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橘青登和橘隆之的碰會面!【5200】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漱夢實字數:5671更新時間:24/06/26 22:29:30
    只不過是一張啥內容也沒有的信,有啥好樂呵的?西野心想。

    “嗯……該怎麼說呢……”

    海老名低頭沉吟,作思考狀。

    這個時候,一之瀨插話進來:

    “簡單來講——就在前不久,我們查到一位名叫鳳凰屋彌太郎的札差與法誅黨有染。而這名札差的字跡,跟這封信裏的字跡一模一樣。”

    不知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在說到“札差”一詞時,一之瀨換上了輕蔑的口吻。

    姓氏裏帶有個“屋”字……非常典型的商家姓氏。

    《武家諸法度》有規定,武家子弟不得經商。

    經商的基本都爲平民或是通過各種手段將籍貫改爲武士的“原平民”。

    絕大部分的平民都沒有姓氏,所以擁有一定財力的商人,常會將店鋪的商號當作自己家族的姓氏。

    但凡是姓氏爲“XX屋”的人,基本都是商家子弟。

    西野的眉頭猛地一挑,口裏嘟囔道:

    “札差……?!”

    札差——江戶的某類特殊商人的統稱。

    對江戶的百萬居民……尤其是對江戶的武士們而言,札差可謂是令人恐懼的存在。

    武士們的薪金稱爲“祿”。

    按照身份的不同,共有3種類型的“祿”——知行、扶持米、給金。

    “知行”——就是指分封的領地。

    比方說“十萬石的知行”,意思就是所擁有的領地的米的產量總和爲十萬石。

    能夠擁有知行的,無一例外皆爲身居頂流的上級武士,比如藩國大名、大身旗本。

    “扶持米”——基本上是中層武士的薪金支給方式。顧名思義,這就是直接給米了。

    不管是貴爲火付盜賊改番隊長的青登、我孫子,還是一介奉行所同心的西野,每年所拿的祿都是扶持米。

    扶持米的發放並非一次性的,而是一年有三次相對固定的發放時間。

    以100俵的俸祿來做例子:春天發25俵,夏天發25俵,冬天發最後剩下的50俵。

    這種分期發放的方式稱爲“切米”。

    能拿扶持米的武士,大體類似於近現代的中產階級。

    扶持米的給予數額大約在30俵到400俵之間。

    100俵米在交完稅後大概能換到18兩金。

    也就是說,能拿扶持米的武士的年收入,約在5兩金到72兩金之間。

    這在江戶時代,已屬人人豔羨的收入水平。

    “給金”——光從名字來看,便知這種支付方式是直接發放現金。

    領取給金的武士皆爲社會等級較低的下等武士。

    地位最低的武士每年只能拿3兩一分。

    一分相當於1/4兩。

    這種每年只能拿3兩1分的微薄薪金的武士,被蔑稱爲“三一武士”。

    “三一武士”的生活水平……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莫說娶妻生子了,連自己都很難養活,生活水平基本與貧農相當。

    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三一武士們甚至曾鬧過因去不起最廉價的岡場所(地下窯子),故跑到宿屋(旅店)牆外去偷聽雲雨之事,淪爲一時笑柄。

    江戶時代的經濟採用“米本位”,即米價是所有商品的定價基準。

    簡單來說,江戶時代的米就相當於21世紀的黃金,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知行武士”也好,“扶持米武士”也罷,都必須把貢租和祿米換成貨幣,方能維持他們的日常生計。

    總不可能每天揹着個米袋子,以“物物交換”的原始方式,用米去購置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

    因此,擁有知行和領取扶持米的武士們,自然是要想法子將米換成錢,然後用錢去買商品。

    於是,一種專門經營大名貢租和武士俸祿的特殊商人,如江戶的“札差”、大阪的“藏屋敷”、“掛屋”等應運而生。

    “札”就是武士領祿米的憑證,領取人的名字用刀刻在竹片上。日語裏“差”這個字有“塞、插”的意思,“札差”的名字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這種商人用錢來收武士們的米,然後再把這些米集中起來販賣給米商。

