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青登:“取槍來!”,中平槍的對決!【4300】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漱夢實字數:4605更新時間:24/06/26 22:29:30
    青登直感到一陣狂風迎面襲來。

    等他看清這陣「風」的真貌後,那槍頭已經到他面門了!

    根本無暇思索。

    肢體先意識一步地展開行動!

    他以左手扶住竹劍的劍身,雙手同時發力,往上斜砍——啪——的一聲,傳出巨響。

    劍與槍,猛然相撞!空氣激盪!

    竹劍紋絲不動。

    槍身則偏離了原先的軌道。

    掛滿風聲的槍頭,擦過了青登的鬢角。

    霎時,青登感到鬢邊傳來火辣辣的灼燒感。

    如果東城新太郎拿的是真家夥,那麼其鬢邊現在肯定已經多出一條血痕了!

    眼見一擊不中,東城新太郎不疾不徐地後撤半步。

    在撤步的同時,他將木槍拉回至手邊,擺出攻擊架勢。

    依然是那句老話——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當東城新太郎再度架穩木槍的時候,土方歲三、近藤周助,以及在場的部分學徒,統統變了臉色。

    饒是見慣強敵的青登,也不由得蹙起眉頭,神情凝重。

    只見東城新太郎以左手控住槍身,右手握緊槍尾,右腕抵住右腹,槍尖筆直地對準青登的腰腹。

    若用中國槍法的術語去形容……此乃最標準的握槍手法:「前手如管,後手如鎖,槍不露把」!

    這世上有着各種各樣的槍術流派,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僅以日本爲例,就有「寶藏院流」、「種田流」、「本間新當流」、「鹿島神流」等諸多派別。

    至於中國,那派別就更多了。

    「楊家槍」、「岳家槍」、「少林槍」……五花八門。

    儘管派別繁多,但是各國各派的槍法,其核心精髓都是相通的。

    究其原因,便是因爲長槍的形制和攻擊方式,都是大差不大的。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戰鬥中,誰的攻擊速度更快,誰就能笑到最後。

    此外,又因爲古代社會基本不具備治療貫穿傷的技術條件,所以一旦被長槍被扎中軀幹了,除非得到上天的垂青,否則基本上就只能等死了。

    因此,在武道的世界裏,「直刺」永遠是速度最快、威力最大的招式,沒有之一。

    長槍的優勢便是「足夠長」,同時又「便於刺擊」。

    這般一來,便奠定了長槍的基本進攻方式:刺!

    進而又奠定了它的基本進攻理念:刺得更穩!刺得更快!刺得更遠!

    幾乎所有的槍術流派,基本都是圍繞着「如何刺」來展開的。

    具體的差別,無非就是有些流派喜歡玩弄虛招、有些流派喜歡「唯快不破」、有些流派喜歡偷襲、有些流派專攻對手的下盤……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

    不論它如何變化,始終不會脫離「更好地刺擊」的範疇。

    既然「使槍的基本原理」是大致相通的,那麼各門各派的槍術招式,自然也是大同小異的。

    日本武術深受中國武術的影響。

    這般一來,自然是使得兩國的槍術有着諸多的相同之處。

    東城新太郎刻下所擺出的動作……也就是俗稱的「前手如管,後手如鎖,槍不露把」,乃是中國槍術的經典架勢。

    完全可以從字面意思去進行理解。

    前手像管子一樣,穩穩地控住槍桿。

    後手像鎖頭一樣,牢牢地握緊槍桿。

    槍未扎出時,槍桿一般要緊靠腰腹,右手握把在右腰側,左手向前持中,有所謂「後

    手着腰,前手中平」之說。

    前手僅作爲一個滑動的支點,並不使力,只有這樣才能扎得更穩、更遠。

    若是打個形象的比喻——前手是穩定彈道的「槍口」,而後手則是發射子彈的「底火」!

    至於「槍不露把」,並不是指槍尾不露出後手,而是後手不超過腰側。

    格擋防守與「攔拿」動作時,後手始終在腰側章門穴附近,不露到身後。

    通過前手滑把,腰身蓄勁,後手發力前推槍桿——如此,便是標準的扎槍!

