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張九文字數:4192更新時間:24/06/26 21:38:34
再要往前走,便見不到行人,偶爾驚擾三兩只遊蕩在這裏的貓。
寧兒上前一步,伸手攔住道:“殿下,還是不要再往前走了?”
李承乾望着這處靜謐的巷子,皺眉道:“還是不安全嗎?”
寧兒解釋道:“若是在鬧市,不會有人作亂,可這些破敗的街道難免會有歹人。”
李承乾頷首道:“這些破敗的屋子與街巷,什麼時候會有人收拾嗎?”
寧兒一手握着橫刀的刀柄,神色嚴肅道:“朝中會安排的。”
“嗯。”李承乾點頭轉過身,不去看身後幽靜的街巷,重新走入鬧市中,神色多了幾分輕鬆,笑道:“這長安城還是挺好的,我很喜歡。”
寧兒也跟着笑道:“將來這長安城是什麼樣,還不是殿下說了算。”
“將來啊……”李承乾揣着手面色憂慮,又嘆道:“這長安城將來是什麼樣,還不知道呢。”
說着話,李承乾道:“不如去西市看看。”
寧兒點頭道:“殿下,西市這邊走。”
“奧……”李承乾扭頭跟着寧兒的腳步穿過朱雀大街。
長安城的另一頭,許國公的府邸內,今天高士廉沒有去早朝,也沒有去處理吏部的事。
高士廉既掌握着吏部,又是當今陛下的舅父,這位老人家就算是這兩天不去上朝,只要陛下不說也沒人會說什麼。
況且許國公早有辭官之意。
高士廉看着眼前這盆文竹,竹子不高一尺左右,他觀察着文竹枝幹的顏色,一揮衣袖,將手放在膝蓋上,另一只手撫着須不住點頭,“這上了年紀,就喜歡養竹子了,也不知道老夫的大外孫喜不喜。”
高士廉皺眉看着竹子道:“長樂公主的婚事查問清楚了?”
“小人打聽清楚了,聽說李淳風拿了一張圖給陛下看了,又告知了孫神醫的下落,陛下這才將婚期延後了。”
“這裏面沒有太子的事?”
家僕也是人到晚年,鬚髮皆白,少年時便跟在高士廉身邊,一直到了如今晚年,要說心機謀算也有高士廉的幾分本事。
就算是長孫無忌在這裏,也要叫這位家僕一聲叔叔。
聽家主這麼一問,他眼神中閃過精明之色,他作揖道:“太子殿下在半月前見過李淳風。”
高士廉努着嘴,思量了片刻,道:“老朽的大外孫不喜這門婚事?”
家僕回道:“看來是這樣的。”
高士廉用指甲摘去文竹的一根枝丫。
自從高士廉在東宮與太子有過一番長談之後,言語裏多有誇讚之意。
或許也是因爲皇后的病情好轉,高士廉也對太子更滿意了。
說來說去,李家與長孫家,或者是高家,三方聯繫都在皇后與太子身上。
“小人還聽說太子今日送了公主皇子們去了國子監聽課,之後太子就在長安城遊玩,此刻正在東市逛着。”
“東市?”高士廉有些疑惑,張着嘴稍稍擡頭有些老糊塗的模樣,忽然一笑道:“這孩子年少不懂事,從府中找幾個辦事得力的人,去護着大外孫。”
“小人這就去辦。”
高士廉撫須點頭,道:“看來大外孫這些天也是愁呀,一定是左右爲難的,老朽在朝中的時日不多了,能幫他一次算一次吧。”
家僕釋然一笑,道:“那就按您的意思辦。”
高士廉將這盆文竹放在了桌案的一角,想到大外孫的生活狀況,又道:“送一些米麪與鹽去東宮。”
“喏。”
又想到承乾說過他與李孝恭之間的事,便又吩咐道:“去將河間郡王請來,就說老夫有一罈好酒,與他對飲。”
“這就去安排。”
吩咐完這些,等家主點頭,這位年邁的家僕,這才腳步匆匆離開。
高士廉覺得有些疲倦了,便窩在榻上,閉着眼養神,又老糊塗般地自言自語道:“上年紀了,多想一兩件事就會傷神。”
自語嘀咕完,他老人家又揉着太陽穴,苦惱道:“哎呀……承乾這孩子沒人疼,倒也難得,他活得清醒,這世上如此清醒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被紛雜的事擾亂心思,他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做皇帝而準備,那麼這個大外孫就是值得培養的。
