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加官進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於秋隕S字數:3641更新時間:24/07/04 07:05:06
    封賞的具體細節敲定了,封賞之事也就可以進行了。

    初平三年,正月初十。

    劉備親率都督府衆人前往軍中,設宴款待三軍將士。

    其間,更是將有功將士的賞賜一併發放。

    是日,運送錢財糧食的車輛來往於府庫和軍營之中,幾乎堵塞道路,引得郯縣百姓都來圍觀吃瓜。

    由於車上都是糧食財物,監察御史趙昱擔心發生哄搶之事,便建言驅逐百姓,卻被劉備否決。

    “人皆有好奇之心,百姓圍觀又何嘗不是件好事!”劉備大笑道,“我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爲我徐州建功立業者,我絕對不吝賞賜。

    伯淵,你帶些人馬去維持秩序,同時告訴百姓,車上都是些什麼東西!”

    “遵命!”

    當張繡將車上是錢財糧食的消息公之於衆後,百姓頓時沸騰,甚至不少人當場眼都紅了,甚至升起了貪念。

    可當他們聽到,這是有功將士的賞賜之後,心中的激動雖有增無減,貪慾卻少了許多。

    這兩年來,徐州一直貫徹了張恆的施政方針,除了保障民生之外,對百姓的思想建設也一點沒拉下。

    如今,所有百姓都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日子,首先要歸功於玄德公的英明領導。

    其次,便是戍邊將士的浴血奮戰!

    人家用命換來的東西,你有什麼好嫉妒的?

    不過這次的公示,卻也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知多少少年人深受鼓舞,甚至暗下決心,等年齡到了之後,便參軍入伍,報效家國!

    賞賜發下去之後,全軍都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喜悅。

    當兵吃糧,爲的是什麼?

    軍功、榮譽、青史留名這些高不可攀的字眼,都是大人物的。

    他們這些普通士卒,求個只是溫飽和錢財,好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劉備給錢,給田,給糧食,他們就會給劉備賣命,這是一個很公平的買賣。

    說一萬句好話,把嘴皮子都磨破,都不如兩個銅錢來得實在!

    底層士卒高興,中層軍官也高興了,高級將領自然也就高興了。

    軍隊士氣高漲,劉備也就高興了。

    於是,整個郯縣都陷入了歡樂的海洋。

    要說唯一不高興的,就只有荀彧和荀諶這哥倆兒了。

    府庫門前,戶部尚書荀諶望着幾乎空空如也的庫房,差點被氣暈倒地。

    一年半,一年半啊!

    好不容易才攢下的錢糧,如今卻去了七七八八!

    荀諶發誓,自己的心真的在滴血,並且血都已經快滴完了!

    荀彧望着弟弟的慘狀,心中也不好受,最終只能輕輕拍了拍荀諶的肩膀,無奈地嘆了口氣。

    作爲徐州大總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資源的積蓄有多不容易。

    但再怎麼不容易,也是要花的。

    你不給,有功將士就該來搶了!

    “友若,節哀。”

    荀諶扭頭瞪了自己二哥一眼。

    節哀?

    節個屁!

    說得好聽,你又不是戶部尚書!

    現在府庫被搬空了,萬一開春之後又什麼天災人禍,州府找我要錢,我去哪弄去?

    算了,我還是趕緊想個辦法回冀州去吧,待在這兒到時候肯定要背鍋。

    ……

    士卒的賞賜流程,足足持續了整整三天才發放完畢。

    期間,劉備更是一直待在軍營全程看着,直到賞賜發放完畢,所有將士都無異議之後,劉備才安心回城。

    之後,便輪到高級將領的賞賜了。

    初平三年,正月十三。

    劉備在州府召集羣臣,大擺宴席,主簿荀棐親口宣讀賞賜。

    當然,畢竟名義上是天子詔命,這次連劉備也不能大喇喇地坐在那,而是跟羣臣一同站在底下,等待荀棐宣讀詔書。

    劉備官拜大將軍,加大司馬,封宜城侯,增食邑萬戶。

    張恆官拜衛將軍,封封丘侯,食邑三千戶。

    關羽官拜前將軍,封漢壽亭侯,食邑兩千五百戶。

    張飛官拜左將軍,封範陽亭侯,食邑兩千戶。

    張遼官拜右將軍,封開陽亭侯,食邑兩千戶。

    趙雲官拜後將軍,封真定亭侯,食邑兩千戶。

    太史慈拜鷹揚將軍,封東萊亭侯,食邑一千戶。

    臧霸拜討虜將軍,封陽都亭侯,食邑八百戶。

    徐盛封虎威將軍,封武原亭侯,食邑八百戶。

    董璜封橫野將軍,封臨洮亭侯,食邑兩千戶。

    張濟封撫軍將軍,封曲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郭嘉拜軍師將軍,封東莞亭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荀攸拜軍師將軍,封潁陰亭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荀彧加侍中,封穎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

    這次封賞,可謂是全方面的。

    有軍功的封侯,無軍功的加官。

    就連董璜、張濟這種重量級的降將,劉備也是給足了待遇。可謂人人滿意,人人歡喜。

    等到封賞完畢之後,劉備再度走上主位,當即宣佈命張恆督大將軍府事,死罪以下皆參決之。

    劉備如今成了大將軍,開府治事的權力依舊。只是徐州的權力核心,卻從州府變成了大將軍府。

    張恆拒絕了開府治事的特權,劉備卻把整個徐州的權力給了他。

    正如原本歷史上,劉備入川之後,命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一樣。除了軍權之外,所有權力都下放給了諸葛亮。

