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襲人上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山花泡枸杞字數:4537更新時間:24/06/26 21:05:32
    “是師姐給我出的題目?”賈琮站在門口,有些疑惑。

    “嗯。”

    瑞珠催道:“琮三爺,你些快打開看看呀,姑娘說此題常人難解。”

    “好,那我就看看是什麼題目。”

    賈琮饒有興趣地打開;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

    瑞珠眨着小眼睛,偷偷觀察:琮三爺的臉色當場就呆了,怎麼回事?

    難道這就看懂了?

    念及此,繼而又驚又喜,表情十分精彩。

    賈琮雖沒經歷過情場,但不代表情商低。

    這句話是出自《西廂記》,代指崔鶯鶯。

    結合劇情來分析。

    賈琮要還不知道是怎麼個事,那他就真是書呆子、榆木腦袋了。

    王實甫的西廂記與紅樓夢一樣,分爲多個版本,又喚做“會真記”。

    市面上流行的有金聖嘆批本。

    西廂記、金瓶梅是《紅樓夢》的老祖宗。

    賈琮自然都翻閱過,也包括湯顯祖的《牡丹亭》。

    “唔......師姐真是才思敏捷,請瑞珠姐姐先去回話兒。

    待我會回去後,定會好好下筆,破題、承題,一字不漏。”

    賈琮沉吟了一會,忽然燦爛一笑,如小雞啄米般認真地點頭。

    瑞珠見此也笑了,打心底的高興。

    待他走後。

    瑞珠方纔進去回稟情況,寶珠跟着取笑。

    秦可卿倒沒大羞,只嘆道:“我真真是不想活了,都怨你們兩個小蹄子,這回丟臉丟大了......”

    “姑娘,他高興着呢。”

    瑞珠撅起嘴,不樂意道:“姑娘嫁過一回又怎樣?

    比容貌、品性,哪裏差了!叫他挑出來我看看!”

    秦可卿沒好氣兒:“死丫頭,這不是難爲他嗎?

    你前兒還說有好幾樁顧慮過不去,你們道不知。

    師弟在西府也煩心着呢,只是他從不訴苦。”

    寶珠不以爲意道:“姑娘既已經爲他通話了,兩情相悅不就好了。

    瑞珠姐姐也說了,琮三爺自個兒承認:破題、承題,一字不差。

    這能說明什麼?說明他有萬無一失的法子。”

    秦可卿又羞又氣,索性不再理她們,自個兒穿針引線。

    看向薰籠的煙霧出神:“妾生君未生,君生妾已老......”

    .........

    鐵牛、曹達華兩人小聲議論。

    鐵牛一本正經道:“你瞧,琮三爺趕路都在想八股文,這份幹勁兒,真真無人能擬。”

    “嗯。”

    曹達華若有所思地點頭,摸摸下巴,腹誹道:“俺瞧着,琮三爺怎麼好像是在思春呢?”

    賈琮就不信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秦先生說過,當今聖上很尊敬皇后......

    翰林、刑法、奏摺、皇后,前提是我要能進翰林......”

    賈琮恍然開朗,又皺眉想:“就是要先等.......”

    秦可卿得等他,等他得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那一天。

    “但羅秀才不能等了,他必須死!”

    賈琮陰狠地想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明朝萬曆以後,世間再無張居正!

    那我賈景之,就來做一做那個張居正!”

    寧國府的會芳園,逗蜂軒。

    賈琮、賈薔、賈芸三人圍桌而坐,看戲品茗。

    四周假山錯落有致,湖石嶙峋奇特,曲徑通幽

    賈琮昨兒從秦府回來後,便去後廊下找了賈芸。

    賈琮說服說,是看賈芸家中拮据、過意不去。

    答應以叔叔的身份,去求求新任的族長賈薔。

    賈芸確實窮,他們這一支是旁系,他有一個舅舅叫卜世仁。

    據紅樓原著中他們舅甥對話,大意是這樣:卜世仁藉着辦喪事的名義。

    侵佔了賈芸一房的地產,賈芸現在只有一個母親。

    他們沒鬧,卜世仁是開香料鋪的。

    賈芸後來想進大觀園辦事,先求賈寶玉。

    賈寶玉富家公子脾氣,根本沒放在心裏。

    後來又去求王熙鳳,賈芸跟卜世仁借東西要送禮。

    卜世仁非但不借,賈芸舅媽還拿家中沒米、揭不開鍋來噁心他........

