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農科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464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擺在魏廣德面前的一道菜餚,或許在宮外人看到會覺得十分稀奇,但是魏廣德卻是一眼就能認出來,小皇帝朱翊鈞口中的御麥,可不就是後世所說的玉米嗎?

    好吧,魏廣德原來老家那邊,喊這東西叫苞谷。

    之不過面前的御麥應該是煮過的,或者煲湯,現在擺放在他面前的只是一顆玉米的一半。

    就是這一半,還被切成了幾片。

    和前世煲湯的做法一樣,也是把玉米切成幾段放進湯裏。

    “陛下,這御麥在西苑種植得多嗎?產量如何?”

    魏廣德好奇問道。

    “你先慢着,嚐嚐那湯味再說。”

    小皇帝朱翊鈞沒有直接回答魏廣德,想來其實他也應該是答不上來的,所以轉換了話題,讓魏廣德嚐嚐湯的味道。

    皇帝發問,御膳房的小內侍急忙跑到殿外片刻,就有兩個小內侍端着湯盆進來。

    內侍給小皇帝和魏廣德各盛了一碗白湯送上,魏廣德輕輕一嗅就知道,這湯應該就是玉米和肉燉的,不過這湯味確實和他這些年在大明吃的味道不同。

    一時間就饞了,魏廣德也顧不得許多,端起湯碗就喝了一口,喝下去後還意猶未盡咂咂嘴,好似再說十分美味。

    “魏師傅喜歡,回頭我讓人給師傅送一筐御麥到府裏。”

    朱翊鈞看到魏廣德喝湯的樣子,高興的說道。

    “陛下,這湯是御麥煮的?”

    魏廣德明知故問道。

    “是啊,以前這御麥是煮熟直接啃食,味道只能說很一般,反正不怎麼好吃,但確實能吃。

    不過前不久御膳房用這東西煲湯,出來的湯味別有一番風味,朕和母后都很喜歡。”

    朱翊鈞笑道。

    “確實味道.未曾嘗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呵呵.”

    魏廣德心裏高興,自己讓人找紅薯和玉米,還有土豆,沒想到在宮裏居然就有。

    自己到京城都這麼多年了,居然一點都不知道,得問清楚這個事兒。

    “陛下,這東西既然能吃,味道還很不錯,就是不知道西苑種植了多少,產量如何?儲存條件困難嗎?”

    魏廣德繼續先前的話題,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這個,朕也不清楚,讓西苑的花匠過來說吧。”

    朱翊鈞看魏廣德要問,於是就對身邊的內侍吩咐道:“立刻宣西苑花匠管事過來問話。”

    “是,皇爺。”

    旁邊小內侍答應一聲,飛快的跑出文華殿往西苑找人去了。

    “魏師傅,嚐嚐這御麥的味道。”

    小皇帝又熱情的招呼魏廣德吃菜,魏廣德從善如流拿起筷子,夾了一段玉米到嘴邊,張嘴就咬玉米粒。

    “咦,魏師傅,你知道怎麼吃?”

    誰能想到,看到魏廣德吃玉米,小皇帝朱翊鈞已經驚訝的叫了出來。

    “陛下,作弄老臣可不是好事兒,須知當初曾有人以烽火戲諸侯,結果如何?”

    魏廣德心裏偷着樂,或許今日是張居正或者呂調陽在的話,可能就一口把玉米粒來帶着玉米芯都吃下去了,畢竟以前他們八成是沒見過這東西的。

    可這是讓他吃,那可能連帶玉米芯也吃下肚。

    好似五六十年代,國家最困難的時期,玉米麪或者說棒子麪打磨成粉的時候,據說就是連帶着玉米芯一起磨,那東西味道不好,吃下去割嗓子。

    其實這樣的反應,就是因爲有玉米芯在其中的緣故。

    要知道,單單是玉米粒的話,是不會有這麼大反應的。

    小皇帝一聽魏廣德的話,立馬面紅耳赤起來。

    “師傅,受教了,學生知錯。”

    說道這裏,小皇帝朱翊鈞居然起身向魏廣德作揖,連“朕”都不用而是自稱學生。

    魏廣德雖然信仰人人平等,可也得看什麼時代,哪敢受皇帝行禮,急忙側身,示意自己不敢受禮。

    “陛下厚待臣屬,讓臣能吃到如此美味,還得多謝陛下才是。”

    魏廣德笑道。

    往西苑找人,一來一回花的時間就不短,小皇帝和魏廣德在文華殿偏殿用膳,都吃完,小內侍開始收拾的時候,那邊才把人找來。

    一個品級很低的太監,帶着兩個花匠此時已經跪在殿內。

    “起來吧,朕來問你,這御麥是什麼時候種在西苑的,種了多少,產量如何?”