    武士們用米換錢的時候當然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

    以江戶的札差爲例:札差買米的費率,爲每百俵米收取金1分。

    而札差把米賣給米商的時候,也要收取手續費,費率爲每百俵米收取金2分。

    也就是說,札差們每經手一百俵的米,就能賺取3/4兩的手續費——所謂的“暴利”,不外如是。

    在淺草附近的隅田川岸邊,有着51個幕府的大糧倉,此地同時也是幕府發放祿米的地方。

    爲了便於交易,札差皆在藏前開設名爲“藏宿”的店鋪。

    “藏”在日語裏乃倉庫的意思。藏前也就是倉庫前。

    一座座藏宿在幕府的糧倉附近沿街排開。

    每到發祿米的日子,隅田川岸邊一片熱火朝天。

    武士們在領取祿米後,走個兩步路便能抵達附近的藏宿,將米換成錢。

    這些壟斷了“大米交易”的特殊商人,乃最典型的、同時也是最爲人所不齒的特權商人。

    他們堪稱江戶時代的金融業者、“華爾街的大鱷”。

    米是江戶時代的硬通貨。

    在任何一個時代,壟斷了硬通貨交易的人……都會無比地可怕。

    較之普通的平民,武士們的開支衆多。

    保養武士刀、購置禮裝、聘請僕人、喝酒應酬……上述的每一樣,都是一筆不小的消費。

    因此,哪怕是年收入幾十金的武士,也很難過上舒適的闊綽生活。

    手握海量硬通貨,腰纏萬貫的札差,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巨大的商機。

    於是乎,這幫“華爾街的大鱷”便以大名和武士的年貢與祿米作抵押,兼營高利貸,積累了堆金積玉的誇張財富。

    特別到了江戶時代中後期,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武士們的米換來的錢雖然還是這麼些,但是開銷卻是越來越大了。向“札差”抵押祿米而借錢的武士越來越多,有些甚至連2年後的祿米都抵押掉了。

    爲了限制札差的財富膨脹,享保9年(1724),幕府規定只有指定的109人可以做札差,並且結成一個類似於行會的組織,嚴禁一年的利息高於15%。

    然而,武士們終究還是離不開札差。

    要想將米換成錢,還是得仰仗札差的人脈和財力。

    札差的人數受到限制之後,反而地位更加高了。

    雖然幕府限制了貸款的利息,但是多收錢的方法還是有的。

    比如在借錢的時候要多收一份禮金。

    或者在還款逾期的情況下,多收相當於一個月利息的罰金。

    當時把經常出入演劇場、吉原等聲色場所的一擲千金的富豪稱爲“通人”。

    最有名的“十八大通”大多數是札差。

    由此可見,江戶的札差們都富裕豪奢到了何等程度。

    你辛辛苦苦地奮鬥一年,也就賺來十幾兩金、幾十兩金;人家在吉原、戲園子等聲色犬馬之地的一夜的消費就逾千金。

    你捨不得騎的腳踏車,人家站起來拼命蹬。

    在你面前冰魂雪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女藝人,在人家面前小鳥依人、賠身下氣。

    在這幫乘堅策肥,履絲曳縞的特權商人面前,武士們毫無尊嚴可言。

    一文錢愁死英雄漢——武士們的地位就這樣在米和錢的不停交易中慢慢地低了下來。

    “錢”與“權”乃難捨難分的雙生子。

    毫無疑問,這幫高高在上的特權商人們,從德川家康在江戶開創幕府至今,就一直有着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

    沒了他們的“以米換錢”的人脈,以及層層盤剝的高利貸,全國上下超過半數的大名、武士,都將陷入舉步維艱的窘迫境地。

    於是乎,不論是幕府的高官,還是各個地方的藩國大名,都樂於結交特權商人,最起碼也不能得罪對方。

    萬惡的官商勾結……就這麼產生了。

    特權商人賄賂官僚。

    官僚給特權商人提供種種便利。

    雙方的朋比爲奸,使特權商人儼然已成凌駕在武士階級之上的新的權貴階級。

    就連官老爺都得賣特權商人幾分薄面,遑論區區的平民百姓?

