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情報署再立新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165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寡人缺錢,缺火藥,可歸根結底,缺的其實是時間。”

    李鬱自言自語。

    又再次喚來了機要處侍衛:

    “最近6個月,至金山衛販賣硝石的夷船有幾何?”

    “回陛下,截止半個月前,商業署彙報,半年內一共有11艘夷船至金山衛兜售硝石、硫磺。共計接收硝石25000餘斤。按照陛下指示,全部溢價雙倍收購,以茶葉和絲綢支付。但夷商們都說這已經是走私的極限了,除非他們把各國總督的軍火庫給盜了。”

    ……

    “知道了。”

    李鬱揮揮手,機要處侍衛恭敬離開。

    製造黑火藥的原材料:

    木炭充足。

    硫磺問題也不大。寧波——長崎的浙商海船,每趟都帶回大量的優質硫磺。

    扶桑國,

    這會風氣還相當的內斂保守,只和尼德蘭人、清國人做生意。

    硫磺產地都是火山高發地區。

    所以可以推斷,尼德蘭人控制下的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也有豐富蘊藏。

    而硝石就不一樣了。

    根據夷商所述,南洋只有一個王國擁有可觀硝石礦——緬國。

    再遠一些,撒克遜人控制的孟加拉地區產量也頗爲可觀。

    但精明算計的撒克遜人把硝石礦看管的特別嚴格,大部分送回本土供應軍需,幾乎杜絕了走私行爲(打擊南洋殖民同行)。

    ……

    李鬱搖搖頭,準備一件件事情來。

    先以現有火藥儲備打垮江北十幾萬清軍,控制揚州、安慶2個重鎮。

    船行至江寧。

    李鬱登岸在江寧城稍作休整,等待和一位江北神祕來客會面。

    他就是——江浦鎮總兵胡之晃。

    “陛下,最新軍報,我軍已經拿下了安慶,正在加固城防。”

    “好,鄭河安不負衆望。”

    李鬱站在燕子磯眺望大江,心情頗爲激盪。

    燕子磯炮臺還未全部竣工。

    主體是石牆水泥建築,堅固程度超出想象,以清軍的火炮技術不可能擊毀。

    炮臺射角廣闊、視野開闊。

    吳軍火炮有一特點,

    炮車相對輕便靈活,方便短距離移動,調整角度方位。

    炮車是榆木打造,車輪外裹鐵皮。部分易損區域以鐵釘鉚釘加固。

    ……

    次日,

    胡之晃以出城遊樂爲名,悄悄帶着1名心腹登上小船。

    江心洲,

    位於江寧城外,長江中心,蘆葦密集,地勢低矮,潮溼而悶熱。

    胡之晃一身便裝,見面納頭便拜,渾然不顧地上的泥水~

    “陛下,一別數年,臣終於~”

    胡之晃眼眶發紅,後面的詞他忘了。

    戲文裏學的,但一激動就全扔給那漂亮的戲子了。

    李鬱自然是伸手扶起,寒暄感慨。

    “胡兄弟,長話短說,寡人要打江北了。這一仗你很關鍵,你要出力,出大力。”

    “陛下放心,臣萬死不辭。”

    “好,好。”

    談話只持續了3刻鐘,

    一則,胡之晃需要儘快回江北,防止露餡兒。

    二來,李鬱有些眩暈。

    ……

    勉強支撐着送走胡之晃,李鬱才低聲囑咐侍衛:

    “扶着我上船。”

    跳板晃悠,若無人扶,存在一頭栽入長江的風險。

    進入艙室後,

    李鬱只覺悶熱噁心,猜測是中暑了。

    原兩江總督府,

    林淮生緊張的低聲詢問侍衛:

    “陛下怎麼了?”

    警衛處侍衛長搖搖頭,只說:

    “隨駕大夫正在裏面,林大人稍安勿躁,一會自會傳你。”

    ……

    不出所料,

    李鬱大抵是病了,暑熱天氣下連日奔波,中暑了還有些風熱症況。

    總務處有4名大夫,

    外科2名,內科2名。都比較年輕,在醫學界名聲不顯。

    診斷開藥後,

    他們就忙着去煎藥了。

    總督府內有地窖,地窖內有藏冰。

    對於中暑,

    降溫解表是關鍵,否則一旦惡化,大羅神仙也救不了。

    “林大人,陛下召您。”

    林淮生想了想,

    解下佩劍丟給侍衛,然後才快步入屋。

    “臣拜見陛下~”

    “坐吧。”

    李鬱說話聲音很輕,斜靠着榻側,臉色有些發白。

    “寡人無大礙,無妨。”

    ……

    李鬱臨時決定,把江北會戰的指揮權移交給他。

    撐着病體去指揮一場關鍵大戰,不太明智。

    大軍團作戰,最高指揮官需要頂級運動員般的體力,電腦般的記憶力。

    “淮生,江北會戰意義巨大,只能贏不能輸,就算是平局都不能接受。寡人不指望你全殲十幾萬清軍,但至少要做到徹底擊潰,巨大殺傷,要把江北清軍的膽子打破。以後我吳軍軍旗所至,無人敢擋。”

    “臣明白。”

    “還有1件事有必要提醒你。徹底打垮清軍之後,我軍需要繳獲足夠的錢糧,兵鋒以不越過淮河爲準。”

    林淮生擡頭:

    “需要占城佔地嗎?”

