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公審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392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啪嗒。”
隨着搖晃的加速,一支竹籤跳出籤筒掉到書案上。
張居正放下籤筒,伸手撿起那只竹籤,細看上面的籤文。
“庚庚中平蘇瓊下淚”
張居正看到籤文眉頭微皺,隨即繼續看下去。
“才發君心天已知,何須問我決狐疑,願子改圖從孝悌,不愁家室不相宜”
視線只是快速掃了一遍籤文,就看向後面的聖意。
到最後,張居正的目光牢牢落在聖意的最後幾個字上面。
“.能改過、事皆宜。”
張居正對雜書也是熟讀,看完籤文和聖意後,他其實已經知道這籤的意思。
這籤的解曰:此簽好善有好報。作惡有惡報。示人早知警悟。現在所謀不善。天神早已洞照。自是必不可行。何須啓問。唯有改悔前過。力從孝悌上起見。自有家室和平之樂。趨吉避凶。唯人自擇。可不悟乎。
如果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在發心動念之時,老天就都已知道了,既然是不好的壞心眼,又何必再問神佛解決心中的疑慮,其實自己的內心相當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只要改過向善,將心中的壞念頭一併清除,希望能從孝悌開始做起,孝順父母、友愛手足,是最基本的孝悌之道,只要做到孝悌,則不必擔憂家中無法和樂,自然而然地家業平安快樂,有道是家和萬事興。
如果不改除心中的壞念頭,厄運則隨時而至。
張居正口中默默念道:“所謀未善、何必禱神、當決於理、改過自新。但能孝友、奉親事君、和氣生福、家道回春。”
這是他對這道籤文的理解,恰逢其實出現在他心裏,不自覺就唸叨出來。
不經意側頭看向高高在上的關帝像,張居正心中也終於做出了決定。
出了關帝廟,張居正回到府中就給馮保寫了一張條子,派人送給馮保。
馮保對張居正明確拒絕插手王大臣案很是無奈,但也無可奈何。
張居正需要他,而他其實也需要張居正,二人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合則兩利,分則兩敗。
不過,張居正和高拱的關係也是真的不對付,他不想快刀斬亂麻結束這個案子。
錦衣緹騎去了新鄭,正好給高拱添堵,他還是很樂意看到高拱不順的。
而當晚,楊博和葛守禮因爲白日在內閣沒有說動張居正的緣故,所以晚上兩人不約而同前來張府,希望再努力一次,說服張居正幫助高拱洗脫嫌疑。
在張府門前相遇,兩人短暫寒暄後就知道各自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
雖然葛守禮也很奇怪楊博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幫助高拱,但既然大家目的一致,那就是同志,所以一起聯袂而入張府。
張府花廳,楊博還在不厭其煩對張居正說道:“高拱是前任首輔,你何必與他搞的如此?”
“叔大,此事不能再繼續了,民間傳言甚囂塵上,對朝廷威嚴影響太大。
你應該啓奏,請宮裏停止由東廠調查,而是交由刑部,查清此案來龍去脈才是。
都察院也會全力配合刑部查清此案,如此才是正事。”
葛守禮也開口說道:“我對你,對高公都沒有成見,但此案涉及陛下和前首輔,理應由刑部調查,而絕對不是讓東廠肆意妄爲。”
聽到二人不斷相逼,張居正這會兒出奇的憤怒,瞪着雙眼怒視二人道:“二公說我對高公有成見耶?”
楊博馬上說道:“不敢如此,但是除了伱,無人能有迴天術,因爲你是首輔,宮裏的意思,只有你能發表意見。”
別看內閣有魏廣德、呂調陽這些所謂的次輔、輔臣,但真正能夠封駁聖旨的,也唯有首輔才有這樣的權利。
別的閣臣可以反對,但卻不能封駁,必須得到首輔支持。
“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實在是東廠現在掌握了王大臣的口供,正在順藤摸瓜尋找高府之人,完成最後的環節。
有髒有證,我如何反對?我是真的無能爲力。”
張居正依舊選擇拖延,雖然他不打算幫助馮保,可也不會幫助高拱,讓他們去鬥。
只是他想看戲,偏偏楊博和葛守禮要來糾纏於他。
至於他們說的外界傳言,張居正當然也知道,但他不覺得此事有什麼。
等結案後,傳言自滅。
這次的勸說,因爲張居正的堅持,楊博和葛守禮依舊無功而返。
不過兩人不斷找張居正,消息傳出後,多少還是讓外界對張居正對此案的態度有了諸多揣測。
東廠大堂,正屋中間掛着威嚴的岳飛畫像,畫像下方擺放着一張官帽椅,馮保此時就端坐在上面。
“確定那兩個人就是高府的?”
