官員,可以拒絕私分漂沒的銀子,還能拒絕衙門裏分的福利銀嗎?
如果拒絕,那你是不是連皁吏銀、柴薪銀也不要了?
久而久之,大明的官場也就沒有清官了。
魏廣德不打算和官場對抗,去清理那些潛規則,可是有些能夠改變的,他還是想要變變。
就是這鑄幣,從一開始他就要強力推行下去。
要是按照這些官員的尿性,賬面上朝廷可以賺的銀子,甚至還不夠給他們漂沒的。
到時候是不是在銀幣的成色上給他缺斤少兩,那大明的銀幣不就成爲一個笑話,還說什麼大明銀寶通行全球。
要漂沒,你們就在銀幣發出去的時候貪墨,但是銀幣的鑄造過程中,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差池的,他不想成爲一個笑話而名垂青史。
說白了,魏廣德不敢挑戰整個文官集團,不過也想爲大明朝留下一條可以勉強維
持的財路,所以在朝廷開始鑄造銀幣的時候就要定下鐵律,朝廷通過鑄幣權可以有穩定的收入。
等一百萬兩銀子清點完畢,戶部的人撤了,工部的人也撤了,只剩下寶源局和五城兵馬司的官軍守衛在這裏。
畢竟和以往鑄幣使用銅料不同,這次可都是白銀,價值高多了。
石大人衚衕裏的變化,自然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朝廷開始鑄造銀幣的消息在市井坊間飛速傳播着。
而此時,魏廣德也在內閣值房裏,從劉守有手上接到了第一份關於緬甸的情報。
只不過落在魏廣德眼裏,本來因爲鑄幣一事塵埃落定而高興的心情,瞬間就被打入谷底。
是的,最近幾十年裏,緬甸的局勢可以說變化巨大,已經基本看不出早先的格局了。
明廷在雲南外圍以西、以南的極邊之地設有六個宣慰司,即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車裏宣慰司和老撾宣慰司,或已經被新起的東籲王朝吞併,或正在被吞併的路上。
「這個東籲王朝吞併木邦、車裏,數度擊敗暹羅,現在大軍又在圍攻老撾宣慰司。
若是老撾被其所佔,下一個是不是就是孟養?」
魏廣德皺眉說道。
劉守有不敢接話,在看到這份情報的時候他也嚇了一跳,誰能想到緬甸宣慰司這麼猛,朝廷冊封的六個宣慰司已經被他控制三個,還控制了暹羅。
可以說,雲南以西和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已經被東籲王朝佔領。
「雲南那邊知不知道這些事兒?」
魏廣德氣憤的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