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張九文字數:4316更新時間:24/07/04 06:40:22
    李績道:“等來年夏季,殿下的箭術就能有所小成。”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圓凳上,笑道:“孤的資質平庸,讓大將軍見笑了。”

    李績道:“太子殿下萬萬不可這麼說,其實絕大多數人的資質都是平庸的,儘管有天賦異稟的人,但這一類人就算是起初天賦異稟,過幾年就荒廢的也不在少數。”

    李承乾放鬆着手臂,又道:“孤就是這絕大多數人中的一員,天資平庸。”

    李績又道:“殿下的天分是很多人都沒有。”

    “孤的天分?”

    李績道:“殿下與許多人相比,更有意志力。”

    大將軍不會夸人,說的都是實話。

    要換作許敬宗,現在早就說得天亂墜了。

    大將軍實話實說,也有好處,至少心裏踏實一些,身邊總是需要這麼一個說實話的人。

    李承乾道:“大將軍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

    李績連忙作揖道:“臣當不起太子殿下的一句老師。”

    說話間,天色也開始亮堂了,等房相來的時候,東宮也做好了早飯。

    爺爺一般要睡到辰時才醒,這個時候他老人家還在睡着。

    “老師。”李承乾作揖行禮。

    “今日中書省還有許多事,就想着先一步來東宮。”

    李績也起身行禮道:“見過房相。”

    寧兒端來三碗湯餅,三人坐下來吃着。

    又聽着李績講述,原來太子爲了兼顧練習箭術還不耽誤政事,寅時就起來練箭。

    李承乾道:“早點也好,往後也不會在早朝時分晨跑,被文武看見。”

    房玄齡撫須笑着,“就算是看見了也不會有人指指點點。”

    東宮的規矩是一天三餐,所以東宮的孩子們長得特別壯實,尤其是李治,他現在隱約已有了一些肌肉。

    只不過他每每想要展示胳膊上的小肌肉時,就會被姐姐李麗質一腳踹開,而後丟給他一個臭顯擺的眼神。

    李績在東宮用了早飯就要去軍中值守。

    李承乾跟着房相一路走向中書省,一邊走着道:“老師,朝中休沐了中書省還有這麼多事嗎?”

    太子已習慣叫一聲聲的老師了。

    房玄齡一臉的笑容,道:“朝中還有不少事需要有人看着的。”

    李承乾頷首道:“去了中書省孤要注意一些什麼嗎?”

    房玄齡道:“不需要,老夫批閱奏章時候,殿下在一旁看着就好。”

    “嗷……”

    李承乾揣着手點頭。

    等天完全敞亮時,倆人來到了中書省門前,在這裏來來往往的官吏不少,還有幾個是朝中的熟面孔。

    只不過剛到了門口,就撞見了也同時剛剛到了這裏的舅舅。

    李承乾笑道:“舅舅來得挺早。”

    長孫無忌先是頷首看向房玄齡,又看了一眼太子,這外甥笑得人畜無害,要多陽光就有多陽光。

    由趙國公與房相帶着太子走入中書省,衆人紛紛行禮。

    這處官邸很大,相比鴻臚寺大了三倍有餘,皇城內三省六部皆是空蕩蕩的,只有這裏依舊忙碌。

    見房相在上座坐下,舅舅也坐下。

    看到一旁有個空位,李承乾便坐下來。

    只不過剛坐下不久,中書省又來了一個兩鬢微霜的官吏,此人走上前道:“殿下,這是老夫的位置。”

    “嗷……”李承乾回神,連忙起身。

    魏徵道:“殿下要坐這裏也可,老夫正好還有別的事。”

    儘管這位侍中這麼說了,李承乾還是讓開位置,心說也不知道坐哪裏,便與舅舅擠在一起,也算是在房相身側。

    長孫無忌皺眉看看一旁的房玄齡,又看向坐在中間的太子,手裏拿着一卷卷宗看着,也不打算講話,心中越發煩悶了。

    如今的大唐,也就是現在的朝堂上,由房玄齡任尚書左僕射爲真正意義宰執,中書令長孫無忌兼吏部尚書,魏徵任侍中兼領御史臺。

    這便是朝中三位最重要人物。

    中樞大致上就在這三位的主持下運行。

    見房相遞來一份奏章,李承乾打開看着,這是對吐谷渾安排的問題,其上有不少人的批註。

    李承乾低聲道:“房相,這件事到現在還沒有安排下來嗎?”

