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撰書聚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周府字數:3201更新時間:24/06/26 21:16:24
    建安十七年,七月。

    曹操南巡江淮,曹丕、荀彧、馬超從軍隨行,又召青徐兗豫四州刺史、諸將至壽春。

    喬裝打扮過的揚州從事呂方觀望左右,小心翼翼地走進了街邊賣錦綢的商鋪。

    粗着嗓子,呂方問道:“你這有紅綠綢緞蜀錦賣嗎?”

    “要幾匹!”相貌平凡的商賈,隨口問道。

    “兩匹半!”

    商賈擡起頭,擡頭看向呂方,笑道:“庫內僅有一匹,剩下一匹半需要時間。”

    “我可以等兩天半。”呂方答道。

    “請貴人到後間議事!”

    商賈讓夥計招待店來其他貴人,自己領着呂方到狹窄的側間。

    來到側間,呂方將手中的巾帛塞到商賈手中,低聲說道:“緊急消息,我從溫恢口中探得曹公似乎有稱公之念,曹丕、馬超、荀彧皆隨其南下,不日將南巡淮河。但卻召集青徐諸將各率兵馬至壽春。”

    商賈偷偷地塞進袖子中,說道:“漁夫言,都督多次讚揚你情報通達,故此月俸祿加倍,以爲嘉獎。等會我讓外面的人拿錦緞予你,如往常般即可。”

    “多謝都督!”呂方感激的說道。

    商賈往外瞧了眼,低聲說道:“夏侯惇搜查覘候甚嚴,若無緊急之事外,近日減少聯絡。”

    頓了頓,商賈叮囑說道:“記着除我之外,無人知道伱驛差身份。”

    “善!”

    商賈笑送呂方走出側間,恭敬笑道:“貴人,紅綠綢緞沒了。不如拿玄色的綢緞吧!”

    呂方猶豫半響,說道:“也行!下次若有紅綠綢緞記得留給我。”

    “諾!”

    間諜情報,對於大軍作戰而言,重要性不由分說。此前霍峻諸多取勝的戰事中,斥候發揮了重要的關鍵。

    霍峻對江淮的滲透,開始於坐鎮濡須口時期,那時由蔣濟負責,利用他淮人以及舊揚州別駕的身份,爲霍峻搭建起情報體系。

    在合肥之戰後,江淮局勢混亂,將校、官吏棄官北逃壽春衆多。蔣濟利用他之前的人際關係,給予大量錢財策反了揚州從事呂方,讓他作爲內間。

    呂方利用靠近溫恢的關係,從中套取了大量的江淮情報與合肥方面,逐漸成爲了霍峻情報體系中核心人物。

    津貼發放方面,由於天下大亂,貨幣體系崩潰,基本是以物易物。蔣濟派手下入壽春,開設米鋪、布鋪,利用米鋪、布鋪爲掩護,給間諜發放津貼,又作爲總聯絡站,將情報傳達至合肥。

    壽春至合肥兩百餘里,定期有斥候快馬傳遞情報,常是一晝日便將消息傳至合肥。

    此時的霍峻正伏案持筆書寫他多年以來的用兵體會,或是說爲他的兵書撰寫草稿。

    人活一世多爲名利,霍峻也是難以掙脫得了。在蠢蠢欲動多時後,霍峻欲撰寫兵書,讓其成爲經典,流傳於後世,傳播他的軍事理念。

    古來論兵書者,無非《孫子兵法》《吳子兵法》《李衛公問對》《紀效新書》等典籍。

    除戚大帥所著的《紀效新書》偏向實操外,各家兵書多偏向戰術策對。戰爭案例的話,唯有《李衛公問對》中提及頗多。

    既編撰兵書,欲留名於世,便要不能與前人同。若盡論兵法戰術,安能比肩千古留名的《孫子兵法》。在深思前後,霍峻心有大概綱目。

    在兵書上,霍峻欲分爲三卷,即分別爲《軍國》《論術》《治軍》。

    首卷《軍國》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論述軍隊與國家的關係,軍隊作爲國家暴力機器,本質上強迫敵人服從自己國家的意志,需爲國取‘利’。

    其次,以兩漢兵制的不同爲出發點,分析募兵、徵兵二制對國家軍隊實力的影響。以及延伸到國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方面。

    末尾,利用後世大框架的地理知識論述戰略,劃分如江淮、江東、荊襄等地理區域,以各地理區域爲模塊,引用春秋自秦漢以來的戰例,闡述地理區域的戰略意義,以及爭奪這個地區的目的。

    如此龐大的論述內容,超出時代的思維架構,從宏觀到微觀上論述戰爭,光憑上卷《軍國》的內容足以單獨成書,可見霍峻對他這本兵書的期望是多麼的高。

    就在霍峻持筆下文時,侍從入堂來報,說道:“都督,新任江淮副督魯子敬求見。”

    “子敬怎到如此的快?”

    霍峻擱筆於架上,說道:“速請魯副督。”

    “諾!”

    少頃,膚色黑了許多的魯肅,身襲勁服,趨步入堂。

    見到魯肅,霍峻下榻歡迎,握着手臂,熱情說道:“許久不見子敬,愈發英氣。君於交州所爲,峻多耳聞。今交嶺能安,多賴子敬爾!”

    “都督謬讚!”