    隨着特權商人的日益驕橫,接踵而來的,自然便是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越發尖銳的階級矛盾。

    實際上,特權商人們所犯的惡行,早就超脫了橫行鄉裏、在街頭調戲婦女這種低端的程度了。

    江戶時代的四海昇平的安逸環境,使各大城町的商品經濟獲得快速發展,江戶、大阪等地區業已萌發出資本主義的萌芽。

    受此影響,特權商人們不再是單純的古典商人,他們擁有了部分資本家的特性。

    只要能使資本增值,他們便不擇手段。

    每逢大旱、大澇、大疫的災年,市場裏都必定會出現特權商人們的身影——當然,並非善良、可靠的身影。

    他們囤積物資,哄擡物價,置萬千黎民的生命於不顧。

    那些使人之所以爲人,而非牲畜的“力量”,比如法律、道德,在他們眼裏,只不過是無關痛癢的小小拘束。

    西野所接觸過的跟特權商人有關的案件,不知凡幾。

    這些案件的最終結局都無比地相似——受到某種難以言說的“神祕力量”的介入,要麼草草結案,要麼乾脆就無疾而終。

    對於這種一手遮天的蠻橫行徑,西野素來是深惡痛絕。

    面對以札差爲首的特權商人,他只有一個感想——看到他們的臉就作嘔。

    正因如此,他才會在聽見“札差”一詞時,展現出那麼大的反應。

    西野低下頭,又掃視了幾遍手裏的信。

    “字跡?僅憑這個來鎖定嫌疑犯,未免過於武斷了吧?”

    “不不不,一點兒也不武斷。”

    海老名微微一笑。

    “你仔細看,這信裏的字跡是不是特別清秀?”

    “鳳凰屋彌太郎是精通‘野跡’的書道高手,所以他的筆法特別好認,幾無認錯的可能。”

    日本人習慣把書法說成書道。

    野跡,即小野道風的墨跡。

    小野道風乃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書法家。

    他在摹仿我國王羲之字體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秀氣”風格,爲“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諡號敕書》、《屏風草稿》、《三體千字文》等被視爲國寶。

    其墨跡稱爲“野跡”,與書法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譽稱“三跡”。

    西野聞言,再度低頭掃視手中的信件。

    果如海老名所言,信裏的筆法格外清秀雋麗,頗有大家之風。

    西野雖對書法一竅不通,但他也看得出來寫出此信的人,定在書法上有着很深的造詣。

    這時,海老名接着往下說道:

    “況且,這個世上本就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情報。”

    “光是鳳凰屋彌太郎的嫌疑加深了,便足以構成我們加大對其的調查力度的理由。”

    “……確實如此。”

    西野輕輕點頭。

    “所以——你們接下來打算如何行動?”

    西野的話音甫落,一道粗魯的年輕男聲便驟然響起:

    “這還用問?當然是綁架鳳凰屋彌太郎,然後好生地拷問他一通了!”

    說話之人,正是那位一直擺出一臉憤世嫉俗的表情的年輕人——阿久津。

    “阿久津……”

    一之瀨側過腦袋,朝阿久津投去不滿的目光,似是在責怪阿久津注意禮貌,不要把話說得如此粗俗。

    注意到一之瀨視線的阿久津,立即閉緊嘴巴,不再言語。

    西野掃了眼一之瀨和阿久津後,便暗自沉吟,若有所思。

    這個時候,我孫子突然開口道:

    “西野君?如何?我們接下來要去找那個鳳凰屋彌太郎‘談談話’,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來?”

    西野怔了一怔,然後不假思索地快聲道:

    “當然!把我也帶上,我也要去找那個鳳凰屋彌太郎‘談話’!”

    西野此言一出,除了我孫子之外的海老名等人紛紛面露訝異的神情。

    “怎麼?不歡迎我嗎?”

