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極致的快樂,果然要建立在仇人的痛苦之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504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雨天可以抵消官兵的火器優勢,從而把雙方的裝備代差拉平!

    同時發揚己方的數量優勢。

    離開了火炮,官兵的骨頭再硬,能打幾根釘?

    我白蓮聖兵可以從早打到晚,連綿不絕。

    直到把你們都消耗光。

    不戰死,你也得累死。

    冷兵器搏殺,半個時辰人就累慘了。

    一兩個時辰,直接虛脫刀都舉不起來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洪聖帝寬袖一揮:

    “安營紮寨,休整。”

    鳴金收兵,噹噹當。

    潮水一般的白蓮大軍,後退3裏扎下了連綿大營。

    就近取水,同時附近籌糧。

    豬羊,蔬菜這些是不可能隨軍攜帶的。

    武昌城附近30裏,所有的莊子全部刮一遍。

    富戶全部破家,普通農夫放過。

    此舉倒是讓許多人心生好感。

    一些混不下去的百姓,也加入了白蓮。

    領到了洪聖帝御賜的新手套裝:矛頭一把,白布條一根。

    然後高高興興的吃白米飯,背誦教義。

    ……

    湖廣的高級官吏,親眼目睹了龜山防禦戰的過程。

    阿桂很開心,決定豎立一個典型。

    “派船將張守備接回來,本官要封賞他,激勵三軍。諸位,可有人願意接替他,牢牢釘在龜山?”

    一員綠營遊擊,自告奮勇:

    “標下願往。”

    “好,白蓮再次進攻,本官會命水師戰船策應你。本官還可以給伱一個明確許諾,守半個月給你升副將。”

    “謝撫遠大將軍。”

    富貴險中求,何況前面那個傻小子已經以身試險過了,問題不大。

    這員遊擊立即帶上親兵,興沖沖渡江。

    隨船的還有5000斤火藥,以及犒賞的酒肉。

    張九佬回到了武昌,臨走前他兌現了承諾,一口氣封賞20人。

    衆將官看他很不爽,一個綠營兵,居然想和將門世家平起平坐?

    如果咽下去這口氣,我爺爺我爹爹豈不是白混了?

    你爬的這麼快,豈不是襯托的我們很無能?

    總之,張九佬出現在總督府的那一刻,他就獲得了“潛在同行仇恨99+”。

    這些天的經歷如同活在夢中一般不真實。

    遇貴人,火速越級提拔,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督撫都親切的誇他。

    走在武昌城,

    他頭一次明白了什麼叫春風得意馬蹄急,一夜看盡武昌花。

    而且據說皇上也會看到他的大名!

    督撫聯合署名報給兵部的摺子裏,用區區十幾個字,描述了他在龜山廝殺的軍功。

    ……

    慶功宴上,他不知道喝了多少。

    有善意的,有惡意的,有欣賞的。

    總之,自己一個小小的守備,哪有資格拒絕大人們的敬酒?

    喝,全部喝。

    喝的不是酒,喝的是人情世故,是官場規矩。

    喝到倒下,被人擡走爲止。

    直到宿醉中,突然被炮聲驚醒。

    張九佬翻身下榻,抓起掛在牆壁上的佩刀,就要衝出去。

    聽得身後傳來幽幽的女聲:

    “九爺,是打雷。”

    一女子打着哈欠,走下來,給他倒了一杯茶。

    “來杯茶吧?醒醒酒。”

    “要說起來你們這羣臭綠營的,喝酒真嚇人。您噴了一口酒氣,奴家的波斯貓都不會走直線了。”

    張九佬未曾娶親,還未反應過來眼前一幕如此美好,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這女子又姓甚名甚,怎麼會來伺候自己?

