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張璉的去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字數:4302更新時間:24/06/26 23:43:18
    嘉靖皇帝命令錦衣衛械押浙直總督胡宗憲進京,當旨意傳達到錦衣衛後,北鎮撫司的經歷就開始忙碌起來,一邊準備好密令,通過錦衣衛獨立的消息傳遞系統發向杭州錦衣衛百戶,另一邊忙着申請駕貼,從司禮監和六科取到蓋章備桉後的駕貼後,很快就交到早已集合起來的一隊緹騎手裏。

    駕帖到手,緹騎的掌隊官也不敢怠慢,帶着手下人馬打馬出城,奔着杭州而去。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滿朝官員,特別是駕貼到了六科以後,就基本上坐實了胡宗憲倒臺的消息。

    在徐階、袁煒等人還沒有走出西苑之時,整個京城官場都開始討論着此事,紛紛猜測誰會接任浙直總督一職。

    隨着兵部裏面又傳出消息,近年倭寇侵犯範圍逐漸南移,福建、廣東兩地倭患頻發,到是浙江和南直隸平靜下來了,霎時在百官眼中,浙直總督的位置就更加誘人了。

    “既如此,那你們看看,誰合適巡撫浙江?”

    此時,西苑永壽宮裏,嘉靖皇帝又開口問道。

    話音落下後,迎接他的是殿內一陣安靜,沒有人出班舉薦浙江巡撫人選。

    畢竟,事情發生的有些突然,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現在嘉靖皇帝就問起,自然很難給出幾個像樣的人選。

    “陛下,事發突然,臣等一時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

    這個時候,作爲內閣首輔的徐階側頭看了眼殿內衆人,開口說道。

    大家都不說話,作爲當朝首輔自然也不能一句話不說,哪怕不能舉薦,至少也要說幾句,打破殿裏的氣氛才是。

    “那你們儘快商量出人選來。”

    聽了徐階的話,嘉靖皇帝只是澹澹說道:“從朝中官員中選拔,京外的就算了。”

    嘉靖皇帝把浙江巡撫的人選圈定在京中,自然也是有他的考慮。

    若是從外官中選拔,選出人來還要先到京城再出發南下浙江。

    雖然現在浙江面臨的局勢不似以前那般,可畢竟還是面臨着倭寇的威脅。

    從京官中選擇,自然就少了回京的步驟,幾乎可以選出後,直接下旨就馬上南下赴任。

    “遵旨。”

    徐階和其他官員這時候都躬身答道。

    從永壽宮中出來,衆人的神色都是肅穆,也都在思考京城中有哪些人適合出任巡撫一職。

    事實上,京城中適合巡撫一職的官員並不多,大體就是從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出任這個職務。

    六部的侍郎、五寺的正卿,還有就是都察院的副都御使這麼幾位。

    考慮到浙江雖然沒有大規模倭寇侵擾,可依舊面臨威脅,巡撫人選還得有過兵事的經歷,如果這麼想的話,兵部的左、右侍郎自然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還有就是巡撫的主要職責就是監察地方百官,雖管民政,可更多還是通過布政使司進行,自然都察院中的副都御使也是可以出任此職的。

    於是,不少人在路上都在偷偷打量兵部尚書楊博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看他們是否會靠近徐階和袁煒,從中說和。

    一行人很快出了西苑,隨後一起就前往內閣。

    嘉靖皇帝要他們儘快定出巡撫人選,自然也沒多餘時間浪費,只能直接去內閣討論出人選來,好早點報上去交差。

    裕王府,一個小院的正房裏此時一片安靜。

    此時裕王、殷士譫等人都在閉目養神,先前他們已經派人去禮部見到高拱,把王府裏的意思告訴了他,也傳回了高拱的意思,他也無心爭奪浙直總督這個差事。

    既然兩邊都達成一致,那麼剩下的就是通知徐階那裏,不要把高拱推出來,列入舉薦人選中。

    雖然魏廣德猜測嘉靖皇帝不會讓高拱去,可架不住出現萬一。

    此時日頭已經西斜,在海邊一座小山上,一道人影佇立其上,正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眺望着西面茫茫的大海。