高士廉又糊里糊塗自語道:“人呀,越清醒活得越簡單。”
又自言自語了三兩句,高士廉像是睡着了,側臥在榻上,也不動,只有呼吸起伏。
半個時辰後,門外傳來了腳步聲,那位年邁的家僕又回來了,他走到高士廉身邊,俯身道:“河間郡王到了。”
“嗯?”高士廉迷迷糊糊睜開眼。
李孝恭大步走入屋內,行禮道:“見過許國公。”
高士廉也起身行禮,道:“老朽見過河間郡王。”
見狀,平時行事大大咧咧的李孝恭,謙遜地將姿態放得更低。
一壺酒水放在桌上,兩人便圍繞着太子的事,商談起來。
年邁的家僕守在屋外,不讓外人靠近這裏,面帶微笑地站在陽光下,目視前方聽着屋內的談話。
西市,李承乾皺眉看着跟上來的五個人。
“殿下,我等受許國公之命,前來護衛。”說罷,那領頭的護衛遞上一塊腰牌。
寧兒看了一眼確認之後,道:“殿下,是許國公府的人。”
李承乾嘆道:“孤本想着走入羣衆中,深刻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態,你們這麼跟着讓孤如何與羣衆打成一片?”
“這……”
幾個護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罷了,反正今日也沒幾個黔首百姓與孤多聊。”李承乾苦惱道:“是孤穿得還不夠樸素。”
李承乾懊惱地又擡頭道:“失敗,太失敗了。”
寧兒捂嘴輕笑着,殿下要與人講話,一看是個穿着錦衣的公子,躲開還來不及。
等太子殿下繼續在西市走着,這五個從許國公府來的護衛,還跟在後頭,時刻警惕着四周。
這下可好,李承乾五步之外,沒有人敢靠近了。
西市與東市不同,在東市都是關中本土人,而在西市有許多西域人與突厥人,各國使者也不是都走了,還有這麼一些留在了長安城,說是使者,有不少使者其實是來做買賣的。
西市的風貌乍一看比東市更彪悍得多,有個老人拿着一把小刀,正在一個人嘴裏撬着。
只聽一聲悶哼,老人家將小刀從那人嘴裏拿了出來,而後氣定神閒地擦着刀。
直到坐着的那人吐出一顆牙齒,這才知道是在拔牙。
還有些血濺在了那拔牙的老人家臉上。
看得李承乾不由得退後兩步,低聲道:“以後一定要好好刷牙。”
眼看那老人家還要給另一個人拔牙,李承乾扭過頭不去看這生猛的場面。
李承乾看到了幾顆打蔫的捲心菜,便蹲下身,拿起一顆仔細觀察,外層的幾片都已發黃了,倒是菜心還算好。
捲心菜原本是中亞的作物,這是一種很古老的蔬菜,如今大唐平定了,有很多西域商人來到大唐。
因今年剛開朝,還有不少波斯人在長安。
這些作物也跟着進入了長安。
說來當年張騫去西域帶來了大蒜,核桃,石榴與胡蘿蔔之後,越來越多的西域人,乃至波斯人都知道了東方有個富裕的王朝。
現在也不需要再派出使者去關外帶這些作物來關中,如今這些西域的商人會主動帶着胡椒胡瓜和葡萄主動來富裕的東方人換取更好的鹽鐵或者布絹。
李承乾拿出一些銅錢,將這五顆捲心菜都買下了。
路上又買了一些豆醬,可以帶回東宮試着能否出點醬油。
眼看時辰也差不多了,這才回了國子監。
帶着弟弟妹妹回到東宮後,李承乾才知道舅爺高士廉又送了不少米麪布絹來,東宮拿出了幾塊肥皂就當是回贈了。
關中從三月天進入了四月,一直到了四月中旬,暖風終於吹來,整個關中開始入春,溫暖的陽光令人感覺舒適。
萬物勃發的季節,就連這個時節的弟弟妹妹,她們的身高正在節節拔高。
每天早晨給她們丈量身高,寧兒都會做好記錄。
李承乾在東宮種下了胡蘿蔔與捲心菜,嘗試着再支了一個葡萄架,還能栽一些胡瓜。
與其他人種地不同,太子種地的時候時常會做記錄,記錄作物每天的成長情況。
醬油還未曬出來,只能幹等着,也不知道這個季節嗮出來的醬油口感如何?
