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朱元璋的糾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九霄落雪字數:2070更新時間:24/06/26 22:58:03
    “伯言,羣臣於此事多有意動者,又以張、顧兩家爲最,孤不得不多做考慮!”朱元璋雖然並沒有正面回答,但言語之中,他雖然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但至少還沒有明確拒絕的意思。

    而朱元璋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也多少挑中了陸遜的痛點。

    再利害的人,也有軟肋存在,就看你能不能找得到而已!

    而對於像陸遜這個年紀的人,就算是再聰明的人,但他們的年紀就擺在那裏,有幾個是能夠做到絕對不爭風吃醋的!

    有些東西的獲得是需要人生經驗的積累和堆砌的,至少現在的陸遜還做不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兒有可能在別人的胯下承歡,而他卻視若無睹,心無波瀾。

    也正是因爲如此,不然這個時候還很年輕的陸遜不經意之間就開始恨上了顧、張兩家。剛剛朱元璋可是說了,這兩家對於和親是最意動的,換而言之,也是最想鋪墊一條後路的。

    雖然嫁的是朱家的女兒,但到時候也可以叫做李翔看成是揚州的姑爺,未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就有臺階可以舉起降旗。

    陸遜雖然有才,但他臉上那點細微的表情的變化瞞不過朱元璋。

    陸遜與朱媺娖一事,朱元璋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收不到,但他卻沒有多加干預,而是樂見其成,任由其自身發展。

    畢竟,朱媺娖與周顯那個時候還有婚約在,周家也是廬江大族,就是周瑜所在的那個廬江周氏。

    朱元璋就算是真的再看中陸伯言這個人,但也不可能說給人家的婚約,說斷了就斷了,他朱元璋也是要注意影響的,這種事情還得交給陸遜自己解決。

    陸遜後來解決的問題的手段雖然過火了一些,但畢竟也頂多只是濫用一下私權,卻並沒有做規則之外的事情,朱元璋也就並沒有插手,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顯的死肯定是有陸遜的一份責任的,但陸遜也從來都沒有親自動手過,他只不過是利用權力之便將周顯調去了一個比較危險的戰場,讓他順理成章的戰死在晉軍的手中。

    就算是再危險的戰場,也不可能不派人過去的,只不過因爲陸遜的關係,那個人變成了周顯而已。就算是沒有他也還會有其他人,因此,朱元璋才沒有計較這一件事情。

    可好不容易陸遜解決了這一道阻礙,他還沒有來得及向朱元璋和朱由檢上門求親,但現在卻又多了這麼一檔的事情!他陸遜也不過僅僅只是想找一個他喜歡的姑娘相伴餘生,咋就這麼難呢?

    朱元璋確實對於和親之事有些意動的,這和親之事,李翔確實是從了邪惡用心的!可是,這要是沒有成功的可能,那李翔不可能多此一舉的!

    弘農楊氏能留,那是因爲這一家家大業大,而且楊堅早就已經被踢出了族譜!

    西涼馬氏可留,那是因爲馬氏多有投降之將,並且個個都是人才!

    剩下的,韓氏、苻氏、劉氏魯恭王一脈(即劉焉、劉表),李翔有哪一個手下留情了?

    在將他們擊敗之後,這幾個家族都被殺了個七七八八,僥倖活下來的幾個也基本不是李翔寬宏大量留他們一命,而是現在還在對外奔逃之中。

    特別是苻氏,雞犬不留,血脈斷絕就是形容的他們。

    這些就是失敗者的下場,爭奪天下的過程之中,那些成功者對於失敗者肯定是要斬盡殺絕的。斬草除根,省的日後對方給他們再造成麻煩。

    甚至不僅是作爲諸侯的他們,就算是他們底下的將領,有時候都會因爲牽連而血脈斷絕。關羽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後人就被龐德之子斬了個乾淨。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至於諸多演義之中杜撰的那些後人,所以也只是存在於演義的杜撰之中,而不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後人。

    如果是換成了江東朱氏的話,日後一旦朱元璋敗亡的話,這個家族也基本是一個徹底滅亡的下場。

    江東這四大家族雖然在中原世家眼中就是一些豪強,算不得是真正的世家,但這四大家族對於江東的掌握確實感到麻煩,有這麼好的理由和機會宰了那當然不會放棄了!

    因此,朱元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他和李翔必有一戰,而一戰的話,如果他不幸失敗,那他老朱家很可能就會像苻家那樣斷子絕孫,血脈盡絕。

    李翔正是因爲抓住了朱元璋的這個心思,這才派出張儀來進行求親。只要朱元璋還有所顧慮,那這件事情就有成功的可能!

    至於朱元璋會不會有所顧慮,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如今晉吳之間的實力差距對比明顯,雙方日後一戰的話,各自勝算幾何他們算的比誰還清楚!

    別看朱元璋對待手底下的文武說的時候,每次都是信心百倍,好像他們必勝一樣,三成的勝算硬生生能被他們吹成十成。

    但是,這是爲了鼓勵手底下人的信心,總不能作爲老大的他自己就承認他們勝算不大吧!這要是作爲老大的自己都表現出的沒有信心的樣子,這底下怎麼可能有能夠勝利的信心?

    事實上,他們如何對外面說是一套,但他們自己心裏面肯定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的。像他們這樣的人,不會自欺欺人,也不屑於自欺欺人。

    只不然,這件事情的背後的利弊得失,讓朱元璋一時之間也難以輕下決定!

    至於陸伯言,雖然他也直接插手到了這一件事情之中,但其實朱元璋對他並不擔心。對於陸遜,朱元璋自認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不說朱元璋還沒有對於這一件事情點頭,就算是他點頭了,但是,朱元璋也有把握讓陸伯言成爲最堅定的抗晉分子。

    奪妻之恨,對於陸伯言這種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那就是一等一的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