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虎蹲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378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倭寇紮營五黨山,還在許厝扎下營盤。”

    譚綸知道倭寇約六千餘,卻是分守三地,心中不由得冷笑。

    雖然這樣的佈置可以層層抵抗明軍的攻勢,可兵力分散的弱點卻是暴露無遺。

    “火器,在戰陣中的作用,諸位都應該清楚了,浙兵雖遠道而來,可營中火器頗多,足以在戰場上碾壓倭寇。

    我決定,以戚繼光率浙兵爲中鋒,正面攻擊,俞大猷除率領本部人馬外,兼領水師爲右路軍,斷敵海上退路,劉顯爲左路軍,側翼夾擊倭寇”

    譚綸自然不會忘記自己過來的原由,開口就分派了作戰任務,爲戚繼光爭奪功勞。

    而下方的劉顯、俞大猷聽到譚綸的排兵佈陣,都是無可奈何對視一眼。

    其實,在他們聽說譚綸隨浙兵趕往興化府時就已經有所猜測。

    俞大猷和譚綸,不過有一面之緣,而他卻是知道,譚綸在浙江時,可是以布政使司右參政和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多次參與圍剿倭寇的戰鬥,去年浙兵援閩也是譚綸爲統帥,戚繼光領兵參戰。

    毫無疑問,就算有他這個副總兵在場,也的聽他們那些文官的,更何況現在譚綸還是福建巡撫,是這裏最大的官。

    就算朝廷任命自己爲福建總兵官,要還得是聽他的。

    俞大猷已經學會了在官場上,少說話,多做事,才是處事之法。

    既然拗不過譚綸,那就聽着好了。

    他這麼想,可劉顯卻不這麼看。

    他是廣東總兵,只是臨時被總督張臬派過來救援興化府的,可不會留在福建,自然就不怕譚綸給他穿小鞋。

    甚至,如果不是張臬那邊抽不出兵馬,能給他調派兩三千軍隊增援的話,他和俞大猷匯兵後直接就攻打興化倭寇了,哪裏還要等戚繼光的人馬參戰,分薄這份戰功。

    等譚綸說完話後,劉顯就起身抱拳道:“譚大人,浙兵遠道而來,人困馬乏,加之多位新招募之兵,以他們爲中路似乎不妥。”

    戚繼光坐在劉顯左側,自是下首一個位置,聽到劉顯這麼說,心裏倒是有些佩服這位,敢和文官叫板的武將。

    劉顯既然說話了,自然不會就這麼含含糊糊的過去,而是要說清楚,反正回頭自己回廣東,誰還怕你一個八竿子打不着的巡撫。

    “譚大人當知道,中路乃是正面和倭寇交戰,戚將軍手下新兵過多,若是有意志不堅定者,在戰陣之中引發混亂,後果難料。”

    直接反對由戚繼光部爲中軍,這也是劉顯深思熟慮過後的決定。

    劉、俞、戚三軍,自是以俞大猷部最強,加之還有擊敗張璉反賊所鼓舞起來的士氣,作爲中軍才是最合適的。

    戚繼光部雖然比他的兵馬多很多,可是也只能作爲配合中軍的部隊,和他一樣排列在左右路夾擊倭寇。

    按照譚綸話裏的意思,那就是要讓戚繼光的人馬打中路,讓他和俞大猷改到邊路配合。

    誰不知道倭寇打仗都是只走一路,他們和明軍交戰,都是靠悍勇直接中路突破。

    若是按照譚綸的指揮行事,鬧不好功勞全在戚繼光那裏,他和俞大猷根本什麼也撈不到。

    就算俞大猷還有個指揮水師封鎖的任務,可這夥倭寇是在岸上,有啥用?

    不過劉顯還沒有愚蠢到指鼻子開罵,說譚綸就是幫着戚繼光撈戰功來了,用戚繼光部新兵多作爲理由。

    “劉都督,本官剛纔已經說了,戚將軍部下多使用火器,正是正面迎戰倭寇,消滅他們的不二法寶,沒必要用將士們的性命去和倭寇死拼。”

    譚綸只是淡淡說道。

    先前劉顯講述局勢時他就已經聽得清楚,現在他們已經把倭寇擠壓在一個半道之上,人馬分散開,避免有倭寇突圍而出。

    俞大猷和劉顯的人馬,正好起到封堵倭寇突圍路線的角色,否則他還會把三股人馬分爲前中後三軍,分層次推進,到時候後面兩部就更沒有戰功。

    其實,很多戰事中,都隱藏着這樣的小插曲,或爲保存實力避戰,或爲搶奪功勞搶戰,只不過這一切都不會被記入史書中。

    史書只會記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他們和誰打了一仗,勝負結果爲何。

    但是,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的是,在排兵佈陣之中,各部就已經開始明爭暗鬥,只爲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整個過程中,其他的都不重要,誰受到優待,誰又受了委屈,是沒人會關注的。

