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多錢善賈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張九文字數:4426更新時間:24/07/04 06:40:22
不多時,有個宮女腳步匆匆而來,她在吳王李恪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而後李恪便被帶到了他的母妃身邊。
李泰手裏拿着書卷,目光先是看了看在樹蔭處睡着的父皇與皇后,而後看向走到楊妃身後的李恪。
只見楊妃站起身,拎着李恪走到一旁,訓斥着。
李泰也臥了下來,翻看着手中的書。
太液池的另一邊,湖水依舊很平靜,夏日裏的陽光照射得湖面波光粼粼。
楊妃看着自己的兒子,她壓低着聲音訓斥道:“你又與太子殿下說什麼了?”
李恪面對母妃的問話,低着頭道:“孩兒與皇兄說想要當征討西域的前鋒。”
楊妃原本嚴厲的神色稍有緩和,語氣也平靜了許多,道:“太子殿下答應你了?”
李恪搖頭道:“皇兄什麼都沒說。”
楊妃鬆了一口氣,低聲道:“往後你與太子殿下切莫爭執。”
“孩兒銘記。”
楊妃正在教子,訓斥着兒子。
長孫皇后挑揀着一些毛筆。
等楊妃訓斥完回來,長孫皇后又看了看一個人遠去的李恪,笑道:“恪兒這是去做什麼?”
“他在軍中還要當值,不能耽擱。”
“他們兄弟三人鮮有機會聚在一起,讓他們兄弟三個多說說話也好。”
楊妃低聲道:“恪兒不該在太子與陛下面前提西征的事。”
長孫皇后挑揀出幾支毛筆,讓一旁的宮女裝入一個個盒子中,又道:“承乾向來是個嚴厲的皇兄,孩子們每天要在東宮寫很多字來完成一些作業,這些毛筆都用不了。”
楊妃幫着皇后一起整理。
尤其是從東宮太子寢殿的毛筆,長孫皇后蹙眉道:“承乾他平時書寫很多嗎?”
寧兒道:“回皇后,太子殿下每每夜深才睡,多數都在書寫。”
東宮的毛筆十支有八支都是壞的。
長孫皇后拿出幾支嶄新的毛筆,放入一旁的盒子中,看着盒子空間還有剩餘,將餘下的上好湖筆都放入了其中,吩咐道:“寧兒,這些毛筆都放到承乾寢殿。”
“喏。”寧兒拿着裝着毛筆的木盒快步離開。
孩子們雖說都住在東宮,當母後的對孩子們的現狀都很清楚,長孫皇后對一旁的楊妃道:“承乾平日裏也是粗心的,東宮許多所用缺了少了,還要給他補上。”
楊妃道:“太子殿下平時還要忙於朝政,多半是考慮沒這麼周到。”
長孫皇后又道:“好在寧兒與麗質懂事。”
楊妃坐在一旁,幫皇后將硯臺整理好。
別苑內,李治拿着一張考卷,走到東陽身邊問道:“東陽皇姐,這道題怎麼答?”
東陽的目光依舊看着手中的藥經低聲道:“稚奴啊。”
“嗯。”
東陽語氣平淡又平靜,語氣也很慢,低聲道:“每天都要面對別人的生死,時常看着別人藥石無治之後,親眼看着他們死去。”
李治雙手顫顫收回了自己的考卷。
東陽語氣依舊平淡又緩慢,手裏的藥經還沒放下,一手撐着下巴,道:“到底用哪一種藥比較好呢?”
