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李鬱:通知天成元票號,一次性漲價到位!大軍要砸盤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084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崇明島,

    隨着新兵訓練逐漸走上正軌,軍官們開始考慮實戰練兵,將新兵們拉到崇明縣城下,見見血!

    從訓練營到縣城,途中可以完成多個訓練科目。

    武裝行軍,紮營,埋鍋做飯,列隊射擊~

    每次出動的兵力規模都不大,三五百人而已。

    縣城內的綠營兵甚至敢出城迎戰,經常和新兵們廝殺一番,互有傷亡。

    駐紮在新河鎮的李氏正規軍並不干涉,哪怕是己方新兵吃虧了被綠營兵打散,也絕不插手。

    重傷賞銀30兩,輕傷賞銀10兩。軍中有大夫,稍加治療後,還可以吃半個月的病號飯。

    戰死的收斂,好生下葬。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李鬱的先見之明了。

    所招募的皖北新兵當中有七成是無家無口的。若是戰死,自然也就省掉了一筆撫恤金。

    當然了,人心還是需要收買的。

    陣亡名單當中凡是有家眷的,都令人送回去一份撫恤金。

    挑選一二熟人,暫時離隊,親眼看到鄭河安將撫恤金送到家眷手裏。

    一條命,50兩!

    和清廷綠營兵一個價碼。

    事實證明,在大清朝惡劣的生存環境之下,這個價碼是很有吸引力的。

    潁州府民間,對於鄭河安的評價很好。

    認爲他是真俠義、重感情。

    而全程見證了撫恤金送到陣亡同鄉的家眷手中的士兵,歸隊後也自然將消息傳播開。

    這支軍隊,第一次產生了凝聚力。

    對於只聞其名,從未見過其貌的李大帥,也隔空產生了些許的愛戴。

    ……

    爲了防止老虎出籠,難以抓捕。

    劉武特意令人製造了多艘輕型平底戰船,在崇明縣城周邊的一些河流巡航,只求封鎖,絕不進攻。

    隨着時間的推移,崇明城中開始缺糧。

    先是將城中上萬百姓趕出城減輕負擔。之後,就開始派遣小股兵力出城搜糧,雙方交火頻繁,一日三仗。

    火槍的優勢更大。

    皖北漢子們在渡過了初期的不適應後,爆發出的兇悍令軍官們大爲震驚。

    主公說淮西兵能打,誠不我欺。

    不能指望江南人當兵,稍有家產的壓根不想拼命!

    隨着時間的推移,崇明縣城的2000綠營兵被零敲碎打,已經不足一半。

    知縣哀嘆道:

    “賊兵居然幫本官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原本城中存糧只夠吃2個月,現在夠吃4個月了。”

    經過慎重的考慮後,衆人決定投降。

    包括一員遊擊在內的綠營將官,都失去了繼續抵抗的心氣。長江上巡航的賊水師戰船,比鼎盛時期的蘇鬆鎮水師強大十倍。

    最終,知縣領頭打着白旗,率領1000綠營兵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害的一幫軍官鬱悶了好久。

    痛失練兵的磨刀石!

    ……

    新兵營的午飯,是一天三頓當中最豐盛的一頓,有白米飯、炒蔬菜、豬肉燉蘿蔔、鮮魚湯~

    豬肉不多,每人只能分一到兩塊。再多,後勤就吃不消了。

    不過菜裏擱油鹽倒是挺大方的。

    這是一個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時代,一飯一衣皆來之不易,成本太高!

    作爲見識過繁榮工業社會的穿越人士,李鬱自然很不滿。

    不過當下也沒有辦法,麾下絕大部分的財力和精力都投放在了軍事方面,顧不上提高生產力。

    一股濃濃的、熟悉的“先軍戰略”味道!

    因爲打不贏戰爭,發展生產力就是給敵人做嫁衣。

    必須先逐一擊潰周邊有威脅的所有城池關隘,殺傷清軍精銳之後,才能騰出更多的精力來經營江南,提高生產力。

    文明,未必是野蠻的對手!

    因爲野蠻無下限,文明卻有下限。野蠻可以孤注一擲,文明卻不可能。

    所以,要想守護文明,就必須保留部分野蠻。用文明提供的先進兵器,以野蠻之方式,碾壓純野蠻人。

    李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他不會講出來。

    “主公~”

    宣傳署署長賈笑真,捧着一個畫軸進來了。

    “你這是?”

    “屬下抽空畫了一張小畫,請主公斧正。”

    “哦?”

    賈笑真展開,掛在牆壁上。

    李鬱啞然失笑,這畫上好像是自己的戎裝照。

    ……

    “主公,第二軍團需要一個明確的統帥!要讓他們知道,是穿誰的衣,吃誰的飯,替誰扛的槍!”

