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關於禁止江南民間無序私自割辮子的若干處罰規定》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憂鬱笑笑生字數:5442更新時間:24/06/26 20:47:44
    李小五走出大帳,對着劉阿坤使了一個眼色。

    阿坤憨厚的咧開嘴笑了,對牛彈琴。

    而一旁挺着大肚子的甄氏卻是感激的點點頭,示意她記下這份情誼了。

    這對夫妻,大約是符合人間互補法則的。

    一個壯如狗熊,一個纖細若小鹿。

    一個憨如石,一個精似鬼。

    倆人攜手走進了大帳。

    然後,跪在地上。

    “拜見主公。”劉阿坤依舊聲如洪鐘,還有點~興奮!

    好久不見軍師了,怪想念的。

    懷念當初在閶門混的那段辰光,軍師白紙扇一展,弟兄們描龍畫鳳的那麼一露,瞅見誰不順眼就揍誰。

    從城東打到城西。

    ……

    “罪妾拜見主公。”甄氏的聲音很好聽。

    李鬱頭也不擡,看着軍報:

    “何罪之有?”

    甄氏俯身:

    “罪妾愛他,所以不顧一切。主公起兵,拙夫自當追隨,罪妾願意獻出全部家資,充當軍餉,如此符合兩綱。”

    聽了這話,李鬱才擡起頭,仔細的打量了這個女人。

    “你欲捐獻甄氏全部家產?”

    “除老宅之外,全部獻給主公,盡綿薄之力。共計銀錢43萬兩,田土店鋪別院無算。”

    “你有什麼條件嗎?”

    甄氏搖搖頭。

    半晌,李鬱笑了。

    “快快起來,你身懷六甲不必如此。阿坤,還不扶起?”

    “嘿嘿。”劉阿坤手一拉,人就起來了。

    甄氏在他的手裏,好似輕盈無骨。

    “坐吧,上茶。”

    “謝主公。”

    劉阿坤大大咧咧,靠着椅背坐了。

    接過茶碗一口喝乾,然後把茶葉吐掉。

    甄氏則是優雅至極,衣袖掩面,小口無聲。

    茶碗、碗蓋沒有發出一絲碰撞噪音。

    ……

    “阿坤,長興縣狀況如何?”

    “我帶兵拿下了縣城,裏應外合輕鬆的很,知縣一夥人都關在大牢裏。”

    “好,好。”

    甄氏突然開口了:

    “主公,可要建立新的錢糧秩序?”

    “自然是要的。”李鬱點點頭,“伱是有什麼想法嗎?”

    “妾身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過會寫下來請主公御覽,婦人之見,望主公不必對他人提起。”

    李鬱笑了笑,

    他預感這個女人的策略,會非常具有可行性。

    一般自稱不太成熟的,都是很成熟的。

    大清特色:

    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往往是相反的。

    說頂天立地、仁義無私的話,做最厚顏無恥、最無底線的事。

    說自信滿滿、萬無一失的話,做漏洞百出的事。

    所以,甄氏這種看似“底氣不足,留足餘地”的話,反而是大有把握的。

    “你們去用些酒飯,稍後坐船回長興,好好幹。”

    “妾身提議,甄家前些日子還組建了護礦隊,也一併交給主公吧?”

    “甚好,如今所有礦區全部歸杜仁節制。護礦隊,就一併移交吧。”

    “謝主公,如此妾身就可安心居家養胎了。”

    李鬱想了想:

    “湖州、嘉興,你設若干食鹽鋪子,供貨不必你操心,回頭我會交代兩浦鹽場。”

    “是。”

    ……

    臨行前,二人又來拜見。

    甄氏又突然說道:“妾身還有個條件!”

    “講。”

    “妾身和阿坤的第二個孩子,不論男女,可否姓甄?”