李治聽着皇姐的話,慢慢退後了兩步。
在東宮的孩子中,李麗質與東陽是最快學完基礎知識的兩個,平日裏的學習也都是學一些較爲深奧的應用題與幾何體。
甚至是一些天文或者節氣相關的更深奧難懂的知識。
因此現在東陽也不用聽課了,只需要按時完成皇兄佈置的作業,或者寫一些論述文章,還有幫着皇兄偶爾處理文書奏章。
其餘的絕大部分時間是東陽自己的,也可以教授弟弟妹妹,眼下她需要全身心投入醫學中。
哪怕是皇兄的作業幾天不去寫,皇兄也不會說什麼。
因學醫本就是皇兄允許的,學醫是她未來人生中最重要的學業。
以東陽現在的學習進度,除了李承乾親自授課,東陽即便是在國子監也學不到什麼東西了,也沒什麼人能夠教她的,除非授業之人的水平與皇兄差不多。
可放眼國子監,東陽與麗質的數術水平甚至都快超過了那些年邁的老先生。
就如現在的李麗質,她的數術水平更高,其中一篇涉及乾,坤,震,巽,坎……以八卦命名的一個多面體算術題,求取線長來測算表面積的數術題已經難倒了國子監許多夫子。
一個月了,還沒有一個人答得上來。
因此東陽也不想去國子監的題目,因爲皇姐的題目她能夠解答出來,國子監這個地方她就懶得去了。
李治跑開了,他覺得皇兄是一個很可怕的人,現在皇姐也成了一個可怕的人。
李麗質正在與弟弟妹妹玩着遊戲,先將弟弟妹妹分成兩隊人,而後一隊是矇眼隊,另一隊不是矇眼隊。
李治乾脆不寫考卷了,去找兄弟姐妹一起玩。
這是一個講究協作的遊戲,一個人蒙着眼,需要將藤球踢入球門中。
另一人不需要矇眼,但他不能踢球,他需要給矇眼的人指明方向,讓矇眼的隊友將球踢入球門中。
這個遊戲需要每一個人找一個搭檔。
李治與李慎兩人的默契向來就很好,這種遊戲難不住他們兩人。
只不過李麗質特意將他們兩人分開了。
這讓李治倍感委屈。
晌午過去三刻,李承乾這才睡醒,一旁的父皇與爺爺正在下棋,站起身子伸了一個懶腰。
再用一旁木盆中取出冰水抹了抹臉。
青雀與李恪不知什麼時候已離開了。
李世民道:“伱母后準備的羹湯。”
李承乾從冰水中拿起一碗羹湯,湯是銀耳與蓮子燉的,將羹湯嚥下,細細回味着。
李淵道:“你母后說是你們父子平時就容易上火,給你喝些祛火的。”
李世民坐在樹蔭下還搖着手中的蒲扇,道:“現在京兆府豐收了,各地都在收繳賦稅。”
李承乾道:“今年的賦稅會很不錯。”本就是意料之中,東宮交給京兆府的三年計劃,其實光靠葡萄就能夠完成今年的目標。
“現在京兆府人手都空閒不少,你這個東宮太子就不打算去吩咐一下?”
聽着父皇的話,李承乾將碗放在一旁的桌上,沉聲道:“不着急,先把基礎夯實,接下來要整頓,要梳理,要總結與吸取經驗與錯誤。”
李淵嘆道:“二郎啊,你看看承乾這孩子,總是將會基礎掛在嘴邊,練箭術的時候也是這樣,辦事的時候,還是這樣。”
李世民輕聲一笑。
午後的天氣還是炙熱的,弟弟妹妹午睡之後很活躍,玩鬧着哪怕是又出了不少汗,還是很高興。
李承乾拿起魚竿,在魚鉤上掛上魚餌,蹙眉道:“父皇是希望兒臣現在去京兆府,接受許敬宗他們的頂禮膜拜?”
李世民笑道:“這有什麼不好嗎?”
長孫皇后收走了一旁的裝着銀耳羹湯的碗,勸道:“你父皇是擔心你心裏壓着的事太多,與京兆府的人慶賀一番也沒什麼。”
李淵也撫須笑着這個孫兒,作爺爺的爲這個孫兒的成功感到高興,哪怕這些事在這個孫兒認爲是應該的成功的。
可李淵覺得這也足夠驕傲了,不是嗎?
李淵看向正在琢磨棋盤的兒子,除了這個當爹的,到了現在也不去誇一誇承乾。
李承乾坐在湖邊釣着魚,回道:“母后啊,京兆府還要做的事太多了,慶賀的事留到以後吧。”
長孫皇后溫和笑着點頭,看着兒子穿着夏日裏的衣裳很合身,笑着走回了一旁的別苑。
寧兒帶着一包袱的奏章與文書,從東宮來到了太液池邊,她將這些放在太子身邊的桌上。
這都是太子吩咐的,即便是作爲皇子要拿出時間陪着皇帝與皇后,太子殿下也不會落下平日裏的政務。
一陣風吹來,吹得魚線在水面上有些晃盪,桌上的文書與卷宗被吹得翻開。
一盤棋局結束,李世民氣餒地拿起兒子的文書看了起來。
李淵笑臉盈盈地收拾着棋盤。
這卷文書說的是今年互市的準備情況,李世民看向正在釣魚的兒子,問道:“現在西域的葡萄比以往便宜了一倍,香皂要漲價一倍?”
李承乾道:“是呀,往後關中可以從西域人手中賺取很多錢。”
“怎麼會這樣,忽然漲價就不怕西域人不買嗎?”
