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有種,他再屠一次揚州城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643更新時間:24/06/27 14:29:21
    洪大昌是舉人,論舞文弄墨,比李鬱強多了。

    他飽覽羣書,曾認真研讀有明一代鄖陽府的歷史。

    也翻閱過本府府志,對地理地形,風土人情,歷史淵源有足夠的瞭解。

    總壇設在鄖陽府,非常妙!

    進,可控制荊襄,順江而下,震動全局。

    退,可據險山扼守。

    說的難聽點,就算是敗了,逃跑的路線也很多。

    往南跑,是神農架原始林區。

    往北走丹水,可進入商洛山。

    往西跑,可進入秦嶺大巴山。

    全是好地方,跑進去就等於隱身,有吃有喝。

    就是一百萬官兵進來搜山,也未必抓得到人。

    大帳中,富麗堂皇。

    地上鋪的是繳獲的戰利品地毯,塌上是司馬十夫長送來的戰利品。

    鄖陽府四大美女,吸收雄山曠水之靈韻,頗有滋味。

    “爾等好心伺候,待本教主打下武昌府,建白蓮聖國,可封你們爲側妃。”

    “是。”

    倆女低眉順眼,認清了現實。

    其餘倆女,一冷淡,一不屑。

    洪教主是何等人精,最懂女人了。

    他並不動怒,走到帳外:

    “將這倆妖女,送去犒賞本次攻城有功的將士們。”

    “謝教主。”

    ……

    大帳內,恢復了安靜。

    洪大昌深知,此時還未到享福的時候,要以軍務爲重。

    麾下戰兵數量,營寨佈置,糧草庫存,四周的清軍動向,都是他要操心的事。

    “派船,順漢水而下,接應漢陽府的漕船。現在,有糧食就有兵。”

    “派出使者,去周圍的山中聯絡流民。告訴他們,入白蓮,吃白米,奉彌勒,坐天下。”

    很快,這12字口號就傳開了。

    山中的許多流民紛紛下山,擁護洪教主。

    喝到了白米粥,分到了一根裹頭白布,一杆長矛。

    只有最精銳的白蓮聖兵,才統一了服裝。

    穿着灰色布衣,月匈前縫了一個“聖”字。

    新加入白蓮的人見到衣服上有“聖”字,就知道這是前輩,聽從他的指令。

    “教主,明堂堂主求見。”

    “讓他進來。”

    王堂主,有些肥胖,恭敬的下跪行禮。

    “拜見教主,萬歲,萬歲,萬萬歲。”

    洪大昌心中愉悅,卻是說道:

    “哎,王兄弟不必如此,朕還沒稱帝呢。”

    ……

    半個時辰後,王胖子喜滋滋的離開了大帳,做起了尚書的美夢。

    教主許諾他,打下武昌府後會封他做戶部尚書,管理聖庫。

    回到帳中,王胖子琢磨了一會,決定蒐羅裁縫,做一套皇帝出行的服飾過來。

    包括明黃傘蓋,明黃旗幟,還有龍袍。

    城中的裁縫嚇的直哆嗦,磕頭如搗蒜,不敢做這死九族的玩意。

    於是,當場被咔嚓了3個,其餘的才清醒了。

    現在架在頭頂的不是官府的刀,而是白蓮的刀!

