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憋屈的海蘭察,被一羣文官給玩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4686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清江浦,

    此地最豪華的一間酒樓。

    督糧道於運和、淮安知府常火炎正在把酒言歡。這是一次規格很高的宴請,那些菜式尋常人莫要說吃,聽都沒聽過。

    “於公子,請。”

    “常兄,請。”

    倆人的關係急劇升溫,是從於運和當堂說出那番“經典廢話”之後。

    淮揚官場都很好奇這位於道臺經歷了什麼,以至於變化如此之大,進步如此之快。

    也許,這就是家學吧?

    老軍機的家學,居然恐怖如斯。

    總之,於運和如今混的風生水起。

    辦事順利,暢通無阻,目前正在爭取在不拼爹的前提下,搞個“卓異”的吏部考評。

    “於公子放心,吏部文選司的主事和在下是同鄉。屆時送些土特產,再加上令尊的面子,他定然會給面子。”

    “常兄,深藏不露。”

    “在大清混,誰還沒幾個朋友嘛。以後這江北亂不亂,咱們弟兄倆能佔一大半。”

    倆人相視而笑,十分爽朗。

    ……

    酒過三巡,打發掉了伺候的下人。

    常知府突然嘆了一口氣:

    “咱們最近頻頻大出血,年關將至,用銀子的地方數不勝數,這損失咱們得想辦法補回來啊。”

    “怎麼補?”

    “你說僞吳王敢派死士當街刺殺封疆大吏,那他有沒有可能派兵來清江浦燒幾座糧倉?”

    於運和心裏一抖,詫異的望着這個滿臉橫肉的傢伙。

    說真的,此人在形象上更接近一個殺豬佬。難怪在知府任上盤桓十年,都未曾進步。就是被這形象給拖累了!

    知府再往上走,就必須經過陛見,而他這副尊榮曾經給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

    坊間傳聞:“帝甚詫之,不悅,搖頭”。

    從此,他遂絕了進步的希望,一心琢磨黃白之物。

    ……

    望着常知府殷切的眼神,

    於運和認真答道:“或許有。”

    常火炎哈哈大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又指着桌子上的一盤折耳根問道:

    “於兄弟吃不慣吧?”

    “味道略怪。”

    150兩一桌的菜,裏面混進了一道涼拌折耳根,特別反差。實際乃是酒樓掌櫃知道府尊有這點小小愛好,故而每次照例上一盤。

    ……

    常火炎猜到他心存疑惑,夾起一筷子,笑道:

    “不怕老弟笑話。你之砒霜,我之甘霖。”

    “何也?”

    “餘幼時即火大,家貧,無以娶妻爲慰,遂不慰。破衣赤腳,冷粥鹹菜,苦苦求學,同窗之美食華服美婢,只敢稍視。視之,則邪魔入心,如螞蟻爬心,渾身炙熱,坐臥不寧!何解?竹杖輕芒,入山野採耳根,入口初酸腥,後甘甜。此物大妙,敗火降毒,餘方稍減邪念,專心讀書!”

    於運和煥然大悟。

    他是世家公子,從小雖學業辛苦,可婢女、書童、書房四房這類的物件可隨意取用。

    對於四川學子常火炎的難言窘迫,他不太能理解。

    出於禮貌,也來了一小筷子。

    藉着酒勁勉強吃下了肚。

    ……

    通過常知府之口,他瞭解了許多江北的官場逸聞,還有一些從未聽過的地方陋規。

    於運和心中暗呼開眼,同時對於父親的苦心有了更深的瞭解。原來書裏學的那些鳥知識,都是騙人的。

    前些日子,

    父親令老管家手持親筆書信而來,代父訓子。

    言辭之犀利露骨、離經叛道、尖酸刻薄,令自己渾身大汗,20年的思想防線分崩離析。

    苦思冥想數日,發現在邏輯上竟無法推翻老父親的理論。

    於是決定嘗試一下。

    畢竟親爹是不可能坑兒子的。

    一嘗試,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妙啊,妙不可言。

    同僚一團和氣,再無掣肘,再無太極拳。

    下屬們更是恭敬有加,絕無陽奉陰違。早請示,晚彙報,初一十五還要主動登門檢討。

    從通判到書辦,時間都好像提前約好了。前一人剛離開,後一人就到了。總之絕不會發生撞車照面的情況。

    底下人懂事的讓人心疼!

    於運和頭一次體會到了,遊刃有餘做個道臺的感覺。

    自信!

    必須自信!

    ……

    一場應酬接近尾聲,倆人微醺。

    常知府試探道:

    “於老弟,爲兄安排了一場頗具本地特色的消食運動,同去否?”