    菜鳥常犯的錯誤,就是以雙手使力扎槍。

    雙手同時發力……此等方法似乎能將長槍扎得更快、更有力。

    可實際上,這會加大動作的幅度,平添破綻,使姿勢變得僵硬,缺少靈活性,而且扎出的距離很有限。

    「……」

    青登屏氣凝神——天賦「聚神」發動——岔開雙腳,握緊劍柄,揚高劍身,擺出霞段構式。

    劍尖遙指對面的槍尖。

    二人雙雙進入心神專注的狀態。

    這一霎那,他們之間瀰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圍。

    冷不丁的,青登倏地感到心臟用力地跳動了幾下,敲響了劇烈的「警鐘」——這是他的身體在傳導「危險」的信號!

    「橘君,我上了。」

    東城新太郎淡淡地說。

    就在他語畢的這一瞬間,那長大的槍桿自其前手中凌空射出!閃電般刺向青登的軀幹!

    速度實在太快了!

    除了土方歲三、近藤勇等極少數人之外,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看不清他是如何出招的!

    青登的眸光微凝。

    東城新太郎的槍速,終究是不抵天賦「鷹眼+5」的動態視力!

    就在對方扎槍的幾乎同一時間,他暗使一股狠勁兒,猛地將刀往上一揮。

    竹劍與木槍,再度在半空中互擊作一塊兒。

    青登的這一刀,並不是單純的防守。

    看似普通的上揮,蘊藏着兇悍的力道與凌厲的招法。

    青登的目的很單純——就是「以力破力」!

    揮出強而有力的斬擊,直接擊飛東城新太郎的木槍。

    可沒承想……待到劍槍互擊的這一瞬間,青登順着劍身所感受到的「厚重」,遠超其預想!

    儘管他已使出不少的力氣,但東城新太郎依舊牢牢地握緊木槍。

    前半秒鐘,那包着布團的槍頭還在青登的跟前。

    等到後半秒鐘的時候,他的後手便如捋虎鬚一般,向後一撥拉——赫然已經收回了長槍!復歸「待發射」的狀態!

    再過半秒鐘,猶如迫擊炮一般的兇悍刺擊,再度刺向青登!

    青登就像是打棒球一樣,反覆做出「揮棒」的動作,一下接一下地擊飛迎面襲來的「白色布團」。

    東城新太郎則跟個無情的「發球機器」似的……或者說是跟個「炮臺」似的!反覆射出恐怖的「炮彈」!

    他這肥碩巨大的身軀,更是落實了其「炮臺」的形象。

    刺破空氣的出槍聲。

    砍破空氣的揮劍聲。

    交戰雙方的衣裳因強力的風壓而發出細微的摩擦聲。

    反覆盪漾的衝擊與轟鳴,震徹道場!

    那迅疾猛烈的長槍,像極了起伏不定的波濤!像極了騰雲駕霧的游龍!

    在場的諸位學徒,皆被東城新太郎的出神入化的槍術所折服!

    只不過,像他們這樣的外行人,也就只能看到「表面」了。

    他們只瞧見東城新太郎的槍速很快

    、槍力很猛。

    反觀青登、土方歲三、近藤周助等內行人士,他們便看出了「東城之槍」的「實質」——恐怖至極的腰腹力量!

    如果說,青登剛纔所迎戰的對手們,都擁有着相當的毛病,即腰身力量不足。

    那麼,東城新太郎就是這些人的相反面了——他的腰腹力量實在是太強悍了!

    槍術是一種極度依賴腰力的武術。

    腰身功夫是槍術的根本。腰身無勁,槍就緩慢無力——這是絕對的,不可能會有例外。

    若是仔細觀瞧,便能發現東城新太郎的每一個動作——挺槍也好,收槍也罷——都是藉助腰力來實現的。

    他的動作幅度極小……甚至可以說是基本就沒有什麼動作。

    雙腳緊扎地面,穩若磐石。

    端槍的前手始終不動。

    挺槍的後手則是反覆做着「前推」的動作。

    從臂腕的肌肉狀態來看,他的後手並未大力挺槍——他完全是藉助腰身來發勁!

    明明是極小的動作幅度,卻發出無比駭人的威力……這正是腰身功夫紮實的具體表現!

    此外,每當其長槍刺出後,長槍前部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都會劇烈地晃動,抖出花兒般的殘影,進而從各個方向攻向青登!

    時而刺向青登的頭部,時而刺向青登的胸口,時而刺向青登的肩膀,時而刺向青登的下盤……使人防不勝防。

    光憑腰力就抖出槍花——這種事情若是傳揚出去,準叫無數武人驚掉下巴!

    實在是很難想象……東城新太郎的彷彿塞着兩個游泳圈的肥胖腰身,竟然蘊藏着如此可怕的力量!