    李鬱擺擺手,指着劉阿坤:

    “這是你們之間的事,不必請示。他,同意即可。”

    “同意。”阿坤嘿嘿撓着頭。

    李鬱回到帳內,簡單瀏覽了一遍甄氏的錢糧策論。

    笑道:

    “甄氏不簡單。她若是個男人,倒是可以出山,替我分擔商貿的那一攤子。”

    看完,吹旺火摺子,點燃紙條焚燬。

    這個計策,歸自己了。

    原本對於甄氏的怒火,也煙消雲散。

    幾十萬兩銀子加上一條獻策,足夠抵消一個先鋒將官的損失了。

    就讓劉阿坤,安心的轉入治安軍序列吧。

    李鬱翻出了日記本,在上面鄭重的記下:

    待吾一統天下,不可虧待蘇州潘氏、長興甄氏,起兵出資有功!

    寫罷,合上。

    展開地圖,在上面又標註了勢力範圍。

    視線突然落在了湖州城。

    “湖州,還未取?”

    “是的。”

    “西邊的長興,東邊的嘉興,都已經打下來了。還留着一座孤城幹嘛?拔掉。”

    ……

    親征的戰略預期,已經達到了。

    李鬱也就沒必要滯留了,當天坐船返回蘇州城。

    京杭大運河,冷清的令人髮指。

    往日裏這一段航路都會堵塞,白帆遮天蔽日。

    今日,坐船卻是獨佔運河。

    戰爭的破壞力不容小覷。

    雖然已經儘可能的少流血,佔據江南,保留元氣,可還是如同一盆冰水,讓商業來往降到了冰點。

    一路上,李鬱除了觀察運河。

    就是在琢磨下一步,該怎麼布棋。

    林淮生已經打下了常州府,捷報昨日就送到了。

    常州知府有所準備,攻打的不算太順利。

    這種大城池,都是有甕城的。

    所以即使是轟碎了城門,也沒有太大意義。

    最終用火炮幾乎擊碎了城頭垛口、箭臺。

    火槍手們又在盾車的掩護下,抵近城下射擊。

    打的守城清軍雨點般墜城。

    才安心的踩着雲梯,爬上了城牆。

    這種抵抗烈度,遠遠超出林淮生的預期,折損了600餘人,還消耗了大量的火藥炮子。

    說心裏話,看到捷報後附的陣亡數字時,

    李鬱心疼無比。

    這些,都是第一軍團精心培養出來的精銳,不是填線兵!

    ……

    進攻常州府的損失,大概是起兵後最嚴重的一次。

    但他也不願責怪林淮生,因爲江寧府的清軍援兵已經在路上了。

    如果不能速勝,後患無窮。

    而得到增兵,緩過神的常州府,將成爲抵抗己方的前頭堡。

    林淮生奪取常州府後,和江寧府清軍援兵在城外交鋒兩次後,清軍就退了!

    第一軍團攜帶的大批火炮,劈頭蓋臉的打懵了江寧綠營。

    督戰的江寧駐防八旗沒敢上陣,直接緩緩後撤。

    在鎮江府丹陽縣停住了腳步,就地固守。

    “沐光,你將江南大運河沿線城鎮,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講一下。”

    “是。從杭州城開始,往上依次是嘉興府、吳縣、蘇州府、無錫縣、常州府、丹陽縣,鎮江府,然後就進入長江了。”

    李鬱快速在紙上繪製出簡易地圖,然後擱下筆。

    “譚沐光,你是漕幫出身熟悉船隻和航線,加入水師吧?”

    “屬下遵命。”

    “順便利用你漕幫的身份,多多吸納漕幫各地的弟子加入。”

    ……

    回到蘇州府的第二天,劉武也趕來了。

    他喜氣洋洋,這一趟打的太順利了。

    “主公,屬下幸不辱命,摧毀瓜洲鎮和蘇鬆鎮,佔據了崇明島一側。”

    “損失多少?”

