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秦昊的格局和胸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趙家二公子字數:2073更新時間:24/06/26 23:38:33
    蕭無良的心頭,剎那間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涼。

    這些年,他如同行走在刀鋒之上,忍辱負重,在遼國的土地上苟延殘喘。

    那些曾經燃燒在他胸中的復國野心,早已在歲月的摧殘下,變得黯淡無光,幾乎被磨滅殆盡。

    雖然,耶律凌霄表面上對他的態度看似尚算客氣,但他能清楚地感覺到這個遼國貴族內心對自己的鄙視,讓他感到一陣陣刺痛。

    他國雖好,但對自己這個外來人來說,終究還是是非之地,無法完全融入,甚至在某種時刻,都會成爲他們這些貴族的手中的替罪羊。

    這不,這場比試一輸,耶律凌霄便卸下了僞裝,露出了他本來的面目。

    那些曾經的虛僞與客氣,此刻都化爲了無情的嘲諷和冷漠,耶律凌霄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憤怒和殺意,恨不得將他蕭無良殺之而後快。

    蕭無良站在原地,目光複雜地看着耶律凌霄,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

    他知道,從他接受這個賭局之時,他便已經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的命運似乎已經註定他離不開這個大殿。

    耶律凌霄想要他的命,而眼前這個大夏這個小皇帝,想必也很想將自己這個前朝餘孽剷除了吧!

    蕭無良深吸一口氣,喃喃自語道:“詩詞無國界,沒想到我蕭無良自詡天才,眼界居然還不及竊取我蕭家江山的叛逆看的通透。罷了,就讓我在這塵世中,不留遺憾的走吧!”

    這一刻,他的靈魂彷彿得到了昇華,他感覺自己此刻才真正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擁有了那份屬於讀書人的傲骨與氣節。

    他邁着沉穩的步伐,緩緩走向史明翰,目光中透露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堅定。他淡淡地開口問道:“史大人,這首詩,不知可否讓老夫來爲衆人解讀一番?”

    史明翰猛地一愣,急忙轉頭看向秦昊,見秦昊點頭同意之後,他這才應聲道:“這再好不過了。”

    蕭無良接過那詩句,心中不由得發出一聲長嘆。

    原本,他並不想爲秦昊這個的死敵說什麼好話。

    但詩詞之美,超越國界,超越恩怨。

    此刻,他遵從了內心深處的呼喚,不願給自己留下遺憾。

    正如之前衆人所說的那樣,百花之中他獨愛菊,他筆下的菊花千姿百態,各有風情。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大夏小皇帝別出心裁,居然能寫出這樣一首與衆不同的菊花詩。

    所以,這場賭局,他輸了。

    但輸了又如何?

    此刻,他心中並無怨恨,只有對詩詞的熱愛。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香寒冷蝶難來。”

    蕭無良輕聲說道:“以往那些描寫菊花的詩句,無不圍繞着‘孤’字展開,似乎想要用此字來突顯自己孤傲不羣、超凡脫俗的氣質。”

    “然而,大夏皇帝卻在此詩的開頭,便以‘滿院栽’三字打破了這一常規,賦予菊花全新的形象。”

    “這足以說明,在他心中,詩中的菊花並非僅僅代表他自己,而是象徵着這天下所有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勞苦百姓。僅此一句便勝過無數寫菊詩句!”

    在場衆人聞言,瞬間感到醍醐灌頂。

    “原來如此,難怪之前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陛下居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真是令人敬佩。”

    “陛下的格局和胸懷,果然非我等所能及。”

    ……

    蕭無良繼續娓娓道來:“至於那第二句‘蕊香寒冷蝶難來’,實則是描繪了菊花在嚴寒中綻放的堅韌。”

    “大夏皇帝藉此表達了對菊花因時令不佳而難以盡情展現美麗的惋惜與不平。更深遠一層,則是他爲天下那些在困苦中掙扎的百姓鳴不平,以菊花的命運映照出百姓的辛酸。”

    “大夏皇帝,身居高位,卻能心懷蒼生,關注百姓疾苦,這份菩薩心腸,實在是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老夫一生寫遍秋菊菊的千姿百態,卻都比不上這短短兩句!今日之教誨,老夫銘記在心。”

    秦昊微微一笑,語氣淡然卻充滿深意:“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朕只想讓大夏的百姓活的更像個人,僅此而已!”

    蘇正方微微眯起雙眼,此刻他的內心充滿了震驚。

    他從未料到,這位年輕的小皇帝竟然擁有如此廣闊的胸懷和深遠的格局。

    僅僅憑藉一首詩,便展現出了他對百姓的深深關懷,對天下的宏大志向。

    若是讓他繼續成長下去,未來誰又能成爲他的對手呢?

    蕭無良的情緒也顯得有些激動,他讚歎道:“而最後這兩句詩,‘他年我若爲青帝,報以桃花一處開’,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大夏皇帝內心的豪情壯志!”

    “他對天下勞苦百姓的命運充滿了憤激和不平,誓要改變蒼生窮困的境遇,讓桃花盛開在每一個角落,讓天下得以太平,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他凝視着秦昊,淡淡道:“大夏皇帝如此雄才大略,真是讓人歎爲觀止。我蕭某人輸得不冤。”

    “若是當年我大梁皇室之人也有如此雄心壯志,我大梁江山也不可能輕易覆滅,罷了,這麼多年過去了,老夫心中僅存的一些幻想也該覆滅了。”

    聽完蕭無良的解讀,衆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秦昊。

    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位年輕皇帝的心中竟然蘊藏着如此博大且深遠的志向!

    這一刻,他們終於明白蕭無良認輸的原因了。

    蕭無良的詩也很好,但那寫的是他蕭無良自己,字裏行間透露着他的孤高與脫俗,展現着他傲視當世的風采。

    而秦昊的志向猶如巍峨的山峯,高聳入雲,與之相比,蕭無良的詩則如同山腳下的碎石,註定要被碾壓得粉碎。

    此刻,耶律凌霄的臉上已無任何辯駁之詞,更無那份驕傲的“我不服”。

    他的臉色蒼白,眼中滿是驚愕與無奈,彷彿被什麼無形的力量重重擊潰,連出言反駁的勇氣都已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