“買的人肯定會少,但不至於賣不出去,京兆府盤算過,只要西域有一半的人買價格翻倍的香皂,對涇陽來說既減少了生產壓力,利潤反而更高了,這是杜荷與京兆府一起盤算出來的辦法。”
李承乾釣起一條小魚,將它從魚鉤上取了下來,放回太液池中,重新掛上魚餌,繼續道:“所以說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現在的杜荷已經是個很精明的商人,他將成本與利潤盤算,發現人力與生產對他來說是一種成本,而這種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的方式,對他來說穩賺不賠。”
三年了,杜荷從一個連隋錢與唐錢都還有些混淆概念的新手商人,如今已成爲了一個成熟的商人,他會將利潤與成本抽絲剝繭。
“京兆府也行商賈之事?”
李承乾解釋道:“京兆府當然不行商賈之事,不然會被御史臺彈劾的,他們只不過主持互市而已,交易的還是各地往來的商賈。”
“況且許敬宗這樣的人一旦得罪了,會是什麼下場朝野有目共睹,一些關於京兆府行商的風聞奏事而已,許敬宗沒放在眼裏,在父皇看來御史臺也沒有實質的證據,絕對不會輕易彈劾的,是的吧?”
李世民沉默不言。
李承乾嘆息一聲,又道:“父皇多慮了。”
且說,肥皂是杜荷的敲門磚,現在尋常的肥皂即便是在夏季也沒有以往這麼好賣了,反而成了長安城一種尋常的物件。
加之淳樸又聰明的關中鄉民,不論是鐵匠還是泥瓦匠,他們會從涇陽買一些肥皂碎屑來潔淨勞動之後的雙手,與肥皂無差。
可涇陽的生產力總歸是有限的,杜荷要將有限的生產力再分給養豬,種植,加之如今農忙,並不像冬天那樣作坊幹得火熱。
以至於,涇陽出現了一種很奇特的現象。
春夏時節,涇陽的作坊冷冷清清,而進入深秋之後,直到冬季關中各縣的勞動力才會涌向涇陽。
這也是杜荷寧可不計預算招募人力的原因。
因春夏兩季招不到人手,只能在秋冬時節積攢儲備。
在如今有限的生產力困境下,加之生產成本的重擔,杜荷才會想出這個辦法。
同樣的,對京兆府來說,他們頭上掛着的是關中建設的產值。
既需要帶來的益處,要能夠彌補生產力不足,而導致尋常肥皂的產出減少,還需要爲入秋之後來關中的江南商客做好足夠的貨物儲備。
杜荷與京兆府雙方一拍即合,就有了在互市上讓香皂價格翻倍的舉措。
雖說有些唯利是圖。
看在長安周邊這十餘個縣的規模經濟還在起步階段,李承乾也默許了。
反正關中關中鄉民家中,也沒什麼人會去買價格高昂的香皂。
李承乾蹙眉看着湖面,嘀咕道:“明明是釣魚的好時辰,這太液池的魚都去哪兒?”
不多時,李麗質與東陽來到湖邊。
李世民看着兩個女兒熟練地將桌上的文書收拾整理好,還進行了分類,幫着批閱文書。
“你們看得懂嗎?”
聽到父皇的問話,東陽擡首道:“女兒看得懂。”
李世民撫須道:“這可都是京兆府的互市文書。”
“嗯。”
李世民將手中的文書遞給東陽道:“你看看這卷究竟是何意思?”
聽到父皇要考校東陽,李麗質側目看了一眼,而後放心地繼續批閱。
東陽解釋道:“父皇可還記得當初西域商隊的慕容順去了一趟西域,帶來了一枚金幣與一個銀壺?”
李世民幾乎都快忘了還有慕容順這個人,分明是當初自己親自冊封的吐谷渾可汗,才想起來是被斬首的伏允的兒子。
至今也不知道這個慕容順在做什麼,聽說在四方館讀書,還給京兆府做事。
李世民反問道:“有什麼關係嗎?”
東陽解釋道:“有,以往的西域最值錢的葡萄,還有些其餘的瓜果,但關中的葡萄豐收了,在互市的基礎上,西域在交易上就沒有這麼大的話語權了。”
李麗質接過話語回道:“而關中互市主持以來,京兆府一直都讓西域以金銀交易,儘管西域諸國拿出了金銀與大唐交易,可他們還能反向用更高的價格賣給波斯人,甚至是別的地方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