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向大阪拉贊助與新選組的室長人選【4600】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漱夢實字數:5129更新時間:24/06/26 22:29:30
    “棱堡?這是什麼?”

    巖崎彌太郎率先搶問道。

    對於時下的日本人來說,棱堡仍是一個極陌生的概念。

    青登略作思忖後,答:

    “簡單來說,就是像五棱廓那樣的戰鬥特化型城廓。”

    此言一出,巖崎彌太郎等人紛紛面露恍然大悟的神情。

    五棱廓——建於蝦夷地(今北海道)的箱館地區(今函館市)的一座星型要塞。

    談起這座城廓,那可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畢竟,這是幕府首次在日本境內建設西式的棱堡。

    安政元年(1854)3月,日本和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按照條約規定箱館正式開港,江戶幕府隨即收回鬆前藩在箱館一帶的領地,並且在同年6月設置箱館奉行。

    爲了拱衛北疆,幕府決定在箱館建立一座堅實的堡壘。

    安政四年(1857)動工,目前已經建成大半。

    不出意外的話,翌年便可正式完工。

    青登一提起“五棱廓”,巖崎彌太郎等人就統統明明過來,知道青登想要建造一座什麼樣的城廓了。

    歷史課本說:火藥轟開了騎士階級的城堡——這句話既對,也不對。

    火藥確實轟開了騎士階級的城堡,但僅僅只是轟爛了那種四四方方的古典城堡。

    當“矛”進化的時候,“盾”也會跟着進化。

    爲了應對進攻方的火藥,防守方很快就掏出了應對手段——那便是棱堡。

    所謂的棱堡,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建設成凹多邊形。

    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面(通常是2-3個)。

    如此,防守方便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不難想象,這樣的城堡會讓進攻方多麼頭疼。

    大津城早已淪爲歷史名詞,僅剩下幾個烏黑的石頭地基——這正合青登心意!

    如果大津城還健在,那他反而會感到頭疼。

    像江戶城、大阪城這樣的古典城堡,已經不頂用了,跟不上潮流了。

    日式的古典城堡也就只能欺負一下缺乏火器的冷兵器部隊。

    現如今,時代變了,只要拉來成羣的火炮,即使是王八殼一樣的江戶城,也如紙片般脆弱!

    巖崎彌太郎看了看身旁的青登,接着又看了看面前的雜草叢生的石頭地基:

    “……橘先生。”

    他苦笑着說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可是……請恕我給你澆一盆冷水。”

    “建立一座如五棱廓那般的城堡,所需經費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青登聽罷,頓時面現無奈之色。

    “我知道……唉,‘錢’這種東西,果然是永遠不夠用啊。”

    質量優越的東西,自然也就愈加昂貴。

    建城本就是極費錢的浩大工程,那就更別說是像棱堡這樣的戰鬥特化型城廓了!

    以五棱廓爲例。

    五棱廓的工程費用,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昂。

    護城河、土木和石垣工程預算爲98,000兩;建築工程預算爲25,000兩;水道工程預算爲20,000兩;整體預算爲143,000兩。

    這項浩大工程在全盛時間曾經聘用約5、6千名工人,箱館也因此開始繁榮。

    在供應完新選組的日常用度後,新選商會就沒剩下幾個錢了。

    假使是一點一滴地攢錢……雖然也能攢夠錢,可這般一來,效率實在太慢了。

    更何況,青登所欲開展的項目,可遠不只有建造棱堡。

    大津乃毋庸置疑的福地,它所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廣袤的耕地。

    就跟長州一樣,大津擁有大量的隱形資產。

    長州明面上的石高只有37萬石,但就因爲毗鄰下關海峽,它得以發展遠洋業,並且攫取大量關稅,實際收入突破百萬石!

    松本瓦、膳所茶……大津的這些特產,哪一個不是金山?

    它們都等着青登去逐一開發呢!

    一旦開發成功並且經營順利,青登的收入、大津的收入,將會呈幾何倍數地暴漲!

    關於如何開發大津,青登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要搞定的,是6個大項目。

    其一,建造棱堡。

    其二,開墾新田。

    其三,建造銀鏡工廠,進一步擴大銀鏡的生產規模。

    其四,開發以膳所茶、松本瓦爲首的特色產業

    其五,開拓海外貿易。

    其六,引進蒸汽機,發展工業。

    除了首項的棱堡之外,另外5個項目都是與經濟相掛鉤的。

    換句話說,青登的建設理念便是大力發展生產力。

    有了經濟,一切都好說。

    沒有經濟,一切都是虛的。

    青登所擬出的這份“計劃單”,裏頭隨便一個項目都是耗資甚重的大工程。

    就憑青登目前所擁有的營收能力……在保證新選組的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頂多只能勉強支撐2個項目。

    倘若6個項目一起開動……不誇張的說,哪怕將新選組和新選商會給一起打包賣了,青登也湊不出這個錢來!