這些天,太子殿下也沒有見于志寧與徐孝德,在東宮都快忘了還有這兩個屬臣。
近來,有一個消息送入了長安,吐蕃的贊普,也就是吐蕃國君松贊干布征討羊同諸部,羊同諸部幾次失去牧場與領地。
而之後,松贊干布爲了治理羊同,扶持了一個羊同的部落王,並且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對方。
吐蕃也因此從實際意義上控制了一個大部落。
這個消息是寧兒從立政殿帶來的。
起初朝堂上誰也不在意的吐蕃,正在一步步地壯大。
李承乾一邊聽着講述一邊觀察着葡萄架上的藤蔓情況。
寧兒道:“吐蕃使者帶來了松贊干布的書信,殿下是否要見見?”
李承乾蹙眉站起身道:“去崇文殿見他。”
“喏。”
這一次來使長安的不是祿東贊,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來使,而是因東宮與吐蕃大相之間的交情,特意來見大唐儲君的。
李承乾走入崇文殿,見到一個看起來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他頭戴吐蕃人特有的高帽,穿着一身吐蕃人特有的服飾。
見到大唐的太子,他恭敬行禮,遞上了一卷卷軸,道:“尊敬的大唐太子殿下,這是贊普給您的信。”
李承乾接過他手中的這卷藏布卷宗,打開看着卷中的文字。
看到這位東宮儲君的神色詫異,吐蕃使者笑道:“我們贊普一直以來很嚮往中原的智慧,爲了表達吐蕃對大唐儲君的敬意,所寫的皆是中原文字,這不是吐蕃國書,是贊普的書信而已。”
李承乾的目光依舊看着書信,低聲道:“這位使者怎麼稱呼?”
“外臣桑布扎。”
在史書上,大唐與吐蕃之間有百年糾葛,所以現在吐蕃是不能小覷的,只是現在朝中對吐蕃那苦寒地沒興趣。
李承乾聽到對方的話語,低語道:“吐彌桑布扎?”
桑布扎也很意外,這個大唐的太子竟然能夠叫出自己的全名,他躬身行禮道:“是大相與太子殿下說起過外臣?”
李承乾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祿東贊根本沒有說起過這個人,會記得這個人的名字,是因爲他是吐蕃七賢臣之一。
當然了,吐蕃七賢臣的名聲不小,不過這都是之後的事了。
可大唐也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見太子不言語,桑布扎以爲是自己的禮數不周,繼續躬着身道:“贊普很喜歡中原的書籍,尤其是中原的史書,如今贊普想要仿照中原制度,制定吐蕃律令,制定度量衡,納入稅制。”
李承乾頷首道:“原來他喜歡看史書。”
桑布扎又道:“我們的贊普是個酷愛書卷的人,贊普也是吐蕃最有智慧的人,贊普同樣欣賞有智慧,有英雄氣概的人,就像現在的大唐皇帝陛下。”
“大唐皇帝陛下是英雄豪傑,我們吐蕃的贊普如今一統藏布江,收服羊同亦是英雄豪傑。”
李承乾放下手中這卷書信,信中所言無它,無非都是一些問候的話語,便打斷了這個使者的話,“你們贊普的中原字寫得不好看,以後還要多練才是。”
聞言,桑布扎的神色一僵,連忙又道:“外臣出生在藏布江,自小便跟隨贊普,將來吐蕃也會有更好的文字。”
李承乾面帶溫和的笑容,緩緩道:“孤也很喜歡吐蕃,喜歡吐蕃的鷹與雪山,更喜歡吐蕃的湖與牧場。”
寧兒站在殿外,隱約能夠聽到殿內的對話,太子殿下與這位使者相談很有友善,吐蕃使者卻不知殿下所說的喜歡吐蕃雪山,其實是另一個意思,殿下喜歡的就一定會處心積慮奪過來。
這個吐蕃使者是年輕的,也是不懂事的,他就不該說吐蕃會有更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