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感謝欽差錢峯,湖北白蓮教終於起事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573更新時間:24/06/27 14:29:21
    胥吏輕聲說道:

    “昨天,欽差大人派兵封了兩淮鹽務衙門的賬。”

    譚沐光嚼着鹹鹹的老鵝肉,反問道:“這算什麼了不起的事?”

    胥吏擺擺手:

    “老譚,你不是官場中人,不懂這裏面的厲害。算了,喝酒喝酒!”

    談話就此結束,

    吃喝完畢,又閒聊了1個時辰,聽到外面鳴鑼吆喝:

    “準備開閘嘍,船隊起錨,各船保持距離,小心碰撞。”

    “兄弟,對不住,我得回船上了。”

    “老譚,一路順風,回程咱們再聚聚。”

    “必須的!”

    回到船上,譚沐光想了想,還是派一人臨時下船。

    將胥吏所說的“祕密”,轉告主公。

    至於說其中有什麼玄機,就不管了。

    江湖中人,確實不理解封賬的意義。

    而揚州城所有和鹽相關的官吏、商賈,此時都惶惶不可終日。

    欽差錢峯毫無徵兆的,調兵封了兩淮鹽的所有賬冊,還抓了相關的書辦、師爺。

    身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親自站崗。

    他這是要不顧大局,掀桌子了!

    而李鬱知道此事,已經是兩天後了。

    ……

    位於船隊後方,臨近長江口的巨大水閘,隆隆降下,截住了江水。

    (注:長江水位,常年高於運河水位。)

    看守閘門的綠營兵,開始敲鐘。

    聽到鐘聲後,位於船隊前方,3裏外的一處水閘,開始緩緩升起。

    由於水位高差的緣故,河道裏的流速很快變的湍急。

    船隊,在降帆的情況下,依舊航速飛快。

    所有水手都舉着長篙,站在船舷兩側,緊張嚴肅。

    因爲,這會最容易發生撞船。

    渡過了狹窄的儀徵運河,匯入大運河。

    譚沐光終於鬆了一口氣:“升帆。”

    身後,一船接着一船的水手接力喊着升帆,將命令傳達到最後一艘漕船。

    李小五和3個助手,也沒閒着。

    一張簡易地圖,終於出爐了。

    儀徵運河的寬度,深度,水寨分佈都標註了出來。

    最後,還在角落寫下了日期: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初一。

    而很快,他就見識到了漕幫的霸道。

    一水手站在船頭,大聲鳴鑼。

    前面的商船見了,立馬忙不迭的讓道,減速。

    長長的船隊,彷彿是東海龍王駕到,航行在運河最中間。

    周邊的幾艘漁船,也趕緊收起漁網,往岸邊躲閃。

    “小五爺,怎麼樣?”

    “嗯,頭一次跟漕運。有點意思。”

    “嘿嘿嘿,咱漕幫的威名是打出來的,從杭州到通州,沿途地頭蛇多如牛毛,咱漕幫是一個個摁過去的,不服就打,一年打兩次。”

    “那若是遇上官船呢?”

    “民不與官鬥,咱惹不起。”

    這位漕幫老水手很實誠,他一路上負責回答李小五的所有疑惑。

    他就是一張活地圖,運河沿岸的城鎮,關卡如數家珍。

    ……

    幾千裏外,劉千哈哈大笑。

    “準備信鴿,給主公報喜。”

    白蓮教終於動了,如同地底下冒出來的竹筍一樣,密密麻麻。

    他很慶幸,沒有登岸,否則此刻就被白蓮教徒給裹挾,一起造反了。

    2天前,欽差行轅的公文抵達湖北布政使手中。

    命令本省的漕船,立即起航。

    一直積壓在漢陽府,漢水段的幾百艘漕船,終於等到了開拔的命令。

    水手們紛紛上岸補充日用品,起航的消息人盡皆知。

    白蓮教主洪大昌聽聞後,長嘆了一口氣。

    毅然下令起事。

    漢陽府的教徒,立刻高舉義旗,率先發動。

    僅僅800人的先鋒,就拿下了全部漕糧,殲滅了附近趕來增援的綠營。

    然後,襄陽府的教徒也起事了,一口氣拿下了光化,谷城。

    鄖陽府反而是起事最晚的,但也是規模最大的!

