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兩個不約而同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於秋隕S字數:3005更新時間:24/06/26 21:20:02
在董璜的指引下,張濟大步走入堂中,身上衣物雖破破爛爛,看上去也頗爲狼狽不堪,但他的神情卻無比堅毅,非但不像是敗軍之將,反倒像大勝而歸的模樣。
張濟走入堂中,看到主位上的董卓,撲通一聲跪了下去,大禮參拜道:“罪將張濟,參見相國!”
硬氣歸硬氣,該有的禮節卻一點沒含糊。
面對張濟這番表現,董卓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那些敗退歸來的士卒,無不是極度惶恐,痛哭流涕,有些甚至被嚇得說不出一句完整話。這張濟爲何如此鎮定,甚至有些驕橫的模樣。
“文成,前線戰事如何?”
董卓不動聲色地問道,他倒想看看張濟嘴裏能說出什麼來。
“回相國。”張濟擡頭大聲道,“天降洪水,我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董卓徹底無語了。
全軍覆沒你神氣什麼!
“好一個全軍覆沒,本相還以爲自己聽錯了呢。”董卓冷聲譏諷道。
張濟拱手道:“相國容稟,若非牛將軍不聽末將良言,斷不至於有此大敗。”
“哦,如此說來,此次戰敗全因牛輔妄爲所致?”
董卓冷笑道,眼中已浮現一絲殺意。
敗軍之將還敢這般驕狂,且妄圖把罪責推到別人身上,董卓最見不得這等人。
豈料張濟卻話鋒一轉,滿臉鬱悶道:“倒也不全是牛將軍的錯,實在是我軍運氣太差……”
說着,張濟將整場戰役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講了一遍,聽得董卓眉頭直皺,想發火卻又不知從何發起,心中無比憋屈。
坦白來說,牛輔的表現中規中矩,並無大錯。唯一失誤的地方,就是將互爲犄角之勢的三座營寨改成了一座,不然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還是那句話,誰能料到會突然天降大水。
“所以末將不服,若非天降大水,末將早已率軍攻入滎陽,替相國把關東羣寇盡數斬殺了。”張濟滿面怒容道,“末將自知罪責難逃,特來請罪,相國要殺要剮,末將皆無怨言!只恨不能親眼見到關東羣寇授首。”
說罷,張濟又把頭低了下去,等候着董卓的判決。
反倒是董卓,被張濟這副光棍的模樣給弄得有些遲疑。
有心讓張濟背鍋,卻忽然又有些捨不得了。
仗還要繼續打,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張濟追隨自己多年,一直沒犯過大錯,也算兢兢業業。
再者,此次戰敗的罪責也很難歸咎到張濟一人頭上。
董卓思索片刻後,最終卻微微搖了搖頭。
罷了,且饒他一命,以觀後效。
一念及此,董卓開口道:“文成,你今戰敗,來日可還敢再戰?”
聞言,張濟立刻大聲道:“若相國饒末將不死,末將情願爲一馬前卒,替相國衝鋒在前。”
“你好歹也是一軍校尉,怎能如此胡言亂語。”董卓哂笑道,“馬前卒本相多的是,又不差你一個。本相是要你知恥而後勇,戴罪立功。”
“相國教訓的是,是末將失言了。”張濟連忙說道。
董卓揮了揮袖,示意張濟可以從地上起來了。
“可你終究是損兵折將,我若不罰,恐難以服衆。
傳我將令,校尉張濟,作戰不利,致使麾下全軍覆沒,本該斬首正法,但念其爲本相征戰多年,故此寬宥這一遭。且降其爲屯長,以觀後效!”
“多謝相國寬恕!”
張濟立刻抱拳道。
到這一刻,張濟的心才算放回了肚子裏,心中對賈詡越發崇敬了。
文和先生果然神機妙算!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你自去領一百軍棍。”說到這裏,董卓頓了頓才繼續道,“此外,我再撥給你三千兵馬,命你爲先鋒,來日爲大軍開路!”
“多謝相國!”張濟激動地抱拳道。
“行了,你且去吧。”
“末將告退!”
張濟轉身大步離去。
等張濟走出房門後,董璜湊了上來,拱手道:“叔父,張文成乃敗軍之將,饒他性命便罷了,爲何還要委以重任?”
“哦,那阿璜以爲該派何人爲先鋒?”