    “就一條船,還有十幾個弟兄。”

    蘇鬆鎮水師,實際上早就是個空殼子。

    早先被福康安下令將火炮全部卸下,黃浦江一戰,幾乎丟失了所有艦載火炮。

    因而一開打,蘇鬆鎮就乖乖的投降了,甚至沒發生什麼衝突。

    攻打江北瓜洲鎮也很輕鬆,突破水寨後,就摧毀了大部分戰船。

    由於是趁着大霧突然襲擊,瓜洲鎮總兵都未曾組織的起來像樣的抵抗。

    唯一的損失,是觸礁造成的。

    又損失了一艘“嵇康號”平底戰船。

    原來的10艘同級戰船,現在只剩下了7艘。

    ……

    “主公,屬下有個想法。”

    “講。”

    “我見到了韋子龍,也瞭解了他們的海戰過程。紅單船太理想了,能不能定爲水師未來的唯一主力戰艦?”

    “江河湖泊作戰呢?是否會擱淺?”

    “屬下是這麼想的,現有的2200料紅單船,作爲海戰正合適。再建造一型1000料的紅單船,用作長江作戰。”

    李鬱點點頭,1000料是絕對沒有擱淺風險的。

    實際上2200料在長江主航道也沒有風險,但是有些浪費,屬於性能過剩。

    1000料紅單船,成本低,而且適航範圍更廣。

    “屬下可以打包票,清軍內河水師所有船型,在紅單船面前都是廢物。”

    “好,那就照辦吧。”

    留下劉武一起吃了頓飯。

    撥給了他一個大隊的武裝民兵,讓他防守崇明島。

    同時又抽調匠人100名,水泥5船,還有新出產的36磅炮5門,讓他儘快把崇明基地給建起來。

    位置在崇明主島的新河鎮!和松江府隔江相望。

    包含兩座炮臺,一個船廠,還有一條棧道。

    幸好,棧道是現成的。

    此處也是蘇鬆鎮水師以前的泊位之一。

    而所需苦力,就由蘇鬆鎮綠營俘虜充當。

    先把基地的輪廓建起來,兵營修好,壕溝挖好,炮臺澆築起來。

    初步安頓下來後,再考慮進攻崇明縣城。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會出現“官賊同島”的奇觀。

    ……

    新河鎮,有幾十裏海堤。

    而且在歷史上被多股勢力當做屯兵地,穿越之前,此地也是重要貨運碼頭。

    因而李鬱毫不猶豫的就選定了此地,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這大概就是穿越人士的一點小小優勢吧。

    踩着歷史的肩膀自然看的更遠。

    以崇明島的特殊位置,退可封鎖長江口,進可隨時進攻江北。

    由於泥沙淤積的原因,崇明島和江北海門廳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用舢板,小船都能隨時渡過去。

    理論上講,在1000年之內,兩地會正式接壤。

    隨着盤子越鋪越大,銀子消耗的速度奇快。

    若不是潘氏,和甄氏的兩筆捐獻,還有王神仙炒玉石賺來的大筆銀子,存銀此時已經歸零了。

    歸零,可能還是樂觀的。

    應該說,是透支!

    ……

    李鬱剛一回到蘇州府,胡靈兒就匆匆趕來了。

    指着一疊賬冊說:

    “夫君,妾身先恭賀您在戰場上的成功,然後就不得不遺憾的陳述一個事實,我們花錢的速度太快,賺錢的速度遠遠跟不上。”

    “還能支撐多久?”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最樂觀的估算,還能支撐2個月。”

    一套量身定做的軍服,加上長筒軍靴、武裝帶,更顯英氣。

    經常懷孕的朋友肯定知道,3個月前幾乎不會顯懷。

    李鬱疑惑的問道:

    “夫人爲何這番打扮?”

    “爲了出入這巡撫衙門不礙眼。”

    “什麼巡撫衙門,分明是我李某人的作戰指揮部。”

    李鬱手臂一揮,把桌上的賬本全部掃到地上。

    “哎,哎哎,你幹嘛?”

    “沙場征戰歸來,一腔豪情無處釋放,夫人,你來的正好!”

