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漸生篡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周府字數:3256更新時間:24/06/26 21:16:24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鄴城。

    魏王宮內,侍從捧着巾帛,腳步匆忙,於廊間穿梭而行。

    凡遇見阻攔的甲兵,口中急呼:“許昌急報!”

    見侍從穿着打扮及那手中巾帛,紛紛避讓,不敢阻攔。

    跨過高高的門檻,侍從跪在地上,說道:“大王,許昌急報!”

    “何事?”

    司馬懿拆開巾帛,見書信上的內容,臉色頓有變化,說道:“大王,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率雜人、家僮等一千餘衆叛亂,趁夜襲攻長史王必,繼而火燒城門,欲挾持天子南下。”

    吉本、耿紀、韋晃這些人皆爲關中籍貫之人,與曹操所重用的關東士人格格不入。

    不受重用之下,見曹操近年來殺皇后、皇子,因楊修案又誅殺忠漢人士,已知曹操心有篡漢之念。

    時見劉備坐斷南方,吉本、耿紀、韋晃等人則謀劃多年,欲挾持劉協南下,投靠劉備。

    “然後呢?”

    曹操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放下手中的毛筆,問道:“王必生死如何,叛賊可有被鎮壓下去?”

    司馬懿瀏覽巾帛內容,說道:“是夜,王長史肩膀中利箭,於混亂中而逃,探得金禕與三賊夥同,遂奔走至南城,聯絡城中諸卿。”

    “及天明,王長史合潁川中郎將嚴匡,發屯田兵剿賊,吉本、耿紀、韋晃、金禕等賊及其家眷,皆被王長史擒獲,帳下千餘人非死既降。”

    “王長史上疏請問大王,所擒叛賊何以處置?”司馬懿問道。

    曹操面露怒意,說道:“告訴王必,凡舉兵叛亂之人,夷三族。”

    “諾!”

    說着,曹操將手中的毛筆,扔到案几上,罵道:“這些許昌漢臣怎就冥頑不靈,聚衆叛亂,欲挾天子南下,何其爲愚也!”

    曹操真就又氣又惱,這些許昌臣子就不能安生嗎?

    連屯田兵都打不過,還想着挾持劉協南下武漢,真就讓他想笑!

    莫以爲劉備真有興漢之心?

    估計劉備沒有興東漢的心,卻有興自家漢室的想法。

    劉協真到劉備手上,過不了多久,不是死於非命,就是坐船過江時,沉江而亡。

    “今許昌城中形勢如何?天子可有受傷?”曹操問道。

    自曹操平河北後,爲了減少劉協的影響,便挪到鄴城辦公。今曹魏的政治中心不在許昌,而是在鄴城。

    迎奉天子的許昌,則由丞相長史王必全權負責。

    丞相長史王必雖寡有人知,但早在曹操於陳留起兵時,便追隨曹操左右。

    曹操佔據兗州後,封王必爲從事;後曹操命王必出使洛陽,立有功績,遷至主簿,隨軍作戰;曹操於下邳擒獲呂布,不僅是劉備欲殺呂布,時王必也勸曹操殺呂布。

    追隨曹操數十年間,王必雖無過人才略,但勝在忠心。這也是爲何曹操將大本營北移在鄴城後,王必則負責起許昌事務。

    司馬懿搖了搖頭,說道:“吉本、耿紀等人不過烏合之衆,雖謀劃周密,但行事不嚴。至天明時,衆人兵馬分散,被王長史擊敗。天子居於宮中,安然無恙。然尚有餘衆潛於許昌城中,未被察覺。”

    曹操冷笑幾下,說道:“看來許昌城中有意襄助叛賊者,應當有不少。”

    負手踱步,曹操對劉協這個燙手山芋,煩得不行。

    ‘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策雖好,但卻有利有弊。

    早些年他因迎奉天子,積攢名望,席捲兗豫,羣賢爭先投效,從而實力激增。

    官渡之戰時,他能與佔據河北的袁紹扳手腕,多虧手握天子,通過施展外交手段,拉攏關西諸將,擋住幷州攻勢。

    然隨着他統一北方,與劉備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天子逐漸成爲燙手的山芋。

    曹操欲模仿王莽,通過進公、稱王,進而取代漢室。然走到魏王后,他卻心生猶豫,不知要不要往下走。

    今下吉本、耿紀、金禕在許昌掀起的叛亂,似乎推着他往前走。不取代漢室,他的魏王國勢必長期被漢所籠罩。縱他怎麼安撫人心,蓋無知士吏或許會以爲今下仍是大漢所有之天下。

    “請大王息怒!”

    孫權似乎看出來曹操的煩惱心事,說道:“吉、耿、金等人起兵叛亂,多是大王寡鎮許昌,而漢帝久居許昌。漢帝長久施恩下,難免有不得志之人,陰連外人,蓄意反叛。”

    “今下之策,大王宜當藉機,徹底剷除蓄意不軌之人,以防許昌再起叛亂。如招許昌諸臣入鄴城,暗查是否有臣吏參與此謀逆之事,尚不被王長史所察。此策雖不治根,但卻可治表。”

    曹操瞥了眼孫權,淡淡說道:“孤欲治根,又當如何行之?”