    小山下是一個小海灣,裏面停泊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船隻,許多人正在船上和岸邊活動,只不過所有人此時都是一副頹廢的樣子,絲毫不見一點精氣神。

    這裏是東番島南邊的一處天然海港,大海的對面就是大明朝的福建行省。

    人影佇立良久後,終究還是嘆了一口氣,收回那包含不甘、後悔、不捨的目光。

    小山背後傳來一陣喧鬧,那人回頭看過去,一隊士卒正擡着不少搶掠來的食物和押解着一些俘虜往海灣這裏趕來。

    那是他派出去,從附近土着手裏搶奪物資的人馬。

    他,就是大明朝曾經高額懸賞的賊首,飛龍國國主張璉。

    連他都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他還在自己的隊伍裏呆的好好的,結果各地的飛龍軍裏就盛傳出他被明朝官府捉拿的消息,讓各地義軍軍心大失,很快就被周邊蜂擁而至的明軍各個擊破。

    軍心散了,他只得帶來殘部千餘人東逃,留在大明已無可能。

    在他看來,明廷傳出他被俘虜的消息,應該就是爲了打散義軍的軍心。

    這是刻意而爲,想不到就是區區蠱惑流言就把手下人哄得團團轉,只能說自己還是小看了明軍的將領。

    他哪裏能想到,其實真實原因是官軍認錯了人,虛報戰功,之後雖然發現卻擔心遭受懲罰,所以只能想方設法掩蓋過失。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也是懂的,他做夢都想突襲京城,活捉嘉靖皇帝朱厚熜,或許天下都不用一城一地去打,就會有大片的府縣投降,歸入他飛龍國主手中。

    只是,這也就是只能想想,他辦不到。

    連浙江都打不進去,何談偷襲京師。

    當初眼看着大勢已去,張璉只得帶着手下逃到海邊,利用手下那些船民,找到一些海船逃了出來。

    可是首次到了這茫茫大海上,張璉就後悔了。

    以前他也聽說過大海的恐怖,即便是面對風平浪靜的場面,按照那些船民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狂風大作,幾丈高的海浪就撲過來,直接就把這些福船直接打翻了。

    船民給他們找來的海船就是福船,雖然大明朝廷明面上禁海,可實際上沿海不少士紳家族都在做海商的生意,都或多或少隱藏了一些海船。

    只不過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要找到他們卻是千難萬難。

    虧得有船民帶路,他們才能在短時間內湊足船隻。

    和林朝曦分開的時候,他手下還只有千餘人,逃竄過程中沿路又收攏了一些手下,也才堪堪二千來人。

    這可都是保命的本錢,他當然不想隨意放棄,只能全部帶上。

    在大海上,那可是全憑實力說話的地方。

    之所以想到出海避難,這還是當初挑選親兵的時候,他從船民中選出幾個身強力壯的漢子。

    窮途末路之際,看到他們,他才能想到奪船出海的念頭。

    大明雖大,可已經沒有了給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

    好死不如賴活着,他張璉還想要東山再起。

    眼下是大勢已去,先避其鋒芒苟且偷安才是正途。

    張璉不是瞎逞英雄的人,能在這時代建國的,也不會是沒有城府之人。

    審時度勢之下,張璉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只是好不甘,好不捨。

    終究是故土難離,他這幾天都會來到這個小山上,眺望遠方的故土,那裏是大明,是生他養他的地方。

    這時代,雖然航海技術發展很快,大明的船隻也可以從福建直入倭國或者下南洋,可大多還是需要沿途就近靠港,補充澹水和食物,若是要一路遠航,那就只能每條船隻少裝人和貨物,多帶補給品,這還要靠天老爺保佑,不遇到大風浪。