“廠公,已經確認了,我找了三撥探子去看。”
“人住在哪兒?”
“崇文門外一間客棧,位置也很偏僻,正適合抓人。”
“派出好手去辦吧,我只要口供。”
“是。”
“對了,知道他們是進京城幹什麼的嗎?”
“經查,他們到了京城後,先後向吏部尚書楊博、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還有內閣輔臣呂調陽府上投書,書信內容暫時還沒查到,不過.”
“不過什麼?”
“楊、葛二位大人今日一早就去了內閣找首輔大人,晚間又一起進了張府。”
對話的,正是馮保和徐爵,而他們口中要抓的人,自然就是高拱派來送信的家丁。
他們進城不久就被錦衣衛密探發現,進而知會了東廠,隨即東廠就開始對他們的行蹤進行調查。
此時的馮保想到先前看到的,張居正派人送來的字條,心中就是怒不可遏。
他知道,張居正的態度,肯定就是受了楊博、葛守禮的遊說。
“楊博,葛守禮,好得很。”
馮保只是陰森森的說了句,隨即就對徐爵揮揮手,“去吧,幹的漂亮點。”
到了後半夜的時候,京師內城崇文門就被人悄悄打開,一隊番子從外城進入內城,直接就去了北鎮撫司。
夜晚京城宵禁,可是對於坐地戶,廠衛那是手眼通天。
雖然夜禁後,沒有皇帝旨意是絕對不該開城門的,但是城門軍中也有廠衛的人,所以提供便利是真的不要太輕鬆。
廠衛也就是憑着這個無孔不入的網絡,監視着京城內外大小事兒。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徐爵的口供終於是送到馮保手中,他如獲至寶,當即誇獎兩句,就急匆匆往慈慶宮跑去。
“娘娘,和王大臣勾接的高府家人已經抓住,經過審訊對此事供認不諱。”
說着,馮保就把剛拿到的供詞交了上去。
“從現在來看,高拱買兇行刺陛下已經確鑿無疑,還請娘娘下旨,將高拱抓回京城問罪,還有其親族,也應該收監。
此事,廠衛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若是娘娘不放心,此事奴才可以親自跑一趟,絕對不會出岔子。”
陳太後接過馮保遞來的供詞看完,沒有說話就遞給了身旁的李太後。
如果說從一開始,陳太後和李太後都因爲馮保那份口供對高拱恨之入骨的話,那麼經過這麼些日子,她們多少也聽到了外面的傳言,也變得不再那麼堅決。
而且,她們其實也已經意識到,下旨錦衣衛捉拿高拱的政治影響,實在是太大了,由不得她們不三思而行。
“姐姐,你看這事兒.”
李太後看完口供,和之前所看王大臣口供嚴絲合縫,不免信了三分。
“人證物證俱全,可以審結,只是.”
陳太後想到外界傳言,又想起當初魏廣德、張居正所提出三司會審之事。
不過確實,大明朝涉及皇帝的案子,似乎還從沒有經過外廷的,都是廠衛奉旨而行。
現在馮保已經遞交了廠衛蒐集的人證物證,似乎高拱參與行刺證據確鑿。
先前馮保也說了,此事廠衛就可處理,沒必要讓外廷參與。
畢竟馮保拿來的供詞裏也寫了,高拱是因爲他被罷官而遷怒皇帝和兩宮,進而做出買兇行刺之事。
這事兒要是交給外廷審理,多少會對她們有負面的影響。
廠衛辦案,她不反對,可也擔心旨意下去後,會在內閣那邊被攔住。
那麼,勢必要出中旨,甚至有可能因此引發一場朝堂震盪。
對現在的陳太後來說,保持朝堂穩定才是當務之急。
她對皇權沒有絲毫想法,只想着把萬曆皇帝朱翊鈞撫養長大,等他親政了,先帝對她的託付也就完成了,她就可以心安理得下去見先帝。
內心糾結的時候,就聽到李太後問道:“姐姐是否因爲之前內閣的奏陳?”
