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太公兵法的精髓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於秋隕S字數:3043更新時間:24/06/26 21:20:02
決定完了呂布的生死後,張恆又把目光看向了趙雲。
“子龍,你自常山隨我而來,一路不辭勞苦,屢有功勳。如今雒陽之行大功告成,你想要何種賞賜?”
趙雲連忙拱手道:“長史,末將追隨您,乃是爲仁義之所在,所行所爲皆是本分,不敢居功!”
聞言,張恆笑了。
若旁人說這些話,張恆必定會認爲是謙虛之言,但從趙雲嘴裏說出來,卻無比真摯。
倒是一旁張恆的新任護衛張繡,直接不屑地撇了撇嘴。
這小白臉真虛僞!
張恆笑道:“軍中之事,賞罰分明,豈能是你說不要就不要的。不過你既如此說,那我便再給你加些擔子,如何?”
聞言,張繡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的意味。
張子毅是何等聰明之人,你在他面前惺惺作態,這下弄巧成拙了吧。
可趙雲卻毫不猶豫地拱手道:“長史請吩咐!”
“雒陽的兩萬禁軍,皆是董賊精挑細選出來的,可謂西涼軍的精銳之師,今後便交由你統領了。”
張繡頓時驚呆了,眼中流露着瘋狂的嫉妒。
這就是所謂的加些擔子?
這分明是賞賜好吧!
這小白臉哪裏好了,值得你張子毅如此厚愛!
可趙雲卻猶豫了,遲遲不敢答應。
那可是兩萬騎兵啊,而且還是西涼鐵騎,這是何等的份量!
試問天下諸侯,除了公孫瓚之外,還有誰能拿出這麼多的精銳騎兵?
“怎麼,子龍不滿意?”張恆笑問道。
“不,末將無才無德,自覺無法擔此大任,還望長史收回成命!”
張恆擺了擺手,“行了行了,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了。”
“可是……”
“沒有可是,我說你行你就行。”張恆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末將遵命!”趙雲這才重重一抱拳道。
張恆滿意地點了點頭,旋即又笑道:“西涼鐵騎不同於中原軍隊,戰力強則強矣,但想要完全掌控,還需施展些手段。子龍打算如何駕馭這兩萬西涼鐵騎?”
面對張恆的考校,趙雲沒有立刻回答。
思索片刻之後,才開口答道:“長史,末將以爲,統軍自當法度嚴明。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如此可使士卒歸心,將士效死,才能打造出一支仁義之師!”
趙雲的回答,放在這個時代,屬於一份標準答案。
但,這卻不是張恆想要的答案。
“子龍此言甚好,但卻有一點不妥……”
趙雲皺眉道:“何處不妥,還請長史示下。”
“若照此法施展下去,不出一月,軍心盡散。”
“爲何!”
趙雲瞪大了眼睛,其中寫滿了不可置信,他不明白自己錯在了哪裏。
張恆嘆了口氣,目光看向了遠方,若有所思道:“子龍可知,這世間之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趙雲略一皺眉,沉吟片刻後才答道,“末將以爲,世間之事,當以道義爲先。”
“錯,道義固然重要,卻並非首要。”
張恆注視着趙雲,緩緩伸出了一根手指。
“世間之事,首重者便是一個字,利!”
“利?”
“不錯,利之所至,天下歸心。”
這番言論過於新奇,劇烈衝擊着趙雲的三觀,讓他不能接受。
迎着張恆的目光,趙雲一咬牙道:“長史之言,末將卻是不敢苟同。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豈可以利趨之?”
張恆笑了,“子龍以爲,道義不是利益之所在?”
“道義和利益是兩碼事。”趙雲搖了搖頭,還是不贊成張恆的看法。
張恆沒再解釋,而是扭頭向張繡笑道:“伯淵,我來問你,你與令叔父爲何會歸順徐州?”
張繡一愣,他萬沒想到張恆會忽然問他,一時便愣住了。
張恆搖頭一笑,又向賈詡問道:“文和你來說。”
賈詡本來看戲看得好好的,也沒想到會波及到自己,心中便有些無奈。
張子毅,你自己好爲人師就算了,卻偏偏扯上我作甚。
如此弱智的問題,也值得我來回答?
“玄德公寬仁有爲,乃百年未見之明主,有志之士莫不賓服,在下自然也不例外。”
聽了賈詡的回答,張恆差點沒笑出聲。
“子龍,你聽到了吧,文和先生之所以歸順徐州,皆因玄德公之仁德,至少……不用擔心自己的小命哪天就沒了。”
賈詡:……
我是這個意思嗎?