    最後還是街坊鄰居“醉金剛”倪二借錢給他。

    並且不收半分利息。

    (倪二是專門放高利貸的,屬於小惡霸,並不是什麼好人,但爲人仗義)。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所以,賈芸沒怎麼猶豫,便答應了賈琮。

    而賈琮之所以去尋賈芸,一是因爲,賈芸是唯一一個稱得上好人的賈府族人。

    賈薔英姿俊美,年當少壯,是整個賈府最帥的,結髮束帶。

    賈琮雖才十二歲,但英氣暗斂。

    反觀賈芸,容貌枯黃,容長兒略有斑廯。

    二嘛,則是賈芸這個人並不是庸碌之輩。

    賈琮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培養自己人,賈芸算是不二人選。

    “薔哥兒,我打秦家回來到後廊下轉悠。

    往芸哥兒家逛了逛,見他家光景,實有艱難。

    便拖他一同來求你,看族中能否爲他安排一個活事?

    也好讓他衣食有個着落。”

    賈琮的語氣很隨意,既不是居高臨下的姿態,也不是低聲下氣的口吻。

    在賈氏宗譜排行裏,他是玉字輩的。

    賈薔、賈芸都是草字輩,是他侄子。

    賈薔沒有立刻應允,心裏盤算道:“我這個新任族長當的也沒啥大權。

    隨便來一個族人,皆是我長輩......

    琮三叔這兩年奮發上進,日後沒準兒......

    嗯,給芸哥兒一個餬口的去處也就是了。”

    想明白此關。

    賈薔轉顏笑道:“噢......看琮三叔說的,這叫什麼事。

    芸弟,咱們都是一家子人,我怎忍心看你這樣子。

    正愁兩府裝裱沒個總管,你領了這份差事。

    我待會就給你牌票,到賬房支一百兩銀子,做好了這樁再說。”

    賈芸眼前一亮,驚喜地起身拜謝:“謝琮三叔和薔大哥這個情了。”

    賈芸是個會來事的,心道:“琮三叔不喜排場,送什麼好呢。

    等領了銀子,先打聽打聽再說......”

    賈琮難得在寧國府吃喝玩樂,享受了一陣子。

    期間。

    旁敲側擊詢問了一些賈珍賈蓉、尤氏、焦大等人的近況。

    等叔侄二人出了府,賈芸偏要買東西送他。

    賈琮沒有婉拒,應景地收了幾兩麝香。

    像賈芸這種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賈琮也無法預測未來能有什麼回饋。

    但總先種下個果實,不是什麼壞事。

    .......

    .......

    匪鑑閣書房。

    賈琮目不轉睛地盯着秦可卿出的那道題目,思緒飛速思索。

    前世的他,對於婚姻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排斥的心理。

    或許是受到了短視頻的影響,又或許是因爲父母的失敗婚姻。

    他的童年在家暴之中度過,因此心理也受到很大影響。

    不幸的家庭,不幸得婚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自有各的不幸。

    從小耳濡目染,直到步入社會。

    甭管見聞再多,他對婚姻一直是持排斥、質疑、缺乏信心的態度。

    如果說脾性多是天生的,那麼人的三觀,往往是環境逼造出來的。

    至於十幾歲成婚,於封建社會來講並不奇怪。

    一般古代王朝的法定結婚年齡,都是在十一二到十五六歲之間。

    民間老大不成婚的,官府還會強行婚配。

    但現在的賈琮,四五年之內,應該不用擔心這個。

    勳貴家的公子哥怎麼說也要十五歲之後,父母才會安排婚事。

    晴雯俏生生、乖乖地在一旁磨墨,一對兒狐狸媚眼。

    一會看看男兒的俊臉,一會又瞧瞧案卓上的文章。

    賈琮專心致志,依照題目“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

    下筆道:

    “想雙文之目成,情以轉而通焉。”

    “蓋秋波非能轉,情轉之也.......”

    晴雯穿着紅背心、綾裙,賈琮教她認了些字。

    但她可沒讀過西廂,對此亦是睜眼瞎,只得找話兒說:“唉!今兒早王善保家的透口風出來。

    說是琮三爺出門時帶了一千兩銀子捐給順天社倉,如今卻怎麼不見個影兒?

    估摸是大太太常唸叨,王善保家的再狐假虎威.......”