    錢錢錢……青登再度爲錢所困。

    他可不認爲自己這一回兒還能幸運地找到像銀鏡那樣暴利的商品。

    從剛纔起就一直不說話的山南敬助,這時忽地插話進來:

    “如果是要籌集資金的話……那只能去借錢了啊……”

    青登聽罷,頓時搖了搖頭:

    “敬助,你說錯了,我們不該去借錢。我們應該去拉投資才對。”

    山南敬助挑了下眉。

    “‘拉投資’?”

    木下舞和巖崎彌太郎也朝青登投去困惑的眼神。

    時下日本還沒有“投資”的概念。

    山南敬助等人只曉得“借錢”與“還錢”的道理,向他們解釋清楚“借貸”與“投資”的區別,未免過於麻煩了。於是青登隨口道:

    “我之後再跟你們慢慢解釋。”

    有錢的人出錢,有力的人出力——亙古不變的經營模式。

    對目前急缺錢的青登來說,倘若能夠找到資本雄厚的投資商,那無疑是事半功倍。

    要說全日本上下最有錢的羣體是哪一個,那無疑是大阪的鉅商們!

    大阪的那些商人,一個個富的流油。

    因爲過於有錢,所以大阪的鉅商們都快自成一個全新的特權階級了。

    若能得到大阪商人們的大力投資,青登所擬的這些項目都能快速上馬!藩國的建設速度將能迎來飛躍性的提升!

    ——大阪的商人……

    青登暗自沉吟,思考着跟大阪鉅商們搭上線的方法。

    雖然他的朋友遍天下,但卻缺少大阪方面的人脈。

    這個時候,冷不丁的,就像是有閃電從腦海中一劃而過,青登猛地想起了什麼。

    ——不對……!差點忘了……大阪方面的人脈……我有啊!

    想到這,他下意識地轉過腦袋,飽含深意地看着身旁的木下舞。

    木下舞於第一時間注意到其視線,一臉困惑地眨了眨眼,與青登對視。

    “青登,怎麼了嗎?”

    “……不,沒什麼。”

    說着,青登默默地收回視線,全當無事發生。

    ……

    ……

    看完大津城的遺址,青登一行人再度啓程,四處走動,細緻地觀察大津町。

    從今往後,這座城町就是他們的“首都”了,由不得他們不上心。

    雖說按照江戶時代的平均標準,大津町已經算是很發達的城町了,但在青登眼裏,封建時代的城市再怎麼繁華,其實也就那樣。

    這個時候,青登後知後覺地發現:今日今時是他首次踏足江戶時代的“二線城市”。

    雖說他的穿越時長已達三年半,但他真正去過的城町就只有3座——江戶、京都和奈良——全都是江戶時代的當之無愧的一線城市。

    不得不說,江戶時代的一、二線城市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遍觀整座大津町,沒有一條石磚路,全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路。

    街邊的房屋也都很低矮,沒有3層以上的房屋。

    此外,青登敏銳地注意到:大津町的人口並沒有如他預想中的那般多。

    究其緣故,便是因爲大津與京都實在太近。

    京都的繁榮起了虹吸效果,大津町內的不少人口被“吸”走。

    總而言之,若想建設大津町,使其成爲能夠配上“秦津”之名的大町,同樣要費上不少的力氣。

    在巡視大津町的這一路上,巖崎彌太郎時不時地揚起目光,偷看前方的青登,眸中涌動着猶豫之色。

    少頃,他彷彿是下定了決心,咬了咬牙,緊接着驅馬向前,與青登並肩同行:

    “橘先生,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青登不假思索地微笑道:

    “彌太郎,在我面前你用不着拘謹。若有什麼想說的,你大可以暢所欲言。”

    巖崎彌太郎挺直腰桿,露出嚴肅的神情。

    “橘先生,私以爲‘尋找室長’一事,不可再拖延了。”

    “如今的新選組已是坐擁3000兵力的龐大武裝。”

    “而且,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新選組的規模還會進一步地擴大。”

    “在此基礎上,您治下現在又多出了一塊30萬石的廣袤土地。”

    “接下來,您肩上的工作只會越來越繁重。”

    “目前這種‘由您本人來兼任室長’的狀況,已難以爲繼。”

    “況且……恕我直言,橘先生您並非專業的會計。”

    “您現在尚能勉強處理室長的工作,可之後就說不準了。”

    “若不趕緊找到稱職的室長,我們接下來的一切工作可就不好開展了啊。”

    巖崎彌太郎話音剛落,青登就不由自主地直抽嘴角。

    片刻後,他無聲地輕嘆了一口氣,面部神情被強烈的無奈所支配。

    “彌太郎,你所說的這些,我都明白。”

    “嗯,你說得對,現在確實是要想辦法填補‘室長’的空缺了。”

    “我之後會認真尋找能夠勝任‘室長’一職的人才得。”

    巖崎彌太郎口中的“室長”,所指的自然是新選組財務室的領導者。

    自新選組建立以來,財務室室長的位置就一直空缺着。

    參謀的座位上可以無人,室長卻不可以。

    此前,青登尚且可以勉強兼任室長一職。

    可現在,他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京畿鎮撫使、新選組總大將、八王子千人同心總指揮、秦津藩之主……四職加身,青登每天一睜眼就要直面無休無止的公務,哪兒還有那個餘力去順手處理室長的工作呢?