    魯肅露出白牙,笑道:“都督兵破合肥,席捲江淮,名聲響徹寰宇,肅交州多有耳聞。”

    握着魯肅的手,霍峻邀其上榻,問道:“峻聞主公書信言,子敬率兵剛從交州出發不久,今怎如此快至合肥?若知子敬至,峻必命人迎接,設宴款待子敬。”

    “都督客氣了!”

    魯肅笑了笑,說道:“肅聞曹操兵歸許昌,恐其南下合肥。故舍兵卒先行,速至合肥,以助都督禦敵。”

    “峻得子敬輔助,江淮必是無憂也!”霍峻笑道。

    “肅聽候都督調遣。”

    魯肅拱手問道:“敢問都督,今曹操動作如何?欲從何處進軍?”

    “子敬可有高見?”霍峻問道。

    魯肅沉吟少許,說道:“不敢言有高見,僅是肅以爲曹操得勝關中,本因回兵中原休整,但卻南至合肥,如此疲憊軍士,我軍固守城郭,當可退曹操也!”

    “不知都督之見如何?”

    “子敬所言,峻以爲然也。曹操去歲南征,又轉平西事,將士疲憊,非征戰之機。今曹操南至壽春,或無南征合肥之意。”霍峻說道。

    曹操從去年南征,軍士輾轉千里,又與馬超惡戰一場。雖得勝回朝,但軍士多疲憊。如果曹操率疲軍南征,以他的軍事知識,必然知道難以成功。

    故讓霍峻不得不懷疑曹操南下淮河,無心南征,而是欲打場政治戰。畢竟按照霍峻僅有的歷史知識,曹操稱公似乎就在這幾年。

    “都督何出此言?”魯肅面露好奇,問道。

    霍峻神色淡定,說道:“軍報且在路上,彼時便能知曹操意欲何爲。”

    “都督!”

    說話間,蔣濟攜書信入堂,說道:“壽春來報,曹操率兗、豫兵馬南巡淮河,又招青徐諸將率兵至壽春,曹丕、荀彧、馬超於軍中隨行左右。”

    頓了頓,蔣濟強調說道:“曹操留中軍於許昌休整,且驛差得知曹操欲進位稱公。”

    見霍峻在閱讀自己整理的情報,蔣濟說道:“或如都督所言,曹操應無南征之意,今時南下應爲鞏固淮河軍事,得讚美名,爲進位公爵而作準備。”

    魯肅將前後事件串聯起來,分析說道:“曹操欲以平關中之功,進位爵國公。而都督卻兵破合肥,令曹操有失顏面。今曹操南下江淮,當是欲建小功,爲進爵國公而揚威名。”

    說着,魯肅讚歎不已,說道:“都督妙算也!但卻不知都督欲如何對之?”

    霍峻於堂內踱步,笑道:“曹操欲揚威名,峻豈能不助,命鍾離、淮陵、淮陰等城守軍南撤,收縮兵力至射陽、六安、合肥三城,不與曹操戰之。”

    “都督這是爲何?”蔣濟問道。

    霍峻見蔣濟不能理解,解釋說道:“鍾離、淮陵、淮陰等城臨近淮河,遠離江東,利敵而不利我。曹操知道合肥、六安難克,欲建功績之下,必圍我軍淮南外城。”

    “今我軍兵力唯有五萬餘衆,分守江淮數百裏地,兵少而城衆,難以一一固守。何不如撤出外圍城郭,退守江淮險要。若曹操欲伐合肥,時以重兵分守六安、合肥,足以據敵於芍陂。”

    之前霍峻派四部分取江淮諸地,名爲取地,實爲遷民於江北。經過幾個月遷民活動,卷了數萬百姓到江北屯駐。

    讓軍士駐紮在外圍城池,多爲警戒前哨以及充當緩衝區。如今曹操南下,外圍城池屬於雞肋。畢竟這些城池荒廢,寡有百姓,能放棄就放棄,還不如集中兵力到重要的地區防守,沒必要與曹操死磕外圍防線。

    如果死磕外圍防線,將會分散爲數不多的兵力,容易被曹操逐一擊破。即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曹操拿到這些外圍城池後,取得了小功績,大體會心滿意足。如果繼續南征合肥,將會遇上真正的硬骨頭,不勝而撤屬於是必然之事。

    “都督英明!”蔣濟稱道。

    待蔣濟退下布置任務後,魯肅開口問道:“都督,肅既輔佐都督,不知都督有何要事交予在下。”

    霍峻沉吟半響,說道:“子敬來得及時,江淮遼闊,峻難以分身並治。廣陵位於江淮以東,臨近海濱,田畝肥沃,邗溝過郡。今主公派劉基出任太守,興建縣鄉,招募流民,恢復生產。”

    “然邗溝淤積,廣陵民少,僅憑劉基一人難以大治。峻欲讓子敬往江左招募南逃淮民,北上屯田建城,以爲固邊。又與昌下邳、劉廣陵二君協力,疏通邗溝,貫通長江至淮水水道,爲今後北伐大計而奠基。”

    不論是想從江淮北伐,還是固守江淮防線,都離不開邗溝。畢竟指望江淮復興是不可能的事,唯有疏通邗溝與興建縣鄉兩手並重,方能支撐得起在江淮用兵的需求。

    “不知子敬願領此重任否?”

    魯肅神情嚴肅,拱手說道:“都督之令,肅當從之。且是爲主公大業,肅又安敢不效命。”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