    於運和自然知道消食運動的正確打開方式。

    笑道:

    “同去同去。但在下有一特殊癖好,姑娘之相貌可稍平庸,但必須會和詩,若再懂點音律更佳。”

    “老常早就打聽清楚嘍。今日到場的全是女校書,隨你考校。”

    倆人出了酒樓,各自坐上一頂綠呢大轎,晃晃悠悠去了城中一處雅緻小院。

    推開門,珠光寶氣,香風拂面,一股生命的悸動令人眩暈。

    只恨不能啖盡天下梅花鹿。

    常火炎終於有了些兩榜進士的斯文模樣,摘下紅纓帽,高聲吟道:

    “君生太晚,吾生太早。

    今日相遇,恰恰好!“

    一姑娘笑語盈盈,接過紅纓帽,隨口說道:

    “夏已逝,秋剛至。

    郎君不惑,妾身二八,不老不小,正正好!”

    於運和激動的兩眼放光,對對對,就是這種輕薄中透着儒雅的感覺。

    老常懂弟!

    一番肆意揮灑,不必細述!

    ……

    江北大營5000兵丁,在海蘭察的帶領下冒着烈日趕到揚州城。

    只見城門緊鎖,城內黑煙滾滾。

    “快開城門。”

    城牆上的兵丁不敢擅自作主,連忙去請示胡佐佑。

    他沉思片刻,決定暫不開門。

    因爲揚平倉還有另外幾處着火點還未燒乾淨。萬一,被人翻出點什麼就麻煩了。做事首尾一定要乾淨。

    老胡雖擅長嘴炮,貌似憨傻,實則精明,每一炮都是有的放矢。

    他嚴肅的告訴兵丁:

    “轉告海都統,揚州城內緊外鬆,正在抓捕城中餘匪,若倉促開門可能金甌有缺。勞煩他率軍在城外歇息2個時辰。”

    “萬一海都統發怒怎麼辦?”

    “重複以上話。”

    ……

    於是,海蘭察率數千援兵在城外。

    曬,曬足了2個時辰。

    這些疲憊的丘八們把全揚州城的祖先都給問候了,尤其是胡知府。

    不過胡知府並不在意。如果隔空辱罵能夠讓一個人暴亡的話,這世上就沒有壞人了。

    直到城內亂糟糟鬧騰的差不多了。

    他才深吸一口氣:

    “開城門,讓大軍進城。”

    烏泱泱的數千援兵,罵罵咧咧的進了城。

    幾十裏的奔波加上暴曬的憤怒,讓他們部分失控。沿着繁華街道吃起了免費自助餐,邊吃邊拿,藉機發泄心中不滿。

    這種時候,

    就連海蘭察都不敢阻止。因爲士氣已經到了臨界點,一味地強壓可能引起兵變。

    平時操練,軍棍鞭子隨便上,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那是事出有因,新兵們不至於造反。

    這會所有人心裏都憋着一團火,你壓一個試試?

    把你丫打成母牛!

    ……

    海蘭察一路縱馬狂奔,趕到揚州府衙。

    只見正在抹眼淚的胡知府,哭着對自己冒出一句:

    “揚州百姓何罪?受此大難。”

    一句話,就把他的怒氣平了一半。滿頭大汗的海蘭察愣是沒想出來該從哪兒開始罵人。

    又聽到這老貨擦乾眼淚,說出了一句特別無恥的話:

    “罷了,爲了大清再苦一苦揚州人吧。”

    “海都統,本官會對此事保密的。絕不向朝廷彈劾江北大營兵丁在城內犯下的罪狀,你知道的,本官是都察院外放下來的,院裏人頭熟。”

    “~”

    海蘭察只覺心中憋悶,氣短心鬱。

    沙啞嗓音問道:

    “到底怎麼回事?”

    胡知府剛止住的眼淚,瞬間橫流,嗚咽了半天,才吐出四個字:

    “藩臺,死了。”

    ……

    轟,海蘭察瞬間眩暈,幾乎站不穩腳步。

    半天才紅着眼睛吼道:

    “到底怎麼回事?”