    “不!乘勝追擊,之後押運繳獲撤退。我軍只要安慶府城、揚州府城,外加一個儀徵縣城。其他一概不佔。”

    李鬱忍住噁心嘔吐感,低聲問道:

    “你可明白爲何?”

    “臣明白。控制城池越多,就需要更多的駐軍。與我軍當前先取南方的策略不符。”

    ……

    李鬱點點頭。

    補充了一句:

    “在以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寡人希望江北的戰事處於可控範圍。有限接觸,有限交戰。堅城棱堡佐以水師炮火,讓清軍打消進攻打算。”

    “寡人授予你江北會戰最高指揮權。登陸的所有軍團,包括水師、情報署,你均可節制。”

    “還有,寡人患病之事切莫要對外聲張。”

    “臣明白。”

    林淮生走出屋子,望了一眼萬里無雲的天空。

    深吸了一口氣。

    他明白,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這1仗若是輸了,他沒臉回來,只能自刎。

    “傳令,第1軍團集結,讓江寧巡警分署長來見我。”

    ……

    林淮生調兵遣將,磨刀霍霍。

    集結的第1軍團總計12000人,剔除傷兵、病患600餘人,令這些人留守江寧協同巡警署負責城防。

    同時,

    江寧巡警分署緊急招募郊區年輕農夫200人。

    告示寫的很清楚,考察期3個月,之後擇優錄取。考察期薪水照發,屆時不合格者只需退回制服即可。

    除了第1軍團,第2軍團,第1派遣軍團,李鬱甚至把大半個近衛軍團都交給了林淮生。

    後勤的壓力很恐怖。

    隨駕的參謀大臣譚沐光沒有跟他回蘇州。

    而是暫駐京口,調度後勤物資過江。

    船隊預定的渡江路線是:京口——揚州江都。

    ……

    在乘船回蘇州的水路上,

    輕騎兵軍團總指揮兀思買求見。

    李鬱思索片刻,

    告訴他麾下的3000騎兵按兵不動,江南兵力已經空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兀思買也有數,老實的回去了。

    輕騎兵進駐江陰、太倉,是江防的最後一道屏障。

    而身爲陸軍大臣的林淮生,

    在渡江之前,給巡警署緊急追加了一道命令。

    所有州縣的巡警分署,全部按照江寧模式,招募新人80到200不等。

    另外,

    給所有巡警配發燧發槍,無論當值不當值~

    這其中的深意,

    大部分人看不懂,極少數重臣一眼就看懂了。

    經濟大臣範京私下感慨:

    “沒看出來老林還有這心機。現如今江南兵力抽調一空,各州縣一旦有變,就措手不及。可若是大規模擴警,一來餉銀壓力很大,二來陸軍部掌握的權勢過重,很容易引起詬病。他搞3個月考察期,能進能退。若有變,正好拉上去頂。若無變,3個月後江北會戰明朗,就把這些人裁撤掉。”

    李鬱在看到抄送的陸軍部公文後,也只是笑了一下。

    6個字就可以概括:

    臨時工,試用期。

    ……

    春秋時期,

    吳王夫差開挖邗溝,溝通長江、淮河。

    之後,

    歷朝歷代不斷加以修繕,改道。

    首尾不變,路線不斷變化。

    這就是大運河揚州段的雛形。

    由於地心引力的緣故,

    不斷的被泥沙淤積,然後堵塞、廢棄。

    比如興盛一時的瓜州渡,明清時期早就走不通了。

    大運河的入江段河道,不斷廢舊掘新,就像是這片土地上的王朝不斷的更新迭代。

    本質意義沒有變。

    還是爲了溝通長江和淮河,貫徹帝國的意志。

    衍生作用是,把江北裏下河平原這塊沼澤地逐漸變成了良田萬畝。

    ……

    大運河揚州段主線,基本是遵循了一個原則,避開高郵湖、寶應湖、白馬湖、邵伯湖、界首湖。

    河道和湖區要分開!

