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漢室當興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周府字數:2183更新時間:24/06/26 21:16:24
    六月初一,霍、葛書寫的文章從尚書臺中流出,而後以極快的速度在武漢城內擴散。凡有識字者,得知議題之後,無不在談論這兩篇文章。

    武漢,太學。

    席位上不少士子們簇擁在一起,指着從外面抄錄而來的《論漢》《正論》討論着熱火朝天。

    “別擠,看不見!”

    “誰可以讀讀?”

    一封紙張實在難以讓衆人都看得見,外圍的人想進去看,內圍的人嫌太吵。

    “我來!”

    一名身材高大,打扮邋里邋遢的士子擠入人羣中,伸手抓起案几上的紙張。

    “譙允南,輕些!”

    紙張的擁有者,見士子伸手來拿,怕弄壞了,主動遞給譙周。

    “然漢室當亡否?峻以爲當亡,亦不當亡!”

    “大司馬所寫《論漢》實爲雄文,請譙君讀之。”

    見紙張的主人想聽《論漢》,譙周當即讀了起來。

    “曹操自語有復韓、白之奇策,行暴秦之爲,兵淮泗,河水爲之不流;行關西,民遷亡半途。然與某戰之,敗亡金口,喪走陽平。敵暴我德,故漢之所以興,曹氏所以不能統華夏。”

    “中漢之末,外戚、宦官亂政,庸君當道,兵戈不絕,百姓流亡,故中漢當亡。其之所以不當亡,因季漢賢君能臣輩出,開基立業,承兩漢之後,上得天之庇佑,下得百姓擁護,是爲正統之國。”

    譙周不太善言語,問道:“諸位欲聽葛相《正論》,亦或是大司馬《論漢》?”

    “讀葛相所書《正論》,其楚漢、漢魏之喻,甚是精彩!”

    “曹氏治世,崇申、商之法,掠民耕作,畝出六七,充爲軍資,秦法雖酷,但亦未有此恐。先帝拔賢才,以葛相治國,授以稻麥耕作,豐民府庫,百姓盡悅,糧輜不絕。敵酷我德,故漢之所以興,曹氏所以不能統華夏。”

    “此言何來,蓋因中國之大,沃野萬里,人才鼎盛,經學達昌,爲炎黃之故土。而中國被曹氏所據,初有漢室當亡之嘆,後有王業偏安之念。”

    “王業偏安否?不可偏安,漢興、曹亡,天之常理!”

    “論漢!”

    “中漢之末,董卓亂政,羣雄割據,凡者多言漢室當亡。……先帝興漢建國,言漢亡者少,但言中國不可圖者衆,欲與之約分南北,蓋是爲愚者之見!”

    “曹氏用才,重親而疏賢,夏侯淵平關西,而號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然實虎步者,爲賊將張郃。張郃爲前驅,夏侯淵督糧隨之。郃敗敵之名,徒被夏侯淵所得。故曹操輕兵而進,折將喪兵,敗走陽平。”

    “漢室舉官,輕親而重賢,剛侯寧江湖水賊,因有萬夫不當之勇,而被先帝引爲上將,授以兵將,委其重任,破孫氏,劫曹營,威震江湖。故先帝屢退曹操,而後興漢祚於武漢。用人不以賢,故曹氏當衰。”

    霍峻在文章中沒有說什麼假大空的話,而是認真分析南漢與北魏之間的分別,不僅講述了親、賢,暴、德等內容,還分析了曹魏內部存在的制度性問題,以及君主不賢上的問題。

    之後霍峻花了四百字的篇幅,去解釋了爲什麼至今大漢無法消滅曹魏的問題。

    其一,較佔據中國的曹魏,南漢所轄人口比其要少。

    其二,擁有北方的曹魏擁有騎兵優勢,南漢善水師而短騎卒。

    其三,承認曹操品德雖酷,但其識別人才的能力,以及用兵的出色,故而有曹操遺產,短時間內尚不足以滅魏。

    如何消滅曹魏,霍峻分析認爲漢魏之間,會通過漫長的戰爭去拉開距離,而後南漢通過建立優勢,從而能快速滅魏。

    在最後尾聲,霍峻則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漢之所以會消滅曹魏,不是因爲季漢承兩漢之後,也不是有上天保護,而是曹魏的德行不如季漢。

    殷商之所以被周滅,因爲崇拜鬼神,而背離百姓;漢之所以取代秦,是因秦朝虐民德薄;前漢爲何亡,中漢爲何興,在於中漢德高前漢末世。今漢魏之間的情況,會如之前的朝代一樣。

    一千兩三百字的文章,無生澀的詞彙,言簡意賅,粗知筆墨的儒生,還是平頭百姓,幾乎可以說毫無障礙的理解霍峻所闡述的內容。

    當譙周唸完《論漢》時,在場太學儒生無不靜寂,而後爆發出熱烈的驚嘆聲。

    “大司馬所書文章,雖言語淺薄,但內意深遠,開我之頓悟!”士人恍然大悟,說道:“中漢當亡,季漢當興。曹氏德薄,不足以統華夏,而唯我漢室能擔統一天下之大任!”

    相比那些被政治利益,以及被社會毒打的過的官吏,這些太學士人們更爲熱血,更擁有激情,也更爲天真!

    他們聽慣了什麼讖語、天命等假大空的話,而是渴望瞭解時局,希望建功立業。

    今下霍峻儘量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闡述南北之形勢,讓這些儒生明白時局,樹立起復興漢室,北伐中原的目標。而非簡單的進學而後出仕,功成名就歸鄉裏。

    “允南以爲大司馬之文,何如?”或有士人問道。

    譙周捋着短鬚而感慨,說道:“天下者,常言大司馬有衛、霍之能,今時以文章觀之,是爲天下之智者,不僅善武韜,亦有大略。如天下能興漢者,非大司馬莫屬!”

    “彩!”

    有人讀完霍峻的文章,而後再去讀諸葛亮的《正論》,則多感乏味。文采語句精妙,且以楚漢比喻漢魏的前車故事,但過多強調漢的正統,而缺乏通過漢魏對比,讓士人略有失望。

    沒辦法,霍峻學承其師,其文章形式參考了《持久戰》之文。坦誠之餘,維護了漢室正統,從漢室興亡,引申出漢室爲什麼能存在,以及魏爲什麼會消滅在。忽略了天命,着重解釋國家興衰問題。

    士人們興高采烈的互相討論,而譙周則是偷偷收起文章。霍峻文章內容之深遠,需要他仔細思考品味。

    他非豪門子弟,而是普通的寒門。他幼年喪父,少與母親、兄長生活,家境雖貧困,卻熱衷治學。大漢入主巴蜀,改革察舉制之後,做題家的他輕輕鬆鬆通過考試,來到京師進學。

    他在青少年時熱衷讀書,而後想着當上孝廉。但他來到京師之後,除了求學當官,卻不知還有什麼可追求,隱約間喪失了人生目標。

    當他今時讀了《論漢》大受鼓舞,中漢無能昏庸,應當亡國那是中漢的事,與他們季漢有什麼關係。

    他們季漢雖襲承兩漢之後,但不是因襲承兩漢而興,而是因爲季漢當興。今魏不如漢,豈有魏興漢衰,或是與虐魏約分天下之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