    可胡知府哭的太厲害,怎麼也表達不清楚。

    只能由一屬官解釋清楚事情的經過,並且帶着他去見了錢峯的屍體,只見6個觸目驚心的窟窿,血已流乾。

    乘坐的馬車,也作爲證物放置在一起。

    海蘭察望着損毀嚴重的馬車,一股寒氣從腳底板升起。

    “出去。都滾出去。”

    等到屋子裏再無他人,他才冷靜的開始尋摸。

    屍體,衣服,靴子,馬車,一處也不放過~最終在紅纓帽內發現了一張捲起的紙條。

    他只看了一眼就覺頭頂炸了個大雷,連忙藏好。

    離開時一聲不吭。

    當晚就集結兵力,在城外紮營。

    次日就匆匆返回江北大營,令人在揚州和儀徵之間設置了3道臨時防線,名曰檢查來往商人違禁貨物。

    淮揚官面的統一對外說法是:

    一切責任都歸僞吳王,是他刺殺了大清官錢峯,還一把火燒了揚州的5處官倉,以及淮安清江浦碼頭的2處小倉。

    ……

    揚州府城內,一處4進私宅。

    劉千聽完彙報,頗爲滿意。

    “情報署爲王爺立下大功,諸位皆有賞。刺殺小組兩人各賞100兩。楊遇春賞50兩,其餘參與人員各賞10兩。”

    “謝署長。”

    “城內還在大搜捕?”

    “是的,官兵這次像是認真了,挨家挨戶的搜索。”

    劉千突然指着那些直衝雲霄的黑煙:

    “這些和我們有關係嗎?”

    衆人一愣,互相對視幾眼,搖搖頭。

    “娘的,咄咄怪事。”劉千一臉費解,“我總覺得有人在渾水摸魚?”

    一小個子凝重道:

    “署長英明。上次督糧道衙門在洪澤湖被燒的那批糧船也透着古怪。”

    他就是在車廂內開炮的刺客,名叫蔣天木。目前擔任情報署在揚州府的負責人。

    猶豫了一下,還是提醒道:

    “署長,我懷疑是清廷的這些狗官賊喊捉賊,把黑鍋扣在我們腦門了。這些人有前科,有動機,也有膽量。”

    劉千眼裏放光,猛地一拍桌子。

    “還真有可能。”

    ……

    蔣天木見目的達到,退到一側不再言語。

    過了一會,劉千突然問道:

    “楊遇春那小子怎麼樣?”

    當時假扮茶水攤老闆的漢子,立刻恭敬回答:

    “此人身手很好,超過情報署所有的行動好手。但是~”

    “但是什麼?”

    “他那身武夫氣質,隔着三丈就能聞出來。”

    劉千也有同感:

    “把他打發回第2軍團吧。”

    “是。”

    情報署,是李家軍系統內等級最爲森嚴的一處存在。

    都說軍令如山倒,實際上情報署內才是真的違令必死。

    軍隊只有臨戰時,手段才狠辣。而情報署內,走錯屋子都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比如上個月,

    總部有一文書意外走錯了屋子,嘗試打開檔案室的銅鎖,搗鼓不開發現走錯門了。被聞訊趕來的衛兵拿下。

    之後,很快就接到了劉千的批示:

    處決!

    ……

    如今的情報署,已不是往昔的簡陋機構。

    在十幾個州縣擁有行動據點,內藏金銀和兵器。

    共計擁有800多個正式情報人員,2000多編外人員,還有數目不詳的“合作耳目”。

    所謂的耳目,就是拿銀子換情報的人。

    這些人的身份五花八門,有衙門幫閒、有三教九流,有官府中佐吏,共同點是只認銀子。

    而每塊區域的負責人被稱爲組長,家眷統一安置在蘇州城和江寧城監視居住。

    情報署總部設在蘇州。

    爲了保密搬出了府城,搬到了幾十裏外的木瀆鎮徐家墳。

    此地名有些不吉,但地形特殊。

    天平山、白馬澗、天池山、靈巖山等環繞。

    衆所周知蘇州沒有高山,所謂的山不過是海拔一二百米的小山丘。

    ……

    木瀆鎮徐家墳區域平時很寧靜。

    如今蓋起了成片的房子,還有圍牆、瞭望炮樓。門口未曾掛牌,更顯低調。

    劉千是江湖人出身,對於隱匿蹤跡很敏感。

    總部選擇在此地,是經過充分考慮的。

    周邊的山雖不高,但卻連綿不絕,方向四通八達。隨處也上,隨處可下,最終都可以抵達總部。

    有心人若想監控跟蹤,難度頗大。

    而總部一旦遇險必須撤離時,附近不遠就是河道,坐船可匯入太湖或者大運河。

    在一覽無餘的江南大平原,屬於難得的狡兔三窟之地。

    劉千特意申請了7000兩的建築經費。

    之後又派人實地勘察,將附近密林、山道、峯谷繪制地圖。

    在幾處制高點修築木屋,日常配備觀察哨,若有險情,則以響箭示警。總部警衛會立即攜犬支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