    突然天邊又是一陣滾雷,

    屋頂,雨滴聲作響。加強版的瓢潑大雨籠罩了武昌城。

    此情此景,未曾讀書的他自然不會詩興大發。

    而是覺得一扇窗戶沒關緊,怕雨滴襲擊了眼前的單薄人兒。

    伸手去關窗~

    女子莞爾一笑,以爲好事來了。

    ……

    張九佬突然間渾身劇震,衝到窗子邊,推開向外望去。

    窗外,大雨砸下,地面都濺起朵朵浪花。

    天灰濛濛,遠處的屋子都模糊不清。

    “壞了。”

    “九爺,無妨。這一磚到頂的瓦屋,結實的很。咱武昌北城地勢高,就算發大水,也是淹南城那幫外地佬。”

    張九佬壓根懶得和她廢話,

    而是胡亂套起官袍,又抓起斗笠,佩刀就衝了出去。

    這一幕惹得斜倚榻上的女子,欲言又止。

    心中懷疑這臭綠營軍漢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自己可是城中頭牌哎,若不是有總督府的帖子,加上那50兩銀子,是絕對不可能屈尊來伺候什麼狗屁九爺的。

    一跺腳,啐道:“野豬吃不得細糠。”

    張九佬,奔跑在大雨當中。

    衝到總督府,只見大堂燈火通明,一羣人回頭看着他。

    他摘下斗笠,急切的說道:

    “雨天,龜山炮臺有危險。”

    阿桂分開衆人,很意外的盯了他兩眼,說道:

    “進來吧。”

    作爲一員經驗豐富的統帥,他早就想到了這個風險,但無能爲力!

    老天爺的事,誰都改變不了。

    哪怕是皇上親臨,也無法逆天行事。

    因爲皇上是天子,老天爺是爹!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

    ……

    文昌門,城牆上。

    清兵只聽見隔江隱約的喊殺聲,卻什麼都看不見。

    雨太大,能見度很差。

    此時,白蓮教萬餘人展開了有序的進攻。

    萬夫長張厲勇,指揮了這一仗。

    1000白蓮步卒全部手持長矛默默爬山。他們清一色的打赤膊,方便戰場辨識。

    大雨當中,穿了也是累贅。

    沒多久山頂就傳來了廝殺聲,刀劍碰撞聲。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功夫,張厲勇一揮手,第二批又上去了。

    廝殺聲逐漸變小後,第三批,第四批也陸續上去了。

    終於,山頂傳來了歡呼聲。

    “龜山炮臺,得手了。”

    身穿草鞋、赤膊上陣的白蓮兵,在大雨泥濘中比穿靴子官袍的綠營兵更佔優。

    看似堅不可摧的龜山炮臺,就這麼戲劇化的失陷了。

    二十幾門火炮,還有幾百杆鳥槍都成了白蓮的戰利品。

    龜山炮臺1000餘清軍,幾乎沒開炮。

    在大雨中搏殺了大半個時辰,全軍覆沒。

    投降百餘人,受傷300多號,其餘的全部陣亡,包括那名接替張九佬的遊擊。

    卻不知他臨死之前,是否後悔了。

    ……

    雨勢漸停。

    炮臺上豎起了蓮花大旗。

    白旗幟上繡着一朵紅白相間的綻放蓮花。

    武昌城頭的清軍,頓時心往下沉。

    新任守備,張九佬站在城牆上久久不願離去。

    他從黃陂帶出來的老鄉、鄰居、好友們全完了,那一張張笑臉,在他的眼前飄蕩。

    打仗會死人,他有所準備。

    可這短短數日,幾百熟人全沒了,實在是接受不了。

    他摘下紅纓帽,心想若是回鄉後,會不會被鄉親們痛罵自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拿幾百熟人的血,鋪成了自己的坦途大道。

    卻不知同時又有多少人羨慕自己,居然攀上了撫遠大將軍的關係。

    只要再打幾次漂亮仗,參將副將都是尋常。

    “九爺,您讓小的一頓好找。”

    “有事嗎?”