    山裏鑽出來的教徒,很快聚集了上萬人。

    鄖陽鎮總兵,率鎮標4營圍剿,本想攢點戰功,結果被士氣如虹的白蓮大軍一戰擊潰。

    總兵狼狽逃入府城,幾乎丟失了所有的兵。

    鄖陽知府大驚失色,城中僅剩城守營,兵力空虛。

    洪大昌意氣風發,身穿黃袍,站在距離城牆5裏之外的坡上,觀察敵情。

    身後是六位堂主,算是本教的大股東。

    “鄖陽府,內應何時起事?”

    “按照事先約定,明日我們全力攻打北門,他們會打開南門接應大軍。”

    “好,不過爲了麻痹清軍,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

    “謹遵教主法旨。”

    白蓮教徒,在城外砍伐樹木,打造雲梯。

    城牆上的清軍看的一清二楚,個個緊張。

    “鄖陽鎮,你速去城中招募民壯,協助守城。爭取將功贖罪,抵消你的罪過。”

    “謝府尊,末將這就去。”

    ……

    招募民壯也很簡單,包兩頓飯就行。

    糧價飆升,城中吃不飽肚子的大有人在。

    知府站在城牆上,看着白蓮教擄走了城外漢水停泊的幾十艘糧船,心疼的滴血。

    那都是他的銀子!

    本想着,下個月就可以拋出了。

    結果這些餓不死的白蓮匪,居然不乖乖的躺家裏等死,跑出來造反了。

    而城中的士紳、米店掌櫃們也開始緊張了。

    他們是聰明人,意識到了巨大的危機。

    用米業會長的話說:

    “城破,我等富貴人定然死無葬身之地。”

    “若是守城戰事僵持不下,官府會徵用我們的大米養兵,也是血本無歸。”

    衆人唉聲嘆氣,後悔不已。

    只能默默的祈禱,白蓮趕緊敗亡。

    回家後,掌櫃的愁眉不展,看着有孕在身的妾。

    “老爺,怎麼了?”

    “城外的窮鬼們造反了。”

    “啊?那,那咱府城會不會有事?”

    “哼,就憑他們也想進城?等荊州的旗兵來了,他們一個個都要挨刀,殺千刀的。”

    一旁伺候的丫鬟春桃,心裏在顫抖。

    她的孃家可就在城外不遠,這遇上兵災可怎麼辦?

    爹孃,阿弟春壽,可千萬不要卷進去,造反可不是鬧着玩的,要殺頭的!

    ……

    城外,洪大昌遣人豎起了吃糧入教的大旗。

    幾十船大米,足夠他招攬人心了。

    城外饑民,紛紛前來求活命。

    生存的本能,讓他們放棄了一些幻想。

    白蓮也好,黑蓮也罷,顧不得那許多了。

    一碗粥下去,起碼能多活兩天。

    洪大昌威風凜凜,在一羣武裝教徒的簇擁下,站到高處開始了演講:

    “兄弟姐妹們,清廷的末日到了,彌勒佛就要降世了。”

    “加入白蓮,我們一起推翻這黑暗的官府,建設人間小天堂。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姐妹。再也沒有什麼官老爺,賤民。”

    “伱們說,好不好?”

    饑民們紛紛叫好。

    他繼續講道:

    “1斤陳米,已經賣到300文了。1石米,換成銅錢,要用板車來拉。”

    “你們說,這是什麼世道?”

    “老天爺,睜開眼看看這世道吧?”

    悲天憫人的洪教主,撲通跪在地上,雙手高舉,看着天空,熱淚橫流。

    在場的所有人也跟着跪着,高舉雙手。

    突然,一陣悶雷滾過。

    隆隆的雷聲,讓所有人都大爲驚詫。

    再望向洪教主的眼神,又多了幾分狂熱。

    身穿黃袍的洪教主心中暗喜,莫非自己真的是受命於天?