    李鬱沉默,猶豫不語。

    賈笑真默默說道:

    “若是現在不灌輸,等到他們成長爲李家軍中堅力量後,主公再想培養忠誠,恐怕就很難了。主公~”

    “準了,你去辦吧。”

    “是,宣傳署還需要招募一些人手,望主公批准。”

    “你打申請,我來批准。”

    “遵命。”

    麾下凡是增加固定吃餉的人員,哪怕僅僅是一人,也必須是經過李鬱同意。

    沒有自己簽字存檔,會計處直接拒絕發餉。

    大着肚子的正妻胡靈兒掌管着會計處。每一筆支出,她都會覈算。當然了,部分工作是她老爹協助完成了。

    這一點,李鬱知道但不打算點破。

    造反和創業差不多,初期要多多依賴家族和宗族的力量。他們是真正的終生制綁定股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側室楊雲嬌依舊管着內政部。

    內政部和其他部門不同的是,幾乎不佔用額外編制。因爲除了極少數骨幹人員外,其餘人本來就是李家軍正式成員。

    他們對外的身份是火槍兵,是水手,是工匠,是文書,是隨軍家眷~

    每個月,向上線遞交一份簡報。

    彙總篩選後,碎片信息就能拼湊出一些有價值的情報。比如說,有人在重金結交胥江園區的匠人,希望搭上西山槍炮廠工匠的線。

    ……

    李鬱私下囑咐楊雲嬌:

    “先不要抓人,不如監視着。”

    “一來藉機整肅內部。二來打草驚蛇,肯定還有未曾暴露的受驚轉入潛伏,到時候反而難抓。”

    “挖牆腳倒不是最可怕的,畢竟軍工行業是環環相扣,掌握其中單個工藝並不能解決問題。我更怕的是,狗急跳牆哪天給我放一把大火。”

    楊雲嬌深以爲然,於是又補充了一條規定。

    除了幾位工廠的負責人外,關鍵工藝絕不允許流動任職。

    鑄炮胚的那就永遠鑄造炮胚,哪怕鑽槍管拉膛線的那邊再缺人手,也不許流動。

    收學徒,不許從新附青壯中挑選,只許從乾隆四十年就已經加入的青壯當中挑選。如此能夠屏蔽掉所有被摻入的“沙子”。

    白蓮、清廷都在想方設法的滲透江南,刺探軍火技術。

    幸虧李鬱有先見之明,將麾下軍工工業全部放在了四面環水的西山島,隔絕物理接觸。

    而爲了進一步提高警備,又對島上的無關人口進行了疏散。除護衛,軍工產業鏈工人,家眷,後勤人員之外,其餘人全部疏散上岸。

    將他們安置在胥江園區,填補進正在逐步完善的輕工業鏈。

    李鬱的野心很大,釀酒要掌握,染色要掌握,織布要掌握,哪怕是補鍋、維修纜繩都要掌握。對於有在各自領域有一技之長的老師傅,納入固定人員,按月發工錢,而且不能低。

    說一萬遍尊重人才,不如給人才每月多發2兩銀子。

    畢竟空話只能騙一時,騙不了太久。

    ……

    指揮部負責收發往來軍報的年輕文書,敲門進來。

    遞上了幾份剛送達的軍報。

    放在最上面的那一份是崇明島新兵營的報告,部分新兵可以畢業了。

    李鬱口述,文書筆錄:

    “重新整編這7500號皖北兵,首批整編2個營1000人調去江寧,打散後編入第一軍團各營。”

    第二份是江寧城下,林淮生的軍報。

    他已經牢牢佔據了紫金山制高點,並且將2門36磅長炮運到了山頂,滿城已無一座完整建築。

    他再次請示主公,計劃照舊嗎?

    “第一軍團務必堅持緩取戰略,取早了,無益。取晚些,大有好處。圍而不破,有限打擊,明確傳達給李侍堯可以談判的意思,若價碼合適,可放他一條生路(麻痹欺詐)。務必提醒林淮生,談判過程要保密,也不能代表我李家軍全體和李侍堯談判。”

    文書愣了,停筆擡頭。

    覺得有些費解,怕記錄錯誤。

    “讓胡雪餘胡大人,以欺上瞞下,私下斂財的名義悄悄進行。定性爲獨走行爲!我要一個相對完整的江寧城,以及城中的財富。爲此,我可以放緩破城進度。”

    “以上,用印後速速發出吧。”

    “遵命。”

    文書謹慎的收起紙張,出門離去。

    他的單人辦公屋子就在隔壁,是整個指揮部唯一有物理門檻的存在。

    爲了保密,哪怕是打掃也必須他親自動手,任何人不得隨意入內,否則以細作論處。

    就連收發情報的驛馬騎士也必須在門檻外止步。隔着門檻,進行文件交接。

    ……

    突然有親衛來報:

    “主公,天成元票號劉掌櫃求見。”

    “請進來。”

    劉金鑫,山西太原人氏,7歲進入票號業做學徒,憑藉着精明的頭腦和驚人的魄力,最終做到了大掌櫃。

    東家對他信任有加,將一個本家侄女嫁給了他。

    因爲這層關係,他被視爲自己人,而不僅僅是職業經理人。

    據說,他能當天成元票號的半個家!南方的30多家分號都歸他管着。

    進門後,他深深的拱手道:“拜見李大帥。”

    李鬱則是很隨意的一指:“劉先生請坐,上茶。”

    稱呼他爲先生,自然是客氣的。

    社交場合,先生定然比掌櫃高雅,這無關錢財多少。

    劉金鑫摘下瓜皮帽,未曾開口三分笑:

    “大帥的兵,快要打下江寧城了。短短幾十天,就掌控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天下震驚!”