    事實上,青登對室長的尋找,始終沒有斷過。

    然而……能夠玩懂財政的經濟型人才,實在是太稀罕了。

    日本自古以來就欠缺理工方面的教育,莫說是財政人才了,精通四則運算的人都很少見。

    新選組、新選商會與秦津藩基本就是共用一套領導班子。

    比如說:巖崎彌太郎不僅是新選商會的會長,同時也是秦津藩的“財政大臣”。

    山南敬助亦是如此,他現在不僅是新選組的總長,同時也是秦津藩的“總理大臣”。

    接下來,將會有無數大工程在秦津藩內陸續開展。

    假使有一個能力過硬的後勤型人才在後方坐鎮,無疑是大有利好。

    總而言之,不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找尋室長”已成青登眼下最迫在眉睫的要務。

    ——說起來……我或許可以向桐生老闆求助。

    青登差點忘了:桐生老闆所經營的千事屋,可是一間職業介紹所啊。

    身爲職介所的老闆,他肯定擁有着旁人所不能企及的豐富人脈。

    桐生老闆的蒼老面龐在青登腦海裏浮現……青登心底不由升起淡淡的思念之情。

    自己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與恩師見面了,倒是怪想念他的。

    ——桐生老闆現在在做些什麼呢?

    ……

    ……

    江戶,千事屋——

    “哎呀~~桐生先生,您的手真的好巧啊~~想不到您連毛毯都會織啊!”

    桐生老闆現在正在被某個老婆婆拋媚眼。

    這個老婆婆一邊說,一邊自來熟地伸手去摸桐生老闆的手。

    桐生老闆不着聲色地收回手掌,使對方摸了個空。

    “我以前曾經在蝦夷地學習過皮毛的縫製方法。”

    他雖已是年近百歲的遲暮老人,但因爲性格溫和,氣質儒雅,長相英俊,而且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上到修屋頂,下到通水井,就沒有他不擅長的,故而深受附近的寂寞已久的老婆婆們的喜愛。

    眼見摸手不成,老婆婆改換上撒嬌般的“嬌羞語氣”。

    “桐生先生,難得我今天煲了一鍋魚湯,可外子今天又去釣魚了。這麼好的一鍋湯,浪費了就可惜了!您若是有空,不妨來我家喝湯吧!”

    桐生老闆矜持一笑:

    “松本太太,多謝您的好意,可我今天還有工作要做,請恕我無法相陪了。”

    他的油鹽不進頓時使對方大感懊惱。

    老婆婆氣鼓鼓地跺了跺腳,道了聲“這樣啊,那你就好好工作吧,哼!”之後,轉身即走。

    桐生老闆站起身來,禮貌地送她離店。

    老婆婆剛一離開,他就如釋重負般地長出一口氣:

    “我都已經是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了,爲何還這麼受歡迎呢?”

    留下這句彷彿是在炫耀的呢喃後,桐生老闆轉身向後,準備回廚房繼續搗鼓午飯。

    然而,就在這時——

    叮鈴~叮鈴~叮鈴~叮鈴~

    忽然間,店外響起由遠及近的鈴鐺聲。

    桐生老闆猛地挑了下眉。

    江戶時代的町民們對於這陣鈴聲,定然不會感到陌生。

    這是飛腳的鈴聲。

    飛腳——江戶時代的快遞員。

    每當送快遞的時候,他們都會在身上綁着鈴鐺,故而跑動起來會響起清脆的鈴鐺聲。

    “千事屋!有你的信!”

    桐生老闆走回土間,拉開鋪門。

    門外站着一名裝扮精煉的年輕飛腳。

    他看了一眼桐生,然後卸下肩上的扁擔——扁擔的一端挑着頂籃子——他從籃子裏抽出一份信件,遞給桐生老闆。

    “祝您生意興隆。”

    不鹹不淡地留下這句話後,飛腳快步離開。

    對方前腳剛走,後腳桐生老闆就急不可耐地拆開信封,抽出裏面的信紙。

    潔白的信紙上僅僅只寫了一行字:速歸大阪。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大家猜猜看:誰會成爲新選組的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