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許劭看人真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越越白字數:2311更新時間:24/06/26 20:49:53
    曹操敲敲桌案重複一遍:“爲父欲挾利刃,行刺國賊。”

    這下輪到陳叢懵逼了。

    咋還整上命題作文了?

    哪樣刺董不是刺董,非得揣把破匕首跟人玩命?

    “岳父覺得美人計不可行?”

    “可行。”曹操點頭表示認同。

    “那....”

    曹操笑笑:“若董卓身死,子寧可有妙計,據洛陽以御三十萬西涼亂兵?”

    陳叢答:“招降、安撫。”

    曹操復問:“若子寧手握雄兵三十萬,可會降?”

    陳叢沉默了。

    他很想說會,但太離譜,實在說不出口。

    後世各種資料告訴他,是王允膨脹,過度打壓涼人,最終一通瞎逼操作玩死了自己。

    現在想來,壓根不是那麼回事。

    別說他不許涼人投降了。便是他許,李傕郭汜當真會投降?

    按照當時情形。

    反攻長安就能稱王稱霸,誰又願意夾着尾巴當孫子。

    不對啊?

    那曹操揣把破刀找董卓拼命結果也是一樣的。

    只要董卓一死,曹操也沒辦法面對三十萬西涼亂兵的怒火。

    陳叢突然瞪大了眼睛。

    所以....

    刺董成功的王允自縛於陣前,骨灰都被人揚了。

    刺董失敗的曹操屁事沒有,跑回陳留賺足了聲望?

    是了,美人計而已,沒道理王允想得到曹操就想不到。

    區別無非是:王允是真想弄死董卓,曹操只是借個名望。

    “看來子寧是聽懂了。”

    陳叢確實聽懂了,也悟了。

    奇謀巧計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完全照抄別人的成功經驗,只會是照貓畫虎反類犬,刻鵠不成反類鶩。

    所謂的先知先覺,也不過是窺得史料隻言片語,就以爲縱觀全局的亂嗨罷了。

    歷史的面紗太厚。

    如果不是曹操親口說出來,即便他身處在歷史維度中,一樣看不清楚。

    很多事,真的只有天知道。

    想明白了,事情也就簡單了。

    魏書一,武帝操。

    抱着這麼一根大腿,還有什麼好糾結的?

    陳叢拱拱手:“岳父但有差使,叢自當盡心竭力。”

    “貫你會耍懶。”

    話雖如此,曹操卻笑了。

    陳叢能聽懂他在說什麼,他就已經很欣慰了。

    原來爛泥只有曹昂而已,愛婿只是看着像爛泥,真好!

    “上東門外有座英雄樓,幕後主管之人乃是劍師王越首徒史阿。此人手下多聚任俠豪客,若有千金之重,子寧或可收爲己用?”

    陳叢拍拍胸脯:“這事簡單,岳父放心。”

    曹操捋捋長鬚,繼續吩咐道:“再有,司徒王允府上有柄祖傳寶刀,爲父需要一個合適的藉口登門借刀,子寧一併辦了吧。”

    “好。”

    諸多刺董細節曹操未說,陳叢也沒問。

    還是那個原因:奇謀巧計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董卓不是站着不動的木樁子,涼人守衛也不是隨便他們擺弄的棋子。

    事先計劃得再周密,最終行事還是隨機應變。

    ......

    ......

    紅鸞帳下,肥鵠瘦鶯共戲水。

    春宵一度又一度。

    日後。

    董卓更衣洗漱出得內宅,李儒招呼着曹操早在偏廳等候多時。

    “哈哈哈,咱家怎說一早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原來是孟德來了!”

    曹操抱拳:“見過太師。”

    “好說好說,孟德受苦了,是咱家對你不住,誰能想到賞你的奴僕是個長嘴的。”

    董卓是真的喜歡曹操,這人說話又好聽,辦事又細心,跟他也是一條心。

    當初那樁烏龍確非董卓本意。

    他是愛聽大臣們的醜事不假,也樂得幫那些個自命清高的公卿們揚揚家醜。

    但誰能想得到那些狗東西自作主張,連自己人的家醜也給揚了。

    給他整得還挺愧疚。

    董卓不知道的是,曹家的家醜根本不是他賞賜下去的曹家奴揚的,而是曹操自己揚的。

    曹操臉色一苦,再抱拳,重重嘆息一聲。

    “家門不幸,與太師何干?只是出了這麼一樁事,操實在沒臉再居洛陽。願討太師一道恩旨,放操辭官歸隱。”

    “不許!”

    “太師....”

    董卓擡手打斷曹操:“孟德啊,咱家是真離不開你。辭官之事休提,你換個條件。金銀美人隨你提,咱家絕不皺眉。”

    李儒立馬幫腔道:“太師恩重,孟德安忍離棄?”

    曹操嘆氣:“太師知遇之恩,操萬死難報。然門楣受辱,操居洛陽如坐鍼氈,還請太師寬宥則個。”

    “孟德,你....”

    李儒扶住董卓,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此事易耳,太傅袁隗新納十八小妾三人,太尉黃琬前日豪擲千金替煙雲樓花魁贖身,只肖放出消息,自是無人關心孟德家的惡奴欺主。”

    曹操心中冷笑面上不顯,朝着李儒拱拱手。

    “文優兄計雖好,然曹陳兩家婚期將近,到時難保別個不會舊事重提吶。”

    “這....”

    “這有何難?”

    董卓大手一揮:“咱家給你一道恩旨,孟德先行折回祖地商辦大婚事宜,塵埃落定後再回洛陽替咱家分憂。”

    李儒:“岳父!”

    曹操:“太師...”

    董卓霸道打斷二人道:“此事就這麼定了!”

    曹操認真端詳董卓片刻,俯身三拜而起。

    “太師待操甚重,操亦非不識好歹之人,待家事安定,必爲太師大業效死力!”

    董卓大笑着扶起曹操。

    “好好好,孟德速去速回,咱家便在洛陽等你。”

    “喏!”

    直到曹操的背影徹底消失,李儒緩緩開口:

    “岳父便放曹操離去,也該扣下其子爲質。若一去不回,如之奈何?”

    董卓心情不錯,拍着女婿肩膀。

    笑道:“文優啊文優,小家子氣了不是?咱家以誠待曹操,曹操自報咱家以忠心。嫁女本是喜事,留子爲質不是平白惹人不快嗎?”

    李儒有點無語。

    他小家子氣?

    不知道是誰一邊嘴上說着信任,一邊賞賜耳目明着監視。

    以前窗戶紙沒有捅破也就罷了。

    現在出了這麼一檔子事,雙方什麼心思各自心知肚明,他這岳父反而大方起來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如果曹操執意要走,強留無益。

    可惜李儒不是後世人。

    如果陳叢在現場,一定會給他科普科普魯迅先生的天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