    海老名連忙道:

    “不不不,怎麼會呢?我們在關東這邊的人手長年緊缺,西野君你願助吾等一臂之力,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較之情緒振奮的海老名,西野冷淡的面容依舊。

    “別誤會,我並無意幫助你們。”

    “我只是出於‘盟友’的義務,同你們共進退而已。”

    “事已至此,我也只能一路往前奔馳了。”

    “不論最後是成是敗,我都要見證終局。”

    說到這,西野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停了一停,補充道:

    “不過,我還是要事先說明一點。”

    “我只是因爲沒法坐視幻附澱的散佈,才暫時與你們結盟而已。”

    “簡而言之,我只在跟幻附澱有關的問題上,與你們有着共同的利益訴求。”

    “除幻附澱以外的一切事物,我一概不管。”

    “就身份而言,我依舊跟你們勢不兩立。”

    “等事畢之後,我們分道揚鑣,互不打擾。”

    西野的這一席論調,頓時引來“暴躁老哥”阿久津的不滿。

    正當阿久津即將發作之時,海老名伸手按住他的肩。

    阿久津瞬間頓在原地,像極了一臺被抽掉發條的玩具。

    他轉頭望向身旁的海老名,正好對上其視線。

    阿久津,稍安勿躁——海老名以眼神無聲地這般說道。

    阿久津見狀,默默地將本已涌至嘴邊的話語咽落回肚。

    “足夠了~”

    我孫子咧開嘴,露出潔白的牙齒。

    上揚的脣角與微微眯起的雙眼,拼組成毫無惡意的何和煦笑臉。

    “我們挑選盟友時,從來不看重對方的年齡、身份。”

    “這個世界上,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出於共同利益而結成的同盟——沒有比這還要堅固的情誼了。”

    我孫子的話纔剛說完,海老名就輕聲補充道:

    “此乃我們……大鹽黨經歷二十多年的過街老鼠般的艱苦日子後,一點一滴地積累出來的珍貴經驗。”

    ……

    ……

    自打傳入日本後便一直野蠻生長的佛門勢力,曾一度讓京都朝廷、鎌倉幕府等各路政權吃盡苦頭。

    爲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轍,江戶幕府採用着富含政治智慧的對佛策略。

    一方面瘋狂打壓,比如禁止寺廟養私兵,擁有悠久歷史的僧兵就此淪爲歷史名詞。

    另一方面又極盡拉攏,將其化爲自己的統治工具。

    江戶時代有所謂的“檀家制度”,所有人都一定要跟某家寺廟登記成爲檀家。這種寺廟叫檀那寺或是菩提寺。

    這項登記使用的名冊,稱爲“宗旨人別賬”。其中依照每個家族,分別記載了姓名、年齡、家庭成員結構等。

    另外,當有人過世時,也是在寺廟處理。

    死者從宗旨人別賬刪除,列入只登記死者姓名、稱作“鬼籍”的名冊。

    現代日本說一個人死亡,稱爲“入鬼籍”,就是基於這個典故。

    此外,人死後的葬禮也是由檀那寺辦理。

    檀那寺的後面都會有墓地。

    在爲死者辦完法事之後,其遺體便會直接埋進此人生前入檀的檀那寺墓地裏。

    此時此刻——

    江戶,八丁堀,某座檀那寺——

    青登面無表情地凝睇前方的墓碑。

    碑上刻寫着六個工整的正楷漢字:“源氏橘家之墓”。

    墓碑的後方僅插着一根卒塔婆。

    只見這根還算嶄新的卒塔婆上,寫着一串對青登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橘隆之咲宗

    *******

    *******

    豹豹子的爸媽明日就回來了,屆時豹豹子就不用再那麼辛苦地幫忙看店了。豹豹子這幾日的辛苦,你們想象不到(流淚豹豹頭.jpg)。

    因爲豹豹子家是開超市的,所以我得瞄準在前臺收錢的空隙,用手機一點一點地碼出這幾天的章節……很沒效率先不說,光是眼睛就快累壞了(豹頭痛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