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巧陣殲敵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圏吉字數:3404更新時間:24/06/26 23:00:22
    唐軍輕騎互相靠的極近,丈八長的馬槊排成一列,如牆而進。

    江朔手中沒有如此長柄的武器,龍驤馬的步點也無法和其他軍馬保持一致,若強行插在軍陣之中,反而要打亂唐軍的節奏,黃馬頗通人性,居然自己放慢速度墜在了騎隊的後面。

    弓騎雙方人數相當,吐蕃弓箭手知道若此刻潰散奔逃,那真是如待宰的羔羊一般,全無生路了,軍中有將領高聲呼喊,弓箭手立刻操弓平射,此刻兩軍距離極近,唐軍騎士又都緊緊地擠在一起,吐蕃弓手幾乎無需瞄準,只管朝着唐軍方向拼命將箭矢射出。

    唐軍騎士此刻都匍匐在馬鞍之上,盡量減少披箭面,他們胯下的戰馬也似通靈一般,也都伏低了馬頭狂奔,人、馬、槊如一條直線般刺向吐蕃軍,倒將後面的龍驤馬和江朔顯露了出來,江朔只得抽出七星寶劍不斷地撥打鵰翎。

    如此吐蕃弓手不過平射了三輪,唐軍損失了十幾人,終於馬槊那二尺長的八棱劍刃已經刺到了眼前,前排的弓手立刻被刺穿了胸膛,馬槊刺透第一人的胸膛後,在戰馬的衝擊之下,緊接着又刺透了第二人,第三人。

    每一支馬槊上都扎了二、三人,健壯的大宛馬馱着騎士,帶着被掛在馬槊上的人,繼續向前狂奔不已,江朔此時才知道槊杆上用長白毦系的“留情結”有什麼作用,在刺穿了幾人之後,留情結阻住了馬槊進一步的貫穿得更甚,若在穿刺下去,騎士就無法拔出自己的馬槊了。

    眼見唐軍馬槊的威力如斯,吐蕃弓箭手所有抵抗的意志頓時被瓦解了,有人開始轉身逃跑,只要有人開始轉身,逃跑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如雪崩一般,整個軍陣瞬間土崩瓦解,吐蕃人開始呼嚎着向後奔逃。

    但僅靠兩條腿怎麼跑得過四條腿,況且唐軍還提着丈八長的馬槊?

    江朔此刻在高秀巖身後,見他抽回馬槊,拿腳一踩留情結,這叢白毦系在馬槊杆和劍刃之間較細的鐵桿上,一蹬之下白毦向前滑動,頂到第一個被刺穿的吐蕃人身體上,鮮血立刻噴灑出來,將白毦染成了殷紅色。

    衆唐軍騎士紛紛以此法將吐蕃人的屍體抖落在地,由於鐵桿比兩頭都細,因此白毦只能在鐵桿上滑動,不會脫出。抖落屍體後,騎士們逐漸散開,追逐、刺殺吐蕃弓手,不消片刻的功夫,吐蕃弓手便一個站着的都沒有了。

    江朔呆呆站在唐軍與吐蕃軍剛剛接觸的位置上,他從沒想過兩百具屍體,在人眼中就會有死屍枕藉的效果,近處的屍體堆了起來,越向外屍體越少,但最遠的也不過逃出了一百步而已。

    全程江朔都杵在原地發愣,沒有上前砍殺一人,當然更沒有參與追擊,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真正的戰爭,兩支軍隊之間的戰爭!