    他慢慢挺直了身體,在無數炙熱的眼神注視下,拔出寶劍:

    “彌勒降世,白蓮興盛。”

    ……

    次日,白蓮教開始大舉攻城。

    深得鼓舞的教徒們,擡着雲梯瘋狂的衝向城牆。

    他們都喝了符水,正是瘋狂之時。

    城牆上,鄖陽鎮總兵表情扭曲,揮刀大喊:

    “開炮,開槍,放箭。”

    頓時,槍炮嘶吼聲淹沒了一切。

    不顧傷亡的白蓮教徒,將雲梯架到了城牆上,開始瘋狂攀登。

    清軍也是搬起石塊,往下猛砸。

    攻城戰是殘酷的,尤其是對於缺乏火炮的一方。

    有堂主於心不忍,提議道:

    “教主,將火槍聖兵調到城下,壓制一下清軍的火力吧?”

    “不。”

    洪教主站在一杆明黃大旗下,十分的沉穩。

    看着慘烈的城下,表情巋然不動。

    突然冒出一句:“多方招募能工巧匠,尤其是能造火炮的,若能主動來投,本教主絕不薄待。”

    攻城戰持續了半個時辰,清軍吃力。

    白蓮的瘋狂、悍不畏死,讓清軍感受到了一絲恐懼。

    鄖陽鎮總兵親手戳死了一個爬上城牆的白蓮教,看着他後仰,落下城牆。

    後面又冒出一個瘦的像骷髏的白蓮教徒,嘴裏唸唸有詞,眼神瞅着自己,像看食物一般。

    舉着鍋蓋踩上城牆!

    “去死吧。”

    高大的鄖陽鎮總兵,抽出佩刀,一刀將人劈翻。

    這位未曾留下名字的教徒墜落,砸死了下面仰頭觀察的兩個同伴。

    ……

    慢慢的,一半的清軍都集中到了北面城牆。

    城中,南面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

    鄖陽鎮總兵回頭一望,頭髮根根豎起。

    南城牆,豎起了白蓮的旗幟。

    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白蓮教徒,正在瘋狂的砍殺。

    “城破了,城破了。”

    一開始只是個把人在喊,後來變成了成百上千的人在喊。

    清軍崩潰了,所有人都在瘋狂的逃離北城牆。

    扔掉刀劍,脫去號服,躲進城中民宅,哪怕是能多活一會,也要盡力爭取。

    大批的白蓮教徒,涌入城中。

    鄖陽府,僅僅1個時辰就失守了。

    知府司馬尚猶豫了很久,還是沒有跳下城牆自戕。

    鄖陽鎮總兵也沒有自刎,而是默默放下了佩刀,跪在了官署門口。

    一文一武,左右護法。

    白蓮教徒們都很鄙視這種貪生怕死之徒。

    一人握着血淋淋的佩刀,就想砍死他們。

    “且慢。”洪教主阻止了,“將他們暫且收監,待本教主審訊。”

    “遵命。”

    見有生的希望,知府像狗一樣趴在地上膝行:

    “下官熟悉本府的一草一木,下官可以帶路,帶你們去找府庫、有錢士紳。”

    見洪教主沒有反應,

    他繼續說道:“城裏有好些人很狡詐,把銀子埋在地底下,下官都知情!”

    ……

    於是,他獲得了帶路的機會。

    這小子也是個狠角,當場摔了官帽,脫了官袍。

    舔着臉撕下一塊白布,蒙在額頭上。

    他看攻城的白蓮教徒,很多人這樣做的,雖然不理解,可不影響照樣學樣。

    “你叫什麼?”

    “下官姓司馬,名尚。”

    “好。若想保命,就要看你的貢獻。”

    司馬知府,瘋狂的在府城指路。

    他帶着大批白蓮教徒,先是封存了城中所有府庫。

    然後是指點了所有士紳家,而且大致估計了財產數量。

    這就很牛嗶了,沒人公開講過,但是他就能猜得到。

    順手,就指點教徒們拆了幾堵牆,挖開了幾個花壇,甚至還有池塘底下。

    白蓮教衆人大開眼界,若沒有指點,怕是真找不到。

    藏的太深了!

