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孟大先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九霄落雪字數:2075更新時間:24/06/26 23:23:29
也正是因爲看到了前路,而非曾經那番迷茫不堪,前路盡是被迷霧遮掩的狀態,令東來這段時間才會如此激動。
而令東來的這一番話,說者或許無心,但聽者卻絕對有意!
是呀!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比他們出發的更早呢!
因此,衆人不由得再一次一拍馬鞭,速度再次加快了三分。
就算是令東來和鯤鵬這樣的大高手,他們依舊是騎馬,不會用輕功趕路。一直用輕功趕路先不說耗費內力怎麼樣,畢竟作爲天人級武者的他們,在天人合一狀態下有消耗的資本,但天人合一可不會幫助他們恢復體力。
也正是因爲如此,雖然天人級武者面對大軍打不過是可以跑的,但卻不代表絕對跑得掉,尤其是被騎兵追殺的情況下。當然,真要是那種情況,天人級武者也不會矇住頭瞎跑,而是往深山老林或者是縣城之中鑽了。
話說長安城不愧是大武皇朝的皇都,就算未入城中,而是在城外30裏之外,也能夠感受到這裏的繁華了。
王羽前世所在的那個世界歷史之中的盛唐長安是個什麼樣的繁華,他並不清楚,但至少在這異世的長安城之中,他清晰的感覺到了這座千年古都的繁華,以及撲面而來的歷史的厚重感。
當然,雖然來到了大武皇朝的帝都,但王羽他們卻並未進入,書院並未在長安之內,而是在長安之外的一座山脈之中。
長安往北多山地,書院倚山而建,坐落在都城郊外的塗山,因其山脈連綿不絕,故又稱爲連山。
值得一提的是,書院原本大武皇朝開國第一功臣王若虛的一座別莊,當年大武皇朝的太祖能夠再造大武,就是因爲王若虛爲他全力保障後勤,才讓他有了征戰天下的資本,他就相當於漢初三傑之中的蕭何,朱元璋手裏下的李善長。
大武王氏一門,在他們衰落之前,就像王羽他們家在大蒼之中一樣,他們在大武之中同樣也是頂尖的權貴世家。
而這一邊,晚年致仕之後,就在大武太祖賞賜的這一大座別院之中開班授課,也算是老人家被大武盡了最後一番心意,用這把老骨頭給大武再培養幾個後代子弟。
而且,這因爲當時還邀請了大武皇朝幾個有名的大儒共同來授課,自此之後,也就有了書院的雛形。而大武皇朝儒家的第一學府,以至於整個儒家的第一學府,其實最開始就是王若虛的一處別院。
第二日稍晚些的時候。王羽一行共計六人,六匹馬,就來到了塗山下。
塗山雖然沒有天山的險要,天幽山脈的雄偉,但也是峯巒疊嶂。高處奇峯突起,雲霧繚繞。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隱士隱居之地。
既然都已經到了目的地,王羽反而不着急了,到了山腳下的時候,偶爾也會出現那麼一兩個書院弟子了,要是表現出一副火急火燎沉不住氣的樣子,傳揚了出去反而不見得會好。
他不在着急趕路,反而是信馬由繮中,整理起風塵僕僕的行裝。一路風塵是遮蓋不掉的,沒必要刻意裝出一副遠道而來的樣子。反而是整理好衣冠,才能夠表現出對於拜訪之人的尊重。
書院雖然已經開創了幾百年,但卻並沒有什麼富麗堂皇的樣子,
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雄偉的建築,但沒有人敢小視這處年久失修的簡陋院落。
只見正門掛着兩個氣死風燈。照耀門楣上的木質黑漆紅字牌匾,牌匾上寫着兩個大字:書院,落款是:顧青主。
字體蒼勁有力,讓人不禁想到,所謂入木三分,是不是就是打這裏來的。
而此時此刻,一位老者已經等候在了大門之前。
顧青主和負嶽,王羽都見過了,如果僅看外表的話,這兩位是標準的哪個小村莊之中的教書匠的形象,初次見到這兩個人,在未表露身份之前,絕對不會聯想到他們本人。
但這一位孟學禮,就是一副徹徹底底標標準準的大儒形象了,上身衣服以綠色和棕褐色爲主,下身爲淺黃色,腰間配一件碧色的玉佩。
孟學禮,曾經大武皇朝中關道刺史,小世家出身,十五歲鄉試得榜首之位,18歲狀元,後七年縣令,五年郡守,此後二十二年,曾經於三道之中先後爲刺史,而中關道是他擔任三道刺史的最後一道,22年刺吏的經歷,有一十九年是在中關道之內。在此期間,大武朝廷曾多次想要讓他入京擔當六部重職,但都被他一一回拒。
花費了一十九年的時間,修造中關渠,僅以中關道與南方三道而言,此人如同聖人在世。
大武皇朝22道,中原七道與南方三道自然是最富戍的,但中關道和南方三道卻常受水患之災,大武皇朝的幾百年前,發生過數次規模極大的水災,每一次受災人數多達數百萬人,最糟糕的一次受災人數甚至將近千萬人。
可中關渠的修造,雖然並未完全杜絕水災,但至少卻絕對不會爆發那種規模極大的水災,往後百年時間之內,就算是再有什麼水災但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同時,一條中關渠,更是惠及到了東南三道,讓大武皇朝憑空多了千里沃土,又多了一處產糧重地。
但孟學禮在中關渠之後,正是其聲望最盛之際,放棄了入朝爲相的機會,凡是翩然歸隱,至此,讓書院之中多了一位書院學正,也多了爲教學極其嚴厲的孟大先生。
毫不客氣的說,要是哪個人想造反的話,只要能得到這位孟大先生的相助,在大武皇朝的南方之地,絕對是從者雲集,羣衆基礎可以拉到滿。
“孟大先生相迎,晚輩惶恐至極!”王羽一路下馬小跑過去,向此人躬身行禮道。這是一個晚生後輩對於長者的尊重,也是對於一名活人千萬的賢者的尊重。
孟大先生雖然並無修爲,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像孟二先生那樣是天人級別的武者,但其事蹟,這分量太過沉重,當得起任何人的一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