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國內動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周府字數:3051更新時間:24/06/26 21:16:24
初秋時節,雨季已過,溫度驟然已降。
忙碌一早上的諸葛亮,撫扇而走至堂門,擡頭望天際,放空下眼睛,唯見長空寥廓,風輕雲淡。
北伐期間,劉備雖是率軍離朝,但幸有諸葛亮在,朝廷依舊保持運轉。各州郡政務從千里之外,通過水道轉運,送抵武漢尚書臺,由諸葛亮親自批覆。
當然劉備在與不在,其實沒那麼大區別。丞相制下,丞相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尤其是在尚書臺出來之前,丞相就是政治一把手。
今諸葛亮在朝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常務副皇帝。如諸葛亮想安插黨羽,估摸能把劉備瞞得死死。所幸諸葛亮無此念,提拔人才的權利,諸葛亮幾乎不插手,而是上報於劉備。
且諸葛亮充分發揮好尚書臺這個機構,聽取良言,與法正、劉巴、霍峻等尚書臺官吏,共治南漢。
楊儀繞過廊庭,行至諸葛亮跟前,稟告道:“稟丞相,董公棺槨已在夏口下葬,錢糧已盡數下賜。”
董公者,董和是也。
南漢平蜀之後,董和因自身出衆的能力,及劉璋女婿的身份,被劉備所重視。在南漢建國之後,被任命爲少府,專門負責與少數民族的事務。
今五溪蠻、南中蠻、百越、交蠻能大體臣服於南漢,除了南漢自身武德充沛外,則與董和所提出撫夷政策有關。
董和在朝參議政事,時常因政令紕漏不足之事,往來數趟糾正諸葛亮的過失。故而諸葛亮非常器重董和,常將董和與徐庶相提比論。
諸葛亮手中的羽扇微停了下來,長嘆說道:“黃老將軍病逝,董公病故,文武大臣相繼去世,當折我大漢一臂。今董公去世,何人可繼乎?”
在劉備北伐後不久,大將黃忠於家中辭世,諸葛亮替劉備參與葬禮;上月,大臣董和病故,亦是由諸葛亮出面,替劉備撫卹家眷。
因朝廷俸祿微薄之故,黃忠、董和二人去世,幾乎是家無餘財,諸葛亮不忍心見之,從府庫中取錢糧賞賜與二者。
黃忠本不至於如此,其因戰功卓著,劉備賜予錢糧衆多。但僅是因爲黃忠在去世前,念及追隨他的部曲,特將家中所留錢無償贈與這些部曲家眷。
“大漢疆域千里,朝中能士衆多,豈無後繼之人,還請丞相寬慰!”楊儀說道。
諸葛亮長吐口氣,將心中陰鬱散去。從人才的角度出發,如楊儀所言這般,大漢疆土廣袤,賢能俊才衆多,加以提拔尋覓,後繼之人絕對不少。
諸葛亮似乎想起什麼,問道:“尚書臺中,衆人言威公與僕射不睦,可有此事?”
關羽治南郡時,楊儀從曹魏那邊投靠過來,關羽則是將楊儀舉薦與劉備。
楊儀歸正的態度可嘉,劉備賞識其能力,初封爲兵曹掾,後拔爲尚書。然楊儀性格問題,他與很多人都存在矛盾。
今因小事,楊儀與上級劉巴發生爭論,此事在有心人的散佈下,得以傳遍尚書臺。
楊儀的臉紅了起來,低頭答道:“回丞相,確有此事。非是什麼大事,僅是瑣碎小事而已。”
“也罷!”
諸葛亮撫扇淡笑,說道:“君子當寧靜而豁達,劉君少有之君子,威公當寬心理事,勿要因此而惱。”
“諾!”
楊儀低頭而應,也不知他有沒有將諸葛亮的話聽進去。
諸葛亮稍微活動了下筋骨,則就繼續回到堂中,俯首忙於案牘之間。
批覆政令間,馬謖趨步而來,奉上信件,說道:“稟丞相,江淮來信,霍督兵破下邳城,不日或將回師。”
諸葛亮將筆擱下,笑道:“霍督不愧兵略超羣,破曹休、臧霸不足一月,竟已得下邳。下邳城克,東海、下邳二郡當可徐徐歸制。”
馬謖笑着臉,拱手說道:“下邳歸建,距丞相梓鄉琅琊僅一步之遙。離丞相歸鄉祭祖,當是不遠矣!”
“哈哈!”
諸葛亮搖頭而笑,眼眸中不禁露出追憶之色。
說實話他對家鄉沒什麼印象。三歲時,母親章氏去世;八歲時,因父親去世,跟隨叔父諸葛玄南下豫章。自他記事起,便僅記得因戰亂之故,經常隨叔父搬家。
如今腦海中,僅依稀記得父親病逝前的模樣。母親相貌,則是因他歲數尚小,根本是不記得了,僅記住她喜穿紅衣。倒是兄長諸葛瑾,偶爾會唸叨幾下,但也是不多。
“皇后殿下與糜君可知朐縣歸土否?”諸葛亮邊拆書信,邊問話。
“知矣!”