    胡靈兒的陪嫁丫鬟,默默的瞅了一眼,

    躡手躡腳的退出屋子,順手把屋門關好。

    站在影壁前,擋客!

    無論誰來,都是一句脆生生的“主公吩咐,半個時辰後再來”。

    自信!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炷細香的時間過後,她推開門。

    “老爺,奴婢來收拾吧?”

    李鬱入鄉隨俗,很快就適應了被人伺候的那一套。

    這人吶,

    學好很難,學壞那就太容易了。

    只需要放下一些無謂的“自尊、自我約束”就行了。

    然後,就恨不得穿回過去,給過去的自己兩個大耳光。

    熱毛巾擦完,神清氣爽。

    李鬱靠在躺椅上開始琢磨,怎麼儘快建立一套財稅體系了。

    守着江南,就是守着金飯碗。

    如何能夠合理、高效、相對公平的從每一個江南人兜裏掏出銀子,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合理,就是不要太黑。

    高效,就是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人力成本,盡可能少的中間環節。

    相對公平,就是闊佬多交錢,窮漢少交錢。

    以上,第三條最難。

    除了技術難度,還有立場干擾。

    幸好,李家軍目前還沒站到那個不能說的立場。

    所以,大刀還是能砍下去的。

    而搭建新的財稅體系需要時間,解決一些阻力和技術難題。

    還是那句話,能少流血,就少流血。

    在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學乾隆抄家搞銀子是最簡單最高效的辦法。

    不過,隨意扣個罪名抄家,會導致自己的另外一項計劃擱淺——江南總商會。

    要讓所有人都承認自己是講規矩的,除非~

    ……

    閉目養神了一會,李鬱突然站了起來。

    大笑兩聲,取來紙筆。

    在甄氏“不成熟”的策論之上,加以修改。

    融入了一些李氏馭人精髓,最終拿出了一個成熟的方案。

    “叫範大人過來。”

    範京提着袍角,急匆匆的趕來了。

    “坐,喝茶。”

    “謝主公。”

    “看看這份方案。”

    範京接過,剛看了一眼就目不轉睛,半晌笑出聲,擡頭喜道:

    “主公,千古第一陽謀怕是要易主了。”

    李鬱則是擺擺手:

    “過了過了,推恩令不敢比。你琢磨一下,若無疑義就速速去執行吧,要快。在江南站穩腳跟的關鍵就是時間。”

    “主公放心,3天!辦不成我提頭來見。”

    “你剃頭了?”

    範京不好意思的摘下帽子,露出鋥亮的腦瓜。

    “對了,主公,屬下還有一事思慮很久了。”

    “但講無妨。”

    “要推行割辮令嗎?”

    李鬱突然笑了,從抽屜裏取出一份文件,甩在桌上。

    範京翻開,小聲的朗讀道:

    “關於禁止民間無序私自割辮子的若干處罰規定~”

    他驚訝的擡起頭,差點懷疑自己的眼睛。

    “繼續往下看。”

    “髮型,乃尊卑禮儀之所系。除江南團練兵勇官佐之外,江南6府之民間人士未經申請私自割辮者,罰銀1兩。”

    “私自剃光頭者,充爲軍前苦役。”

    “因特殊貢獻,申請剪髮並經江南團練署批准者,除外!”

    ……

    範京半天沒回過神來。

    好像看懂了,好像又沒懂。

    總之,這裏面絕對有大學問!

    “主公,爲何要明文禁止,還加以罰款?”

    李鬱嘆了一口氣,幽幽的說道:

    “你不懂我大清。”

    “激將法?”

    “非也,咱大清的百姓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走,換身便服隨我出去,當場證明給你瞧瞧。”

    倆人便服,讓親衛們稍微離得遠了點。

    找了一家遠離道前街的街邊小店。

    走進去,要了兩碗豆腐腦,一疊燒餅。

    李鬱望着上了年齡的掌櫃,招招手:

    “掌櫃的,在下是外地來的,問你一個問題,你誠實回答,這1兩銀子就不用找了。”

    “好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