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江西決戰的炮聲!和上游洪峯一起到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4742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南昌城下,

    吳軍中軍大帳內,氣氛緊張。

    劉千和林淮生聯合署名的“關於江北清軍偷襲計劃”的急報,讓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

    “陛下,臣願率水師回防。”

    “陛下,江南腹心絕對不能有失,臣請率輕騎兵軍團回防,分駐江寧、江陰、太倉。清兵就算僥倖渡江,騎兵也能及時增援。”

    李鬱沉默,詢問道:

    “三江口鎮,目前清軍規模如何?”

    “兩三萬兵力,主要是貴州、江西綠營兵,還有數千土司蠻兵。”

    “雲南和廣西的援兵呢?”

    “不知爲何,遲遲未到。”

    “湖南援兵呢?”

    “也未到。

    李鬱眉頭緊鎖,有些吃不準緣由。

    進入電訊時代之前,戰爭迷霧都很難解開。

    按照正常行軍速度推算,該到了啊。畏戰不前?還是繞道去其他地區了?

    “湖北方面的蒙古馬隊有動靜嗎?”

    “7日之前斥候傳來的情報,蒙古馬隊並未有任何開拔跡象。似是阿桂歸京,地方上沒人能調動他們,也沒人敢調動他們。”

    ……

    “陛下,臣有一發現。”譚沐光突然出聲。

    “講。”

    “贛江流量越來越大,河面寬度逐日增加。”

    “夏日已至,豐水期不是很正常嗎?”

    “臣是吃水面飯的,今年江西的水情有些古怪。可能~”譚沐光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可能會發洪水。”

    衆人譁然,盯着他。

    這種時候如此預測是要擔責任的。

    李鬱嚴肅的盯着他,問道:

    “可最近饒州、南昌、九江降雨均不算多,甚至比往年偏少。”

    “回陛下,贛江南北連綿1000餘里,上游支流無數,臣猜測上游山區可能有暴雨。”

    李鬱立刻起身,

    走到懸掛的地圖旁,再結合自己的記憶仔細查看。

    假如贛南山區暴雨的話,大量的雨水就會匯入贛江,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

    “陛下,司馬尚剛從萍鄉縣回來。”

    “去個人,問問他。”

    沒一會,就得到了準確回覆。

    司馬尚離開武功山的時候恰逢暴雨,山路陡滑,連滾帶爬。他乘船離開,直到過了樟樹鎮才雨勢漸緩。

    李鬱猶豫道:

    “農業署和水利署的公文都提到了今年開春至今,江南8府雨量偏小。一處缺水,必定有一處多水。這麼說起來也說得通。”

    “譚沐光,你親自督促把贛江和撫河的水文數據再測量一遍。”

    “臣遵旨。”

    “劉武,你抽調3艘蘇鬆級返航駐紮江寧城外。其餘戰艦不要動,江西戰場漸入佳境,中途而廢太可惜。”

    “臣遵旨。”

    “兀思買,你速速返回饒州馬場抽調騎術嫺熟者2000,進駐江陰。江西戰場目前可以沒有騎兵輔佐。”

    “臣遵旨。”

    李鬱一連串的口授軍令,帳內人數逐漸減少。

    ……

    吳軍大營,井然有序。

    李鬱騎馬巡視了大營,目測士氣尚可,心中頗爲欣慰。

    放眼望去,

    數裏外的南昌城,清廷的龍旗還在城門樓子上迎風飄揚。

    忍不住自言自語道:

    “江西,我所欲也。江北,亦我所欲也。兩者可兼得否?”

    “陛下,不如分兵?兩面戰場一起開打。”

    “苗愛卿不覺得如此一來,兵力有些薄弱?”

    “只要火藥炮子跟得上,臣覺得把戰線推到贛南山區邊緣,問題不大。但是對付江北,兵力是有點單薄。”

    “嗯。”李鬱一邊勒馬緩行,一邊盤算着家底子,“以第2軍團率第1派遣軍在鄱陽湖平原決戰清軍,想來勝算當在7成之上。之後第4軍團鎮守九江,防禦湖北清軍。第3軍團鎮守浙江防禦福建方向。近衛軍團鎮守蘇鬆。如此一來,寡人還能抽調的機動兵力僅有駐守江寧的第1軍團和在銅陵整訓的第5軍團。”

    苗有林點點頭:

    “還需水師主力配合掩護渡江。”

    ……

    一直落後幾步的鄭河安,步伐還有些虛弱。

    血吸蟲病把他折騰的苦不堪言。好在延請了當地名醫,方子對症,康復不少。

    李鬱正好扭頭,望見了他,於是問道:

    “鄭愛卿,你在琢磨什麼?”

