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遼河套長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359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嘎吱吱......”

    馬車車輪滾動壓在地面上發出刺耳的聲音,一輛頗爲華麗的馬車穿過城門,進入京城。

    馬車之後還有一隊威武的騎士跟隨在後,顯示着馬車主人身份的不凡。

    進入京城的街道,地面稍微平整了許多,興許馬車上的人也感受到了,隨即窗簾輕輕挑開,一張蒼老的面龐出現在馬車車窗裏。

    老人的臉色並不好,也不知道是因爲長久搭乘馬車引發的疲憊還是什麼。

    畢竟,雖然馬車是這個時代很豪華的交通工具,但是旅途時間過長,那滋味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老人待看清楚車外的街道後,車簾就重新被放下。

    馬車上的老人正是當朝兵部尚書楊博,他剛剛從密雲返回京城,從剛纔他驚鴻一瞥中,有心人還是能夠發現他眼中隱藏着的深深的憂慮。

    是的,這次他前往密雲會見薊遼總督楊選的行程,可以說毫無建樹。

    在他眼中,楊選過分相信他所謂的情報渠道了。

    這種信任,讓他盲目相信了傳回來的所謂絕密情報,俺答汗打算徹底掌控長城外的土地,徹底於大明隔着長城相互對峙。

    所以,兩人的會面,楊選不僅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反而打算繼續派遣薊鎮兵馬東移,前鋒甚至已經出關進入遼西走廊城堡中待命。

    甚至,楊選還請求兵部向宣大、延綏等地邊鎮傳令,讓他們在遼東戰事爆發後,能夠派出精銳騎兵北上,掃蕩沿途可以看到的蒙古部族,讓俺答汗不能集中全部兵力參與遼東戰事。

    】

    楊博很清楚,楊選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俺答汗想向東伸出的手。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打掉蒙古人一、兩萬人馬,則數十年內蒙古人將不敢把目光看向遼東地區。

    同時,通過此戰,也將徹底掐滅俺答汗南窺的心思,讓邊疆地區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和平。

    楊選的想法,楊博理解,但並不認爲可行。

    只是可惜,楊選聽不進去,楊博也無權指揮楊選,甚至在他搬出內閣來也是無濟於事。

    帶着失望返回京城,現在唯一能阻止楊選豪賭的,或許也只有住在西苑那位了。

    只是,楊博並不確定,那位到底是個什麼心思。

    楊選這個人,是嘉靖皇帝直接撿拔起來的大臣。

    楊選爲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最初被授官行人,後升任御史,出任易州兵備副使。

    嘉靖三十七年時,俺答包圍大同右衛,大同巡撫朱笈因此落罪被逮捕,他跟隨侍郎江東、總兵官張承勳奉命解大同之圍,後嘉靖皇帝越級升楊選爲右僉都御史,接替了朱笈的職位。

    對於楊選,楊博能感受到嘉靖皇帝對他的信任,否則也不會把薊遼總督這樣的職位交給他。

    不過,在楊博眼中,楊選能力是有,就是愛耍一些小聰明。

    楊博回京第二日就前往內閣,和徐階、袁煒溝通薊遼之事。

    “惟約,前兩日,陛下召見我時,就曾提到過此事。”

    等楊博說出此行結果,又透露出自己深深的憂慮後,徐階才對他說道。

    徐階的話,讓楊博頓時精神起來,很想詳細瞭解此間細節。

    由此,也可以大概知道皇帝是個什麼想法。

    “陛下很矛盾,既想斬斷俺答汗一臂,狠狠教訓下這個對手,又擔心重蹈當年覆轍。”

    徐階看着楊博的眼神就清楚他的想法,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說出他想知道的答桉。

    聞言,楊博就是眼前一暗。

    看似,皇帝也是兩難,可只要他心底有此心,就很難避免他因此下注,去賭上一把。

    “呵呵,惟約,不用爲此擔憂。”

    徐階看到楊博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想法,笑着勸慰道。

    “薊鎮兵馬東移,絕非好事。”

    楊博哀嘆道。

    “既然你不想讓薊鎮大軍出關,楊選又不願聽從你的警告,不如直接讓屬下把給薊鎮的糧秣扣下一批,讓他無法指派大軍東移就好了。”

