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大清朝首富的智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4974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光靠種地是掙不來幾個銀子的,最多糊糊口,這一點古今通用。

    而江南女人們若是擅長刺繡等手藝,那收入立馬再翻幾倍,從宋朝開始就是如此。

    男人只能默默的接過竈臺,去做飯了。

    罵是沒底氣的,打是不敢打的。

    萬一打跑了,隔壁老王立馬噓寒問暖,上躥下跳,煽風點火,賭咒發誓,惡意打造好男人人設,把小飯碗娶回家。

    老王想的開,換一種思路:

    種地也挺累,出去做佃戶做短工也要受氣,還不如在家哄好老婆,把婚姻當成一種職業,白花花的銀子可是真的。

    每天割肉買魚,回來煎洗煮炒,天天見葷腥,美名曰“老婆辛苦了,補補”。

    展現好男人的大方,畢竟她那麼嬌小,能吃幾口呀。最終,不還是自己落下肚了。

    至於說偶爾她埋怨發脾氣,給自己氣受。

    到了晚上可以狠狠報復回去的。

    三倍五倍還是十倍奉還,悉聽君便,量力而行,豐儉由人。

    碾壓,狠狠的碾壓。

    二一添作五,約等於沒受氣!揚眉吐氣!

    老婆低眉順眼,吳儂軟語。

    老王的家庭地位觸底反彈,穩步上升。

    思路一旦打開,幸福的生活大步向前邁。

    ……

    李鬱結束了胡思亂想,囑咐福成:

    “本王想炒一炒生絲,你牽頭成立一個江南絲棉協會,把這些人都拉進去,共同出資,一起囤貨。告訴他們,商人想和士並列,只有本王可以給他們。”

    “是。”

    福成恭敬的退出,去聯絡衆人了。

    做了這個副大臣,他總算是放心了。

    放在北邊,大約相當於個右侍郎了,很不錯了。

    他老爹普福,如今閒居蘇州府,每天去茶館泡半天,例行罵大清。從愛新覺羅到六部九卿,從八旗舊事到官場逸聞,全是猛料。

    茶館掌櫃的開心壞了,每天哈着他。

    免費的碧螺春龍井茶加上靠窗的固定雅座,就爲了留住這位爺。

    放在2年前,這位爺可是大人物,尋常人想見一面比登天都難。

    如今屬於“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走道、喝茶、說話的那架勢,一般人學也學不來。

    這屬於幾輩子上三旗,紫禁城下浸潤出來的氣質,任誰見了,都得相信這是位吃過見過玩過的爺!

    茶客們趨之若鶩,聽曾經的大人物講故事、罵人,揭露黑幕,一個個聽的耳朵不敢耷拉。

    先講宮闈密辛,再講八旗醜惡,然後是大清要完,最後一個環節誇讚吳王英明。

    每天都是這樣,流程很固定。

    消息傳到李鬱耳朵裏,他忍不住感慨:福成他老爹不愧是當過蘇州織造的,八面玲瓏。

    於是寫個條子讓宣傳署接洽一下,讓這位老爺子發揮點餘熱。

    您也別光在蘇州府罵,去松江府,杭州府,江寧府,湖州府,嘉興府,常州府都轉轉,把“罵大清”變成一項固定職業。

    給他開一份固定薪水,雖然錢不多,可代表了重回體治內。

    普福在院子裏,當着宣傳署來人,雙膝跪地流着淚高呼:

    “吳王萬歲、萬萬歲。”