    中間還要築堤壩,防止湖水淹漕河。

    數年前,

    李鬱爲了測試清廷的搶險能力,搞了一次大的。

    把河閘給掘開了,讓江水倒灌。

    導致揚州地方,緊急啓用了老儀徵運河,疏浚花了老鼻子時間。

    後來,

    隨着局勢的變化,清廷也沒有對大運河入江河道投入更多資金。

    因爲,

    江南湖廣的錢糧漕船都不走這裏了。

    修繕的再好,也是俏女子打扮給瞎老公看,沒用。

    ……

    不過,

    運輸意義沒有了,軍事防禦意義還是很大。

    清軍在河道東側修築了1座擁有20門火炮的炮臺。

    修築時,清軍徵用了數千民夫,用石條和泥土原地壘高,再在其上修築的木石結構炮臺。因此,地勢比周圍要高出2丈~

    炮口瞄準了河道。

    可以說,

    任何船想從長江駛入,都會被炮彈轟碎。

    而且戰船沒法還手,因爲火炮都在側舷,而河道狹窄,機動空間有限。

    海蘭察巡查後,

    又給炮臺附近添了2營弓弩手。

    軍營駐紮在左右兩翼,拱衛炮臺。

    他們存在的意義是防止吳軍步兵登陸,從側翼或者後方拔掉炮臺。

    火炮和弓弩手互相掩護,遠近皆可敵。

    一句話,固若金湯。

    ……

    炮臺上,

    還設置了2處瞭望塔,用於對江瞭望。

    百無聊賴的哨兵斜靠着柱子,打着哈欠,又看到釣魚佬儲把總扛着竹竿,拎着竹簍到處觀察魚情。

    儲把總,通州人,原隸屬於狼山鎮泰州營,負責一處交通要道。

    結果一道軍令,

    被調到了江邊,帶1個汛的兵駐守石閘門。

    石閘門在炮臺往上游1裏,閘門有2道,之間又隔了2裏。

    這一套閘門存在的意義:

    一是防江水倒灌,夏季長江高於運河水位。

    二是方便過船,船閘。

    這個差事除了閒,其他沒優點。

    就和當初駐紮在金雞湖畔的胡之晃一眼,窮!

    天天拿根魚竿,

    在存水灣處釣魚,拿回去解解饞。

    ……

    套路總是相似的。

    儲把總今日流年不利,空軍了。

    頭一擡,

    就看見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坐着馬車路過。

    他連忙丟下竹竿高呼:

    “西門大官人~”

    馬車停住了,車簾被掀開。

    一個胖子探出腦袋:

    “儲把總?在下去邵伯鎮尋點樂子,同去否?”

    “好,好啊。”

    儲把總心中竊喜,又能撈一頓油水了。

    這位西門大官人,除了姓氏不太好聽,其他方面人都老好了。

    慷慨、大方、豪爽。

    在通州開着偌大的茶葉鋪子,財大氣粗。

    剛認識半個月,

    倆人就處的勝似親兄弟,十分投緣。

    望着衣着光鮮的西門大官人,儲把總一陣羞恥,自己衣服上若有若無的魚腥味,實在跌份。

    ……

    邵伯鎮,位於揚州城東北方向,水陸交通要地。

    別看只是個小鎮,

    卻是應有盡有,吃喝玩樂,醉生夢死。

    明清兩代,揚州和蘇杭在伯仲之間。論消費的奢靡,或者揚州更勝一籌。

    西門大官人出手大方,

    還偶遇了幾個精悍的陌生朋友,於是邀請加入。

    吃淮揚菜,喝花雕酒,聽了小曲,還去了青樓春風一度,最後一道工序自然是泡澡堂子。

    揚州特色~

    熱水池子裏一泡,

    儲把總靠着竹塌喝着茶水,無限感慨:

    舒坦啊,這踏馬的才是人生。

    可自己那點餉銀刨去孝敬上司、貼補家用、每日三餐,剩下的只夠塞牙縫。

    攢了5年才攢了30兩。

    而這小半天,

    大官人就花了40兩。

    人比人得死。

    貨比貨得扔。

    ……

    “老儲,伱想什麼呢?”

    “我,我老是吃你的花你的,我這心裏慚愧啊。”

    西門大官人寬厚的笑笑,拍打着自己富裕的肚皮,說道:

    “自家兄弟莫要客氣,我給你介紹個發財的路子。”

    “真的?”

    儲把總恨不得當場給姓儲的磕兩個。

    西門大官人今日卻是不同往日,腳一伸,嘴一努。

    儲把總訕訕的給他遞上靴子。

    誰知,西門大官人今日端的是過分。

    “喝多了,彎不下腰。老儲你幫個忙?”

    儲把總雖然不情不願,可還是低眉順眼,給穿好了靴子。

    ……

    西門大官人摟着他的肩膀:

    “走,我給你講講發財的路子。”

    1輛馬車,2匹篤馬,就這麼離開了繁華地,朝着江邊駛去。

    西門大官人的兩個精悍朋友騎馬隨行,好似左右護法。

    突然,

    其中1人敲敲車窗。

    “他們來了。”

    儲把總一頭霧水,什麼來了。

    下車後,他懵了。

    只見荒野裏,

    老爹、老母、妻子、還有3個孩子孤零零的站着,茫然不安,4條彪形大漢抱着胳膊站在他們身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