    唐軍每個人的武藝未必有多強,吐蕃人的弓術也未必不精,吐蕃弓手更是人人腰間懸掛着腰刀,可能其中不乏使刀的好手,但是連抽出刀來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刺殺了。

    這種戰場上單方面的殺戮讓江朔大爲震撼,他茫然回頭,卻見獨孤湘和拓跋乞梅沒有跟上來,江朔策馬跟着高秀巖往下衝的時候,獨孤湘並沒有坐在他身後,而是和拓跋乞梅留在了山樑上。

    江朔一拍龍驤馬,黃馬轉身往回走,獨孤湘從山樑上躍下,向他跑來。

    唐軍從繞過山樑,到發起衝鋒,整個行程不過五百步而已,江朔轉眼就和獨孤湘重聚,心中卻覺得哪裏不對,忽然想到唐軍步卒與吐蕃騎軍交戰的河谷位置竟然全無聲息,彷彿在騎兵發起衝鋒的同時,河谷裏的戰鬥也同時結束了。

    他剛想問獨孤湘,卻發現她渾身正在微微戰慄,江朔心中愈奇,往河谷方向望去,卻見只有幾匹具裝戰馬在漫無目的地踱步,上面的騎士早已不知所蹤。

    江朔伸手將獨孤湘拉上馬,獨孤湘立刻蜷縮在他的背後,江朔隔着衣衫也能感覺到她的手腳冰涼,他輕輕一夾龍驤馬的馬腹,向那片河谷走去。

    走進才發現,整個河谷中吐蕃騎士和戰馬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身上插了黑色的鐵矢。鮮血汩汩冒出,匯聚成暗紅色的溪流,原來唐軍步卒都配備了臂張弩,在如此近的距離上,吐蕃騎士雖然身披重鎧,卻也擋不住唐軍臂張弩射出的強勁箭矢。

    唐軍步卒握有殺器,接戰時卻不使用,竟然是爲了將吐蕃騎兵完全吸引過來,並堅守到吐蕃弓兵壓上之際,才掏出臂張弩開始射殺吐蕃騎士,他們從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保全自己,而是全殲敵軍。

    須知唐軍皆是輕裝,居然敢誘使重裝的吐蕃騎兵和他們短兵相接,這是何等膽色!

    江朔此刻才知道爲什麼唐軍皆着輕甲,他們的戰法從來就不是呆守,而是引對手露出弱點,再一鼓擊破。

    江朔和獨孤湘二人闖蕩江湖已久,雖然年少,但自以爲見多了生死,對於兩軍交戰非但不怕反而有些興奮。

    此刻方纔見識了戰爭真正的殘酷,這樣一場小小的接觸戰瞬息間就奪去了上百人的性命,令二人大受震撼。果然對於戰爭而言,一個人的武功高低實在無足輕重,領軍之人的計謀、指揮才是最重要的。

    張守瑜得了大勝,甚是興奮,見江朔、獨孤湘走近,迎上來笑道:“溯之兄弟,我們這一仗打得不賴吧?”

    江朔點頭道:“打仗和比武果然很不一樣,振武軍這一仗打得漂亮!”

    卻聽一人重重的“哼”了一聲,張守瑜忙道:“溯之小兄弟,你可搞錯了,此戰不是只有振武軍一部,還有臨洮軍的騎兵,我們步卒則是赤水、臨洮、振武、河源三軍的弟兄!今日指揮作戰的,便是赤水軍使李光弼將軍。”

    說着他向一人伸手一比,那人不到四十歲也差不了多少,他和其他軍士差不多,穿着粗布的兵卒服裝,唯一的區別就是頭上系了一條紅色的抹額,往臉上看,李光弼生得面方口闊,細眉長目,脣上蓄着短鬚,倒也頗有幾分名將的風範。

    江朔認得剛纔發出“哼”的一聲的,就是這位李光弼李軍使,想來是自己以爲建功的只有振武軍,而致統領赤水軍的李光弼大大的不高興了。

    他卻不知李光弼的赤水軍屬於河西節度使所轄,而郭子儀的隴右節度使,只不過目下河西也好、隴右也罷,都屬於王忠嗣公麾下,這兩支軍隊會共同作戰,也不爲怪。

    赤水、振武二軍,都屬於王忠嗣麾下,但李光弼、郭子儀二人卻勢同水火,已到了不能同坐在一張榻的境地。

    因此李光弼聽江朔只提到振武軍才會如此不悅,江朔忙向李光弼叉手道:“江朔無知,還請李軍使原諒則個。”

    李光弼站在原地也不回禮,只冷冷地道:“不知者無罪……”

    江朔卻忽然“刷”一聲抽出七星寶劍,李光弼大驚道:“小子要做什麼?”