    內務府出來的人,在這方面都挺專業的。

    哪片雲底下會下雨,他們閉着眼睛都能聞出來。

    普福以“前內務府、前蘇州織造、前上三旗”身份在江南各府雲遊,每到一處,當地商賈士紳趨之若鶩。

    聽他講課,分析當前形勢——大清要崩潰,大吳要興旺。

    意猶未盡的官紳商賈們,甚至還給出豐厚的車馬費,邀請他到私宅私聊,談論一些比較敏感的高端話題。

    由於普福被吸納進入宣傳署的消息,極少有人知道。

    加上他的辮子、馬褂、扳指一樣沒改,所以在這些“淪陷區士紳”眼裏,屬於中立狀態,立場更可信。

    普福也是妙人,在小處貶吳王,大處認可吳王。

    通過“淪陷區”和“清統區”的一系列比較,啓發式批判,讓士紳們若有所思。

    ……

    原江蘇布政使,現廣東南海知縣朱珪在接到聖旨後,長嘆一口氣,流下了兩行清淚。

    交代好後事,寫了份謝恩摺子後就自縊身亡了。

    廣州將軍親自覈驗了屍體,確保無誤。

    而現任江蘇布政使錢峯,則是雷厲風行、大刀闊斧。

    力改陳弊,革新鹽務、河道、火耗等一系列積弊,儘量的減少中間商。

    中間環節節約下來的銀子,全部送至江北大營。

    位於儀徵的江北大營,帳篷,營寨、拒馬等建設開支一口氣投入了5萬兩。而4萬兵丁,每個月的糧餉湯藥固定支出就是20萬兩。

    淮安府造船,一口氣就徵召了3000工匠,10000伕役。

    所需木材更是只能從陸上購買運輸過來,又是一筆龐大的開支。長江被封鎖了,過不來。改陸運,運費十倍起步,上不封頂。

    所投入已經超過了12萬兩。

    乾隆還是有眼光的,若是換了其他人來當這個布政使,根本搞不定。

    錢峯狠辣又精明,把淮揚兩府的官吏整治的欲哭無淚,生活待遇急劇下降。

    原本的幾十項陋規,被他砍的所剩無已。

    人人都想外放江蘇,是因爲實惠,而實惠來源主要就是兩項:漕運和鹽務。

    如今漕運廢了一大半,兩淮鹽務成了清水衙門。

    都拜錢峯所賜!

    ……

    揚州四大總商集體抑鬱了。

    最胖的米總商,人瘦了30斤,還遣散了家裏的廚娘團隊,痛失唯一的庖廚愛好。

    首總江春將兩處莊園一處宅子出手換成了現銀,以解燃眉之急。

    鹽商們哀嘆,貪棺要錢,廉吏要命!

    歷數歷任兩淮鹽運使,

    前前任國舅高桓:貪,但規矩明明白白。只拿銀子,其他一概不管。

    前任尤拔世:貪,狠,不守規矩。

    現任錢峯:一點不貪,也不許其他人貪。

    “江首總,咱們這日子以後還怎麼過?”

    瘦成了麻桿的黃總商,說話都有氣無力。

    江春看了他一眼,嘆了一口氣:

    “別着急上火,天塌了日子也一樣過。”

    “你說的輕巧,我黃家的行鹽區域在湖廣。教匪作亂,我的鹽根本賣不出去。”

    米總商一愣:

    “邸報上講,撫遠大將軍已經解圍了武昌,又搗毀了教匪老巢。湖廣馬上就有希望了。”

    江春搖搖頭,指向南邊:

    “長江已經不是朝廷的天下,從崇明到江寧,賊酋水師耀武揚威,官兵片板不敢入江。我們的鹽船出了儀徵,就是人家的菜。”

    米總商突然噗嗤笑了:

    “不對,是給人家的菜裏面加點鹽。”

    ……

    沉默了一會,瘦麻桿黃總商壓低聲音說道:

    “南邊來人了,說打歸打,不影響生意。”

    米總商汗毛豎起:

    “什麼意思?”

    “鹽船可以出儀徵,沿江而上,條件是分他一半。”

    “噓。”

    四人湊在一起,開始分享這個消息。

    李鬱的分一半,不是分錢,而是分鹽。

    比如說10艘鹽船,那就留下5艘。其餘的暢通無阻,去湖北也行去江西也行。

    兩淮鹽又滯銷了,快來救救鹽商吧。

    300兩一桌的花酒,一月只能喝5次了。被褥原本是一天一扔,日拋,如今變成3天一扔了。

    黃總商原本每年要娶12房小妾的。

    每月娶進來一房新人,同時遣散去年的一房舊人,遣散費2000兩,好聚好散,吐故納新!

    雖然我不愛你,但是我很大方。

    如今卻不同了,一方面流動銀子枯竭,另外一方面錢峯虎視眈眈,不停的敲打。

    導致自己今年竟然只娶了2房。

    更離譜的是,由於缺乏新鮮血液,自己居然記住了這兩小妾的名字、籍貫、特徵。

    這種屈辱感,讓他痛不欲生!

    感覺自己成了被迫拉磨的牛馬。

    ……

    “我踏馬都不想活了,這日子過的一點意思都沒有了。咱揚州鹽商什麼時候過過這種窮日子?”

    “老黃,好死不如賴活着。”

    黃總商擦乾眼淚,看着三人:

    “揚州鹽商,休慼與共。一起拿個主意吧?”

    江春點點頭:

    “你們容我2天。”

    “2天后我來做決定,風險利潤一起擔着。”

    4雙手,緊緊握在一起。論團結程度,鹽商天下第一。

    無他,太肥。

    潑天的富貴,就這麼幾個人接着,全世界的人都當自己是“金豬”。

    1776年,

    大清的年入在5000萬兩左右,佔全世界各國年入總和的33%。

    而一年的鹽稅大約在800萬兩,其中兩淮鹽是350萬兩左右。

    也就是說,揚州鹽商經手的是全世界3%的可支配收入。

    之所以說是“經手”,是大有深意的。

    這就是筆糊塗賬,上到軍機下到小吏,至少有幾萬人一起幫着花銷。鹽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別人替自己花了多少。

    年底和各大酒樓青樓結賬,會發現有數不清的人用自己的名字掛賬。

    捏着鼻子,打個7折全結清!

