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朝廷紛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479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如此舉動,恐反爲害,且三十年前無漢人,我亦無所亡失,今有漢人,而亡失甚多,兵主子亦亡去,是爲吾禍者漢人也。若將漢人與漢人易把漢,即兩家安矣”。

    這是一克哈屯昨晚對他所說,此時浮現在俺答汗腦海中。

    俺答汗身邊的親屬,許多人都對板升城趙全等人不時拾掇着蒙古出兵攻打明國感到不滿。

    不滿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眼看着趙全等人在板升城匯聚大量漢人而坐大,他們不去攻打明國,而是只讓蒙古出兵。

    蒙古出兵,打生打死可都是他們部族的勇士。

    看看現在的板升城,裏面已經生活了數萬漢人,長此以往,草原到底是蒙古人的草原還是板升漢人的草原。

    這些道理,俺答汗哪裏會不懂,只不過有時候他必須沉默。

    不過現在,鮑崇德剛纔說出的條件,倒是讓他有些心動。

    用板升那些漢人叛賊去交換孫子,他當然是願意的。

    至於各部族裏那些抓回來的漢人奴隸,其實還不還回去他也不關心,部族裏的奴隸可不止有漢人,還有西域其他部族的人。

    所以用這麼多人交換把漢那吉歸來,看似吃虧,但他俺答汗還真不在乎,誰叫把漢那吉身上流淌的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比這些人高貴無數倍。

    但是向大明皇帝封貢,那就是要他向明人皇帝低頭,用低頭來換取互市,這個交換值不值得?

    他倒不擔心明人反悔,說實在的,就算他請求封貢後,明人不給互市,他自然也不會承認什麼請封的事兒,而且孫子回來了。

    損失的,其實就是那些漢人。

    不過今天可以放他們回去,明天還可以重新抓回來。

    只是,俺答汗還是想再爭取一下,不能這麼容易就低頭。

    念及此,俺答汗開口說道:“我是蒙古大汗,明國皇帝是明國皇帝,自然應該平等相交,爲何要請封。

    其他的條件,本汗都可以考慮,只要你們送回把漢那吉和開放互市。”

    “大汗,若是不請封,鄙國皇帝陛下很難答應你們互市的要求,只有大汗承認我大明皇帝陛下天下之主的地位,陛下才會同意互市,給你們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物資。

    說句不好聽的,若是大汗不向陛下請封,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死和我陛下有什麼關係?

    完全沒有。

    只有請封,蒙古人也就算是我大明天子的臣民,他們生活在草原上,生存需要鹽、茶等物資,陛下才會同意提供。”

    鮑崇德這會兒快速思索着。

    做爲生活在這裏多年的土著,當然知道蒙古人對明國物資的需求有多迫切。

    沒看到無數的商隊,爲了賺錢,大把銀子送給邊境守將,就只爲了放他們進入大草原做生意。

    這生意的利潤很高,因爲蒙古人對這些東西願意給出高價。

    爲什麼要互市,其實就是爲了蒙古能夠大批量從大明獲得物資。

    在那裏,價格未必就比商隊送到草原的價格便宜,但數量上肯定不是商隊可比的。

    知道蒙古人的需要,那鮑崇德自然就要無限放大這些物資的重要性,讓俺答汗動心。

    其實,俺答汗答不答應已經不重要,他已經感覺到自己這趟行程應該很安全,他不會被蒙古人扣下來交換把漢那吉,那就夠了。

    如果能夠成功促成王總督的計策,他回到大明以後,得到的獎賞怕會更多。

    所以,鮑崇德這會兒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反而是想要得到更多。

    “容本汗考慮考慮。”

    俺答汗開口說道。

    正如先前鮑崇德所言,蒙古人的生死關他明國皇帝什麼事兒?

    而且現在主動權並不在他俺答汗手裏,而是在明人手中。

    可以說,他的軟肋全部都在明國人掌握着,如果他不答應剛纔鮑崇德提出來的要求,雙方無非就是繼續維持現狀,繼續敵對下去。

    但是孫子,和他苦苦期待的互市就會變成泡影。

    實際上,當初他就有向嘉靖皇帝請封的形式換取互市,只不過那是在庚戌之變以前。

    在遭遇到明國皇帝欺騙後,他才徹底死了此心。

    而且,戰場上的勝利,也讓他對明國人產生了輕視。

    若不是這些年自己年歲漸長,很多時候都感覺有心無力,他依舊會覺得蒙古人的戰力比明國更強。

    但是回到現實,這些年明國邊軍的實力確實有所提高,他已經很難找到機會,隨意攻破邊牆進行掠奪。

    而且,明將馬芳還時不時偷襲草原腹地,給他製造麻煩。

    鮑崇德被人帶下去,找了個單獨的帳篷給他們居住。

    鮑崇德回到手下身邊,大家先前在外面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一言不合就被蒙古人抓起來或者斬殺。

    “大人,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這裏?”