    房玄齡提着筆還在書寫着,道:“沒讓殿下看,一旁的交給趙國公。”

    想到接待諸國使者的事就是舅舅在安排,李承乾後知後覺將奏章遞給了舅舅。

    長孫無忌只好打斷當前的工作,拿過奏章看了起來。

    李承乾坐在舅舅與房相中間,揣着手有些不知道該去做什麼,乾脆就這麼目視前方。

    眼前鄭公魏徵帶着馬周正在與褚遂良爭論着,兩人就科舉糊名一事,正在反覆論證。

    如果說鄭公一方是贊成糊名的正方,那麼褚遂良一行人便是反方辯論選手。

    雙方爭執從君子之道,講到了儒家經典,試圖開始從道德層面來辯解。

    漸漸地,雙方背後的人越來越多,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李承乾看得津津有味,古人辯論端是精彩的,尤其是這些飽讀之士,引經據典,甚至拿出了漢高祖,或者文景之治的種種國策來辯論。

    見舅舅又將奏章遞了過來,李承乾伸手接過看了起來。

    “給房相!”長孫無忌道。

    “原來這也不是給孤的。”李承乾又交給一旁的房相。

    “老師?”

    聽到一聲親切的老師,原本長孫無忌正在書寫的筆觸明顯一頓。

    房玄齡提筆道:“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咳了咳嗓子道:“其實孤看了奏章上的內容,在吐谷渾建設都護府挺好的,沿用漢時治理西域的方略。”

    見房玄齡還有些猶豫。長孫無忌道:“殿下所言不錯,老夫也是認可建設都護府的方略,因吐谷渾新可汗慕容順不願回去,想要將吐谷渾交給大唐,按照大唐的治理,應該建設都護府。”

    李承乾點頭又看向房相,又道:“孤有個建議。”

    房玄齡道:“且說。”

    “派出文官隨都護府的將領一同前去,教化吐谷渾人,讓他們說關中話,唱關中的歌謠。”

    房玄齡又道:“教化一策需要長時間教導,少則三五年,多則六七年才會有成效。”

    長孫無忌道:“殿下至今還在認爲教化方略很重要。”

    李承乾坐在兩人中間,又道:“如果教化上不統一,他們早晚還會作亂,如果身份上能夠獲得認同,那麼他們也是唐人,他們亦是天可汗的子民。”

    言至此處,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都沉默了,倆人都不講話了。

    惹得李承乾撓了撓頭,也不知是哪裏說錯了,大概是莽撞了?還是太超前了?

    乾脆自己也保持沉默。

    有太監送來了奏疏道:“房相,這是陛下讓老奴送來的。”

    房玄齡點頭接過旨意,示意這個太監可以離開了。

    李承乾側目也看着,所言的無非是九成宮又被水淹了,陛下如果來年要去九成宮避暑的話,要修繕宮殿。

    歷史上九成宮被淹次數很多,本來九成宮又叫仁壽宮,本來是給隋朝皇帝避暑的,隋文帝甚至最後都死在九成宮。

    現在要修繕九成宮,多半又要不少錢,而且就算是修繕了,父皇要去九成宮避暑,更是耗費錢糧無度

    就在今年父皇去驪山秋獵,費何止三萬貫,這還沒算糧草的。

    房玄齡又將交給一個文官,叮囑道:“讓工部安排人看看,是否能夠抽調人手。”

    “喏。”

    李承乾還坐在原地,看到房相直了直後背,看了看四下,從一旁拿起一張胡凳,再往胡凳上放了幾卷看似無用的卷宗,一根布固定住。

    一旁的小吏看了眼,太子殿下端坐在角落,也不知道在做什麼,也不敢多問。

    做好這些,李承乾將墊了卷宗的胡凳放在房相的後背與椅子中間,道:“老師,這樣會舒服一些嗎?”