    接着,就是米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下官想爲白蓮多做點事,贖罪。”

    見他如此上路,又很會聊天。

    慢慢的,這些白蓮教徒把刀收起來了。

    收斂了對他的殺心,惡意大減。

    忙碌到深夜,司馬知府甚至和兩個教徒稱兄道弟了。

    甚至從他們口中瞭解到了,洪教主的一點小小癖好!

    於是,他不顧辛苦,又帶着人搜尋了本府的四大美女。

    送到大帳內,終於得到了洪教主的認可。

    “唔,你就留在帳下,且爲一小卒,軍前效力吧。”

    “謝教主。”

    司馬知府,成功靈活的改變了身份,成爲了光榮的白蓮教徒。

    頭裹白布,脖子掛玉彌勒佛。

    將鄖陽府所有官吏,士紳挖掘的乾乾淨淨。

    審訊、拷打、榨乾了最後一兩銀子。

    狠人,在哪兒都能吃上飯,哪怕是帶血的飯。

    ……

    白蓮教攻佔鄖陽府後,獲得了大量糧食、金銀、還有兵器。

    又從城中蒐羅了100多各類匠人,收入營中,待遇從優。

    只可惜,鄖陽府缺乏兵工基礎。

    沒人會鑄炮,鑽槍管都費勁。

    司馬知府,此時應該叫司馬十夫長。

    洪教主昨晚新創了一套官職,十夫長是最低一級的軍官。

    他建議派人去襄陽府,和武昌府蒐羅匠人。

    此兩府都是軍事重地,兵工水平高一些。

    若是能打下荊州城就更好了,八旗的火炮和作坊都是最好的。

    鄖陽鎮總兵、還有府城官吏40餘人,士紳商賈120餘人,被押上了刑場。

    刑場設在城外,數萬百姓前來觀看。

    先演講,後殺人,然後施粥,最後是募兵。

    一口氣,就吸收了3000多青壯。

    衣服是五花八門的,能夠統一發放的是一根白布帶,裹在額頭上,作用是敵我識別。

    還有一柄長矛。

    木棍好找,矛頭是提前儲備的。

    教徒們在深山中,挖鐵礦,冶鐵,打造了許多的簡陋冷兵器。

    僅矛頭一項儲備,就高達10萬個。

    其餘的就是刀盾,庫存1萬套。

    而弓箭,箭矢的產量就很低了,僅有2000張。主要受限於原料。

    火器就別提了,只能造三眼銃。

    洪教主雖然愛裝神弄鬼,動則和天上的各路神仙扯上關係。

    但是做事還是很務實的,長矛兵是窮人創業早期的最佳選擇,沒有之一!

    ……

    武器,能夠給持有者信心。

    這是根植在血脈中的dna記憶。

    數千青壯,手握長矛,排列整齊,似乎大家都變的信心萬丈。

    鄖陽府(今十堰市),位置在湖北省的西北區域,境內山林密佈。

    對於帝國的統治者來說,大名鼎鼎!

    綽號“流民天堂”。

    因爲此地處於帝國的腹心內部,可以扼住漢水,山高谷深,易守難攻。

    洪武年間,朱元璋曾派兵驅趕山中所有流民,後將此山區封禁。

    到了明英宗時期,

    鄖陽又成了湖廣流民的樂園,朝廷再次驅趕,雙方爆發了衝突。

    數十萬流民起義,明軍高舉屠刀,殺盡了流民。

    鄖陽府的每一塊山水都染盡了鮮血!

    後來到了成化年間,走投無路的流民,再次聚集在鄖陽山區,人數超過150萬。

    明廷大爲震驚,後反覆斟酌,開鄖陽府,安置流民,造冊納糧。

    才將這個火藥桶的引線,給拔掉了。

    鄖陽府問題,本質上是民生問題。

    民爲求生而不畏死,刀兵何以阻之?

    ……

    【關於何時扯旗造反的爭議?作者簡單解釋一下,縱觀歷史的多數農民起義,都是撼動朝廷,卻無法推翻,最終爲他人做嫁衣。這是先行者的無奈宿命,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因而,李鬱竭力要將白蓮教推在前面,讓他們成爲悲壯的先行者,迎接清廷的集火攻擊,達到互相被削弱的目的。待清軍主力蝟集湖北之時,李家軍狂飆江南,順便放一波大的,豈不快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