    “是啊,在蒙古人地盤上,心總是放不下。”

    來到帳篷裏,鮑崇德就被手下圍住,七嘴八舌說起來。

    目的其實也只有一個,想要儘快回去,回到長城內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安全。

    “好了,都別擔心。”

    鮑崇德看了眼手下,開口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

    “這次我們應該是可以平安回去的,別忘了,總督大人手裏可是控制着阿勒坦汗的親孫子。

    真要對我們不利,他就不擔心他孫子在大同受苦?”

    鮑崇德說道這裏就停頓片刻,想了想才繼續說道:“這次來,你們也知道目的,總督大人是想和阿勒坦汗講和的,讓他們用板升那邊的白蓮教徒和那些被他們抓走的漢人交換把漢那吉。

    同時還要阿勒坦汗向皇帝封貢,換取互市。

    你們應該都知道,韃子跑過來搶東西抓人,其實就是因爲朝廷不跟他們交易,買不到需要的東西,所以就跑來搶。

    只要朝廷答應互市,兩邊再打大仗的可能性就會變小。”

    “大人,你說的這些道理,其實咱們雖然說不出來,可心裏都跟明鏡似的,你給我們說這些沒用啊,你得給那些官老爺說說,讓他們答應。

    我當初還在家的時候就聽我爹說過,韃子想求和,咱這邊不給機會,直接把人殺了。”

    “對對,我叔也和我說過這事兒。”

    看都衆人又是七嘴八舌的議論開,鮑崇德心裏就覺得有些煩躁。

    這些,他會不知道嗎?

    而且現在說這個有什麼用,他需要考慮的還是俺答汗考慮以後,到底會給他什麼答案。

    若是接受那些條件,自己貌似就立大功了。

    可若是不接受,繼續談條件,勞資也可以順利從蒙古大營脫身。

    最起碼,從今天見到俺答汗的情況看,貌似這位不是嗜殺的主兒,自己還有機會去回去給王總督報信。

    “別說了,大家先安心在這裏待兩天,阿勒坦說要考慮王總督的條件,現在不是擔心咱們安不安全的問題,而是要是阿勒坦答應了王總督的話,咱們回去就可以升官發財了。”

    鮑崇德開口說道。

    “可要是他不答應呢?”

    又有人不合時宜的說道。

    “不答應,那就講他的條件唄,咱們是信使,把消息帶回去就完了,你個笨蛋。”

    旁邊人一巴掌呼到那人後腦,然後一頓說教。

    “對對,咱們是安全了,我們可是信使,不管他們接不接受,咱們應該都能回去。”

    “呵呵,安全了,哈哈”

    頓時,一邊的幾個人就高興起來,哈哈大笑不止。

    “都小聲點,外面還有蒙古韃子的衛兵。”

    鮑崇德叫住幾個情緒有些失控的手下,才繼續說道:“這兩天大家都老實點,別惹這些看守不快。

    到時候誰要是在蒙古人地盤上犯事兒,生死可就和我們大夥兒沒關係。

    聽明白沒?”

    “明白。”

    “懂了,在這裏其實也挺好,每天都有馬奶酒和羊肉,可比在營裏舒坦。”

    “這草原上,牛羊那是真的多,但我就是吃不膩,呵呵”

