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孔興燮入詔獄,處置孔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昆吾字數:2139更新時間:24/06/26 20:42:52
“陛下,我孔府行的端坐的正,不怕徹查!”
“不怕徹查,你爲什麼阻止?還你們孔府一個公道不好嗎?”
“陛下,如果徹查了,我孔府沒有問題,那孔府顏面何在?
以後豈不是隨便一人都能污衊孔聖、孔府?那我孔府該如何自處?”
“哼,若是沒有問題,朕親上孔廟給孔聖賠罪,以後再有人拿這事說事的,朕直接砍了他們,怎麼樣?”
孔尚達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是不敢再說。
皇帝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要是再敢阻攔,那估計會被直接砍了。
崇禎心中冷笑,沒問題?賠罪?做夢去吧!
既然動手了,沒問題也要找出幾個問題出來,北宗除名定了!
“李若漣,你安排一名錦衣衛指揮同知,張廷登,你安排一名左副都御史,齊赴曲阜,調查孔府北宗血脈之事。”
“通政司、翰林院、文淵閣、國子監官員負責核閱北京城各館閣藏書,以備查證!”
“忠貞侯,你負責主持所有調查工作!”
“北宗血脈之事,就這麼定了!”
“臣等遵旨!”
被點到部院大佬們齊刷刷的行禮迴應。
“那咱們再來說說孔興燮的事情!”
崇禎走下平臺:“孔興燮勾結成國公朱純臣,以罪己詔禍亂軍士士氣,意圖幫助建奴圍困北京城,
罪己詔雖未實現,但建奴破關,致我大明十餘萬將士慘死,
此等罪行,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對不起死去的數萬將士!”
“來人,將孔興燮押入詔獄,等待封賞大典時,凌遲處死,以祭奠數萬將士的在天之靈!”
得到命令的兩名錦衣衛跟提小雞一樣將孔興燮提了起來,將恍惚中的孔興燮驚醒。
清醒後的孔興燮跟發了瘋似的扭動着,嘴裏還在大聲怒吼着:“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
“這是你們的圈套,如果按照大明日報上的戰報,此戰建奴戰死六萬五千人,明軍才戰死十萬一千人,
按照薩爾滸之戰、寧遠之戰等傷亡比例,這很不對,皇太極不是傻子……”
扭動中的孔興燮快速的複述着昨日孔尚達對他們的分析。
“以明軍的實力不可能做到這一切!”
“這是陰謀!”
“這是朝廷針對我孔家的陰謀!”
“不顧數十萬將士的生死,只爲了打壓我孔府,你、你……”
“住口!”
“啪!”
孔興燮憤怒的已經失去了理智,在昏君、暴君這兩個詞喊出口之前,孔尚達怒喝了一聲,
猛的跨前一步,一巴掌抽了下去,將孔興燮抽醒了。
“孔興燮,到了這一步,還在試圖打探我軍的實力,還企圖挑撥朝廷與將士的關係,果然是狼子野心!”
“來人,押下去,大刑伺候!”
待孔興燮拖下去後,崇禎盯着孔尚達:“孔尚達,在皇極殿內仗着身份三番五次的失禮,挑釁龍威,真當朕不敢罰你?”
“來人,將孔尚達拖到午門口,重打三十軍棍,以儆效尤!”
孔尚達被拖出了皇極殿,以他的年齡,三十軍棍,九死一生。
即便不死,公然藐視朝堂,挑釁龍威,大不敬之罪就夠他受的了,回去後就不可能再掌控汶上文廟。
殿內安靜無比,沒人敢說話,好一會兒後,崇禎淡淡道:“諸位愛卿,都說說,曲阜縣怎麼處置?”
“陛下,臣以爲將曲阜縣令革職查辦,械送北京城!”
“陛下,臣以爲朝廷當廢除曲阜縣令世職制,改爲流官制度,
由吏部銓選合適人選到任,三年爲一個週期,吏部每年考覈。”
“不可,陛下,自唐懿宗開始,曲阜縣令的選任上多有孔子嫡系長孫擔任,
此後宋大中祥符元年、天禧五年、寶元二年、皇祐三年、治平元年等都下了詔書,重點強調曲阜縣令由孔氏子弟充選,
即便是太祖時,也僅僅是將世襲制改爲世職制,從唐開始至今,曲阜縣令由孔家弟子擔任已經八百年了,
如果此刻廢除,臣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孔家造反,還是擔心天下士子的不滿?”
崇禎聲音雖然平淡,但羣臣都能聽出皇帝語氣中的不滿。
“孔家是天下士子心中的聖地,大門上竟然懸掛着奸臣嚴嵩寫的聖府二字,他們這是什麼意思?
教天下士子賣弄權術,還是勾心鬥角、貪污腐敗?
他們不覺得丟人,朕都替他們丟人!”
“李若漣那句話說的好,自己人打官司還能輸嗎?繼續讓孔家人擔任縣令,那曲阜真的要成爲國中之國了,
朕尊重了孔府,那朕就對不起曲阜的數萬父老鄉親!
既然歷代皇帝能下詔賜封,那朕就能廢了這份詔書!”
崇禎說完後,冷聲道:“大伴,傳旨周遇吉,讓他親自帶人去將孔府上的聖府牌匾拆下來砸了!
順便將曲阜縣令械送北京城,着三司會審!
另外,將這八年來的九條命案當事人在孔府門前砍了!任何敢阻攔者,視爲同罪,一併砍了!
退朝後,內閣即刻擬一道廢除曲阜縣令世職的詔書,由周遇吉帶到曲阜,沿途州縣抄黃張貼!”
“傳旨曹化淳,讓他親自去一趟兗州,調查兗州知府、山東布政司、山東巡撫,曲阜周邊衛所,看看是否與孔家有權財色交易,
一旦查實,立刻押送北京城!
督察院、錦衣衛全力配合!”
“朕記得盧象升率天雄軍坐鎮歸德府,鎮壓白蓮教,傳旨給他,讓他調三千天雄軍去兗州,任何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吏部銓選一名知縣,呈送東暖閣!”
……
“退朝吧!”
崇禎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後,根本就沒有給羣臣反應的機會,直接下了平臺,出了皇極殿。
皇極殿內,羣臣面面相覷,最後盯上了袁可立、孫承宗等內閣大臣。
“傳陛下口諭!”
衆臣正準備說話,王承恩又折返了回來:“着今日到朝的翰林院、國子監等官員每人寫一篇今日早朝所發生之事,
客觀、公正即刻,不必添油加醋、辭藻堆砌,申正時刻呈送東暖閣,欽此!”