    進入大海後,雖然讓張璉一時有了天大地大任我遨遊的感覺,可船不靠岸終究不安。

    問了身邊曾是船民的話,選擇先來東番島,補充一些航海物資,再選擇下一步的去向。

    東番島,其實就是後世的臺灣島,此時島上荒蕪,只有土人和少量對岸的漢人或逃罪,或躲避賦役或戰火來此居住,討生活。

    在明朝的官方記載裏,這個大島是叫雞籠山,或稱東番。

    雖然距離大明的福建行省不遠,可是大明建國後並沒有派出兵馬佔據這裏。

    在朱元章的意識裏,他只收復元朝的土地就足夠了,而距離福建遲尺的臺灣島,因爲元朝時期就沒有在這裏設置官府進行管轄的緣故,所以大明也沒有將這裏視爲領土,只是按照元朝時期的體制,在澎湖列島設置了巡檢司,控制臺灣海峽。

    】

    對一些不懂海洋的明人來說,不少人還以爲這裏就是琉球國。

    在明朝和琉球國確認宗屬關係後,東番島才被確認不屬於琉球國,因而在明朝的官方記載中就有了大琉球國和小琉球國的區別,大琉球國自然就是琉球羣島,而小琉球國就是東番島,也就是臺灣。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章列出的十五個“不徵之國”中,朱元章就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佔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列爲其中,告戒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不過,對於在海上討生活的人來說,自然知道這所謂的小琉球國是個什麼東西,這裏就是一些土着人的部落,哪來兒什麼國王,在這裏根本就沒有形成什麼國家。

    張璉雖然找來不少出過海的船民,瞭解到這裏的真實情況,可也不敢在這裏久留。

    在他看來,一旦自己行蹤暴露,就兩地之間的距離,說不準一覺醒來就發現明廷的大軍已經來到這裏。

    所以東番島雖然好,卻不是他可以久留之地,只能是作爲臨時駐地。

    這次搶來的海船,因爲時不時還要使用的緣故,所以船上倒是備有不少食物,只是他這次帶出來的人太多了,兩千來人,所以根本不夠他們的使用,而且在出海前,他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去處。

    “參見國主。”

    就在這時,兩個壯漢已經走到了他身邊,向他行禮道。

    “今日收穫如何?”

    張璉看着這兩個親兵隊長,開口問道。

    “稟國主,最近半個多月,這周邊大大小小十來個土族都被我們掃蕩了一遍,吃的應該勉強夠用兩個月的了。”

    其中一個壯漢答道。

    “我們抓住一些俘虜問過了,附近再沒有更大的部族,要找就要去更遠處的高山裏找,不過路途遙遠不說,還山嶺陡峭,非常不好攻打。”

    另一人也說道。

    現在,曾經跟在張璉身旁的首領們,蕭晚、羅袍、林朝曦等都不是被明廷抓住就是戰死,張璉也只能依靠一直在自己身邊的那些親兵隊長了。

    更可況到了現在的地步,他也不敢相信那些投靠過來的頭領,擔心他們生出異心,把自己綁了送給明廷,好換取自己的富貴。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張璉也知道,現在手下人因爲逃到這裏以後,士氣低落沒有恢復,若是貿然攻打遠方的大部族,就算打贏了,可要是傷亡過重,說不定就會鬧出事兒來。

    回頭,又看向東方,嘴裏悠悠說道:“上次商量的事兒,你們考慮的如何?”

    “國主,去東面的倭國,我覺得還是不妥,不如按田二壯的意思,南下,那裏都是一些小國,能夠輕鬆打下一塊地方來讓弟兄們休養生息。”

    依舊是那個壯漢先開口說道。

    “二壯,你的意思呢?”

    張璉沒有表露自己的態度,不過還是問道。

    “國主,我曾經跟着船老大去過南洋幾個國家,那些所謂的國都是人少國弱,說不好聽的,我們去了就可以直接滅了他們,搶下一塊地盤來。”

    田二壯大聲答道,“所以,我覺得下南洋是最好的去處。”

    “倭國那邊,真的很難打嗎?”

    張璉還是有些不甘心,不由得問道。

    “國主,倭國那邊也是分成很多國王,可別看就只有一兩座城,可是他們隨便也能拉出幾千上萬人的軍隊,而且倭人武士確實戰力很強。”

    田二壯答道。

    “我知道了。”

    張璉向東面投去最後一眼不捨的眼神,轉身對二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