李太後是有些手段的,以前都是用在後宮,可是她的政治敏感度也是很高的。
雖然她對朝政也沒有興趣,可和陳太後的想法一樣,那就是保證皇權順利交接到兒子朱翊鈞手裏才是她最關心的事兒,其他都可以放到一邊。
“要不要讓內閣來,當面商議下?”
李太後提議道。
“那就讓張居正、魏廣德來吧,呂調陽留在內閣處理公務。”
陳太後稍微猶豫就決定道。
下面的馮保聞言心中大急,急忙說道:“娘娘,此事事關皇爺和娘娘,應按祖宗規矩,由廠衛執行。
若是三堂會審,勢必會傳開,說不得會鬧出幺蛾子,惹皇家笑柄。
這也是前朝凡事涉皇家,都由廠衛負責偵緝,絕不會對外透露分毫。”
“此事不同,涉案的乃是前首輔,天下官員都看着,若是處理不好,會引發朝堂動盪。”
陳太後已經做出了決定,在臉面和朝堂穩定方面,她最終還是選擇穩定。
“結案後,誰還敢亂嚼舌根子,你們廠衛都是擺設嗎?”
李太後也發話道。
面對如此場面,馮保不敢再多言。
很快,就有一個小內侍飛跑着出了慈慶宮,徑直衝到內閣傳旨。
等張居正和魏廣德匆匆趕到慈慶宮,也從陳太後那裏看到了馮保送來的高府家人的口供。
張居正看到口供,心中是有些竊喜的。
別管這些口供真假,既然東廠已經完善了證據,現在人證物證俱全,高拱就算不死也要脫層皮。
他不參與馮保的陰謀,還要保持公平公正的處理此案,挽回近日流失的威望。
都有了證據,還擔心什麼?
雖然自己內心依舊不信高拱會這麼做,但馮保遞了刀子,那就隨他折騰。
而魏廣德看完口供後只是微微皺眉。
其實馮保這些動作他也在意料之中,如果一開始馮保不懂,這麼多天下來,也應該有人教他了。
高拱的事兒,只要是公審,證據真假其實並不重要。
高拱,也就是會謀小利,嫉賢妒能,給他長長記性也好。
“二位閣老都是先帝選定的顧命大臣,此事牽涉到高拱,二位閣老認爲該如何定奪?”
陳太後直截了當把叫他們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如果他們說廠衛直接處理,那就按他們的意思辦。
至於還是提議之前的意見,三堂會審,也隨他去吧。
“此事非同小可,人證物證俱全,我認爲可以三堂會審,確認證據無誤,既可以下旨拿問。”
張居正做爲首輔,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只要過刑部的堂,朝堂上沒人對這些證據有質疑,高拱的罪就算定下來了,後面就是廠衛熟悉的活兒,朝廷自然不會再去管。
畢竟是刺王殺駕的欽案,高拱就不必再過堂,直接定罪就行。
實際上,在張居正看來,有了這些供詞和證物,也可以堵住楊博他們的嘴巴,他根本就沒想到過東廠手裏的人還敢翻供反悔的。
不過,這樣的觀點如果用到正常人身上,自然不會犯如此過錯,可要是個沒什麼頭腦的莽夫,可就未必了。
至於魏廣德,不想多言,在張居正說完後當即表示附議。
“如此,就按照張閣老所言,此事會審,一旦確定內閣即刻擬旨抓人逮問。”
陳太後也滿意了,只審在京城的涉案人,一旦審定就直接給高拱定罪,皇家的臉面也不會丟太多。
畢竟高拱不是普通人,要是真送上大堂公審,朝廷和皇家臉面都不會好看。
就算是九泉下的先帝,怕也要背上個識人不明的笑料。
隆慶皇帝的口碑,在民間已經兩次選秀,已經是很不好了。
“馮保,此事你負責配合,務必做好此事。”
陳太後最後吩咐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