    李鬱似笑非笑:

    “江南半壁?明明是蘇、鬆、常、鎮、嘉、湖,區區6府而已。”

    “鄙號在江寧的分號來信,說大帥的軍隊距離攻破江寧,只差那臨門一腳而已。所以,應該是7個府。”

    ……

    李鬱哈哈大笑。

    天成元票號和自己來往,不是他們看好自己,想投資自己。

    而是被迫無奈,虛與委蛇。

    天成元旗下的松江分號、蘇州分號、湖州分號、加上在自己兵鋒之下的江寧分號,天成元至少有五百萬兩的現銀,在自己的軍靴之下。

    他若是敢表現出誓死忠於清廷的態度,撤走人員帶走賬冊,公開反對自己。

    那自己會毫不客氣的派兵抄了各個分號的銀庫。

    隨你藏得多麼精巧,直接把分號的房子拆了,地面掘地三尺。這些銀子,就成了軍費!

    劉金鑫心裏苦啊,只能周旋,既不敢決裂,又不敢公開支持自己。

    畢竟清廷的刀,還是挺鋒利的。

    李鬱喝了一口茶,慢悠悠說道:

    “天成元在江南的生意我不會動。對了,我抄了日升昌的三家分號。他們的那些生意,你如果想接手也行。”

    劉金鑫強顏歡笑,

    心想,日升昌那是恰好把現銀都挪到南邊,去抄底茶葉生絲了。他們在江南的分號攏共就二三十萬兩現銀壓庫。

    他損失的起,才敢那麼硬氣的公然在兩廣宣稱,擁護朝廷和李鬱勢不兩立。

    若是朝廷大軍進剿,日升昌可以捐銀20萬兩(背後目的是想承包大軍的輜重後勤,在康雍乾三代,晉商隨軍均有先例)。

    而自己則是剛剛說服東家,從總號調來了數百萬兩現銀準備炒江浙的生絲~

    ……

    李鬱突然嘆了一口氣:

    “我軍高歌猛進,唯獨太缺銀子。要是有5000萬兩銀子,我能一口氣打到紫禁城,你信不信?”

    “信,信。”

    看着劉金鑫言不由衷的樣子,李鬱突然嚴肅了起來:

    “劉先生,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也知道我知道伱在想什麼。我建議你聰明一點,不要惹惱了我。我不想學李闖王,但是不代表我不能學李闖王。”

    撲通,劉金鑫雙膝跪地,腦袋耷拉。

    “大帥您確實仁義,有王者之氣。可,可是我確實難吶,我得罪您,您抄了江南存銀,天成元流動枯竭,撐不到年底就會被同行擠兌破產。我若是支持您,朝廷一聲令下,天成元一樣被連根拔起。求大帥給我指一條生路吧。”

    半晌,李鬱才慢悠悠開口了:

    “去年,我想炒生絲,你們沒人支持我,覺得我是蛇吞象。現在呢?”

    “您的眼光太好了,日升昌票號就是剽竊了您的創意,這段時間在廣東四川大肆收購生絲。”

    “劉先生看好生絲的前景嗎?”

    “非常看好。廣州十三行出貨量大的驚人,那些洋商的胃口也大的驚人,有多少絲綢就吃進去多少。生絲作爲絲綢的原料,價格節節攀升。”

    李鬱好似閒聊,又扯起了另外一個話題:

    “我讓江寧分號推出城內存銀江北取銀的戰時避險業務,你做了嗎?”

    “做了做了。”

    劉金鑫記憶力驚人,一口氣就默誦出了此項業務的財報。

    “唔,江寧城官紳如同過江之鯽。財富總量想必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應該會超過你天成元的資金規模吧?”

    劉金鑫苦笑,點點頭。

    開玩笑,東南第一大城的財富,區區一個票號怎麼比?

    ……

    “劉先生,我是個通情達理的人。這樣吧,我替你保密,不會讓清廷知道你和我的私下來往。不過,我調動了幾萬大軍配合貴號推出這個戰時避險業務,靡費銀錢是個天文數字,那3成的手續費?”

    “大帥休要推辭,3成全部歸您所有,一錢銀子都不敢漂沒。”

    李鬱瞅了一眼這個誠懇的傢伙,

    心想我爲什麼要推辭?你爲什麼要提漂沒?

    愛吃陳醋的晉商就是不老實,和愛吃甜的江浙商人一樣不老實!搞的好像我佔了多大便宜一樣!

    “通知江寧分號,擡高門檻。3萬兩以下的小戶就別存了,寒酸!還有,手續費擡高到3成半。”

    “需要給什麼說法嗎?”

    “我的大炮都架上紫金山了,炮聲越大,手續費越貴!”李鬱想了想,又說道,“算了,乾脆一次漲價到位吧,4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