    “總督府議事,請您速去。”

    “好。”

    張九佬擦去眼淚,急匆匆跑下城牆。

    ……

    總督府,一羣紅纓帽臉色沉重。

    武昌城的屏障就這樣丟了,接下來就是硬碰硬了。

    阿桂環視這些人,說道:

    “武昌,一座因武而昌的城市。這麼厚重的城牆,加上1萬多官兵,堆積如山的糧食、火藥、炮子。若是還守不住,諸位就一起投長江吧?”

    “阿相說的是。”

    衆將官也跟着笑了,心情放鬆了許多。

    武昌城這麼厚,制江權也在官兵手裏,想想是沒什麼可怕的。

    “張守備,你會水嗎?”

    “標下是河邊長大,水性嫺熟。”

    “武昌城守營正好病死了一個水營守備,你補缺吧。教匪沒有戰船,都是些民船,你可多多出戰,給他們製造麻煩。”

    “嗻。”

    張九佬單膝下跪,隨後離開。

    雖然一衆綠營將官對他頗爲嫉妒,可文官們都看的清楚。

    此黃陂佬並不是阿相的心腹親信,只是順路看上的一枚棋子。

    能被貴人看中,並且利用!

    對於他一個外地佬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幸運了。

    若是他命硬,敢打敢拼活到戰爭結束,這輩子也就翻身了。

    黃陂縣多了一個望族。

    ……

    除了科舉、先登,普通人想躍升幾乎無門。

    伯樂很少,千里馬很多。

    若是遇貴人,並且被其賞識,往往是因爲恰好流露出了某種特質,而。

    比如朝氣蓬勃、敢打敢拼。

    恰好這位貴人手頭又需要一個棋子去衝鋒陷陣,去卡位。

    所以,幸運兒就這樣誕生了。

    能認清現實,擺正自己的位置自然是極好的,不過傻乎乎的一根筋或許會更幸福?

    世人所謂的“傻人有傻福”實際上就是這麼回事。

    張九佬不可能懂這個道理。

    而同爲姓張的,張厲勇則是洞若觀火。

    他一個降將,卻被重用的原因是白蓮軍中缺乏優秀戰將。

    所以才被提拔重用,倚爲心腹。

    ……

    在聽取了他建議後,白蓮大軍沒有立即攻打武昌,而是四處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

    洪聖帝詢問了好幾次,他都搖頭表示沒有絕佳計策。

    只能是循序漸進,強攻!

    看兩方當中誰先受不了巨大的傷亡,精神先崩潰。

    或者是在進攻當中,發現了敵人的弱點。

    經過了龜山之戰,張厲勇在教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儼然成爲了白蓮第一悍將。

    賞賜豐厚,上馬一盤金,下馬一盤銀。

    時常進入聖帝御帳,談論戰略問題。

    論起對武昌的瞭解,沒有人比他更熟悉。

    他在武昌城生活了10年,一步步成長爲了高級將官。

    城牆多高,多厚。

    城內地形高低,火炮口徑數量,他都爛熟於心。

    抓住當前這個機會,迅速的擴大直屬兵力,提高教內地位,最終成爲白蓮這株植物上關鍵的一部分。

    自己這顆棋子才算是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雖然還需仰視貴人,內心卻可平等視之。

    ……

    洪大昌稱帝沒幾天,但做教主的年頭卻很長了。

    對於馭人之術,駕輕就熟。

    這麼說吧,幸虧他不是雷老虎,否則李鬱不一定能脫穎而出。

    他和張厲勇談笑風生,大談戰略未來。

    突然有人來報,臉色古怪:

    “聖帝,城中清兵在朝我們喊話。”

    “嗯?”

    “他,他們好像把張大人的家眷給綁上城頭了。”

    洪聖帝一愣,瞧向張厲勇。

    張厲勇也一陣眩暈,拱手告罪去看看究竟。

    他本以爲家眷早已被處決,畢竟自己投降許久,還誆開了2座縣城,消息早就傳開了。

    隔着長江,

    他看到了文昌門的城牆上豎起了5根杆子,杆子上綁着人。

    拉開千里鏡一瞧,果真是!