    對此,張恆自然是沒有理由拒絕的,當即起身拱手應命。

    封賞結束之後,自然是所謂的慶賀大典。

    這次宴會規模之大,不僅百官參與其中,連家眷都帶來了,誓要來一場大聯歡。

    劉備喜好享受,但不喜奢華,所以入住徐州之後,也沒修過什麼宮殿。

    如此大規模的流水席,便只能在州府內開擺。

    房間不夠,便只能連院子都利用上。

    雖是嚴寒冬日,但並沒有下雪,風也不是很大,在外面開席的官員湊在火爐旁,也感覺不到多冷。

    爲了這場流水席,州府的廚子也是提前準備了好些天,最後人手卻還是不夠,被迫從軍中抽調了一些。

    相比於熱火朝天的前院,後宅的規模就小了不少。

    只有高級官員的家眷,才有資格受邀。

    作爲劉備的正室夫人,荀璐自然得站出來挑大樑,奈何他已有七個月的身孕。行動不便不說,走到哪都得有人扶着,生怕磕着碰着,把徐州的未來給摔沒了。

    如此情況下,側室張氏便充當了半個女主人的角色,張羅着招待衆人。

    這一頓酒,從中午一直吃到了下午才散場。

    結束之時,衆人都喝大了,正欲各自歸家之時,郭嘉卻大着舌頭站了起來,邀請衆人去參觀他的新宅邸。

    如今的他,有了征伐兗州之功,終於鼓起勇氣,問劉備在州府旁討了一所大宅子。

    劉備自然沒有不允的道理,擡手便賜給了他一座。

    如此,郭嘉終於完成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與劉備、張恆等人做了個鄰居。

    “年前才落成的宅子,奉孝這麼快便搬過去了?”劉備有些驚訝道。

    郭嘉大笑道:“這是自然,主公所賜,嘉豈敢空置!”

    “那我可得去看看,諸位可願同往?”

    “同去,同去!”

    衆人都起鬨道。

    於是,郭嘉趾高氣昂的在前開路,後面跟着一衆醉酒的徐州核心官員,宛若一個旅遊觀光團。

    男人的通病就是如此,無論官職多大,權位多高,只要二兩貓尿下肚,頃刻化身祖安狂人,開始鍵政大業!

    還沒進門,一衆人便圍着郭嘉新府邸的圍牆品頭論足,搜腸刮肚給出了點評。

    緊接着便是大門、院落、房屋,最後連宅邸中的樹木格局都沒放過,來了一場徹頭徹尾的品評。

    完事之後,衆人也不知怎麼的,就從建築學扯到了戰爭學,甚至當場覆盤整場兗州之戰。

    當然,其中最經典的橋段,就是‘如果我用兵,會如何如何’之類的話,盡顯事後諸葛亮的風采。

    張恆是不喜飲酒的,但今日也被灌了很多,人本來是沒醉的,卻被這些人吹得有些暈乎乎。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始作俑者張邈和袁遺還在郯縣,你們就在這拼了命地吹逼,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對於他們這種行爲,張恆是很看不上的,便一直冷眼旁觀,直到張飛的一句話。

    “子毅就是個書生,他懂個屁的打仗!兗州之戰若我來指揮,必然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大獲全勝!”

    此言一出,張恆臉上的笑容頓時就凝固了。

    但張飛的話,顯然引起了郭嘉的共鳴。

    “不錯,長史治國理政,乃是數百年一見的大才。但要論起行軍佈陣,郭某雖不才,卻勝他十倍!此次兗州之戰,若長史肯聽我之建議,何須耗費這麼些時日,十月就能班師凱旋!”

    “喂,喂,我還在這兒呢!”張恆無奈地喊道。

    郭嘉立刻朗聲道:“君子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莫說你張子毅之過,便是主公之過,郭某亦直言不諱!”

    “不錯,奉孝之言甚是!”張飛立刻拍掌附和道。

    張恆:……

    你倆吃了哥斯拉鞭了,這麼勇!

    荀諶卻看不上二人的狂放做派,英俊的面龐上浮現一絲不屑。

    “大放厥詞又有何用,如今天下未平之處甚多,二位倒是有機會大展身手。就怕屆時被敵軍灰溜溜地打回來,落得個無地自容的下場!”

    郭嘉趕緊爭辯道:“友若莫要小覷於我,論單打獨鬥,我比他張子毅強多了,論領兵作戰,我也不弱於他!”

    酒壯慫人膽,郭嘉平日裏不敢說的話,如今卻是一股腦都倒了出來。

    衆人望着他手舞足蹈的模樣,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初時荀諶還會出言辯論兩句,後來才驀然發覺,跟一個醉鬼理論,別人肯定分不清誰喝醉了,便止住了嘴。

    可郭嘉偏偏自我感覺良好,越說越興奮,越說越誇張,整個院落完全成爲了他一個人表演的舞臺。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而作爲主要攻擊的對象,張恆就差在臺下鼓掌了。

    嗯,你繼續說,我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