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小懲大戒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趙家二公子字數:2055更新時間:24/07/20 05:34:54
    董思成這一跪不要緊,那些受他恩惠的親信大臣,立即爲他說話,爲他請命。

    就連昨日剛剛向秦昊投誠的唐晉臣等人,也紛紛爲他開脫。

    “陛下,董太傅,一心爲國爲民,徹查貪腐,他非但無過,反而有功於社稷,請陛下您明察秋毫,莫要讓這忠臣寒了心。”

    “陛下,董太傅乃我大夏之柱石,他的忠誠與擔當,無人不曉。此次雖然行事稍有偏差,但事出突然,情有可原。請陛下寬恕其無罪。”

    ……

    蘇正方目光深邃,注視着秦昊與董思成上演的這場默契十足的“雙簧戲”,心中卻如寒潭般冰冷,他悄然將視線轉向了自己那些忠誠的追隨者。

    立即有一位蘇派的大臣站出來發聲道:“陛下,董太傅昨夜突然抓捕這麼多大臣,實在令滿朝文武大臣惶恐不安。若長此以往,我等又如何能安心輔佐陛下,共謀國事?”

    緊接着,另一位蘇派官員也站了出來,手持一份名錄,高聲陳詞:“陛下,董太傅行事偏頗,昨夜的抓捕行動中,竟然有意放過了幾名貪官污吏。微臣手中這份彈劾名單,便是這些貪官污吏的罪狀,還請陛下明鑑,予以嚴懲!”

    董思成這邊的親信大臣們見狀,豈肯示弱?他們立即開始了激烈的反攻,與蘇派官員脣槍舌劍,相互攻訐。

    朝堂之上,一時間氣氛緊張,火藥味十足,整個大殿變得跟菜市場一樣,亂作一團。

    秦昊面色微沉,不動聲色地向高力士投去一抹眼色。

    高力士久居宮廷,心思玲瓏,立即心領神會,猛地挺直身板,厲聲高喝:“肅靜!朝堂之上,豈容爾等喧譁!”

    這一喝,如同驚雷炸響,瞬間將大殿內的嘈雜聲壓了下去。

    衆人皆是一驚,紛紛噤聲,大殿內再次恢復了往日的肅穆與莊重。

    秦昊的目光在衆臣之間緩緩掃過,最後定格在董思成身上。他語氣平靜,卻帶着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董太傅,如此大事,你竟敢瞞着朕,你心中,到底還有沒有朕這個皇帝?”

    董思成聽到此言,心頭一顫,暗道,你這是玩得哪出呀!我這是按照你的指示去做的。

    他深吸一口氣,將頭埋得更低,聲音中帶着幾分顫抖與委屈:“老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你起來吧!”

    秦昊並未立刻發作,而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隨後緩緩開口:“朕念你一心爲朝廷,此次過失,便暫且記下。但你記住,下不爲例。若再敢如此,朕絕不輕饒。”

    董思成心中一凜,連忙叩首謝恩。

    好一個下不爲例,蘇正方心中冷笑不止,你們兩人一唱一和,狼狽爲奸,這麼快就想將此事揭過,老夫偏不讓你們得逞。

    蘇正方面色凝重,他緩緩步出朝班,面色凝重,沉聲道:“陛下,這些被抓的大臣,皆是朝廷之棟樑,身居要職,更是爲我大夏的繁榮穩定付出了無數心血。”

    “董太傅此舉,無疑是在打壓同僚,使得君臣之間產生嫌隙,實非明智之舉。”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朝堂上的衆人,繼續說道:“老臣與這些大人們共事多年,對他們的品性才、能頗爲瞭解。他們雖有不足之處,或有微瑕,但本質上都是一心爲國爲民的好官。”

    “陛下若因此事,而對他們加以嚴懲,只怕會寒了滿朝忠臣之心,對朝廷的團結穩定不利。”

    秦昊聽着蘇正方這意有所指的問話,頓時明白這個老東西是在試圖爲那些被抓的大臣求情,試圖讓他改變決定。

    他忍不住暗罵:怎麼?人都抓了,你這個老狗還想讓朕放回去嗎?也太不要臉了吧!

    且看你這蘇老狗如何化解此局,秦昊心中嘀咕了一句,臉色卻露出和煦的笑容。

    秦昊微微頷首,目光掃過在場的朝臣,最終定格在蘇正方的身上,輕聲道:“蘇愛卿,以你之意,朕該如何處罰他們?”

    蘇正方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絲睿智與從容。他拱手說道:“陛下之前不是經常說嗎?‘水至清則無魚’,過於嚴苛的處罰,或許能一時震懾,但非長久之計。”

    “而且,先皇新喪,正是國事艱難之際,不宜再添殺戮。況且遼國使臣尚在京城,若見我們君臣內鬥,難免輕視我朝,於國不利。”

    秦昊微微頷首,深以爲然。

    蘇正方沉吟片刻,神情自若道:“老臣以爲,當以‘小懲大戒’之法處置。讓他們交出歷年來貪污受賄的金銀,以此充盈國庫,以示懲戒,讓他們明白貪腐之惡果。”

    “同時,也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陛下的仁慈與恩澤。如此,他們必會心生感激,往後更加忠誠於陛下,爲大夏江山社稷盡忠職守。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之策?”

    蘇正方話音剛落,朝堂上便響起了一片議論之聲,不少官員紛紛贊成,就連董思成的親信也偃旗息鼓,默不作聲。

    衆大臣們的反應,秦昊盡收眼底,心中對這羣人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

    看來,這朝堂之上,貪腐之風盛行,恐怕在場的每一位大臣,都或多或少地涉足了貪污受賄的泥潭。

    想要在他們當中尋得一位真正清正廉潔的官員,恐怕無異於大海撈針,這讓秦昊的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哀。

    秦昊將目光最後落在了董思成的身上,冷靜地問道:“董愛卿,人是你抓的,蘇尚書所提出的建議,你以爲如何?”

    董思成微微一愣,心中暗自嘀咕:這皮球怎麼又踢到我這裏來了?當初是您授命我捉拿這些人的,我已經與蘇正方這些人下了樑子。

    如今,您卻又來詢問我的看法,即便此刻我動了惻隱之心,想要放他們一馬,您又能輕易應允嗎?

    “陛下,蘇尚書之言,誠然有其道理,但臣卻不敢苟同。”

    董思成神情莊重,正色道:“對於朝廷中的這些蠹蟲,我們必須給予嚴厲的懲處,以儆效尤。輕者,可降職以示懲戒;重者,則應罷官免職,以正朝廷風氣。”

    “這便是老臣的立場。當然,最終的決定,還需陛下您聖心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