    妻、兒、老僕、甚至還有外宅、以及外宅的女兒。

    再往旁邊看,他看到了陳輝祖,陳輝祖也看到了他,倆人心中都詛咒了對方一萬遍。

    數年前,湖廣總督陳輝祖慧眼識人,將他一路提拔。

    一年換一個補子。

    虎換成豹、豹又換成獅。

    結果,獅又換成了一朵白蓮,跨越物種大類了。

    ……

    “狗賊。”

    陳輝祖咒罵了一聲,下令道:

    “還愣着幹什麼,給我剮。”

    “讓對岸那個毫無廉恥,吃裏扒外的玩意瞧着。”

    總督大人的憤怒,可以理解。

    親信督標副將投敵,搞的他很狼狽,光是請罪摺子就上了兩次。

    沒有立即殺掉張厲勇的家眷,不是出於憐憫,而是爲了等待這一刻泄憤。

    他早有預感,此賊會出現在武昌城下。

    凌遲過程的慘叫、哀嚎就好似一道美妙的仙樂,聽的他渾身舒暢。

    再欣賞對岸的張厲勇失去理智,又跳又罵的模樣,更好似喝了一杯瓊漿。

    快樂,果然要建立在仇人的痛苦之上。

    陳輝祖哈哈大笑,看着被漁網勒住的5人。

    大聲說道:

    “本督的要求是,慢慢來,今日割百刀,明日再割百刀。割完了下油鍋炸一炸裝個食盒,送過江去。如此方能解本督心中怨氣。”

    一名身穿紅衣的刀斧手,彎腰謙卑道:

    “制臺放心,小的是三代家傳的手藝。少一刀,小的拿命抵。”

    “好,好,賞銀30兩。”

    陳輝祖大笑離去。

    走下城牆時,步伐都有力了許多。

    生在官宦世家,做到了封疆大吏,他早有了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

    忍,要像勾踐。

    狠,要如伍子胥。

    回到後宅,他尋來新納的第7房妾。此女原是江南瘦馬,後被一商賈重金購置贈與自己。

    如此搗弄一番,邪火才算釋然。

    他很喜愛此妾,並不僅是美貌。

    美貌,和其他任意一項特長組合到一起,都是王炸,唯獨單出不夠分量。

    若是再加上一個貧窮,那就是下下籤。

    ……

    對於一個總督而言,美貌並不稀缺,甚至缺乏吸引力。

    按照進府時間,此妾後宅排行第七,故而被喚作小七。

    用總督大人對老母的話講:

    “小七可不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子,她對於明史,尤其是涉及朝堂之爭相關的明史有着很深刻、很透徹的理解。”

    “兒子在一些吃不準的朝廷事務上,她卻能一針見血,令兒子豁然開朗。”

    老母聽了,肅然起敬。

    陳氏是官宦世家,最怕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栽跟頭。

    既然有這樣一位“女師爺”,可謂是家族幸事。

    當即摘下手腕的玉鐲,令人送去。

    此後小七在總督府後宅的地位扶搖直上,甚至正妻也不敢輕易交鋒。

    因爲,她居然能單獨進入書房!

    僅此一條,就足以說明她的地位超然。

    在大清朝別說是封疆大吏,即使是個七品知縣,書房也屬於禁地。

    此時,陳輝祖正在聊起他的苦惱:

    “白蓮一日不除,本督一日不得安生。湖北全境糜爛,若是丟了武昌,皇上不會放過本督的。”

    “老爺,援兵到哪兒了?”

    “襄陽走不通,京旗的輜重裝備過多,只能繞過大別山,再南下渡江。算算,還得半個月吧。”

    “那周邊數省的綠營援兵呢,尤其是湖南兵、江西兵。”

    “軍令早已發出,大約也在路上吧。”

    陳輝祖絮絮叨叨,說了一通最近的事。

    小七思索了片刻,搖搖頭:

    “老爺,不對。”

    “什麼不對?”

    “妾身覺得,湖北很長時間都不會有援兵了。”

    “你說什麼?”

    陳輝祖一骨碌竄了起來,眼睛瞪得溜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