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9交鋒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逐日武士字數:1992更新時間:24/06/26 21:41:09
更何況這些文官大清早就跪在外面逼着皇帝出來,皇帝沒直接下令打板子就已經很不錯了,怎麼還說起皇帝的不是來了?所以百姓中的議論方向就又轉過來了!看書菈
不用問那些士子肯定是文官們預先安排來帶節奏的。所以聽到有人攪局自然很不高興!但是胡同口就站着全副武裝的錦衣衛,他們也不敢放肆。不過他們自然不會就只有這點手段,所以立刻就有兩個便裝的人向兩個商賈靠過去!
看他們的樣子是想將人嚇唬走或是推開,所以伸手就要拉扯人!只是沒想到這兩個商賈十分彪悍,幾乎同時抓住對方的手腕,另一只手直接搗在他們的肋下!
兩個人的動作幾乎是極其一致,就好像那兩個便裝的人自己送上去捱打一樣!而且這兩個人下手極重,把這兩個人打得一口氣噎在胸口當中,連叫都叫不出來,一時間只會咳嗽!
人羣中出現騷動,看守的錦衣衛自然看得見。他們立刻衝進人羣之中,想要制止任何騷亂!他們看到兩個人被打倒在地就要發作,結果那兩個商賈先一步說道:「是他們兩個先動手打人的,我們只是自衛!」
這時人羣中有人大聲說道:「沒錯,是他們兩個人先打人的!剛纔我都看見了!我作證!」
聽到有人作證之後,旁邊的百姓也跟着說是這兩個人不分青紅皁白上來就去拉人,然後才被打的!可是這些普通百姓卻沒看到一個商賈隱祕的在袖口展示了一下腰牌!於是趕來的錦衣衛就直接將被打倒在地的人拖走了,看都沒看那兩個商賈打扮的人一眼!
看到這一幕,那些士子們臉色都變了!他們就是再傻也知道這兩個人身份有問題,要不然錦衣衛怎麼可能只帶走單獨一方的人!那麼這兩個商賈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不是錦衣衛就是東廠的人!所以原本想鼓譟的幾個人也老實了!
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兩個商賈打扮的人卻直接堂而皇之站在他們身邊,一臉陰笑的盯着這些士子!意思就是說呀,繼續往下說呀!
這下子這些士子們立刻慫了,一個個低頭不語,再也不敢發表什麼過激的言論!因爲上一批士子就是因爲胡亂說話被革除了身份,永遠不許參加科舉!這血淋淋的例子就在他們面前,所以爲了自己的前程着想,還是不說話的好!誰知道出了事之後那些官老爺們會不會保自己?
看到眼前的場景整個場面都安靜下來,而旁邊的那些百姓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都向外挪動腳步,給這兩批人讓出了位置!畢竟百姓們也不傻,明顯看得出這兩批人由各自有目的,還是遠離的好!
又過了一陣子之後,街口的錦衣大漢突然做出一副側耳傾聽的樣子,然後那個大漢大聲說道:「幾位閣老,朕不明白有什麼事情不能在大殿裏面說,偏偏要帶着百官跪在廣場上逼迫朕走出皇宮!你們跪在這裏想要凌迫君上嗎?」..
衆人一聽這大漢的傳話就知道是皇帝在說話了,當即更加安靜下來聆聽。這時一直跪在地上的申時行大聲說道:「陛下,非是臣等逼迫君上,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才出此下策!」
萬曆帝冷笑一聲說道:「沒有其他辦法?出此下策?那朕問你們,到現在爲止朕都不知道你們爲什麼會跪在這裏,讓天下人都看到這種場面,難道這就是你的沒有辦法?你可曾跟朕稟報過這其中的緣由?別忘了,昨天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稟報朕,朕卻沒收到任何奏本!」
百姓聽到這話都有些騷動!都覺得這是幾個閣老的不是了!你都沒跟陛下說因爲什麼,然後就帶人來逼宮,這個有點兒過分了!
可是申時行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真的不知道爲什麼嗎?」
萬曆帝之劫說道:「朕不知道!不如你來告訴朕!」
申時行說道:「昨
天臣面見陛下的時候,陛下就說過要調兵南下,還要調兵進京師。當時臣已經告訴陛下無此必要!而且臣還說陛下是要調兵的話,必須按照朝廷的規矩一步一步的來,而不能撇開朝廷直接命令軍隊!這是違反祖制的,也違反朝廷的律法!」ap..
萬曆帝大聲說道:「朕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軍隊都是朕的,朕想調軍就調兵,難道不行嗎?」
申時行說道:「陛下要做什麼事臣等自然不敢阻攔,甚至臣等還要幫着陛下去完成才對!只是凡事總要講規矩!要知道陛下乃是聖明之君,總要給後世子孫做個榜樣!陛下若是壞了規矩,後世子孫恐怕也會壞規矩,到時候豈不是天下大亂!」
王錫爵也跟着說道:「陛下,您安排一萬新軍趕往江南,臣以爲完全不必如此!臣知道陛下想要清查白鴨案涉及到哪些人?可是臣以爲查案的話,只需陛下給地方官府一道行文過去,他們自然會查。若是案件複雜嚴重的話,自然有刑部跟進!就是再嚴重有錦衣衛出面也夠了!一下子安排一萬人南下根本就是毫無必要的,除非是陛下打算在江南大肆屠戮!可是如今江南平靜,並無亂匪肆虐,那這些士兵有針對誰?」
張瀚接口說道:「陛下可萬萬不可亂來!士紳可是我朝的柱式,而且江南可是我華夏文名精華所在,一旦出現事端,恐怕傷了我大明的文運啊!」
王錫爵再次說道:「陛下要調兵應該和內閣說清楚要調兵做什麼?,要多少人,然後由內閣票擬,再交給兵部執行,這樣才是正經道理!要知道軍隊破壞力太大,如果不能謹慎調動使用的話,一旦發生叛亂之類的事情,只恐天下大亂!」
而且官員們和幾位閣老不同,他們的批評完全是在南下的一萬新軍上面!那裏畢竟是他們的老家,要重點照顧。在他們口中,江南已經成了凋敝之地,根本無法承擔一萬軍隊的糧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