    王胖子氣的說不出話,同時也感慨清廷積威之深。

    龍袍形制,無從參考,只能靠想象。

    就連見識最廣的前知府司馬十夫長,也搖頭說他沒見過皇帝,不知道這龍袍圖案。

    實際上,作爲“衝、繁、疲、難“均佔的鄖陽知府,他是乾隆親點的。

    隔着老遠的,也算見過了聖顏。

    但是出於某種忌憚,他刻意隱瞞了這段經歷。

    他的內心打算是,若白蓮教能攻佔武昌,他就繼續跟着混。

    若是只能在鄖陽府這鬼地方圈地自萌,他就瞅準時間溜之大吉。

    以後,就隱姓埋名在某個深山裏度過殘生。

    作爲一個聰明人,他深知仕途兇險。

    早就有考慮過退路,2年前,他西邊的大巴山中一處天然山洞,藏匿了銀1000兩,糯米磚20塊,鹽巴1筐。

    在另外一處山洞,還藏匿油紙布包裹的刀劍火折農具若干。

    這個祕密,沒有人知道。

    不得不說,司馬十夫長的憂慮意識很強。

    可能是最早的末日生存愛好者。

    ……

    洪教主沒有急着揮師東進,而是在原地厲兵秣馬。

    他有自己的戰略考慮,並未和任何人講過。

    而白蓮總壇起事的消息,倒是風一般的傳遍了周邊數省。

    許多白蓮分支,或躍躍欲試,或觀望投機。

    有些機靈鬼,甚至派來了使者,表達了準備認祖歸宗的忠心。

    洪教主皆應下,並加以勉勵。

    不過他的心裏很清楚,這些混賬舵主,壓根沒有和清廷血拼的打算。

    他們只是在等一個開拓者,那就是自己。

    只有拿下武昌,或者打殘湖北清軍,取得局部軍事優勢,這些人才會追隨。

    他冷笑了一聲,心中暗下決心。

    等聖國走上正軌,再騰出手收拾這些心思不純的傢伙。

    “萬歲,夜深了,歇息吧?”

    “嗯,甚好。”

    見這女子如此識趣,洪教主也甚爲欣慰。

    如今創業期,資源有限。

    像這種成色的資源,鄖陽府找不出幾個了。

    殺一個少一個啊,得節約!

    不過,等打下武昌城,應該就能寬裕許多了。

    到時候吃一個,玩一個,推一個想必問題不大!

    疲憊的洪教主帶着小人,沉沉入睡了。

    ……

    3000裏外,李鬱在睡夢中被人喚醒。

    還好,他沒有夢中殺人的習慣。

    屋外有人壓低聲音喊道:

    “主公,劉千飛鴿傳書,白蓮教反了!”

    李鬱一咕嚕坐起來,令人掌燈。

    臥榻之側歇息的潮州府女僕,連忙披上衣服,出門接過了紙條。

    李鬱接過,展開仔細閱讀。

    一旁的胡靈兒也披件袍子,湊過來看。

    “天算不如人算,我做夢也想不到,錢峯幫了我的大忙。”

    “恭喜夫君,天命所歸。”

    “唔,天意難違,不過不能什麼都指望老天爺。”

    瞌睡被打消,李鬱一時半會也睡不着了。

    乾脆穿好衣服,去書房待了一會。

    女僕幫着沏了一壺茶,默默的走開了。

    當初杜仁從潮州府帶來的那批女子,如今已經深得信任。

    她們在江南無親無故,語言都難以溝通,反而構成了獨特的忠誠。

    胡靈兒說,如此內宅天然隔絕了外界的一切干擾。

    不論是李家軍,還是江南其餘勢力,都沒法通過女僕們瞭解李鬱的動向。

    久而久之,語言障礙也克服了許多。

    女僕們只是不會說,但大概聽得懂主人的意思。

    在一起待久了,很多事就形成了默契。

    胡靈兒還特意詢問了這些女僕,在家鄉有沒有掛念不下的人、或者事。

    能花點銀子換來絕對的忠誠,都是划算的。

    ……

    這個時代的潮州女子,有着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家聽從父兄,嫁人聽從夫家,自己永遠排在後頭。

    李鬱和潮州府的宗族勢力,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商貿)。

    太公們需要火槍,李家軍需要一些西洋玩意。

    雙方合作的都很愉快,互通有無。

    某位黃姓太公,甚至希望和李鬱聯姻,無所謂大小,只要是結親就行。

    可常駐潮州府的賴二說,不能答應!