    青登不由得暗自咋舌:

    ——這些擅使長兵器的高手,果然很難應付啊……

    縱使是超羣絕倫的強者,在碰上擅使長兵器的武人……特別是精通長槍的武人後,也會情不自禁地提高警惕,不敢鬆懈。

    只要是在開闊的場地裏,長槍便能夠壓制一切近戰兵器。

    「百兵之王」就是如此霸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單論身手水平的話,原田左之助在新選組裏連前5都排不上。

    不過,倘若真要放開手腳,來場決一生死的激戰,那麼除了青登和總司之外,沒人敢打包票說自己能夠無傷戰勝原田左之助。

    原因無它——原田左之助所使的武器是長槍!就這麼簡單!

    對陣槍術高手的時候,最好使用「三段論」——也就是「劍道一段等於柔道三段,槍道一段等於劍道三段」的公式——去衡量對方的實力。

    打從剛纔開始,青登就一直在尋找對方的破綻,伺機反攻。

    然而,東城新太郎的攻擊速度實在太快了。

    刺擊連綿不斷,莫說是近身對方了,光是挪動腳步都無比困難。

    如此,青登倒也不着急了。

    他一邊耐心地防守,一邊仔細地觀察對方的槍路。

    不一會兒,他逐漸發現:東城新太郎走的是「力巧兼備」的路子。

    乍一看,東城新太郎似乎是那種青睞於「一力降十會」的力量型槍士。

    可實質上,他的動作有相當的技術含量在裏面。

    他的「技巧」主要都集中在了如何握穩長槍,以及如何將腰力送往槍身。

    又潛心觀察了一會兒後,青登斷定:東城新太郎是用一種很特殊的方法來傳遞腰力。

    這種「既有蠻橫力道,又有細膩技巧」的槍術風格,正合青登的胃口。

    一念至此,青登微眯雙目,作思考狀。

    須臾,他忽地高喊道:

    「東城先生,請暫停!」

    此言一出,全場衆人統統愣住。

    東城新太郎雖感不解,但他還是乖乖地遵照青登的要求,緩緩地收起掌中的長槍。

    同一時間,青登一邊模擬收刀的動作,一邊朗聲高喝:

    「師傅!取槍來!」

    近藤周助怔了一怔。

    青登的這則突如其來的要求,着實是驚到了他。

    土方歲三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青登的話音剛落,他當即側過腦袋,朝其身旁的師弟喊道:

    「槍!」

    這名師弟打了個機靈,隨後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出道場。

    未及,青登的掌中多出了一根與東城新太郎同款的長槍。

    青登掄動了幾下槍桿,確認槍身的狀態。

    隨後,他威風凜凜地橫過槍身,眼望前方的東城新太郎,一字一頓地正色道:

    「東城先生,機會難得,再讓我多見識一下你的槍術吧。」

    說罷,他緩緩地壓低身形,左手居前,右手居後,平直的槍身與地面呈兩道平行線,槍尖直指東城新太郎的胸膛。

    「我流」

    「橘青登!」

    只見青登擺正腦袋,放平雙肩與兩腳。

    頂平,肩平,腳平,槍平……正是槍法裏最簡單、同時也最強悍的進攻架勢——中平槍!

    中平槍的起手式,貴在一個「平」字。

    槍頭直指對手的身體中心。

    如此,不論對手躲往哪個方向,都是用時最長的躲避距離。

    而已方進攻時,是「槍扎一條線」,平直刺出,其路線最短,耗時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勢。使對手防不勝防。

    此外,又因槍從中路進攻,槍桿無左右上下角度,若要防開刺擊必須與杆交,故對方難以拿攔。

    除此之外,從中平槍變換成其他招式,也是距離最短、角度最小的,非常有利於槍的防守反擊。

    因爲中平槍實在過於霸道,所以古人曾雲:「中平槍,槍中王,高低遠近都不防,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遮架」。

    東城新太郎見狀,先是挑了下眉,而後翹起嘴角,露出笑容。

    「我流」

    「東城新太郎!」

    說着,他同樣壓低身體身心,頂平,肩平,腳平,槍平……同樣也是中平槍!

    兩杆中平槍,就這麼隔空對峙!

    下一息,兩道襲向彼此的「直線閃電」,切割了道場的空間!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本章的武打情節的靈感,全部來自於電影《箭士柳白猿》裏的「柳白猿vs匡一民」的那場對決,強烈大家都去看看,見識一下真正的槍法。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