    房玄齡往後靠了靠,感受後背有東西墊着,點頭道:“舒服多了。”

    長孫無忌也敲了敲後腰,當即有眼尖的文吏學着太子殿下,有樣學樣。

    有了別人所做的靠墊,長孫無忌的臉色依舊冷峻,他整理好一堆卷宗放在一旁的小桌上,“這些奏章都是關於吐谷渾的,殿下可以翻閱看看。”

    原來剛說起吐谷渾的問題,舅舅早就在整理相關的卷宗。

    李承乾換了一旁的座位,這個座位離舅舅近了一些,離房相遠了一些。

    打開一幅地圖,一眼便能看到吐谷渾的地理位置,處於高昌的東面,祁連山的西面,都城伏俟城在青海邊上。

    這是一片很好的草場,也是上好的養馬場。

    起初吐谷渾只不過是個小部落,而且當時正處於南北兩朝的混亂時期,吐谷渾王一度受到北魏朝的冊封,再之後又與前隋和親,有一段時間吐谷渾與中原還是有友好時期。

    只不過後來伏允的哥哥死了,伏允就即位,不僅如此,還依舊與他兄長所娶的公主爲妻。

    對於教化之策,大唐還是很保守的。

    其實中原的文化很強大,如此強大的文化留着不用實在是太可惜。

    大唐自然是愛好和平的,除非你實在是太礙眼了。

    譬如現在的吐谷渾王就是個很好的合作伙伴,他願意將吐谷渾的領土交給大唐來治理。

    既然是受人所託,就要盡心盡力。

    李承乾書寫着,大唐與吐谷渾人深化友誼發展,保留吐谷渾原本習俗在此基礎上記錄在冊編撰成史,杜絕原有的不良習俗,並且爲了大唐天可汗光輝下與吐谷渾子民的共同願景,加強溝通與合作。

    往下伸展,還有許多方面可以講,李承乾列了幾條要點,開始書寫起來。

    其實只要建設了都護府,那麼吐谷渾就是大唐的地盤了。

    一開始說出這個方法時,房相與舅舅保留意見,保持沉默也是對的。

    人家吐谷渾新可汗還活着,大唐就要蠻橫地將吐谷渾歸入大唐版圖,那父皇,大唐的天可汗不就是強盜了嗎?

    所以要擴大大唐的版圖,重點還是大唐需要做好底層的建設。

    首先要讓所有的吐谷渾子民都說關中話,並且讓他們心中只有天可汗,沒有吐谷渾可汗,形成一種新勢力。

    這股新勢力不斷吞併舊勢力之後,不用其他人開口,更不用慕容順點頭,歸順大唐的子民就會心甘情願,並且甘之如飴地投奔大唐。

    要根本上消滅一個統治勢力,有時候需要從敵人的內部瓦解。

    所以呀,大唐的四方館,應該再多招收一些學子,比如說西域人,再多來些吐蕃來大唐讀書,教導他們如何忠心大唐。

    一直過了晌午,李承乾還在奮筆疾書,擡頭看得時候,中書省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舅舅與房相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了。

    李承乾擱下筆放鬆着肩膀,將寫好的方略折起來,打算拿去東宮再完善一番。

    “敢問房相什麼時候回來。”

    “房相已經回去了,明日一早會再來。”

    聽到耳邊的對話,李承乾見到對方手裏的奏章便是父皇要修繕九成宮的那一份。

    “敢問當面是,閻大匠?”

    工部尚書閻立本作揖道:“臣閻立本,見過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着他手中的奏章,又道:“這份奏章就先給孤吧。”

    “可……這是……”

    “無妨。”李承乾又道:“房相孤的老師,可以代爲轉交。”

    “那就有勞殿下了。”閻立本雙手遞上。

    李承乾接過奏章拿在手裏,問道:“中書省還缺少椅子,敢問工部可有富餘?”

    “回殿下,工部已加緊在做。”

    李承乾點頭道:“有勞了。”

    閻立本低着頭行禮道:“臣應該的。”

    李承乾點着頭,拿着一份九成宮的修繕奏章,還有一份治理吐谷渾的方略,快步離開中書省。

    走遠之後,見四下無人,李承乾便在承天門下打開了工部的奏疏,按照房玄齡的意思,工部列舉的修繕九成宮工匠人數,以及各種所需民壯勞力,還有木材石料。

    這一看還真是不得了,竟然需要六萬貫之巨,可眼下的朝政開支窘迫,只能說沒錢呀。

    再者說母后的身體需要靜養,一路去九成宮又要勞師動衆的。

    今天先更兩章,作者早睡一晚,明天接着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