    黃太公有一屋子的孫女,壓根不值錢。

    這樁姻親,黃太公血賺,可主公卻是賠大了。

    即使是妾,也不能應允。

    經略兩廣,肯定是一步關鍵的棋子。

    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火候未到。

    站穩江南,扼守長江,才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李鬱在紙上畫出了簡陋的沿江地圖。

    他在琢磨,白蓮教起事的幾種可能。

    第一種,白蓮拿下襄陽、武昌,經略湖北,清廷震驚。

    第二種,白蓮打不下堅城,被迫流動作戰,和根據地無緣。

    第三種,白蓮沒有進取心,據守鄖陽府,打防禦戰,拉鋸戰,最終被清廷消耗殆盡。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清廷都會大兵雲集湖北。

    理論上講,此時自己若是再添一把火,清軍真就顧頭不顧尾,忙於奔跑了。

    不過,作爲一個理智的梟雄,他會選擇最利己的方案。

    那就是:觀望!

    ……

    “夫君,咱們還會賣火器給白蓮嗎?”

    “如果他們變成流賊,或者據守鄖陽府,我就賣,大賣特賣。反之,一杆槍我都不會賣出去。”

    胡靈兒點點頭,這和她的想法一致。

    一旦白蓮控制武昌,扼住了長江,勢力就會急速的膨脹。

    這種時候,再賣火器就容易砸了自己的腳。

    清廷是猛虎,白蓮何嘗不是惡狼呢。

    李鬱笑道:

    “我真沒想到,錢峯這廝如此能幹。愣是把漕運給疏通了,害的洪教主失了方寸。”

    “是啊。”

    倆人無限感慨,腳下的一顆地雷,就這麼啞火了。

    若是洪教教主拼着餓死老弱教徒,搞不好李家軍真的會先被迫暴露。

    如今府城,已經開始流傳許多閒話了。

    說自己私蓄兵丁,在太湖爲非作歹,甚至用火器脅迫商船。

    對此,李鬱的全部一笑了之。

    不解釋,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相信這是“誹謗”。

    楊雲嬌的內務部,還遇到了一樁怪事。

    夜間,一艘小舢板想靠近西山島,在接近灘塗時被狗狗發現了。

    汪汪隊立大功!

    狂吠引起了山坡上炮樓的注意。

    夜間黑黢黢,也摸不清是敵是虛驚。

    乾脆直接用擡槍對着月色下波光粼粼處,轟了一槍。

    次日,發現被打爛廢棄的舢板一艘。

    沒有人,也沒有發現血跡。

    而楊雲嬌令人排查後確信,這艘舢板不屬於西山島,是外來的。

    ……

    李鬱聽聞後,也加強了警惕。

    下令執行宵禁,夜晚無故走到灘塗者,可直接擊斃。

    又增加了許多的暗哨,還有狗狗。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在放哨、和送信方面很有天賦。

    李鬱重金蒐羅了民間養鴿人,在西山島縹緲峯上,建立了信鴿基地。

    狗狗就好伺候多了,田園狗基因優秀。

    立大功的那條狗,獲得了八分熟烤雞一隻。

    當着其他狗的面,摔在它的食盆裏。

    “這是抓賊的獎勵,你們都學着點啊。”

    衆狗垂涎三尺,至於說有沒有聽得懂人話,就不爲人知了。

    總之,李鬱相信萬物皆有靈。

    既然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那狗狗也可以的。

    不過,他有些不信任義子李二狗,特意叮囑了他,不許對自家島上的狗下手。

    狗肉口滑之類的,不許再提了。

    李二狗自然是滿口答應,他最近閒的慌,想去步兵士官學校進修一下。

    然而,被義父拒絕了。

    ……

    鄖陽府城失陷,漢水漕糧被劫的急報,八百裏加急送往紫禁城。

    按照正常速度,9天后乾隆就知道了。

    而揚州府,欽差錢峯還在查賬。

    兩淮鹽運司衙門的歷年賬冊,全部被封存。

    他還找來了鹽商,要求他們交出更多的賬冊。

    兩淮大小數十個鹽場:

    每年到底產鹽多少?收購價多少?

    從鹽運衙門購買鹽引價多少?行鹽的價格又是多少?每年行鹽的數量又是多少?

    兩淮賬目存銀多少?實際官庫中存銀又是多少?這其中的差額有多少?花在了哪裏?

    錢峯九問!

    每一問,都如同刀子,插在兩淮鹽務這個龐然大物。

    所有人都驚恐、憤怒、沉默,在默默的盤算如何應對。

    總商黃得生,出了欽差行轅,就憤怒的大喊:

    “他這是要挖咱揚州鹽商的根,刨咱們兩淮鹽人的祖墳!”