    幾個手下馬上就附和道。

    要說這幾天,他們除了因爲擔心俺答汗會對他們撒氣,心裏七上八下,但小日子過的還是不錯的,天天都有酒肉,雖然不會管飽。

    他們在關內哪裏有這樣的日子,軍營裏飯菜都吃不飽,就更別想給做肉了。

    鮑崇德安心在蒙古營地裏住下,等待俺答汗給出結果,然後他們就可以高高興興回去交差,而在京城,內閣卻被朝臣此起彼伏的反彈煩惱的不行。

    首先是勳貴,定國公徐文璧畢竟資歷尚淺,在勳貴中影響力遠遠不如英國公張溶,許多在京勳貴,特別是在邊境有勢力的,都是齊聲反對和蒙古人展開和談。

    號召力更強的成國公朱希忠因爲受到皇帝的暗示,對大同之事完全置身事外,堅決不透露一點想法。

    在這樣的環境下,整個勳貴集團就分裂成了定國公和英國公兩派人馬相互攻訐,互相指責。

    定國公一系指責英國公那邊的人是損公肥私,爲了一己私慾要維持戰爭態勢,目的就是爲了朝廷每年上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而英國公一系則指責定國公這邊的勳貴數典忘祖,忘記和蒙古人的世仇。

    不僅是指責那些勳貴,在他們口中,宣大總督王崇古已經是天底下最大的漢奸,讀書人中的敗類,甚至爲此連累外甥張四維。

    這些天,吏部侍郎張四維府外,不時就有勳貴家的公子老爺惹是生非,把張府攪得雞犬不寧。

    而朝廷裏,反彈最爲激烈的還是六科,都察院的葛守禮也是持他們類似的觀點,所以對都察院的御史也是不加約束,讓他們大肆串連。

    雖然廷議的時候,御史可以在場,也可以發言,但畢竟沒有投票權,品級不夠,但是也卻把反對的聲勢給製造出來了。

    一些本來搖擺不定的官員,經過內閣幾位閣臣的勸說原本想點頭答應的,看到這個陣仗也不敢表態了。

    之前的反對派,因爲缺乏高官支持,所以大多還能保持緘默,只是暗中讓科道言官出來攪局,可是隨着郭乾從南京抵達北京,正式接手兵部,有郭乾帶頭,其他的官員也按耐不住,紛紛表達自己反對議和的心思。

    有了郭乾帶頭反對和議,戶部尚書張守直也緊跟其後表達了反對的態度,至於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已經不需要再表態了,看看他管理下的都察院就知道什麼個意思。

    不過最讓魏廣德頭痛的還是他以爲能夠說服的工部尚書朱衡,這老小子在此事上如同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堅決不肯答應魏廣德的遊說。

    雖然朱衡並不是完全反對王崇古的建議,他只接受用把漢那吉交換趙全等白蓮教匪首和被擄掠的漢人,也可以接受俺答汗封貢,但是對互市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好吧,光是這一條,其實就足夠判王崇古的建議死刑了。

    俺答汗可沒有伏低做小的心態,若是行得通,人家早跪在嘉靖皇帝面前了。

    和議的利弊魏廣德都有和他分說,可朱衡就和張守直一樣,堅決不肯答應與蒙古人和談。

    這幾天,內閣幾人天天都鑽到李春芳值房裏商議事態發展,計算着手裏的票數,哪怕被人知道內閣在拉幫結派都已經顧不得了。

    “數典忘祖這一條,就能讓許多人不敢選擇支持我們了。”

    高拱分析道,可是這會兒他也沒什麼辦法。

    大明從立國到現在,還真就沒有和蒙古人議和過,即便當初迎回英宗皇帝,明朝其實都沒有答應了瓦剌任何條件,完全是靠着時任禮部左侍郎楊善一張嘴,說服了也先。

    好吧,那時候的景泰帝朱祁鈺其實壓根兒就不想哥哥朱祁鎮歸國。

    在派出楊善去草原議和時,對迎回英宗是隻字不提,這也是楊善在接回朱祁鎮,進入長城時遭遇詰難的主要原因。

    至於英宗通過奪門之變重新掌權後給蒙古人的一些優待,其實也算不得是大明和瓦剌的議和,而純粹是皇帝朱祁鎮和伯顏帖木兒之間的私人關系。

    流落草原的那些年,伯顏帖木兒做爲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兄弟,善待朱祁鎮,所以兩人關係處的非常好,據說在朱祁鎮離開草原歸國時兩人還依依惜別,難捨難分。

    對付科道,高拱這樣的強人都覺得犯難。

    已經弄走幾個跳的歡的,結果其他人又冒出來。

    總不能把科道都換掉吧,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倒不是他沒辦法對付這些人,主要還是因爲時機。

    報復他們只能徐徐圖之,現在幾個人鑽到一塊就考慮的是可以拉攏哪些人,用什麼辦法說服他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