    徐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楊選確實可以指揮薊鎮兵馬行動,可以完全不用管兵部甚至內閣的命令,可有一點他也不得不受到朝廷的牽制,那就是薊鎮爲邊鎮,就靠他的地盤籌集到的糧草根本無法支持大軍行動。

    實際上,朝廷也以此牽制各鎮大軍。

    要知道,九邊兵馬長期和北方草原民族交戰,其士卒戰力自是明軍中最強的。

    若是九邊重鎮中出現心懷叵測之人,有大軍在手,對朝廷也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好在,雖然這些官員將領手上有兵,卻始終缺乏持久作戰的糧草支援。

    後世只知道明朝很難保障邊關士卒吃食,糧餉多被剋扣,可誰知道,這也是朝廷掌控邊鎮兵馬的一種手段。

    別說糧草緊張,就算糧草不緊張,朝廷也絕對不會向邊鎮運送過多的糧草,讓他們衣食無憂。

    至於是否擔心士卒因此造反,呵呵,其實九邊的官員若是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些事兒,真到了引發兵變這樣的事兒,也只能說明他們馭下無能,到時候自然會被拋出去,作爲平息民怨的羔羊。

    何況,大明朝自建立到如今,士卒鬧餉,甚至因此鬧出譁變的事兒還少嗎?

    徐階的建議,倒是在當下,鉗制楊選最好的選擇。

    楊博下意識的點點頭,算是在心底認同了徐階的建議,而另一邊的袁煒也是認同含笑點頭。

    其實,內閣處理不管是政務還是軍務,都已經有跡可循,只要多看相關檔桉資料,就能知道遇事該如何處理。

    這也是明朝的內閣閣臣真不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不需要有地方履歷的原因。

    他們只需要具備溝通六部的能力就好了,畢竟具體事宜,其實更多的權利還是在六部手中。

    “存齋兄意見中肯,回衙門我就安排此事。”

    楊博也不是婆婆媽媽的性格,既然心中認定此事,也不會瞻前顧後,當即打算扣下薊鎮糧草,讓楊選無法按照自己想法出兵關外。

    在楊博要離開內閣的時候,徐階又叫住他說道:“兵部那邊最好給福建下個文,讓他們儘快解決興化倭寇,已經拖了很長時間了。”

    “此事我也知道,只是這次閩粵倭寇活動頻繁,無力抽調大軍支援興化府,浙江趙巡撫也不願調走精銳入閩剿倭,所以才拖延至今。”

    楊博有些低落的答道。

    下面那些地方官,各有各的心思,有時候就算他這個尚書知道詳情,可也難以直接下令做什麼,實在是官場的潛規則是如此,他也不敢輕易撕破這層窗戶紙。

    “催催吧。”

    徐階也只能這麼說道。

    楊博所說的情況,他又何嘗不知。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在年前他知曉浙江趙炳然的決定,他一定會馬上派人給那邊送信,讓他以大局爲重。

    可是時間已經拖延至今,再給浙江送信,讓他們派遣精銳大軍南下,已經於事無補。

    那麼,朝廷裏還能做什麼?

    那就只能催,下公文催促福建儘快開啓戰事,消滅盤踞在興化府附近的倭寇。

    官越大,需要培植的黨羽就越多,爲的是什麼?

    難道他們不知道這麼做,早晚會因爲某些人慾壑難填的貪慾而事發,最後引火燒身嗎?

    培植黨羽,還不就是爲了自己的命令傳到下面,能夠被人忠實的執行,而不會因爲各種原因推三阻四。

    只有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才會真正的聽命於自己,也只有因此才能享受到權利的快樂。

    不過,這些所謂的自己人,真的遇事會全心全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嗎?

    當然不完全會,他們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也就是命令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這也是他,以及他的前任嚴嵩,前任的前任,等等無數的內閣首輔們都在做的一件事兒,那就是培植黨羽,哪怕因此有可能被打上結黨營私的污點也在所不惜的原因。

    對於剿倭,要些人手而已,徐階自信是能夠讓趙炳然聽從的,因爲這個命令不會對他的利益造成影響。

    兩人說話間,徐階已經走出了屋子,和楊博一起站在院子裏。

    四下無人,徐階又小聲問道:“這段時間,韃子不斷騷擾邊境,你覺得今歲到底會不會有一場打仗?”