    譚綸來此,自然就是想要把此戰最肥美的戰功留給戚繼光,不管劉顯和俞大猷說什麼,他都是不會聽的。

    而且,在他看來,有戚繼光和俞大猷參戰,此戰必勝。

    有這個判斷,劉顯說什麼,其實已經無足輕重。

    看到譚綸堅定的目光,劉顯知道繼續糾纏也討不到好。

    張臬不在此地,他還能說什麼,總不能翻臉吧。

    武將和文官翻臉,他也得有這個膽子。

    就算此時傳到張臬那裏,張總督的臉色也不會很好。

    不僅是因爲懷疑劉顯對文官的態度,更是他做爲劉顯的後臺,以後在同僚面前很不好解釋。

    必勝當無懸念,做爲勝利者,無論譚綸做什麼都是對的。

    而他繼續糾纏傳出去,只會是說他的不是。

    更何況,俞大猷在一旁也沒有說什麼,只是低着頭。

    心中雖然不滿,可是劉顯還是衝譚綸抱拳應是,不過在心裏,劉顯已經打定主意自己這趟就是打個醬油了事。

    自己身邊的人,近半是他親近士兵,是他的親兵。

    既然這次分不到太大功勞,那就盡量避免傷亡過大,讓戚繼光去拼好了。

    隨後,譚綸又在輿圖上佈置了各部進攻路線,三路大軍進攻,最後的目標自然是平海衛城前最後一個屏障-許厝倭巢。

    攻佔這裏,就可以和倭寇最後的營地平海衛城遙遙對峙。

    三軍進攻期間,水師作用也非常重要。

    因爲戰場爲半島,還要防止倭寇從海路逃脫。

    雖然季風不利舟師遠航,可北面的萬安和南面的惠安水路皆不遠,逃遁也是有機會的,所以才要俞大猷指揮水師防備倭寇外逃。

    在座的三位將領中,要說指揮水師,當然還要是俞大猷。

    別的人,就算是戚繼光,他也不會放心。

    定好進兵時間,自然要給剛剛趕到的浙兵三日的修整,第四日三軍盡出,圍剿倭寇。

    出了營帳,劉顯還是有些不服氣,只是輕蔑的瞥了眼戚繼光。

    不止是劉顯,其實俞大猷也看出來了,戚繼光和譚綸之間或許是有交往的,想到之前聽到的一些消息,也只是搖搖頭,隨即和劉顯一起等自己親兵牽來馬匹,隨即翻身上馬,揚鞭欲走。

    騎上戰馬後,就比周圍人高上不少,視野旋即也開闊許多,劉顯和俞大猷在馬上就注意到營帳右側據馬後,擺放着許多黑色火炮。

    這些火炮和他們常見的明軍火器不同,炮管短粗,首尾約兩尺長,周身加了七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製虎爪架起,看起來虎虎生威,煞是威風。

    和明軍中常見的將軍炮、大型碗口銃皆有不同。

    “劉都督,你看那炮。”

    俞大猷不由開口對劉顯說道。

    “那個可能就是浙兵的虎蹲炮吧,之前聽人說過。”

    劉顯盯着那火炮下面的支架說道。

    “虎蹲炮?”

    俞大猷好奇道。

    畢竟,虎蹲炮並不是明軍的標準裝備,至少在這個時期還不是。

    明軍的火炮主要還是銃身短粗,銃筒爲碗狀,藥室鼓起的碗口銃和大型直筒狀火銃,也就是各種將軍炮。

    當然,明軍現在最先進的還是仿製西夷的佛朗機炮,經過多次實戰後,因效果顯著,已經由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轄的軍器局以及內府管轄的兵杖局開始大規模鑄造,下發各軍。