    小皇帝朱翊鈞叫他們起身,連珠炮似的就把魏廣德的問題拋了出來。

    那太監應該是西苑負責管花匠的人,但是他顯然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皇帝的問話,所以這時候下意識側頭看向旁邊一個年級稍長些的花匠。

    魏廣德從這個動作猜測,或許這人爲宮裏服務的時間較長,知道的多些,所以那太監才會有如此反應。

    不出所料,那花匠先是偏頭和那太監對視一眼,或許明白對方的意思,這才開口說道:“回陛下,這御麥應該是前朝嘉靖三十四年左右被送到的京城,是雲南土司覲見時上貢的貢品。

    不過這東西當時只是煮食,味道普通,所以先皇吃了一次後就不再吃了。

    不過看着果實好看,就讓西苑花房這邊學着種植了一些。

    現在西苑靠近太素殿那邊種植了一片,其他地方就沒有種植了。”

    那花匠說完,小皇帝朱翊鈞就詫異道:“太素殿那邊不都是山坡嗎?這東西能在山坡上種植?”

    要知道,大明朝使用的作物,現在可大多是傳統植物,俗稱的五穀雜糧。

    在後世,五穀雜糧一般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麪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

    不過這個時候說的五穀,其實是指《黃帝內經》中記載的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是沒有玉米存在的,所以也有人戲稱玉米爲六穀。

    當然,隨着中國人種植糧食作物的變化,玉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被納入五穀之一,但那也是時代變遷的結果。

    “雲南土司進貢?”

    不過這會兒魏廣德關注的不是這東西種那裏,而是對它的來源產生了興趣。

    “回魏閣老,確實是雲南土司進貢,具體是何人還得查查宮裏的記載。”

    那花匠小心翼翼的答道。

    到現在他們心裏也沒底,忽然被人叫到宮裏來。

    好在內侍來傳召的時候也說了,陛下要問御麥的事兒,他們是熟悉那東西的,所以才被叫來。

    這老花匠很小就跟着長輩在宮裏當差,自然熟悉御麥。

    以往,這東西成熟後,因爲嘉靖皇帝不喜歡吃,其他的太監除了嚐嚐鮮也就丟棄,都是他們帶回去給家裏吃,所以知道這東西是確實能吃的,倒是不擔心吃了會有什麼問題。

    “這東西雲南一直就有嗎?”

    魏廣德好奇問道。

    “這個.”

    那花匠低頭似是在回憶,當初找來雲南土司隨從傳授種植技術時,花匠年紀還小,所以這會兒還得好好想想才敢回答。

    魏廣德也不急,就這麼靜靜坐着等待起來。

    一小會兒後,花匠才擡頭,他不敢看小皇帝,而是看着魏廣德答道:“記憶裏好似聽說這東西出於西番,他們是叫它番麥。

    那時候小人年歲還小,就是跟着那土司的隨從學習種植技術,其他的也不知道了。”

    “伱們是把御麥種在山坡上?”

    魏廣德又問道。

    “是的,這御麥很好種植,不似平常作物般需要平坦肥沃田地,只需有土就行,山間河谷都可種植,而且御麥也就是種下去的時候需要澆水,平時就只是除除草,主要就是注意排水。

    御麥不喜水,若是被水泡了就壞了,所以山坡種植最利於排水”

    說到種植,自然是他的專業,那花匠就在那裏絮絮叨叨唸叨半天,不過魏廣德也只是傾聽,並沒有出言打斷。

    通過那花匠的描述,魏廣德大致可以判斷出一點,那就是玉米好養活,主要是可以種植在山區,平常作物不易生長的地方,而且對水的需求也比普通作物少。

    不過等花匠說道御麥產量,多少還是讓魏廣德有一點失望。

    “這御麥一年能產多少,這個以前沒算過,按小人估計,要是畝產的話,去芯應該有一石的樣子。”

    明朝的一石,也就是百二十斤,玉米這年頭產量這麼低,倒是魏廣德沒預料到的。

    當然,老花匠的估算也未必準,畢竟並沒有專門計算過,想來他也不敢把這東西的產量報的太高,否則萬一沒那麼多,可就會擔責任了。

    或許是看大魏廣德臉上略微失望的表情,那老花匠又急忙說道:“魏閣老,其實這御麥的產量,也不算低了,須知良田產稻穀一季也不過二三石,這御麥種植的地方可不是良田。

    而且,這御麥在西苑,也是被作爲沿山道路兩側的裝飾花卉,所以.”