趙雲卻是若有所思,大概明白張恆想說什麼了。
“還有子龍你,當初爲何要聚衆捍衛家園?”張恆又問道。
“自然是庇護家鄉父老。”趙雲毫不猶豫地答道。
“這不就是了。”張恆聳了聳肩道,“你生在常山,長在常山,自然不忍家鄉父老受賊寇凌辱。捍衛家園,便滿足了你心中的道義。見家鄉父老平安,你便心滿意足,如此,你心中的仁義,便是你的利益。
正如你投奔徐州,是爲了建功立業,青史留名一般,這也是你的利益所在。
有時候,利益與道義並不衝突,子龍以爲如何?”
趙雲這才恍然大悟,對張恆拱手道:“多謝長史教誨,末將明白了!”
張恆伸手入懷,掏出一卷竹簡遞了過去。
趙雲連忙接過,問道:“長史,這是何物?”
“太公兵法。”張恆笑道。
趙雲驚訝道:“可是當年留侯所學之《太公兵法》?”
“正是。”
“多謝長史!”趙雲大喜,連忙拜謝道。
所謂《太公兵法》,在後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六韜》,是張恆入徐州之後偶然得到的。
這本書相傳爲姜太公所著,不管真假,但張良確實學過這本書,並且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不同於孫子兵法的理論派,這本太公兵法卻是真正的實用派,裏面記載的,都是操作性極強的東西。
而且它的核心思想只有一條——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也就是說,你能讓更多的人獲利,才能戰無不勝,可謂是功利主義的先驅。
趙雲各方面都好,但唯獨太過恪守仁義道德,手段也就不夠靈活,所以張恆才將這本太公兵法交給他,讓他觸類旁通一番。
張恆認真道:“此書博大精深,子龍若有閒暇,可好生研讀,必然有所助益。”
“末將明白。”
趙雲小心翼翼將竹簡放入懷中,貼身收好。
“至於我方纔所說,想要收攏這兩萬西涼軍的心,必然要讓他們獲利。西涼軍久居邊塞,習性與中原大不相同。你接管之後,需得以利誘之,徐徐教化,才能使將士信服。萬不可立刻改弦更張,更不可嚴刑峻法,強行施爲。”
無論你想讓他們變成什麼樣子,都得先按照他們的習慣來。
“末將明白了。”趙雲重重一點頭道。
望着如獲至寶的趙雲,張恆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徐州,武將雖多不勝數,但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也就只有關羽和張遼。
爲此,張恆曾建議劉備在外設立兩大軍區。
等趙雲什麼時候將這本太公兵法融會貫通,便可以設立第三軍區了。
……
大軍緩緩行進,十日之後,終於回到了雒陽。
張恆第一時間便去了城外大營,準備和陳宮商議借道兗州之事。
可還沒進入大營,大老遠就見到一個身影向自己衝了過來。
此人一邊衝還一邊手舞足蹈,臉上滿是興奮之色,突出一個抽象。
“子毅,子毅!”
等到這身影近了,張恆才看清楚,臉上卻露出了一絲驚訝。
“奉孝,你爲何會在此處?”
“自然是來找你!”
郭嘉跑得氣喘吁吁,臉色通紅,卻怎麼也掩蓋不住眉宇間的那股興奮之色。
這傢伙打了雞血了?
“子毅,雒陽發生的事,我可都聽說了。”郭嘉埋怨道,“你這廝太不厚道,誅殺董賊這麼大的功勞,居然一個人獨吞,當真是不仗義!”
張恆有些無語,“你大老遠跑過來,就是爲了說這個?”
“遠?一點都不遠,兗州距此不過數百裏而已。”
張恆直接無語,對郭嘉豎起了大拇指。
你可真是個邏輯鬼才!
“直說吧,你來作甚?”
“得知你端了董賊的老巢,我特地來爲你慶賀。”郭嘉笑道。
“不說算了。”
張恆沒好氣道,直接縱馬越過了郭嘉。
“子毅別走,我說……我說還不行嗎!”
郭嘉一把拉住了繮繩,滿臉討好地笑道:“子毅兄,那個……你看,董賊死了,數萬西涼軍也拿下了,咱們回去的時候,是不是……順道直接把兗州給打下來?”
張恆:……
郭奉孝,你長得已經很美了,就別想得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