    官吏、鹽商皆點頭認可,面露兇光。

    就連平時最雲淡風輕的首總江春,都收起了笑容,露出了旁人從未見過的冷笑。

    他說了一句,就安撫住了所有人的心:

    “皇上三次南巡,鹽商報效。西北打仗,鹽商報效。西南平金川,也是鹽商報效。這銀子,每一兩都花在了刀刃上。他想查,查的清楚嗎?”

    “江首總說的好。”

    “媽的,一個二愣子就想翻了揚州的天?有種,他再屠一次揚州城啊?”

    這些話,欽差行轅門口的御前侍衛們都聽見了。

    雖然很想拔刀砍這些囂張的土老財,可是理智告訴自己,這些人得罪不起。

    揚州鹽商的人脈,在京城也是赫赫有名的。

    插着鹽商旗號的車隊入京,崇文門稅監都不會過於刁難。

    收了稅銀,不檢查貨物,就揮手放行!

    因爲,伱敢問這車隊裏裝的是什麼嗎?

    金子,是給軍機大臣的。珠寶,是給王爺的。還有各類稀罕玩意,是給六部九卿諸位老爺的。

    咋滴,你要開箱清點一遍?

    ……

    就連海蘭察這個莽夫,都憂心忡忡的詢問錢峯:

    “查鹽是大事,查到哪一層,是否需要請示聖意?”

    錢峯驚訝,不過還是搖搖頭。

    他感覺,這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峯,他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

    趁着這次機會,爲社稷挖出一塊腐肉。

    縱容是回京後,被貶被流放,他也認了。

    鹽稅是帝國的第二稅源,兩淮鹽稅又是其中規模最大的。

    他早就知道這裏面的貓膩,若是清除積弊,朝廷一年的稅收能增收至少三百萬兩。

    大清朝人人明哲保身,可我錢峯偏不。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青史昭昭,後人總會記得乾隆朝有位“小海瑞”。

    皇帝也許被矇蔽一時,可絕不會糊塗一世,總會意識到我錢峯的良苦用心。

    他走到帳內,發現周圍的侍衛數量增加了一倍。

    “你們這是?”

    一名藍翎侍衛,恭敬道:

    “我們是奉了海都統的軍令,加強防衛。從即日起,您的一日三餐會在弟兄們的監督之下專人單做,有人先嚐,防止宵小之輩狗急跳牆。”

    錢峯點點頭,一言不發的走進帳內。

    心想,海蘭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兇殘荒誕,這人的心思還是細緻的。

    冷水洗了把臉,整整官袍,大聲吩咐道:

    “來人,將所有賬冊全部集中到本欽差帳中。”

    “嗻。”

    欽差行轅,兵丁進進出出。

    周圍,有人一直在冷冷窺視着這一切。

    ……

    江春府邸,客房。

    兩名不起眼的漢子,和江春對坐。

    “二位,有什麼需要我配合的?”

    “你去一趟蘇州府,當面拜訪李鬱,試探一下他可有反心。”

    “可是目前,我實在走不開。欽差錢大人查鹽,通知鹽商需要隨時配合他的傳訊。”

    倆人對視了一眼,其中一人開口了:

    “你儘管去,錢峯那邊我會提前知會。”

    “好,我先做點準備。”

    離開屋子,江春臉色沉重。

    屋子裏的這倆人,是粘杆處侍衛,大清的“錦衣衛”。

    他們是奉了皇命,前來調查江南的情況。

    李鬱引起注意,是因爲他公開招募鄉勇,和插手漕糧徵收。

    這兩樁事,正經人避之不及。

    他一個勉強算和官府沾邊的豪強,就敢染指?

    實在是可疑!

    與普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特務組織並不是滿世界的查嫌疑人,而是先通過公文、邸報、以及市井傳聞,篩選出可疑目標。

    在後世,這被稱爲“情報搜集研判”。

    而李鬱並不是唯一嫌疑人,粘杆處的懷疑名單上有4人,只不過李鬱是位居首位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