    “你們有拿這種子專門種過嗎?”

    魏廣德又追問道。

    聽到魏廣德這麼問,那老花匠和旁邊另一人嚇得立即跪倒,大聲喊道:“大人,冤枉啊,這可是宮裏的東西,小人怎麼敢拿出去私自種植,大人,真沒有啊。”

    “起來起來,沒說你拿出去種了,我只是想知道這東西一季的產量如何。”

    魏廣德不耐煩揮手,讓兩個被嚇得魂不附體的花匠安心。

    “魏師傅,你這是”

    小皇帝沒問出口,不過意思還是很明顯,他想知道魏廣德問這些的用意。

    “此物倒是新奇,味道按照他們所說,煮食味道一般,但是煲湯卻是鮮美異常。

    不過臣最關注的還是,此物適用於山區種植,且對水要求不高。

    陛下,我大明西北可是多山地形,似乎正適合這御麥的種植。

    若是真能在山地獲得畝產一石的糧食,倒是可以成爲無數人活命的口糧。”

    魏廣德向小皇帝朱翊鈞拱手說道,“記得當初臣在江西參加鄉試時,策略就是抗旱,當時大明各地天災不斷,南北各省皆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許多田地因此顆粒無收。

    臣當時的策略對此的應對除興修水利存蓄水源外,還提到朝廷設專門的衙門,研究尋找抗旱作物,並將之推廣”

    魏廣德把當初自己策略的大概內容想小皇帝簡述了一遍,對其中他不甚明白的地方又詳細解釋一番。

    “師傅就是這一期考中的舉人?”

    小皇帝朱翊鈞仔細聽完魏廣德的講述,又問了一些細節問題,在最後忽然問道。

    “沒有。”

    魏廣德回答的很簡短,絲毫沒有不好意思的表情,“我當時落榜了,舉人是三年後才考過的。”

    魏廣德的科舉之路可謂平淡,因爲他從未抄出過一篇驚世駭俗的好文章。

    誰叫他以前就是個讀書廢材,課本裏有一些歷史上的經典八股文,可他只記得隻言片語,根本就沒法抄。

    而且一篇文章行文是連貫的,想要憑藉隻言片語補齊,但最後的效果只能是東施效顰,反而很不雅。

    畢竟八股這個東西,明清時期達到頂峯,嚴格說來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抄襲的,但是太特麼難記了。

    “朝廷裏到現在也沒有這個衙門吧?”

    小皇帝朱翊鈞又開口問道。

    魏廣德這次點點頭,說道:“後來考中進士,在翰林院裏也聽前輩提起過,當時似乎在內閣和仁壽宮裏有過爭論,但是終究因爲朝廷缺乏銀錢而放棄了。

    畢竟,新建個衙門就需要錢,還要讓他們滿天下收集各種植物進行種植,需要的人手還不會少。

    要知道,橘生南國爲橘,生北國則爲枳,一旦朝廷確定建立這個衙門,可不是在京城劃撥一個院子就可以的,還要在大明各地建立分所。

    一地試種不行,得多地試種才能知道作物擇優的效果,而且這樣的工作都是經年累月的辛勤付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績的。”

    朱翊鈞聽到這裏就點點頭,他已經理解魏廣德這個提議所付出的代價巨大,確實不是一筆小的投入。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提議出成績需要時間,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拿出手的。

    好吧,不止是後世人急功近利,實際上各個時代都是如此。

    畢竟,願意給他人做嫁衣的實在太少。

    自己的政績結果便宜了別人,不合算,不如放棄。

    “那師傅現在是否想建立這樣的衙門?”

    朱翊鈞忽然問道,好像他很感興趣似的。

    看到魏廣德看向他,小皇帝一笑就繼續說道:“朕覺得師傅的這個對策是對的,朝廷需要這樣的衙門。

    朝廷天天說重農,但除了興修水利外,似乎也沒其他作爲.”

    朱翊鈞這會兒板着臉,一本正經的說道,不過配上那張小孩的面容,讓魏廣德多少感覺到一絲喜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