    鄭河安連忙催馬向前2步,然後拱手答道:

    “臣不懂方略。陛下說打哪兒,臣就跟着打哪兒。不過,如果哪天陛下想進攻江北,能否給臣一個做先鋒的機會?”

    李鬱點點頭:

    “寡人會考慮的!”

    “謝陛下。”

    苗有林一聲不吭,表情也無變化。

    以他的手腕,在任何方面都可以輕鬆壓鄭河安這個副手一頭。他親手提拔的那些皖北籍軍官,也隱隱的出現了“苗家軍”的趨勢。

    一句話,第2軍團雖爲淮軍,可已逐漸被他這個貴州人所馴服。

    桀驁不馴的淮西軍將逐漸接納了他這個“外省統帥”。

    ……

    “你的病情?”

    “謝陛下關心,臣感覺好多了。再有十天八天應該就能徹底痊癒了。”

    “何人所治?又是何方?”

    鄭河安抓抓頭皮:

    “花了150兩銀子請了九江府的一個名醫。方子保密,抓藥煎藥全程都是老頭自己一人完成的。”

    苗有林也忍不住笑了,表示這是真的。

    李鬱則是若有所思:

    “你再拿300兩去讓這位名醫開一個傷寒方子、再加一個腹瀉方子。如果他保密也沒關係,找一些患病的士兵試試藥效。”

    “是。”

    鄭河安不懂這裏面的門道,總之聽令就行。

    苗有林則是若有所思,但是一時間也吃不準。

    ……

    這一次征戰江西,吳軍飽受各類傳染病、時節病的折磨。中暑、腹瀉、傷寒病患層不出窮。甚至連肺癆都出現了三五例。

    遠離大營的病患營,已經收容了2000餘人。

    李鬱頭疼不已,頗爲無奈。

    滅有形之敵易,滅無形之敵難。

    醫學是個系統工程。正規抗生素搞不出,大蒜素、高純度酒精兩個項目可以考慮上馬了。

    “文書,記錄。”

    一直默默跟隨的貼身文書,立刻掏出本子、炭筆,開始速記。

    “軍需蒸餾白酒,純度越高越好。各縣酒廠以及民間釀酒師傅、商人均可報名參與此項競標。優勝者獎勵1000兩白銀,並可獲得長期供應軍中酒精的資質。”

    ……

    身爲君王,無需懂具體技術,只需懂管理就行了。

    在18世紀,

    蒸餾白酒不是什麼高精尖技術,掌握的人不在少數。只不過是各家產品純度高低不同罷了。

    以利潤爲誘惑,讓這幫商人內部卷起來。

    養蠱,最終卷出最厲害的那家蒸餾技術掌握者。

    大蒜素就複雜多了。

    回帳後,李鬱按照模糊的記憶寫了一些步驟,令人在西山島慢慢試驗。

    切碎、蒸餾、浸泡、加熱、濃縮,大抵繞不開這些環節。

    做出來的成品用病患做盲測,看效果。

    在摸索中磕磕碰碰前進。抗菌效果可能一般,保質期可能短,但總比沒有好。

    而且,

    從私心考慮,也是要上馬大蒜素項目的。

    自己貴爲君王,可以遠離槍炮箭矢的傷害,但是未必躲得掉各種傳染病的攻擊。

    所以在任何時代,上層都很有動力推動高端醫學科技。

    ……

    傍晚,

    太陽下山,颳起了涼風。

    李鬱沐浴完畢,披一件棉袍出帳,擡頭望着漆黑深邃的夜空,猛然產生了一個猜測:

    也許,雲南廣西的援兵也是被暴雨洪水所阻?

    一瞬間,

    他覺得後背有些發冷。

    正好在此時,天際線一道蛇形閃電瞬間點亮夜空。

    “來人。”

    “陛下有何吩咐。”

    “譚沐光回來了嗎?”

    “還沒有。”

    “他回營後,立刻召來見寡人。還有,明日一早派人尋找本地老農打聽南昌城周邊可有被洪水淹過?參考縣誌也行。”

    總之,這一夜李鬱沒睡好。

    正如薛定諤的理論,一旦你懷疑某件壞事要發生,那就真的會發生。

    ……

    清晨,

    滿臉疲憊,渾身泥水的譚沐光回來了。

    李鬱注意到護衛他的騎兵也極爲狼狽,看來這一夜奔波頗爲辛苦。

    “陛下,大事不好~”

    “別急,進帳再說。”

    譚沐光掏出一張紙,上面記錄着各種數據。

    “陛下請看,前一列是水師在10天前測的贛江水文數據,後面是臣現測的數據。”

    兩列數據對比,李鬱瞬間瞳孔都縮小了:

    “差這麼多?”