    晴雯性子率真,不會藏着掖着,有什麼就說什麼。

    性格真誠,卻往往會無意中得罪人,這一點和林黛玉很像。

    要換成襲人,襲人就不會這麼直白,寶釵更不會。

    賈琮只當作聽不見似的,靜靜思索、下筆。

    直到寫完一篇八股,湖筆擱在歙硯上,才炯炯有神地看向晴雯。

    打量着少女那張愈見狐媚妍態的瓜子臉。

    似已褪去了青澀,柳葉細眉下的眸子,晶瑩明亮。

    風流靈巧惹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

    這是晴雯的判詞,以及結局的原因,她毫無懼色地也直視賈琮。

    “晴雯,這話你跟我說得,平日裏當衆卻不能說。

    收一收你那暴碳的性子,不要無緣無故指使、呵斥她們。

    我這是爲你好,不然,人家去主子面前告密,吃虧的是你。”

    賈琮若沒記錯的話,後來正是這王善保家的。

    晴雯是她的頭號攻擊者,一旦抓着小辮子。

    便不遺餘力地在邢夫人、王夫人面前說晴雯的狐媚子、沒規矩等等。

    她不僅是司棋的外婆,還是邢夫人的陪房。

    既然是大太太的陪房,賈璉、賈琮也是不能輕易得罪。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寶玉、寶釵見了都要叫一聲“周姐姐”。

    這是爲什麼?

    因爲陪房代表的是主母的面子。

    賈府奴才勢力,大抵分爲兩類:孃家勢力和夫家勢力。

    “知道了,耳朵都起老繭了,你都說了幾遍。”

    晴雯怒了努嘴,不情不願的。

    賈琮把文章揣進懷裏,涉及《西廂記》,不宜宣揚開來給姐妹們看。

    主僕二人又說了些話。

    不多時,襲人罕見登門。

    賈琮笑道:“稀客,稀客。”

    晴雯沒給好臉色,揶揄着上茶。

    襲人在杌子坐定,先對晴雯說“怎敢麻煩”。

    旋即地看向了賈琮,見他人畜無害的面孔。

    “琮三爺的手腕可好些了?都怪我的不是,常擔驚受怕。

    想着過來賠罪,趕好小爺今兒回來了。”

    賈琮淡淡一笑道:“不妨事,襲人姐姐是老太太身邊調教出來的。

    即便我真有事,咱們做孫兒的,也得先記掛老太太。”

    這便又是一種平衡,襲人倘若真的燙傷賈琮。

    她自己又趕忙認罪,傷勢不大的話。

    看在老太太份上,襲人是沒有事的。

    平心而論,晴雯、襲人的家境,令人同情。

    這是真的。

    襲人這麼做,無疑是爲寶玉。

    襲人對寶玉與薛寶釵對寶玉不同。

    寶釵時常拿四書五經,旁敲側擊的勸說。

    襲人則是過得去就行,不能累壞寶二爺。

    襲人對賈寶玉的這種關切,應該是在他們發生了男女之事後。

    慢慢體現出來的母性,也贏得了寶玉的敬重。

    她的確有賢惠、大度的一面,比如平時對茗煙、宋嬤嬤。

    有次晴雯和寶玉吵架,寶玉發脾氣要趕晴雯走,襲人第一個跪下來。

    俞平伯說襲人是“薄情”之人,襲人自然還有另一面。

    紅樓之中,晴雯死後,寶玉拿海棠花比作晴雯。

    襲人心裏不樂意,說海棠花應該先比我,晴雯算什麼?

    滅不過我的次序!

    而這時候的晴雯屍骨未寒。

    王夫人說她的眼耳身意時常在怡紅院,這個人是誰?

    無疑是襲人。

    正因爲襲人的告密,間接促成了晴雯、芳官、四兒等幾女的悲劇。

    總之還是那句話: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多面體,並且會隨着環境、年齡而改變。

    並不是說誰天生好壞,大多數人都是複雜的。

    紅樓主要人物,都沒有臉譜化、單純化的。

    多面體不僅僅多面,還是立體。

    包括賈琮,他也是多面體。

    他也不敢說自己是好人,一切都是爲己利益出發罷了。

    言歸正傳。

    聽着賈琮這般“直言不諱”的言語,襲人稍顯尷尬。

    賈琮獻茶道:“看襲人姐姐的傷好多,我也放心了。”

    “不敢領爺這句話。”

    襲人雙手接過喝了:“我今兒來,一是給琮三爺賠罪。

    二是我家寶二爺,被太太訓着去趕考......”

    晴雯冷哼,心裏腹誹:“還沒當上姨娘,就口口聲聲是你家寶二爺了。”

    賈琮依舊淡笑:“這才是花姑娘過來的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