    孫權躬腰低頭,說道:“漢室衰微,得大王匡扶,方初安天下。然漢帝不識大王之恩,常欲陰連外臣,謀害大王。今下欲剷除不軌之人叛亂,唯大王順奉天命,行效三代之德政。”

    相較前兩次的言語反對,這次曹操卻是沉默不語,心有多思。

    孫權所說之語道出了今下的本質,不是忠漢之人多,而是劉協作爲天子,從法理上統治着天下。

    縱他是傀儡,他始終是天子。爲擺脫劉協的影響,不得已放棄老巢許昌爲政治中心,而是選以鄴城爲根基。

    劉協身在許昌,不論曹操怎麼監視,劉協都可向下施恩的空間,謀劃大餅,吸引他人投效。也就是說劉協不死,今後還會有叛亂發生。

    取代漢室,剝去劉協身上的天子外衣,或許才能根除以‘天子’爲名的叛亂。

    踱步間,曹操忽然問道:“霍峻今下如何?”

    “啓稟大王,霍峻取蔣幹首級,與淮南王璽,一併送至武漢,以向劉備示無反叛之念。事後劉備招霍峻入武漢,授以錄尚書事,留其於武漢。江淮軍政則由副督龐統治之,兼領徐州刺史。”司馬懿答道。

    霍峻拒絕淮南王,向劉備獻上破魏方略。劉備施恩回報,讓霍弋與劉禪結連襟之關係,保證霍氏今後之富貴。然以上這些事屬於密事,爲了達成迷惑曹操的戰略意圖。

    次日,劉備頒佈王令,讓霍峻卸徐州刺史職務,授其尚書事,留京與法正、諸葛亮等人統領中樞,顯示出劉備忌憚霍峻之感。

    “錄尚書事,留武漢治國。”

    曹操捋須冷笑,說道:“不知霍峻今時後悔否?”

    說着,曹操惋惜搖頭,說道:“若霍峻受領淮南王,舉兵叛劉,則大事成矣!”

    在曹操今時眼裏,霍峻無疑做了個錯誤的選擇。

    稱霸江淮,治統萬民,封國受土不選;卻選擇了向劉備表示忠心,今受其猜忌,被削兵權,真就令他想笑。

    “大王,霍峻雖無反叛,但卻也讓劉備猜忌霍峻,削其兵權,留居於京。”孫權說道:“今下之重,當在根治許昌之亂。”

    曹操捋須而思,說道:“且如仲謀之意,招許昌官吏北上鄴城,察其間是否有吉、金等同黨。”

    “對了!”

    曹操想起什麼,說道:“王必忠奉國事,平定叛亂,賜錢帛與之。讓其好生養傷,孤當有重用。”

    “諾!”

    孫權聽着曹操的部署,心中若有所思。

    經吉、金、耿等人的反叛,曹操今下應有稱帝之念。自己與曹丕謀劃的計策,或許可以實施了。

    “大王,裴代郡回鄴述職。”侍從稟告道。

    “宣!”

    曹操坐回榻上,雙手撐在案几上,露出和善的表情。侍從也趁機拾起被他扔掉的毛筆,換上嶄新的毛筆替代。

    雖有許昌叛亂的前事在,今下曹操也因劉、霍君臣生隙而感到舒心不少。

    少頃,裴潛趨步入殿,行禮拜道:“臣潛拜見大王!”

    曹操面露笑容,說道:“三年前,代郡混亂,孤授卿以大任。經卿三歲整治,蓋代郡已平,孤心甚慰。”

    說着,曹操話音一轉,問道:“孤聞計吏言,卿治代郡時,治百姓寬厚,治諸胡刑重,然不知可有此事?”

    三年前,代郡烏桓猖獗,曹操欲發大軍徵,詢問裴潛意見。裴潛則表示代郡烏桓尚無反叛之心,今下當用計策化解代郡之亂。

    裴潛單車入代郡,安撫烏桓單于,好生勸導。單于驚喜參半下,歸還財物及人口與代郡。安撫完烏桓單于,裴潛反手就將與烏桓人勾結的郝溫、郭端等十餘人處死,威懾代郡上下。

    其間,裴潛深曉烏桓勢大,不敢以寬鬆之政縱容,而是採取嚴刑峻法,一旦有胡人犯法,裴潛則決不手軟。

    經三年的整治,代郡風氣大改。曹操見裴潛功績卓著,也將裴潛召回鄴城,欲委爲丞相理曹掾。

    裴潛不卑不亢,拱手答道:“啓稟大王,確有此事。”

    “臣待百姓寬厚,是以百姓受胡人襲擾,多有貧寒,故施以寬收其心;待諸胡刑峻,是以胡人桀驁不馴,時常擾民,故施以嚴法制其心。若待諸胡寬厚,縱其野心,胡人必會擾民,時郡吏發卒遏之,胡人必反矣!”

    說着,裴潛言語認真,說道:“以潛粗鄙之見,竊以爲後繼者若治郡失衡,寬嚴不分,烏桓勢大難遏,則代郡必有叛亂發生。”

    曹操皺起眉頭,對裴潛後續的那段話多有不認可,以爲裴潛爲他治理代郡的漢寬胡嚴的政治手段找理由。

    臉色漸漸平淡了下來,曹操說道:“計吏所言蓋或有偏頗,卿治代郡有功,安撫漢胡,歷三歲而事成。今丞相府尚缺理曹掾,可由卿出任之。”

    “諾!”

    見曹操不相信自己的話,裴潛沒有過多爭辯,時間會證明一切。畢竟代郡情況之複雜,非是幾句話所能說得清楚。

    代郡烏桓勢大,近年來與鮮卑軻比能等人勾結,豈能那麼容易被解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