馬謖說道:“謖路上遇見太子,殿下已知下邳兵克,東海復郡之消息。如太子告訴皇后殿下,想必糜君也知此事。”
糜竺與糜皇后非常關注徐淮戰事的動靜,他們深知此戰如果能得勝,他們的家鄉朐縣得能光復。
彼時霍峻破曹休戰報傳來時,糜皇后則就與糜竺商量,如此戰能克下邳,他們將在北伐後,攜族人歸鄉祭祖。
敬奉祖先之基因,如姓氏般深刻融入華夏男女血脈當中,上至帝王,下及百姓每年都會祭祖。
劉備因侯爵不能設宗廟,則是將關羽擡到漢壽縣公的位置,讓關興、關平得以爲關羽及其關氏列祖建廟。
“等會將此消息告知張公及淮泗諸君,讓衆人與國同喜。”諸葛亮叮囑道。
“諾!”
南漢國內的徐淮士人,可以說是北伐意願最強的勢力之一。縱是張昭這個帶頭大哥,亦是積極贊成霍峻經營江淮戰略,幫助南漢團結吳地士人。
經營江淮的戰略對南漢而言,一直是賠錢賣買,且投入幾乎可以說是巨大。
馬場、城池、移民、糧草、耕牛、甲兵等一系列軍政相關項目,無法憑空而建設起來,幾乎都是要從吳楚這邊出人出錢負擔。由於江淮毗鄰吳越,負擔江淮支出的重擔,則就是落到吳越人頭上。
實際上,經營江淮戰略早期,江左民間不乏有微弱的聲音,認爲打江淮沒什麼必要,要北伐不如從襄樊出擊。當然這些聲音,還沒傳到朝廷上,就被張昭、步騭、顧雍、陸遜等人集體壓下。
當然重要的是,吳越士人本身就是南漢的獲利者之一,其中大批士人爲劉備效力。有付出才有回報,他們尚能接受。
相比於經營江淮戰略,從巴蜀北伐的方案,常遭蜀中士人的抨擊。蜀道綿延千里,缺乏水道轉運,戰兵四、五萬人出征,所配備的農夫至少有十萬左右,其所影響的是幾乎整個蜀中的百姓。
尤其是數次北伐無果,連續損兵折將,已讓蜀中士人多有怨念。他們入夥晚,朝廷中缺少他們的位置,所任者不是荊楚人,則就是吳越人。
楚人因各種原因,中高官人數多於吳、蜀世人。故而蜀人入朝,對他們的幾乎沒什麼影響。而吳人爲了保證己方利益不被蜀人所搶,在朝中常常打壓蜀中士人。
今南漢國中高官,舊益州籍貫者,唯鎮北將軍黃權,且嘲諷的是黃權、王平、閻蒲等一衆中高層官吏在南漢國中,他們的籍貫非益州人,而是梁州人。
蜀人因晉升困難,及長期被壓榨,對從巴蜀北伐多是有怨念,但並非所有人如此,至少得到提拔的部分蜀人,全心全意爲大漢效力。
總之,南漢國內矛盾錯綜複雜。霍峻北伐徐淮的順利,從政治意義上而言,讓那些淮泗士人愈發傾向北伐,而在淮泗士人的團結安撫下,江左士人亦能跟隨從之。
至於巴蜀內部,只能緩緩爲之。蜀人入夥晚,他們不比巴人善戰,相較吳楚士人而言,也無明顯優勢。今之形勢下,被壓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諸葛亮瀏覽着霍峻送來經營東海郡的書信,說道:“威公,今霍督欲復建海西、朐城,且在鬱洲島上建設營壘,屯兵蓄民,所需物資錢糧衆多,則由君盤算規劃支出。”
楊儀上前,伸頭看了幾眼霍峻所提出的規模要求,說道:“霍督遷下邳百姓三千戶,遠徙安置海西、朐城、鬱洲三城,按人口數目而言,至少需十萬石。如令江左百姓歸鄉,則所費數目宜當倍之。且不計耕、及三年免稅錢糧。”
“且先算之!”
諸葛亮將書信交予楊儀,說道:“與霍督商榷相關數目,合表總計。東海郡是爲伐青徐之前哨,如能鞏固之,當大有裨益。”
“諾!”
楊儀拱手應道。
行軍作戰,楊儀或許略有不足。但他擅長成本控制,總能爲南漢節省出成本花費。這讓諸葛亮非常喜歡用楊儀,畢竟南漢實在是需要精打細算。
及待楊儀退下,馬謖說道:“丞相,陛下不日撤軍,武關道綿延千里,或山道崎嶇不便。如賊軍引兵追擊,謖恐陛下所部當會因難以進退,致使兵馬折損嚴重。”
武關道雖有丹水,但藍田口至上洛此段道路崎嶇,無水流牽引。馬謖擔心劉備會在山道地帶遭遇魏軍追擊,從來會損失慘重。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今法令君在陛下身側,縱使賊人追擊。料法令君之能,亦能助陛下擊退追軍,此無需爲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