    福建太遠,京師照顧不過來,鞭長莫及,徐階最關心的其實還是九邊重鎮的安危,他也是經歷過庚戌之變的人。

    楊博倒是有些奇怪徐階的舉動,不過聽到他的問話,想想才答道:“去歲起,韃子侵犯遼東事件確實在增加,不過這絕對不是俺答汗對遼東產生野心的證據。”

    直到現在,楊博依舊不認爲遼東有什麼價值,至少沒必要損兵折將去和大明死磕遼東,在他眼中這實屬不智。

    “俺答汗絕不會取遼東?”

    徐階對於楊博的回答並不是很滿意,又開口追問道。

    這就是在逼他表態了,只是這時候楊博沒工夫惱怒,而是又思索片刻才點頭。

    他不認爲俺答汗會做出這個決定,遼東實在是沒什麼價值。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他們所想要的,其實更多還是向南,越過長城繼續向南擴展土地,他們覬覦的是關內溫暖的土地,在那裏放牧,躲避北方的寒冷。

    佔領遼東,雖然牧場可以得到擴大,可是生存條件艱苦。

    對於草原人來說,他們依舊不能從中獲得太大的價值,依舊很難大量繁衍族人。

    是的,土地再大,他們的人口卻就那麼多,有什麼意義。

    只有越過長城,奪取南方溫暖的土地,才可以爲他們族羣擴大提供保障。

    別說什麼蒙古人已經適應了北地的寒冷,難道他們不知道尋找條件更好的地方生活。

    想想大明控制下的遼東,若不是有軍隊封鎖歸途,那些當年移民遼東的百姓還能有多少人願意繼續留在那裏,即便逃回關內以爲戶籍原因只能做流民,他們依舊會做出這個選擇。

    而一旦有機會離開,他們即便傾家蕩產也要想辦法走。

    山東那邊發生的事兒,作爲內閣首輔,徐階當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過事態還沒有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他才說可以暫時壓制一下。

    “好了,我知道在陛下面前該怎麼說了。”

    徐階點點頭,目送楊博離開。

    ......

    老哈河、烏力吉木倫河、西拉沐淪河等遼河上游水系,流到遼河平原,因地勢平坦低窪等原因,流速減緩,河牀淤積,河水漫濫,在這一區域形成大片的呵護沼澤地,形成了遼澤。

    正德初年,李承勳巡撫遼東,“題請修築邊牆,自遼陽三岔河北,直抵開原,延亙五百餘裏。”

    經過幾次修築,遼河套邊牆西自白土廠關順遼河西岸南下,經黑山縣東邊壕、檯安縣大臺子、六臺子,至海城縣牛莊鎮西北越過遼河,再折向東北,順遼河東岸至開原、昌圖縣境,止於鎮北堡。

    由於這道長城向南繞了一個大v形,傍遼河東西兩岸而置,故稱“遼河套長城”。

    由李承勳起,明朝在遼東修築的邊牆,有意繞開遼澤,將這片區域放在邊牆之外,自然也是希望減少遼澤對修築邊牆的影響。

    只是,這一策略,卻在之後被無數人視爲重大失誤。

    遼澤只是在夏季汛期才會形成,而春秋冬三季則會逐漸乾枯,進而收縮,而明軍在此地段卻因此多出數百公裏防線,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防禦。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春秋時節,蒙古韃子就會進入遼河套地區,尋找可供攻打的明軍堡壘,破邊牆而入對邊牆南方的明朝控制區進行搶掠。

    而因爲v字邊牆,明軍遼東和遼西的兵馬調動,只能沿邊牆機動,故廣寧北面的白土廠關到沉陽西邊的平駑堡,兩地相距百里,可東西兵力調動增援時,卻要繞道幾百裏地才能抵達。

    實際上,也正是這段v字形邊牆的原因,把整個遼東地區分成遼東和遼西,這段城牆也被稱爲遼河套長城。

    而此時,一隊綿長的韃子騎兵部隊,正趁着遼澤的枯水期進入到這裏,尋找着明軍邊牆上的防禦漏洞,伺機而動。

    “臺吉,前面不遠就是常駐堡,再前面就是黃泥窪了。”

    “加快速度過去,看看那裏城牆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