    做人還是糊塗點好,反正江春知道自己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哪怕路上遇到個乞丐主動請安,他高低都要賞一串銅錢。

    揚州府人人皆知,江老爺是散財童子。

    ……

    “老爺,少爺的信來了。”

    “哦?”

    江春拆開,略略一看,就炸了毛。

    幾月沒個音信,一來信就是要錢的。

    “爹,濟南府消費太高,孩兒的社交圈子又太廣,10萬兩已花完。預計到年底至少還需10萬兩,多多益善,請速寄。兒,江雨。”

    “小王八蛋,當銀子是大海里撈出來的嗎?”

    旁邊的管家一聲不吭,心想鹽商的銀子可不是從海里撈出來的嘛。

    主子之間的矛盾,下人不要多嘴。

    果然,

    過了一會江春氣消了,手書一封,叮囑兒子江雨:

    “花錢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都扔到水裏。江湖豪傑、衙役胥吏、左鄰右舍、落魄書生、哪怕是丐幫,只要是萍水相逢,並無惡意的都可結交一二。但單次給銀不可太多,不宜超過50兩!”

    “萬萬不要合夥做生意,被人攛掇投資,切切。世事險惡,人心複雜,你看不透。”

    “生在咱江家,你不需要會掙錢,只需要會花錢。”

    ……

    封上火漆後,吩咐管家:

    “送9萬兩銀票去。”

    “是,老爺。”

    “叮囑你兒子,照顧好江雨的生活。出門至少8個保鏢,遇事先保人,捅了簍子不要怕,我會出手。”

    管家猶豫了一下,還是小心問道:

    “少爺不喜排場,嫌保鏢簇擁影響他逛街雅興。”

    “那就便衣,前4後4,暗中保護。這點事也要來問我?”

    管家陪着笑臉,退出書房。

    心想,這得是修了幾十輩子的福,才能降到江府做少爺。

    到了院子裏,一羣下人垂手肅立,準備例會。

    管家背着手,清清嗓子:

    “如今外面形勢困難,諸位要體會老爺的深刻用意、良苦用心。出門的時候,外面套件帶補丁的衣服。要看起來寒酸點。”

    江春的貼身丫鬟笑道:

    “管家,沒有補丁破衣服怎麼辦?”

    “沒事沒事,拿剪刀現剪嘛。待會吃飯的時候,你們幾個馬倌端着碗,剪個破衣服去門口蹲着,讓路人看到。”

    “是。”

    一羣下人居然很興奮,剪了乞丐裝穿在外面,蹲在府門外。

    ……

    消息傳到錢峯耳朵裏,他冷冷一笑,不置評論。

    他在寫一份密摺,建議朝廷修改運銷鹽的制度,取締鹽商,取締鹽引。

    選官,派人,直接掌握鹽務。

    取消所謂的固定鹽區還有各地鹽價差異,實行統一價。

    按照他的推算,此舉可爲朝廷增收至少1000萬兩白銀。如果經辦的人效率高,甚至可以是2000萬兩。

    “藩臺,江北大營又來要糧了。”

    “多少?”

    “2萬石。”

    “告訴廣陵倉、清江倉,撥給他們。”

    屬官猶豫不決,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默默退出了衙署,去找揚州知府商議了。

    江北大營就像一個吞金獸,不斷的從揚州淮安兩府吸取錢糧,負擔沉重,而且看不到頭。

    胡佐佑——現任揚州知府,曾經的都察院御史,因爲爭寵靈活,不按常理出牌,被和珅踢到了地方。

    他一聽又要2萬石糧,瞬間牙疼。

    上任這段時間,他已經融入了這個小集體。

    因爲擅長打成一團,又不端着,該拿就拿,且沒有酷吏的作風。,本地官紳都認爲擁有這樣一位父母,乃是本府(士紳)的福氣。

    “府尊,這何時是個頭啊?”

    “要麼他們平定江南,解散回家。要麼被對面全殲,也算是個頭。”

    胡佐佑猶豫了好一會,還是手書一封:下令廣陵倉先放1萬石糧食。

    ……

    江寧城,

    李鬱從史密斯手底下的二五仔韋森,聽說了一個比較“重口味”的制硝方子。

    “殿下,應當收集治下所有百姓的尿。尤其是做快樂生意的那些女子,她們的尿是最好的原料。”

    “伱是怎麼知道的?”

    “撒克遜帝國,法蘭克帝國都是如此。這在歐洲不是祕密。”

    “爲何必須是那些女子?”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對海神發誓。若我撒謊了,出海就翻船。”

    見韋森如此鄭重,李鬱信了。

    一個水手不敢對海神撒謊。

    這就好比一個福建中南部的人,不敢對媽祖撒謊一樣。

    一旦撒謊後,心理壓力太大,人扛不住的!

    早晚會靈驗。

    當然了。

    人類是一直在進化的,幾百年後,這種非硬件的認知缺陷可能就被進化掉了,又敢對着一切神仙撒謊了。

    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人是早晚要踐踏神仙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