    “對,水漲的太快了!太快了!更可怕的是河水渾濁,這是山區發洪水的先兆。”

    譚沐光的語速飛快,居然忘了君臣之禮,揪着袖子說道:

    “陛下,快撤吧。贛江如此,撫河肯定也是如此。鄱陽湖平原低矮,一旦大洪水來了,這幾萬大軍~”

    李鬱沒在意他的僭越,

    而是帶上斗笠帽,抓起馬鞭:

    “親衛營,隨寡人去一趟撫河。”

    ……

    快馬狂奔,迎面吹風,太陽似乎也沒那麼毒辣了。

    抵達撫河畔,

    李鬱倒吸了一口涼氣,原先搭建的浮橋居然斷成了兩截,看守浮橋的士兵們手忙腳亂,正在搶修。

    一名眼尖的軍官迎過來,單膝跪地:

    “陛下~”

    “免禮,這是怎麼回事?”

    “漲水太快,浮橋的固定繩索被硬生生拉斷了,水流太急了。”

    李鬱大踏步走向河岸,

    不久前數萬大軍從此過河,爲避免最後幾步泥濘,輜重營曾鋪設石階,拾級而上,可達河岸。

    而現在石階已經淹沒在水下。

    原先用來固定浮橋的粗木樁,此刻在水波中盪漾。

    ……

    “千里鏡。”

    一名親衛立馬遞上,李鬱拉開觀察正在河中間搶修的駕船小兵。

    浮橋從中間斷裂,其實就是相鄰的兩條船的固定繩索被沖斷了。

    划槳的士兵奮力揮舞,小船才勉強逆水前進。

    先用繩索固定住,然後繼續奮力向上游划槳,想拉着浮橋復位。

    斷裂處兩端,各有1條船在齊心協力。

    撫河的流速,讓他們數次徒勞無功。

    李鬱站在河邊,默默注視了一盞茶的功夫,

    中途好幾次差點成功,但還是功虧一簣。

    肉眼可見的,划槳的士兵都揮舞不動胳膊了。

    ……

    岸上的軍官氣的直跺腳:

    “換人。”

    如此反覆換了2組人,才勉強將浮橋復位。

    然後,搶修的士兵扛着木板踩着浮橋到達斷裂處,繼續鋪設。

    “陛下,危險,還是不要上橋。”

    李鬱接受了這個理性的建議,找了一根樹枝狠狠甩進水裏。

    看着樹枝快如奔馬,飄向下游~

    他痛苦的閉上了眼睛,親衛們也不敢出聲,默默的在四周警戒着。

    半晌,

    衆人聽到了震驚的命令。

    “傳令,放棄浮橋,收攏船隻。”

    “陛下,這可是大軍的退路~”

    “你們看看這流速,浮橋一旦斷裂成幾段,這些船就會一路飄進鄱陽湖。保船!”

    李鬱翻身上馬:

    “回營。”

    ……

    而南邊的三江口鎮,情況更嚴峻。

    駐守在此的3萬清軍,一覺醒來錯愕的發現鎮子裏進水了!

    外面有人喊:發水了,發水了!

    南贛總兵馬忠義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踩着地面薄薄的一層水,腦袋宕機了。

    他走到鎮子的高處,眼前的景象瞬間驚呆。

    南面和西面皆是白茫茫一片。

    洶涌的河水掙脫了河道的束縛,開始肆無忌憚的流淌。

    鎮子外的2處環繞壕溝,已經成了小小的護城河。

    士兵們亂糟糟的,或看稀奇,或茫然的到處走動,

    “主子,大事不好。”家奴劉路急匆匆的尋了過來,湊近低聲說道,“那幫廣西蠻兵,說是發洪水,擅自划着運糧小船撤退了。”

    “膽大包天!”

    馬忠義其實對南方自然環境也缺乏瞭解,他是北方出生北方長大的。

    不過,規避危險的本能讓他一激靈。

    “劉路,這好好的鄱陽湖平原會發洪水嗎?”

    “主子,奴才去找個本地人問一下。”

    沒一會,

    劉路就氣急敗壞的回來了:

    “主子,鎮子裏的老頭說他這輩子經歷了5次洪水。最嚴重一次的漫過屋頂,最輕微的只到膝蓋。”

    “漕他娘的,還愣着幹什麼,快撤。”

    馬忠義此時無比慶幸,他一直派鎮標精銳守着船隻。

    ……

    雪崩,就是這麼形成的。

    廣西土司兵的擅自撤退,引起看周邊所有人的恐慌。

    馬忠義剛上船,就看見黑壓壓的貴州兵涌到河邊搶船!

    生死攸關的逃亡關頭,雙方又都有兵器在手,好好說話是不可能的。

    兩邊都是刀劍出鞘,點燃火繩,開始漫罵威脅。

    “伱們的船必須分我們一半。”

    “沒有馬總兵的命令,誰敢碰船,統統殺無赦!”

    “媽的,弟兄們,動手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