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刁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2382更新時間:24/06/27 14:29:21
    【各位讀者,如果覺得本書寫的還行,就麻煩今晚或者明天上午,讀完最新一章,翻到最後一頁,這對作者晉級很重要。今晚10點左右,會再發一章。】

    來人竟是府衙的方捕頭,面色陰沉。

    後面跟着兩個親信隨從,腰間掛着王法,走起路來叮叮噹噹。

    他們也不懼這一院子的紋身好漢,就這麼徑直闖了進來。

    一個隨從瞅見了槍棒架上的牛尾刀,立刻捧在手裏。

    獻媚似的送到方捕頭面前。

    “看來,舉報屬實。”

    “你們存菊堂購置這麼多刀劍,想幹嘛呀?”

    “《大清律》裏,哪一條不準民間持有刀劍了?”李鬱分開衆人,笑着說道。

    “《大清律例·兵律·私藏應禁軍器》,凡民間私有人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號帶之類應禁軍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百、流三千裏。

    非全成者,並勿論,許令納官。其弓、箭、槍、刀、弩及魚叉、禾叉,不在禁限。”

    李鬱一口氣說完了本朝關於刀劍的法律,瞬間站到了上風。

    臉色陰晴不定的方捕頭,瞅着衆人臉色不虞。

    “方捕頭,請裏面喝茶!”

    這是給他一個臺階下,無非是想勒索點銀子。

    什麼熱心羣衆舉報,都是扯淡。

    ……

    按照往常,方捕頭肯定借坡下驢。

    打個哈哈,喝個茶,然後拿到銀子就走人。

    畢竟存菊堂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隨便拿捏的。

    銀子,刀子,靠山,存菊堂都有。

    不過,今日的方捕頭非同往日,飄了。

    他竟然舉起牛尾刀對着李鬱:

    “你一個秀才功名都沒有的癟三,竟敢和我講大清律?”

    “信不信我現在就鎖了你,拿回大獄。”

    “誰敢鎖我,就剁了他。一個不入流的衙役,殺就殺了。大不了蘇州託織造老爺出面,再送千把兩銀子給諸位老爺。”

    院子裏,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有人面露懼色,有人握緊了手裏的槍棒,還有人罵罵咧咧的圍了上來。

    李鬱把衆人的反應都記在了心裏。

    面露懼色的那些人,慢慢邊緣化。

    罵罵咧咧圍着方捕頭的,要提拔!

    “你們想造反嗎?敢圍攻官差?”兩個隨從狐假虎威。

    不過,兩人的腿腳卻有些不聽使喚,抖的厲害。

    開玩笑,被十幾個手持兵器的潑皮圍住,誰不怕。

    還是在人家的地盤上。

    ……

    大門,緩緩的關起來了。

    林淮生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他竟然去把門關起來了。

    擺出了關門殺狗的架勢。

    方捕頭也是急了,放下了手裏的刀。

    “你們好歹也是業內知名的堂口,這麼衝動幹嘛?”

    “這年頭掙錢不易,要珍惜飯碗。”

    “有什麼話好好說嘛,何必動刀動槍的。”

    既然方捕頭服軟了,李鬱也不會繼續咄咄逼人。

    瞬間笑臉相迎:

    “天兒太熱,火氣大。”

    “今晚得月樓,我做東。幾位都來啊,千萬別給我省錢。”

    “好說,好說。”

    方捕頭驚魂未定,就想趕緊離開這鬼地方。

    蘇州府一向民風淳樸,百姓溫順善良,不喜鬥毆。

    最近這是咋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若是胡師爺聽了這話,肯定會給他糾正一下觀念。

    春秋戰國時期,那會還不叫蘇州,叫會稽。

    蘇州的先民們可是驍勇善戰,悍不畏死的典型。

    一言不合就抄傢伙往死裏幹,不死不休。

    就好像是打遊戲一樣,不把命當回事。

    雖身材瘦小,卻是當年優質的兵源。

    後來,北方戰亂,衣冠南渡,帶來了財富。

    再後來,隋煬帝開大運河,南來北往,日子好過的不得了。

    於是,蘇州人變的惜命了,講道理了。

    人吶,光腳的時候都狠!

    一旦富了,過上好日子了,就崇尚君子動口不動手了。

    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

    言歸正傳。

    方捕頭悻悻的回到了家中,琢磨着報復。

    他已經很久沒被人這麼當衆折面子了,一時間接受不了。

    而存菊堂和織造署公子的關係,甚至當場結拜的事,他都略有耳聞。

    只能恨恨的摔了一個茶碗。

    “千萬別犯在我手裏。”

    ……

    一艘小船,載着李鬱駛出府城。

    船艙內,有一個嚴實的長條木箱。

    林淮生在划槳,他依舊沉默。

    隔一會從袋裏摸幾個油炸花生米塞嘴裏,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李鬱打開木箱,眼神發亮。

    兩支火繩槍,兩支燧發槍,都有七成新。

    福成辦事,路子果然野。

    其中一支的鋼印被抹去了,依稀還能猜到出處,京師火器營流出來的。

    根據對清廷的瞭解,這應該就是清軍最先進的火槍了。

    福成曾經說過,八旗的火器優於綠營的。

    其中,京營八旗的火器又優於各地駐防八旗。

    這是一個神奇的階梯分佈的鏈條,層層壓制,確保安穩。

    這是一種仿製的贊巴拉克重型火繩槍。

    打準噶爾的時候,吃了虧,又繳獲了很多。

    所以,清廷就仿製裝備了自己人,反正這個時代沒有知識產權保護。

    半個時辰後,小船抵達了目的地。

    清月村,是湖邊的一個漁村。

    距離新堂口僅有1裏,雞犬相聞。

    ……

    和青木堂開戰,胳膊受傷致殘的小五家,就在清月村。

    說起來這個村的名字,也有一番無奈。

    以前是叫明月村,後來文字獄日益猖獗。

    地方官害怕出事,就主動改名爲了清月村。

    村子裏有幾十戶人家,都是赤貧階層。

    小五家有兩間茅草屋,有的人家連岸上落腳處都沒有,只能住船上,稱爲疍民。

    李鬱默然不語。

    只是吩咐小五把他帶來的肉處理了,再燒一鍋鮮魚湯。

    小五的奶奶是個勤勞的老人,生活的滄桑在臉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皺紋,幸而健康看着還行。

    “老人家,你去幫我們燒燒飯洗洗衣服,每月給伱1兩銀子,如何?”

    “這,這也太多了。”

    老婦侷促的直搓手,不知所措。

    新堂口遠離府城,一日三餐都要燒。

    不像以前在閶門,經常買現成的吃,或者出去吃。

    閶門周邊商業繁華,從十兩一桌的魚翅席到一文錢一個的窩窩頭,應有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