面對侄子董璜時,董卓臉上再無之前的殺氣,反而滿臉笑容道。
“這……軍國大事,侄兒不敢妄言。”
“什麼狗屁的不敢妄言,老夫的基業,將來還不都是你的。”董卓揮袖笑道,“之所以派張濟爲先鋒,除了讓他戴罪立功之外,也因爲他與關東羣寇交過手,比較穩妥一些。此戰若非一場大水,咱們也未必會敗,就讓老夫看看,這張濟是否像他口中說的那樣,敢與關東羣寇死戰。如若再敗,殺之不遲。”
董璜這才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侄兒明白了,張文成乃敗軍之將,就算爲了自己的性命,他此去也必然死戰。”
“說得不錯,我兒長進了!”
見侄子腦筋開竅,董卓老懷大慰。
“去,傳令全軍,明日進軍,兵發滎陽!老夫倒要看看,這些關東羣寇有多少斤兩。”
話說到最後,董卓已是滿臉殺氣。
我三十年的戎馬生涯,難道敵不過一羣只會誇誇其談的腐儒不成!
“遵命!”
董璜立刻抱拳應道,隨即轉身離開了大堂。
……
酸棗。
陳宮沒回來,卻並不妨礙衆諸侯完整且直觀地知道了前線戰況,畢竟還有兩位當事人呢。
聽完整場戰役後,衆諸侯神色激動,紛紛扼腕嘆息。
早知道會天降大水,我們還考慮個屁,直接就殺上去了。
老天都在幫我們,可嘆我們卻踟躕不前,白白讓劉備和張恆撿了這麼大的便宜。
那可是三萬大軍啊,有這份功勞,封侯都不成問題了!
不過好在現在也不晚,董卓大軍不日便到,現在出兵的話,應該能趕上下一波大戰。
無論是以劉岱爲首的三人小團體,還是袁紹系的諸侯,都紛紛摩拳擦掌,準備痛擊自尋死路的董卓。
好在之前兵馬糧草就已經齊備,想出兵隨時都能走。
劉岱居所內。
“使君,眼下局勢已經明朗,西涼軍不堪一擊,董賊猶如冢中枯骨,咱們還有何好猶豫的,出兵吧!”
喬瑁滿臉興奮地叫道,似乎只要殺過去,就能生擒董卓一般。
“不錯,元偉言之有理。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趁早出兵,晚了可就什麼都撈不着了。”
一貫喜歡搖擺當橋頭草的孔伷,這次竟也堅定起來,拱手向劉岱勸道。
“好,我也正有此意。”劉岱點頭笑道,“之前是我多慮了,導致咱們坐失良機,還望二位見諒。”
孔伷擺手道:“使君這是哪裏話,咱們既爲同盟,就該守望相助,生死與共。再者,使君穩健行事,也是爲大局考慮。”
“公緒公此言有理,使君不必自責。”喬瑁也笑道。
劉岱這繼續開口道:“既要出兵,咱們三家肯定得合兵一處。非是對二位有所顧慮,只是有件事還得提前說清楚。”
“何事,使君請講。”喬瑁問道。
“二位麾下如今有多少兵馬?”劉岱笑問道。
提到兵力這個關鍵的問題,孔伷和喬瑁都沉默了。
說是同盟,但自己有多少家底,又怎能輕易示人。
片刻後,還是喬瑁率先開口道:“使君,下官兵微將寡,雖積極募兵,麾下卻也只有一萬五千人。”
東郡雖是兗州重鎮,但喬瑁上任並沒有多久,能招募到一萬五千人,已是頗爲不易。
孔伷也抱拳道:“使君,在下麾下也只有兩萬餘人。”
他和喬瑁的情況類似,雖然名爲豫州刺史,但豫州可沒有幾個地方聽他的。且不說潁川是世家門閥的自留地,最富庶的汝南也是袁氏的大本營,孔伷這個豫州刺史,只是個掛名的。
聽完二人的兵馬數量,劉岱點了點頭道:“我麾下有三萬人,加上二位手中的兵馬,已有六萬大軍,想來也是夠了。只是不知那些人……”
說到這裏,孔伷和喬瑁都皺起了眉頭。
劉岱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是指袁紹系的諸侯。
他們人多勢衆,手中的兵馬將近十萬,比三人合力強大得多。
聞言,喬瑁冷笑道:“使君多慮了,同爲討董聯盟,那些人難道還能有別的心思不成!”
“不錯,眼下以討董爲重,那些人應該知道輕重。”孔伷也附和道。
“好!”劉岱一拍桌案道,“既如此,二位且回去整軍,咱們明日進兵!”
三人一番合計,最終定下了出兵的方略。
至於另一邊,情況也和劉岱這邊差不多。
張邈等人一通合計後,也決定翌日出兵,哪怕沒有袁紹的指令。
雙方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立即出兵,也都很有默契的並沒有通知對方,可見嫌隙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