    張守瑜也道;“溯之兄弟,不可造次!”說着張開雙臂擋在江朔面前。

    江朔卻誰也不理,手腕一抖,手中長劍脫手飛出,從張守瑜面前飛快地掠過,七星寶劍又名流星,飛在空中時,劍脊上的銅釘不但流光溢彩,串成一道黃色的金光,如同流星劃過天際一般,更會發出“嗚嗚”的劍鳴聲。

    七星寶劍自李光弼的右肩頭上方飛過,在他腦後轉了一個旋,又從李光弼的左邊肩頭飛過,長劍打着旋落回江朔自己手中。

    江朔這一下運用了“西河劍器渾脫舞”中的脫手飛劍之法。其雖然深奧駁雜,但出招自拋自接,速度極快!”

    七星寶劍繞着李光弼的腦袋旋轉,又回到江朔手中,李光弼一陣冷笑道:“小子用的什麼奇技淫巧?想唬本軍使可沒這麼容易……”

    話還沒說完,忽然聽到一聲悶響,李光弼轉頭一看,背後竟然直挺挺地倒了一名吐蕃武士,那人頸上一道血痕,手中還握着鋼刀,這才知道原來這吐蕃人此前詐死,想要偷襲唐軍指揮,卻被江朔飛劍刺死。

    李光弼低頭看那吐蕃武士,全身被重甲所包裹,刺在任何部位都難以一擊必殺,只有脖頸處才露出一線破綻,而江朔的寶劍隔着兩人脫手飛出,卻如此準確地割斷了他的喉嚨,這身手簡直可稱得上是神乎其技了。

    李光弼轉回身,對江朔叉手拜道:“多謝小友飛劍相救,卻是光弼孟浪了,還望小友恕罪。”

    江朔忙回禮道:“李軍使說的哪裏話,軍使妥爲擘畫,片刻間全殲吐蕃弓騎,江朔欽佩無比。”

    李光弼這一仗勝的極爲漂亮,本就十分自得,聽江朔稱讚,也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對江朔道:“江小友,吐蕃人一時不會再來了,隨我回臨蕃城,把酒言歡如何?”

    江朔本極願意與李光弼這樣的高人結交,但他忽然想起葉清杳,全行儉等人尚且下落不明,此刻唐蕃大戰,他們一隊漢人深入吐蕃,必然風險極大,先找到他們才是當前第一要務。

    想到此處,江朔向李光弼叉手道:“李軍使,我實願與將軍和張、高兩位大哥多多盤桓親近,但我們有朋友深入吐蕃境內,如今我急於找到他們,不能再有所耽擱了,還請軍使見諒。”

    李光弼奇道:“哦?竟有此事,正當此時,他們卻如吐蕃境做什麼?”

    江朔據實已告道:“我有個朋友受了重傷,大夫無法醫治,讓人將她送去大非川邊的雪上上,以萬年冰川延緩她傷勢發作,我們一者要入大非川找人,二者要去西海替她尋藥。”

    李光弼愈奇道:“還有這種療傷的方法?當真匪夷所思……”他轉頭問張守瑜道:“我們在此駐紮的這幾日,你可見過什麼受傷的……”

    江朔道:“是一個女子……她應該比我早了三五日內”

    李光弼道:“恩,受傷的女子……可有線索?”

    張守瑜叉手道:“沒有。”

    獨孤湘道:“傷者很可能被藏在馬車裏,以商旅之名遮掩。”

    這次張守瑜仔細思忖了一下,道:“似乎是有這麼一隊人……”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