    當然,擁有優先權的還是九邊重鎮,對於南方各衛所,自然排在後面。

    俞大猷和劉顯軍中,也有佛朗機炮數門,不過更多的還是早前遺留下來的碗口銃。

    至於將軍炮,那玩意更重,大多被放置在城頭,並不會隨軍行動。

    明軍的將軍炮,其實外形和後來西方傳入的紅夷大炮已經非常相似,只是體量上要差很多。

    不知是材料還是工藝問題,還是匠人問題,明清時期雖然也鑄造了許多大炮,可就是沒有人去開發大口徑大威力火炮。

    而在幾十年前,爲了攻佔君士坦丁堡,蒸蒸日上的奧斯曼帝國就尋找到匈牙利籍火炮設計師烏爾班,爲其傾盡所有,打造了即便是在後世來說也是非常巨大的火炮-烏爾班大炮,有時也被稱作“土耳其巨炮”或“達達尼爾大炮”。

    該炮長達17英尺(約合5.18米),重17噸,炮筒厚達8英寸(約20釐米,以便承受開炮時的巨大衝擊力),口徑則高達30英寸(約合762毫米),足以容納一位成人,所用花崗岩炮彈重達1500磅(約680公斤),是那個時代威力最大的火器。

    一炮轟出,真的是天翻地覆,地動山搖,再堅固的城牆在這種超大型火炮面前如同紙糊的一般,炮彈所經之處,無不分崩離析。

    就在劉顯和俞大猷小聲交談的時候,站在他們後面的戚繼光已經站了上來,給他們介紹起這種火炮。

    雖然知道劉、俞二人對他搶功不滿,可是面對這種新開發的火器,戚繼光也不會藏私,而且這東西其實也沒什麼好藏的,匠人一看就能明白。

    劉、俞二人自然也是見多識廣的人,雖然不比專業人士,可憑藉外觀也能大概判斷出這種武器的使用來。

    現在的火器,確實太簡單了些。

    “正如劉都督所言,這炮正是我浙軍中大量使用的虎蹲炮。”

    戚繼光上來就介紹,還不斷把劉顯和俞大猷往那邊引過去。

    很快,三人就已經到了火炮旁,隨後都下馬,蹲在虎蹲炮旁仔細觀察起來,而戚繼光也在一邊介紹起這種火炮的特點和用法。

    “縮小號的將軍炮,能打散彈,打擊近距離的倭寇。”

    俞大猷聽到戚繼光的介紹,眼中就開始發光。

    他當然知道和倭寇交戰時,倭寇一般採用的戰法就是沒有戰法,根本就不管你幾路去,他就一路衝,沖垮明軍的防線,明軍就全線崩潰。

    簡單而直接。

    用這種小炮,裝上散彈,一炮就是一大片,還真是破局的良法。

    旁邊的劉顯應該是早先聽聞過,不過此時也是第一次看到實物,通過戚繼光的介紹,不免也能想到此物在戰場上的使用方式以及效果,所以也是不住點頭。

    “這炮,撥給我兩尊,我帶回去讓人試試。”

    劉顯開口說道:“若是效果好,我看可以上奏朝廷,大力推廣此炮。”

    “可惜裝填不易。”

    俞大猷只是嘆道。

    其實,除了佛朗機炮外,明軍火器裝填都不怎麼樣。

    可那些火器,都是在敵稍遠距離的時候就要釋放,所以還有機會打出第二輪,甚至第三輪。

    可這虎蹲炮,主要就是近戰中使用,可沒機會給你裝填,再打一輪出去,幾乎就是戰場上的一次性消耗品。

    打贏了自然可以回收,若是打輸了,炮就是別人的了。

    “這炮,其實我也是從以爲友人口中聽說的,後來略有修改製成。”

    戚繼光看二人都有興趣,於是又開口說道。

    有些事兒,不早點說,以後要是傳開,免不得就有人說他貪功吃獨食。

    “哦?那裏還有這類似的火炮?”

    劉顯奇道。

    “江西九江衛就有,我友人在南京兵部任職,前些年奉命去江西各衛所點檢時發現的此物,據說是一位千戶在和倭寇交戰後發明此物。

    不過他們那會兒是臨時抽調浙江,之後就不怎麼外調了,所以才沒有傳開。

    他也是點檢發現,讓人試炮後,覺得效果不錯,所以留心此事,寫信告知我。”

    戚繼光笑着解釋了此炮最初的來歷。

    不過俞大猷微微皺眉,有些懷疑他說的那個千戶,會不會就是魏家的人。

    不過想到魏勐,還有吳佔魁,都是一副不求上進的樣子,也懶得說出自己的猜測。

    在俞大猷看來,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就該做出一番大事業來,吳佔魁和魏勐兩人,明明有能力,卻有些貪生怕死,寧願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挪窩,只想着把自家的蔭庇傳襲下去,實在沒什麼好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